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车”怎么管?

来源 :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7281423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移动互联网预约车特性来识别“专车”,目前在国内有两种形式:一是有许可准入的“专车”,其准确名称是“预约出租汽车”,源于交通运输部今年1月1日施行的《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规定》(交通运输部令2014年第16号),目前已经形成雏形的是广州市交通主管部门即将推出的“如约”约租车。
  二是交通运输部于1月8日肯定的、由市场自发形成的“专车”,其规范形式就是“租赁汽车+劳务派遣司机+网络平台”组合,而市场上最早的移动互联网预约车性质的“专车”,是快的公司2014年7月推出的“一号专车”。
  因此,本文所讨论的专车规范发展问题,主要围绕上述两类形式专车展开,并分别将其称为“互联网专车”与“预约出租汽车”,以示区别。


移动互联网技术在“专车”领域的突出优点在于对信息不对称的改变,因此有必要重点使用信息规制工具开展“专车”的监管创新。

“专车”的优质基因与先天不足


  两类“专车”诞生,有自身的优质基因,同时也存在先天不足。
  ※.“互联网专车”蕴含的法治基因
  交通运输部今年1月8日对中国交通新闻网记者表示,在中央主管部门层面,正式明确了“专车”的说法,也在发言中对“互联网专车”属性进行了高度概括,即“租赁汽车通过网络平台整合起来,并根据乘客意愿通过第三方劳务公司提供驾驶员服务”形成的创新。
  正是在交通运输部这一政策意见鼓舞下,神州、一嗨等传统汽车租赁企业迅速推出“专车”业务,而滴滴、快的基于发展“专车”产品的需要宣布合并。人们将2014年称为“移动互联城市交通创新元年”。
  上述“互联网专车”的法治逻辑就在于,由于目前的汽车租赁法规(主要是地方性法规),均明确规定“汽车租赁公司在提供汽车租赁业务时,不得提供代驾服务”, 而根据行政处罚法的处罚权法定原则,对于网络平台撮合的乘客向汽车租赁公司租车,向第三方代驾公司雇驾驶员形成的约车服务,主管部门对汽车租赁公司与第三方代驾公司,均无依据实施行政处罚。
  也就是说,市场在法无禁止则自由的思维下,创造性地推出早期的商务车与后期的“互联网专车”产品,而政府部门基于“法无授权不可为”原则肯定了“互联网专车”,在两者之间实现了“权力清单”与“负面清单”的有机结合。这就是“互联网专车”自身所蕴含的优质法治基因。
  ※“互联网专车”的先天不足
  “互联网专车”仍然存在诸多的先天不足,这些先天不足构成了当下“互联网专车”争议不断的根本原因。
  首先,“互联网专车”所依托的租赁车资源市场化配置不足。得到交通主管部门肯定的合规“互联网专车”,其车源应当来自汽车租赁公司。但是,目前“互联网专车”发展最为集中、需求也最为旺盛的北上广深等特大城市,均由于城市机动车限牌政策执行的系统需要,对租赁车源采取了行政配置方式,因此,本身源于市场创新推出的“互联网专车”,却又受困于租赁车源的行政配置,并不能真正实现市场对资源的决定性配置作用。
  其次,“互联网专车”所依托的租赁车属性不明。交通运输部1月8日的发言中,在肯定合规“专车”的同时,也强调禁止私家车接入平台参与经营。但是私家车能否通过在租赁公司挂靠的方式,或者过户到租赁公司的方式做互联网专车呢?这又是当下“互联网专车”争议的核心问题。
  在行政许可法放松管制的精神下,特别是近年国家大力简政放权的深化改革过程中,许多地方也不再立法设定汽车租赁许可,因此租赁汽车登记为营业性质也往往缺乏法规依据。许多城市私家车辆可以自由过户为租赁公司车辆,只是在车辆的登记属性上明确为“非营运”(也有少数城市只是注明“租赁车”)。因此,一旦立法将营运车辆作为从事预约用车业务的条件,就会将交通部所肯定的租赁车跨界创新服务之路封杀。
  ※“预约出租汽车”的优势与先天不足
  预约出租汽车源于《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规定》第二十条、第五十三条规定,其法定地位清晰明确,这是其最明显的优势。因此,基于预约出租汽车与“互联网专车”均有预约用车的基本特性,可以将其称为“体制内专车”,相应地,“互联网专车”则可称为“体制外的预约出租汽车”。
  然而,预约出租汽车仍然存在先天的不足。
  首先,预约出租汽车的法律渊源有瑕疵。预约出租汽车许可作为交通运输部16号令中明确的行政许可,在形式上源自国务院2004年412号令《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第112项,即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出租汽车行政主管部门实施的“出租汽车经营资格证、车辆运营证和驾驶员客运资格证核发”。
  但是,2004年国务院保留的出租汽车许可,其历史含义是传统出租汽车属性(即在道路上通过巡游方式获取客源),而非与其具有本质区别的预约出租汽车(实质上,预约出租汽车的准确称呼为“约租车”,在国外行业分类中,与出租车处于并列而非包含关系)。
  因此交通运输部以2004年国务院412号令行政法规为依据,并不能直接创设不同于传统出租汽车的预约出租汽车,根据行政许可设定的法律要求,部门规章设定行政许可必须有法律、行政法规依据,在这个意义上,16号令中新增加的预约出租汽车许可类型,并无上位法依据。
  其次,预约出租许可条件与标准缺失。交通运输部2014年16号令涉及到出租汽车许可条件的条款集中在第8条、第9条,但均系针对传统出租汽车量身定做。因此,将预约出租汽车按照传统出租汽车条件实施许可,必然面临诸多难解的冲突。即使16号令施行已有半年左右,也没有城市正式开展预约出租汽车许可(去年11月7日,广州市只是召开了预约出租汽车运力投放听证会),就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这个问题。

