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印泉年表

来源 :中国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m80201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00年 1月,出生于直隶(今河北省)丰润县毛家坨村。本名习廉,字印泉。后以字行。
  1909年 在毛家坨村读私塾。
  1912年至1918年 丰润县小学和中学读书。自幼爱好美术,喜养花鸟,对国画很下了一番功夫。少时所绘《秋园佳色》《桐荫秋畅》等幅,至今犹存。
  1919年 本家叔父购得一架照相机,他常借来摆弄,开始接触摄影,并产生浓厚兴趣。
  1921年 考入北京国立法政大学经济系预科。他对经济不感兴趣,选择它是为了掌握英文,有利于研习摄影。
  1922年 暑假,用学费购得一架德制9×12厘米折合式旧相机,用玻璃片。自此,迷恋摄影,下课后就外出拍照,常跑西郊香山、玉泉山等地,并自己摸索洗印放大,乐此不疲。
  1924年 6月,北京光社在中央公园(今中山公园)举办第一届摄影作品展览会。他前往观摩,流连忘返。促使他从记录照转变到艺术照,增强了用摄影来表达艺术的信心。
  1925年 开始在报刊上发表摄影作品,如《乐哉凫公》《芦荻秋风》《凫塘点雨》等。
  1927年 7月,从法政大学毕业。10月,考入张学良主办的同泽新民储才馆。次年6月,随储才馆迁沈阳。
  1929年 2月,从储才馆毕业,分配在张学良办公处实习。
  1930年 4月,在天津特二区公署任职。本年,摄影活动不断,作品频繁见报,崭露头角,并先后发表《摄影与绘画》《摄影经验谈》《摄影与人生》等文,均刊登在《北晨画刊》上。
  1931年 参加中国画法研究会,与北平画家吴镜汀、秦仲文、刘凌沧等交游。
  10月,在北平中山公园春明馆举办张印泉摄影作品展览会,由秦仲文主持,展出作品56幅,内容多风光、花卉、禽鸟,追求“唯美”与“画意”,热衷于用摄影艺术来表达中国画的风格。
  1932年 7月,因摄影上有些名气,北平财政部印刷局聘请担任摄影组指导工作,任技士。本年,开始使用35毫米小型照相机(徕卡),拍摄反映社会生活、抓取瞬间动态的作品。
  1933年 8月26日,天津出版的《北洋画报》刊载消息:“天津美术馆前次举行奖征摄影展览会,于7月底闭幕,现已将成绩评定完毕。第一奖为张印泉君出品《雪竹》,赠美术馆设计之图案银盾一座。”
  本年,写成《艺术摄影成功之要诀》一文,在《中华摄影杂志》第7期发表。
  1934年 3月,反映北平劳苦大众生活的专题摄影《晨曦中的北平》发表于上海《时代》画报,版面两页,共计照片13幅。10月,《秋日北国的农村景色》亦在《时代》刊登,版面两页,共计照片9幅。先后游历黄山、庐山,拍摄《黄山奇峰》《松石幽雾》《松下挑夫》《雄视一方》《披罗带绮》《黄山雪松》《匡庐烟雨》《山雨行旅》等作品。
  本年,张学良游欧回国,任武昌行营主任。因张学良在储才馆时就认识张印泉,知其擅长摄影,故于8月间,电召张印泉至汉口,委为私人摄影师,名义为摄影服务员,少校,不穿制服,不坐班,只随张学良活动摄影。一年多来,他随张学良走了许多省份,跑了不少地方,有余暇自己也旅行过多次,游览名山大川,广泛接触社会人生,扩大了视野。旅游中,拍摄了《流离》《贫农之家》等反映民生疾苦的作品。
  1935年 5月11日出版的《北晨画刊》报道:“名摄影家张印泉,日前由汉上回平,与赵澄开联合影展于青年会,由8日起至13日止,全部作品约二百余件,尤以黄山影集,最为佳妙。”
  夏季,长江泛滥成灾,他随张学良在湖北视察灾区,拍摄了大量照片,如《城镇变成泽国》《无家可归》《江水泛滥》等,专题摄影《武汉荆沙,洪水横流》刊于《美术生活》第17期。7月,他还拍摄了一组题为《努力的舟人》的连续摄影照片,刊登于次年《美术生活》第29期。代表作《力挽狂澜》即其中一幅。
  8月,武昌行营迁西安,改为西北总部。张印泉力辞未去,请假回北平。秋,游华山,拍摄了《华岳云峰》《华山博台》《层峦叠嶂》《坐看云起时》《华山峭壁》《樵夫探瀑》等。还发表《湘江渔网》《古木飞鹰》《劳作》《风雪担夫》《雪地惊鹅》《雪中行乞》等作品。
  1936年 本年,摄影工作繁忙,画报画刊索要稿件应接不暇。创作活动趋于高峰状态。《秋之田野》专题照片,发表于上海《良友》画报。而上海的《美术生活》这两年刊登他的摄影作品更多,如《野戍惊秋》《鸣禽多好音》《驴背寻诗》《紫藤春燕》《故都春梦》《关中杂拾》《四川鸟瞰》等,均受到欢迎。发表在《美术生活》上的《曳》,因以拉排子车的劳动者为题材,被4月出版的上海左翼刊物《作家》创刊号转载,改题为《前进》,誉为“中国摄影名作”。
  7月,张学良两次电催,张印泉无奈,只得赴西安,参与张学良活动摄影。10月,蒋介石到西安,张学良伴同游华山,他参加摄影。至11月底,感觉东北军中对蒋的强烈不满情绪,日益高涨,形势紧张,恐留在西安会遭遇意外,遂借故抽身,悄然返回北平。
  在西安期间,他常去野外拍照,并游终南山,作品有《迈进》《山田之夏》《古寺耕为田》《负重村姑》《回娘家》《香火中群众》等。
  本年开始,参加国际摄影沙龙影展。其中,《力挽狂澜》和《劳作》入选影展,前者并刊入该年《英国摄影年鉴》;后者在展览会上即被人购去;《负重村姑》被皇家摄影学会选做1937年日历封面,并在月赛中获得首奖。张印泉还应邀写了一篇介绍拍摄经验的文章,刊登在该会主办的《摄影爱好者》周刊上。另一幅作品《恋》(蝴蝶)亦同时刊出。次年,再寄去《雪地惊鹅》,亦入选伦敦国际沙龙影展,并刊登该年《英国摄影年鉴》。
  1937年 3月,结合时代潮流和国际摄影发展趋势,写成《现代美术摄影的趋势》一文,在上海《飞鹰》摄影杂志第15期发表,提出“简洁、明朗、生动、有力”的口号。接着,另一篇文章《论光线在摄影上之重要》,也在《飞鹰》杂志第19期刊出。   6月,上海摄影家刘旭沧来北平,银光社出面欢迎。张印泉与叶浅予、蒋汉澄、魏守忠等与之共同发起举办《北平第一届摄影联合展览会》,参加者20余人,120余幅作品。张印泉的作品15幅。
  1938年 北平沦陷后,创作活动中断,张印泉过着深居简出的生活,把主要精力转向摄影科学研究和镜头改造方面。当时,北平报界巨头、投日汉奸管翼贤,为粉饰太平,举办影展,多次派人游说张印泉,均遭拒绝。11月,马国亮、丁聪创办的宣传抗日的《大地画报》在香港出版。封面照片《大地》,即采用张印泉所摄作品。
  本年开始,研究制造徕卡相机上可以连动测距的长焦距镜头。成功后,又相继研制徕卡相机上的附属器械,如取景器、反射器、翻拍器、可带双镜头的掉换器、万能测距器等。
  1942年 写成《我制造徕卡镜头三年来之回顾》的长文,总结这几年来闭门不出、艰辛制造的过程和收获。
  1944年 应北师大理学院院长之邀,到该院讲授摄影应用光学。


