刺刀新秀

来源 :轻兵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xc1989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大约350年的发展,迄今世界各国所设计制造的刺刀有不下数千种之多。美军制式刺刀从1943年的M4刺刀发展到今天的M10刺刀,几乎每隔十年就有一种新制式刺刀诞生。M10刺刀是为美海军陆战队研制,也可以说是美军为了中东战役而特别研发的刺刀。M10刺刀已经现身于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它的出现必然引起世界各国军事专家及冷兵器收藏爱好者的高度关注。
  
  美制式刺刀研制历史
  
  17世纪中叶,法国军方开始使用刺刀,并将之直接套塞于前装式步枪上。这种将刺刀直接套塞于枪口的方式,完全堵塞住枪口,因而无法自枪口装填枪弹或射击。直到17世纪后期及18世纪初叶,才渐渐改变了这种装配方式,而是将刺刀卡装在枪口旁侧,这样安装刺刀后,枪口仍可以装填枪弹或射击,演变至此,才初具现代刺刀的风貌。
  美国研制刺刀的历史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开始的。M4刺刀于1943年正式配用于M1步枪和M1A1、M2卡宾枪,1953年改进的M5刺刀配用于M1步枪, 1964年推出的M6刺刀配用于M14步枪,M16步枪出现后,相继装配了M7、M8刺刀。刺刀的研制和所配用步枪的发展有密切的联系,一般来说,伴随新步枪的诞生,总会有新刺刀的出现。但是M8刺刀主要改进的是其刀鞘,而刺刀本身同M7相比变化不大。1986年美军换装了M9刺刀。
  
  M10刺刀
  
  近来国外有关军事杂志上出现的美国海军陆战队OKC 3S(“OKC”-Ontario Knife Company即安大略刀具公司,“3”-方案3,“S”-锯齿)新型刺刀就是本文所说的M10刺刀。OKC 3S是以开发公司命名的,M10则是以部队的制式装备命名的。
  
  M10研制由来
  
  对于野外用刀,美国刺刀专家认为美国目前的几种现代制式刺刀中没有一种能够完全胜任,即使是大家较为熟悉的M9多功能刺刀(与中国的95式刺刀非常相似,二者明显不同在于刀鞘)也不能完全满足海军陆战队需求。
  1997年,在一次美海军陆战队新型自卫工具工程交流会上,有人提出为什么海军陆战队不采用陆军的M9刺刀。工程负责人回答说:“一位高级将领认为没有必要采用M9,且M9成本也太高。所以,海军陆战队采用M9的计划就取消了。但我们仍会把M9作为一项很有潜力的后备措施对待。”
  1999年,海军陆战队提出改进刺刀的要求。其中主要原则为:海军陆战队改进的刺刀主要用于对付突然袭击时的近身格斗,以杀死、致残或使敌人丧失作战能力为目的。改进的刺刀既可装在M16A2上使用,也可作为手持刀与枪分离使用。其次,刺刀还应有砍、切、撬(窗户、箱等)、剪钢丝(铁丝网、倒刺等)和锯(塑料、木头及轻金属)等功能。这种刺刀必须能经受住各种陆地极限情况和气候条件的考验,例如,在黑暗中使用,要能指示刀刃的方向和位置。
  
  2000年7月,改进刺刀项目人员重新到海军陆战队调研,研究了士兵所有使用刺刀的领域。他们发现士兵对刺刀期盼的3项主要功能是:通用工具、格斗刀和刺刀。M10刺刀正是在这样的需求背景下开始研制的。
  
