澹生堂主人祁承?家世考略

来源 :寻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yangcdu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祁承?(1565-1628),字尔光,号夷度,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进士。他一生藏书宏富,“所藏几与宛委山等”,为著名的江南藏书楼澹生堂主人。历任知县、知府等职,天启二年(1622年)任兵部员外郎,后又任河南按察佥事等职。在任期间积极推行劝业农桑、整修水利、赈灾救荒、推行清丈、平赋税等惠政。事迹见于《明史·艺文志》、雍正《浙江通志》、同治《苏州府志》等。居乡期间,他积极参与地方公益事业,造福桑梓。祁承?著述颇丰,主要有《澹生堂集》二十一卷,是其生平著述的集大成之作;还有部分家书,经黄裳搜集整理为《祁承?家书》出版。此外,他还编纂有历代循吏事迹的《牧津》四十四卷、《两浙名贤著作考》四十六卷、《宋西事案》二卷、《宋贤杂佩》一卷、《皇明征信丛录》二百二十卷等。
  从地域角度来看,明代绍兴府是经济繁荣、文教兴盛之地。根据何柄棣先生的统计,整个明代,绍兴府共出了977位进士。这在明代中国的科举版图上已经是一个极为高产的数字了。在明代,祁承?家族先后出了五位进士,本文依据族谱、文集、方志等史料,对明代祁承?的世系繁衍与重要人物进行还原考证,以此提供一个明代进士家族史的样本。
  有关祁承?家世的史料,主要见于《绍兴县志资料》第一辑、嘉庆《山阴县志》、《澹生堂集》等著述中。《绍兴县志资料》第一辑“民族氏族”的“梅市祁氏”一条主要论及祁氏于梅市这一支的始迁祖与先世的基本情况。祁氏先世原居于陕西韩城县,宋建炎中,祁安禄为避乱南渡到绍兴,始居于梅市,后人散居在福严诸村。由于年代久远,自宋南渡至元末,祁氏先世的姓名多已佚。故后人所修之族谱,断自明初。始迁祖为温泉公祁茂兴,明初时迁居梅市,为祁安禄十世孙。祁承?在《先祖考通奉大夫陕西布政司使右布政使蒙泉府君暨先祖妣金太夫人行实》一文中,也提到在祁茂兴“以前家乘罹于兵燹,梅里而后谱志具存”。祁茂兴、祁安父子“尝设策御倭”,以侠义闻于乡里。祁安子祁纪以耕读传家。祁承?赞扬他“能廓先业而训子弟”,故祁纪子祁福“遂以儒术起家”。据嘉庆《山阴县志》记载,祁福,字天锡,以贡典教龙溪,后迁重庆教授。这是祁家第一位拥有功名的人。祁福之子祁司员,字宗规,成化十四年(1478年)进士,先后知徽、池二郡。有政声,死后入乡贤祠。祁福堂弟亦考中了进士,官至礼部仪制司主事。高祖父祁锦,字闇斋,官至按察副使。祖父祁清,字子扬,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官至湖广参政、陕西右布政使,死后祀为乡贤。祁承?在《先考文林郎直隶苏州府长洲县知县秋宇府君暨先妣沈孺人行实》一文中,对父亲祁汝森作了详细介绍。祁汝森为祁清第三子,字肃卿,国子监生,生平“饶才情交游”,于隆庆六年(1572年)病逝,年仅34岁。祁承?共有五子,四子祁彪佳为进士,麟佳、凤佳和骏佳均为生员,五子象佳为举人。祁骏佳,字季超,嘉庆《山阴县志》说他“小楷绝伦,然性颇好奇”,为云门十子之一。祁承?五子中最负盛名的是四子祁彪佳(1603-1645),字宏吉,号世培,别号远山堂主人,天启二年进士,历任右佥都御史、江南巡抚。清军入关,杭州失守后,沉池而死,南明唐王赠兵部尚书,谥忠敏。《明史》有传。祁承?胞弟祁承勋,国子监生,生平事迹不详。祁承勋有二子:一为豸佳,字止祥,举人,以教谕迁吏部司务;二为熊佳,崇祯十三年(1640年)进士。历任南平知县、兵科给事中,政绩见于乾隆《福建通志》等。