  1945年 8月,日本投降。10月,北平摄影学会成立,张印泉被推为会长。
  1946年 北平摄影学会在中山公园水榭举办第一届影展。张印泉推出多幅作品,其中有《双勾雪竹》(中途曝光)、《玉泉塔影》(红外线摄影)、《银山景色》(红外线摄影)等。
  1948年 年初,向英国寄去摄影作品《华岳云峰》,入选伦敦国际摄影沙龙影展,刊登该年《英国摄影年鉴》。同年,《眺望》入选英国Jurekenham摄影学会世界摄影艺术展览。
  7月,北师大成立电教系,聘为教员,讲授摄影应用光学及技术课程。
  10月,上海摄影家郎静山到北平,在赵澄陪同下,趋西城惜阴胡同3号张印泉府访问。两人晤谈甚欢,次日还同游颐和园并拍照。张印泉还为郎的相机排除故障。张印泉的丰富学识,使郎钦佩。郎在后来(1966年)写作《中国摄影史》,其中引用张印泉设计改制镜头的图片材料,就是这次会面时带走的。
  1949年 1月,北平和平解放。5月,由叶浅予介绍,任北京大学摄影学会导师,每周讲课一次。
  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1月,文化部科普局成立,经北师大理学院院长黄海平和燕大教授翦伯赞介绍,任该局电教处技正。