  M10研制概况
  
  M10刺刀是在过去刺刀设计的经验上,充分考虑了美军在中东战争(阿富汗战争及伊拉克战争等)的特殊性而设计的。M10刺刀不仅是穿刺型的武器,更有 M7刺刀所没有的砍劈功能,握感相当好,刀柄有相当的弹性与防滑功能。整把刺刀的质心,微微地在刀刃的前方,就算没有装在M16步枪上,手感与触感都相当完美。经过安大略刀具公司设计人员的努力,美国海军陆战队终于开发出第一种属于他们自己的刺刀,而且是一把既可单独手持使用,又能装在枪上使用的战斗刀——M10刺刀。
  值得注意的是,在设计M10时安大略刀具公司使用了许多先进的设计手段和制造工艺。
  刀柄纹路
  安大略的设计人员运用电脑模拟技术,从100多种不同刀柄的纹路设计方案中,寻找出最不易导致手掌起水泡的方案且避开一般人容易起水泡的纹路。
  刀柄
  M10刺刀的刀柄采用人机工程学设计,刀柄上的沟纹可有效地减轻使用者的疲劳。热塑性弹性材质刀柄设计为椭圆形,长127mm,刀柄的形状设计使得使用者在夜间也能分辨出刀刃位置。因配有人机工程学刀柄及较长的刀刃,M10刺刀具备了格斗刀及露营刀的功能。刀柄一侧是“U.S.M.C”印记,另一侧是海军陆战队著名的鹰、地球和锚标志。刀柄底部有专属的数字编号、用于保证和步枪准确可靠联接的燕尾槽及弹性卡扣装置。
  刀鞘
  采用塑胶雾面处理,能够在烈日曝晒下将反光系数降至最低。材料为聚酯弹性材质,在尾端有排水孔、低噪声设计。如果观察仔细,你会发现刀鞘背后有一根隐藏的镀铝陶瓷磨刀棒(与中国95式刺刀刀鞘背后的磨刀石安装方式不一样,95式为一块矩形磨刀石)。在刀鞘口部有一内置不锈钢弹簧片,这是用于固定刀身的安全装置。刀鞘背部是MOLLE多功能挂具,可将刺刀紧紧束于腰间或腿上。
  
  刀刃
  采用获得专利的高碳钢材料,黑色磷酸盐表面处理(从处理效果来看,这一层灰黑色的外衣绝对不是普通的黑色磷化表面处理)。M10刺刀刃长203.2mm,为了要和M16系列的步枪和M4卡宾枪匹配使用,也是为了刺刀穿刺能力更强,因此,M10刺刀的刀刃设计得比以往任何一款M系列刺刀的刀刃都长。同M9相比, M10没有背部锯齿和剪钢丝用圆孔设计,而采用了刀口尾部设计锯齿方案。44.5mm 长的锯齿设计,使得M10能轻易地割断绳索,锯断小型的树枝。这里的锯齿设计为三小齿加一大豁口的方式,这有利于增加每次的锯切量,并能提高锯切的速度(这种全新的设计正在众多的新式刀具中流行起来)。由于没有设计剪钢丝的功能,因此刀刃上的钳口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两条长长的倒角,这对刀刃强度及穿刺能力都有提高。刀刃的硬度为HRC54~55,在军方要求的HRC53~58范围内。刀刃右面刻印标记“OKC 3S,ONTARIO KNIFE CO.”,左面是“COMBAT,U.S.M.C”。
  据士兵们讲,M10刺刀还能敲击营桩(刺刀质量只有约435g,敲击面积又小,因此难度较大,或许用石头敲击效果更好),打开铁罐或是箱子一类的东西。
  此款刺刀附有刺刀座及枪口环(也叫刀环),能准确、可靠地装到枪上。它是一把真正美军现役军版刺刀,是所有的刺刀及军用刀第一选择。在许多战斗任务中,M10刺刀协助着美军士兵完成任务,表现出色。目前,专门为特种部队使用的制式M10刺刀生产数量有限,这一点从仅有3位专属编号上也可以看出。
  