需要城市治理框架下的“二选一”


  由于两类形式的“专车”均存在先天的不足,甚至两类“专车”在同一城市并存时,因其均为预约用车性质,就会产生法律的冲突。
  需要许可的预约出租汽车与市场已经形成的“互联网专车”在特性上基本一致,但后者却未取得主管部门发放的行政许可从事同一活动。因此,当取得预约出租汽车许可的公司与个人,以上述行政许可法规定为依据,要求主管部门查禁市场上已经存在的“互联网专车”,其中的矛盾就会凸显。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广州市交委在交通运输部肯定“互联网专车”的次日(今年1月9日)还发文明确:目前各打车软件“专车”所使用的车辆、司机均不具备合法的客运营运资格,涉嫌非法营运,将依法严厉打击。而广州早在交通部2014年第16号令出台之前,就在筹划推出预约出租汽车,也率先于去年11月7日召开了“约租车”运力投放听证会。可以说,这里面就存在两类形式“专车”在法律上存在冲突的深层次原因。
  因此,有必要以城市交通的地方性为依据,特别是依托城市政府制定的出租汽车发展规划,在发展预约出租汽车或者“互联网专车”之中进行“二选一”。
  由于中国正大刀阔斧地进行以取消非许可审批、减少行政许可为代表的简政放权改革,所以,有必要从尊重市场创新的角度,选择发展“互联网专车”而不实施预约出租车许可,通过出行领域市场创新的典型——“专车”创新的引领,推动“全民创新”。
  当然,在选择发展“互联网专车”的同时,也有必要将城市政府的意愿,通过及时制定出租汽车发展规划予以体现,即明确不实施预约出租汽车许可,以解决行政相对人申请预约出租汽车许可的标准不足问题,避免陷入行政不作为的争议。