  1950年 2月,新闻总署新闻摄影局成立,被聘为研究室研究员。
  1952年 4月,原新闻摄影局撤销,部分机构合并到新华社,成立新闻摄影部。张印泉随之转到新华社的新闻摄影部,任研究室研究员。
  1953年 为了新闻报道的需要,解决节日天安门城楼主席台的摄影器材问题,他与摄影部研究室主任陈正青等共同研究,将美国军用航空摄影机上的镜头,改制为长焦距镜头,镜头一米多长,安装在照相机上,置放于高台,可正面拍摄党和国家领导人集体检阅的照片,圆满完成了任务。此装置以后沿用多年。
  1954年 为培训摄影记者讲课需要,写成《人造光摄影》小册子,由新华社新闻摄影部出版。1957年改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1956年 8月,著作《摄影原理与实用》一书,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12月,中国摄影学会(中国摄影家协会前身)在北京成立,当选为副主席。后又兼任全国影展评委会委员,还当选为全国文联的委员。
  1957年 4月,中国摄影学会创办的摄影刊物《中国摄影》笫一期(创刊号)出版。张印泉兼任杂志编委。12月,《第一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在北京举行,参展作品《丹枫宝塔》《动物园之虎》《劳作》3幅。本年,还校译引进版图书《镜头和快门》。


  1958年 参加十三陵水库工地劳动的创作活动,在《中国摄影》第三期发表《我的感想》一文。
  1959年 积极参加文联组织的下乡、下厂和建设工地活动,深入生活,进行摄影创作。几年来,先后拍摄了《青年突击队》《清晨筑坝》《公社羊群》《画家下乡》《摄影家们在农场》《江畔鹅群》《打磨》等。平日,还携带小型相机,到生活中去寻觅题材。先后拍摄了《湖上春风》《名园霁雪》《花好引人多》《假日的动物园》《东北虎》《丹顶鹤》《柱顶红》《排球赛》《急湍鱼跃》《看烟火去》等作品。
  本年,著作《摄影应用光学》,由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
  1963年 6月,中国摄影学会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张印泉摄影艺术展览”,展出作品共220幅,年代从1923年起至1963年止。影展在大众中反响强烈。《中国摄影》、《光明日报》、新华社摄影部刊物等,都分别发表了评介文章。
  1964年 张印泉将40余年所摄作品的精华,经过整理,将底片全部捐献给新华社摄影部,受到嘉奖。
  本年起,张印泉因年老多病,在家休养,重拾画笔,日以画竹自娱。
  1966年 文化大革命运动中,被诬指为“反动学术权威”和“牛鬼蛇神”,受到残酷迫害,批斗抄家,劳动改造。
  1971年 4月23日凄然离世。
  1978年 8月,张印泉同志骨灰安放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中国摄影学会和新华社摄影部的负责同志出席。悼词为其平反昭雪,高度评价了张印泉几十年来为发展中国摄影事业做出的重大贡献。

其他文献
晚上,我和妈妈从街上回家.走到路灯下,忽然我发现地上有我的影子.嘿!我怎么变成《白雪公主》里的小矮人了?离路灯远些时,我又变成《小人国》里的巨人了!真有趣!
现阶段,我国涉嫌刑事犯罪的未成年人在同龄人中所占的比例成倍地增长,其犯罪的严重性及恶劣性已引起党中央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正确引导和帮助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使他们能够
电视频道是中国现存比较普遍的一种传播媒介。文字设计在电视频道的包装中尤为重要。文字设计包括了文字本身、其图像、图形、文字的组合、色彩三个基本视觉元素。三者有机结
3月28日,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邀请北京、天津、上海、江苏、云南、重庆等多个省市的混凝土协会会长、秘书长以及部分骨干混凝土企业代表会聚北京,共同商讨预拌混凝土分
21世纪是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新时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面对世界的激烈竞争,着眼于中华民族在21世纪的伟大复兴,全面实施"科教兴国"的伟大战略,高教战线以及关心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本文从马克思民主思想的形成脉络入手,以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民主的批判为视角,揭示马克思民主思想的实质与特征,深化对民主的认识,展示马克思民主思想的当代价值。  马克思通
数学学习需要学生具备多方面的能力,掌握理论知识的运用能方便学生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需要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同时,学生需要不断进行分析总结,在此基础
在工程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多年冻土地表覆盖条件被建(构)筑物破坏,改变了土体的热平衡状态,多年冻土退化,冻土上限将下移,季节融化层的融沉固结使桩基负摩擦力增大,因此
期刊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