  
  M10刺刀竞标试验
  
  在这次刺刀竞标过程中,总共有不同种类的17把刺刀参加了竞标。
  首先,用M16A2和M4步枪配挂上被测试刺刀进行射击。试验中不只有一把刺刀产生了严重扭曲变形,以致于若再进行射击,枪弹就要碰到刀刃。然后,进行274.2m精度射击,考查刺刀是否明显影响弹着点。接下来,参试刺刀进行刺刀攻击项目测试。所有的模拟靶均被穿上防弹背心,这可以验证刺刀穿刺人体护甲的能力。经测试发现,OKC 3S(即后来的M10)刺刀能轻易刺穿10~11层凯夫拉纤维材料。另外,所有参试刺刀都要求刀刃有足够的长度刺穿薄金属片、防弹背心和厚衣服。
  上面提到的试验仅仅是考核刺刀性能试验的一部分,正规刺刀定型试验远不止这些,试验条件也相当苛刻。
  这次没有测试刺刀的剪钢丝和背锯齿功能,但这两项功能最终是要考虑的(军方要求有此两项功能)。M10刺刀没有剪钢丝功能和背锯齿是因为M9刺刀的背锯齿不是很有效,相反,它会导致刀体产生微小裂纹。海军陆战队在侧向扭转力矩测试机器上专门检测了没有背锯齿的M9刀体,它们比有背锯齿的M9刀体强度高70%。美国海军陆战队还讨论过更高效的剪线工具。但M10为什么没有设计 “剪”这一项功能,至今仍是一个谜。
  由于M10生产数量有限,因此目前市场上出现得极少,价格出入也很大:国外目前报价为91.55美元(折算人民币约730元);而国内收藏报价有6 900元的,也有报价5 990美元的(太可怕了!),这对于国内广大冷兵器收藏爱好者来说无疑是个打击。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M10是不是物有所值,只有经过使用之后,才能说明优劣(别看它外观流畅,线条优美,肤色新潮)。缺少“剪”功能的M10 (这是唯一的缺憾,我想不是厂家做不到,也不是美国海军陆战队用不到这一功能。原因何在,不得而知)最终能否赢得大家的青睐,我们将拭目以待。
其他文献
20世纪60年代,当世界班用枪族小口径化风起云涌之时,苏联也在秘密(一贯如此)进行着研制工作。1974年苏军开始装备 5.45mm的AK74枪族,用其全面替换AK47、AKM步枪,并在阿富汗战场上使用,收到良好的效果。当时这使西方国家大为震惊。   AK74突击步枪、AKC74Y短突击步枪以及采用重枪管和大容量弹匣的RPK74式轻机枪。除了枪族中的这3种武器外,AK家族又增加了多种变型枪,包括短管
期刊
俄罗斯图拉KBP仪器设计局在2004年欧洲萨托利防务展(Eurosatory 2004)上首次展出其新型PP-2000式9mm冲锋枪。其设计专利是在2001年申请并在 2003年被批准的。PP-2000式冲锋枪适合作为非军事人员的个人防卫武器或特种部队、特警队的近战武器,目前暂时还没有被任何部队采用,但一些执法机构和军事部门对此枪表现出兴趣。     PP-2000式冲锋枪结构简单,零部件数量少,
期刊
概述     1908年被德军选作制式武器的卢格P08手枪,是当时最具魅力的半自动手枪。虽然几乎同期出现的柯尔特政府型手枪,也是一支优秀的手枪,且在美军的服役时间较长,但在总体感觉上,其魅力不及P08手枪。P08手枪的超凡魅力在于其采用枪管短后坐自动方式与肘节式枪机闭锁机构,结构独特,外观优雅,加工精良,且其动作的可靠性、安全性与同期的手枪相比,属于上乘。   一般来说采用肘节式枪机闭锁机构的半自
期刊
  
期刊
本文向读者介绍美国一种很早的军用转轮手枪——M1872军用转轮手枪。这是一种鲜为人知的转轮手枪,但它在柯尔特转轮手枪中,扮演着承前启后的角色,占据着比较重要的地位。     研制与装备历史     转轮手枪是19世纪初出现的一种单手射击兵器。它以一个包含多个弹膛的转轮作为容弹装置,发射时,转轮中一个弹膛对正枪管,闭锁机构闭锁弹膛。   世界上第一支转轮手枪是在1835年由美国人柯尔特在英国设计的,
期刊
  
期刊
一举成名     时间回溯到90年前的1914年,当时的欧洲正处于动荡不安之中。第二次巴尔干战争刚刚结束,但巴尔干半岛敌对的各方之间依然剑拔弩张,“欧洲火药桶” 的上空战云密布。   对巴尔干半岛素有野心的奥匈帝国此时已与德国结成了联盟。奥匈帝国认为受到俄国支持的塞尔维亚是其在半岛地区扩张的主要障碍。为了对塞尔维亚进行军事恫吓,奥匈帝国在边境陈列重兵,并决定于1914年6月28日在其控制下的波斯尼
期刊
1980年代后,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步枪 “无托”热,并涌现出许多著名的无托步枪,如法国的FAMAS、奥地利的 AUG、英国的SA80、以色列的TAR-21、新加坡的SAR-21、南非的CR21以及我国的95式等等。其中最有特点的当属法国的FAMAS、奥地利的AUG 及我国的95式这3种步枪。那么,如果在FAMAS、AUG及95式这3种无托步枪中优中选优,谁会更胜一筹呢?   本文从武器的结构特
期刊
  
期刊
编辑心语    难忘的西南之行     金秋十月,丰收的季节。《轻兵器》的全体人员刚从国庆七天长假中“苏醒”过来,马上就投入到新一轮的工作中了。为了把明年的《轻兵器》半月刊办好,大家都是卯足了劲,每个栏目的编辑都在盘算着手里有多少“重头” 文章,想在新的一年里带给读者一个全新的面貌。于是,在一系列策划、讨论各种方案之后,编辑部4位同志就有了一次激情澎湃的西南之行……   众所周知,由于历史的原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