规范发展的重点在于合作监管


  秉着城市治理的精神,城市政府通过出租汽车规划确定不再发展预约出租汽车,而规范发展“互联网专车”,是国家深化行政审批改革精神的直接体现,也能将重心从准入管制转向事中事后监管,通过平台监管,公允分配平台的合理注意义务,创新信息规制方式,以实现合作监管。
  首先,“互联网专车”的平台监管是基础。少数打车软件企业已经有着构建移动互联网交通一元化平台的足够雄心,有必要将其纳入信息产业范畴而非运输产业范畴,进而对其实施以信息规制为重心的事中事后监管。
  其次,事中事后的信息监管以平台企业的合理注意义务原则。目前美欧日韩等相关立法均未要求互联网平台承担极为严格的责任,而是要求平台履行合理注意义务,根据过错承担相应责任。这样做的立法目的在于适应互联网特性,既能促进互联网产业发展,同时也能保护消费者权益。
  最后,信息时代的问题应注重信息规制的转型。
  移动互联网技术在“专车”领域的突出优点在于对信息不对称的改变,因此有必要重点使用信息规制工具开展“专车”的监管创新:一方面强化推出“专车”产品企业向主管部门的信息提供义务,不仅是“专车”车型、驾驶员信息、价格标准等要公开,同时也应包括约车人对“专车”服务的投诉信息,企业的投诉处理结果信息等。
  另一方面,主管部门在掌握企业上述信息的情况下,在依法保护企业商业秘密与乘客个人隐私信息的同时,通过主动的信息公开机制,将企业未能履行相关准入标准、平台监管职责的事实,公之于众,让社会选择“专车”产品,进而实现互联网时代“专车”产品的信息规制转型。
  作者为东南大学交通法治与发展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
其他文献
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不确定性,所以需要靠专家来解读历史和预测未来。美国前国务卿、哈佛学者亨利·基辛格博士就充当了这样的角色。他的新书《世界秩序:对国家的特征和历史进程的反思》是一部21世纪国家安全、地缘政治和治国之道的权威之作。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基辛格的建议下对中国开放,以制衡苏联,写下20世纪外交史上的神来之笔。不到20年,1989年柏林墙倒塌,苏联解体;四分之一世纪之后,美中的友
期刊
自由大宪章开创了一种传统,即以法律和契约维系生存的秩序,以民主与协商捍卫政治的德性,在此基础上,追寻有意义的公共生活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政治学乃是人类知识体系中最高的学问与智慧,因为它关注共同体之善,目的在于促成优良的政体及其之下正当的生活。政治学最核心的问题,就是个人和政府的关系问题,历史经验说明,为了保障公众生活的幸福,必须对以君主为代表的政府权力进行必要的约束和限制。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有的
期刊
农村的人口结构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和制度。如果城市能够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不断创造就业岗位,破除城乡分割的制度,那么城市化水平就会不断提高,农村的人口结构也会相应改变  最近我在朋友的鼓动下,安装了一个手机应用软件,可以像预约出租车一样,预约上门的家政服务。结果,周一开始预约却发现,直到周末的服务全都约满了。之前几天,在一次官方和学界共同参与的人口论坛上,政府部门声称在过去一段时间严格控制人口的政策
期刊
当负有版权保护职责的政府部门,在重拳打击了传统盗播盗版之后,云端的盗播盗版却日益成灾  互联网时代,文化产品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通成为趋势,如何处理由此带来的文化安全与版权保护危机,是每个国家都要面临的问题。  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版权问题日有径庭。影视作品数字版权保护的焦点,正在从传统的网站盗播盗版,转向云端的盗播盗版——侵权情形变得更加复杂,侵权责任更难确定。  当负有版权保护职责的政府部门,
期刊
奇虎业务分别回归、各自独立上市与整体回归A股的可能性都存在,前者的可能性更大  360资本三部曲:退市、分拆、上市  中国股市高涨已经促使一大批中国高管将其在美国上市的公司私有化,如今,360也加入了这个行列。银行界人士称,私有化的目的是希望重新在国内上市以获得更高的估值。  6月17日下午,奇虎360宣布其董事会收到创始人周鸿的一份不具约束力的提案,该提案宣布奇虎360将与中信证券、华兴资本、红
期刊
在增长理论领域,罗默认为当前一代新古典派经济学家的论文,无不引入了价格接受均衡的必要理论限制。罗默一针见血地指出,这些论文除了能提升其作者的学术地位外一无是处  决策者向经济学家讨教时,他们期待所获得的建议是基于科学的,而非学术派系之争或政治预设的产物。毕竟,他们所实施的政策会对真实的人民产生真实的影响。然而不幸的是,经济分析和政策建议背后的推动力量,并非总是可靠的科学。  纽约大学的保罗·罗默最
期刊
对基因组编辑育种的监管估计不可避免,相比转基因监管是否会放松,可能会相机而行  继2015年4月,中山大学研究人员利用基因组编辑技术除去了人类胚胎中的一个突变基因后,5月,全球知名期刊《自然》(Nature)称,美国国家科学院(NAS)和国家医学院(NAM)宣布,将推出重大的举措为人类基因组编辑技术制定指导准则。  基因组编辑技术,是近年科学界的明星技术,它实现了在生物体基因组水平上进行精确地敲除
期刊
要更加系统性地研究各类金额资产管理产品的流动性风险监管标准,特别是证券公司负债发展较快,对货币市场和其他金融机构影响更大,流动性监管更为迫切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在企业财产和居民财富不断积累的背景下,金融资产管理业务不断发展。尤其是2012年以来,金融管理部门逐步放松了证券、基金、保险等行业在投资范围、投资门槛等方面的管制,非银行业金融机构也相继开展了金融资产管理业务。其流动性风险是指
期刊
随着义乌《出租汽车行业改革工作方案》(下称《工作方案》)出台,这座以小商品交易出名的城市,在5月初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当地计划在2018年完成出租车改革,《工作方案》明确,在改革中将“引导多种营运模式,加快发展约租、驻点、包车等新的营运服务模式,引导经营企业推出人工电话召车、手机软件召车、网络约车等多种电召服务方式。鼓励移动互联网与出租汽车行业融合创新,建立和引进网络约租车平台”。  义乌市道路
期刊
一审判决后,戴玉庆及其辩护人提出了多个疑点,包括受贿款的来源去向以及证人出庭的问题等,这些问题都有待二审法院释疑  备受关注的广州日报社原社长戴玉庆受贿案最近再次成为社交媒体的焦点话题。  戴玉庆家属及律师得到的消息是,该案二审将有可能书面审理。5月下旬,戴玉庆的辩护人北京律师陈海航,向广东省高级法院寄送了希望公开开庭的书面申请。法院至今并未对外公开确认审理的具体方式。  除是否开庭审理的问题,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