  祁家女性的情况,祁承?的祖母金氏,娘家“以赀甲里中”。祁承?赞扬她在嫁入祁家不久,就已“椎布躬井臼而前”,用自己的簪珥贴补“饔飧之需”,又以纺织佐祖父读书。她对礼仪十分看重,即便是丈夫于旅居途中去世,“一切就殓属圹之事”,“必令按仪节行之”,认为不应“以旅故,使先君子废礼”。她对于丈夫的两位兄弟也十分照顾,“必推以均”,同等对待。每天清晨即“起督家政”,并告诫诸子媳辈说“食指益繁,非节俭何以自给,且世禄之家,未有不以凉始,以奢终者”。祁承?的母亲沈氏,为英德知县女。祁承?提到母亲30多岁守寡,幼年时即“孝惠顺贞,有令德”“女史孝经,辄通大义”。和祖母一样,祁母为新妇时,“即谢去一切玑翠刺绣矣,涤浣烹饪无不躬为之”,且节衣缩食支持丈夫交游。在父亲去世以后,祁母亦严督家政,并侍奉病中婆母,“日夜为搔摩吮拭,即便液之事,必亲之”。祁承?岳父王钟瑞“崇尚儒术,以令德闻于时”。妻子亦“颇能以俭佐家,与姑妹妯娌欢然无间,且性喜作絮丝事”。祁承?的弟弟祁承勋娶兴化郡博金钟之女。从祁承?五子一女的婚配情况来看,姻亲亦是官宦之家。祁麟佳妻为陶嵩龄之女,布政使陶幼学之孙女。祁凤佳妻为朱朝左之女。祁骏佳妻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朱赓(1536-1608)之女。祁彪佳妻为兵部尚书商周祚之女。祁象佳妻为朱恒岳之女。祁承?的女儿婚配于何景宪子何继洪。其中,四媳商景兰,字媚生,有文名。清代朱彝尊在《静志居诗话》中谈到,“祁、商作配,乡里有金童玉女之目,伉俪相重,未尝有妾媵也”。
  祁彪佳在《族规》中谈到祁氏“以诗书发祥”,指的就是这样一种在传统农业社会中典型的以耕读发家的模式。到了祁承?这一代,不仅有田产,且家中蓄有奴婢。在保持守礼崇俭家风的基础上,祁家子孙积极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例如买书藏书、看戏写曲、作诗属文、礼佛谈经等,且交游广泛,乐善好施。四子祁彪佳,更是成就卓著,不僅拥有藏书楼“八求楼”,对图书编纂亦颇有研究。他在戏曲理论方面颇有造诣。此外,他在居乡时期用心经营家庭事务,也是一位地方公共事务中的活跃分子。可以说,对这样的“通才”的培养,离不开祁家几代人所营造的优良家风的熏陶与所厚植的经济实力的支撑。
其他文献
民以食为天,粮食问题关系着国家和社会的稳定,汉初的政治家除总结秦亡的历史教训,也从维护帝国统治长治久安的角度关注粮食的安全,并提出一系列的政治举措。其中贾谊的《论积贮疏》和晁错的《论贵粟疏》,是思考粮食问题并建言献策的两篇代表作,允为“合为时而著”之作。鲁迅曾评价贾谊、晁错的政论文,乃“西汉鸿文,沾溉后人,其泽甚远”(《汉文学史纲要》),及至今日,仍不失其现实意义。  两篇文章的创作主调都是如何保
期刊
1929年:圆明园遗址惊现“白石饭”  圆明园于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掠之后,复经1900年八国联军破坏,饱经劫难,至20世纪20年代,已彻底沦为无人看管的废墟。  作为“国难”与“国耻”的见证,不少文人墨客在此凭吊追怀,付诸诗文纪念。不过,除了在此寄情抒怀,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对遗址中的建筑残件,有着相当浓厚的“开发”与“实用”意愿。  这些曾属于圆明园组成部分的建筑残件,因其质地坚实、石料精良、雕
期刊
晚清有四大藏书楼闻名于世,这就是山东聊城杨绍和的“海源阁”、江苏常熟瞿镛的“铁琴铜剑楼”、浙江杭州丁丙的“八千卷楼”和湖州陆心源的“宋楼”。  陆心源是近世的大藏书家和收藏家,他的故居就在湖州月河街,这里也是藏书楼所在之处。记得小时候,我经常去宋楼玩,那时的宋楼很大,包括文昌阁巷和月河街口、华楼桥口,有段时间曾做过月河派出所办公地,门厅很大,很多活动都在那里举行。有记载说,北宋大教育家胡瑗的燕居堂
期刊
吴文堮何许人也?因资料匮乏,人们对其知之甚少。浙江省图书馆古籍部收藏吴文堮所撰《寄庵遗稿》,其弟吴庆坻详叙其来龙去脉:“兄好读本朝人诗集,其自为诗恒秘不示人。……今年归检兄遗,于旧作塾课文稿中忽得此册,惊喜欲绝。册中诗起于咸丰丙辰讫同治癸酉。”这为后人深入认识吴文堮提供了重要史料。吴庆坻曾在稿本之末为其兄作一小传:“吴文堮,原名瑞圻,字子章,号寄庵,监生,工部学习员外郎,都水司行走。先大兄年二十一
期刊
一  开元年间,唐玄宗令天下州郡以年号为名各建一大寺,南北各地纷纷奉诏建寺,苏州、杭州、泉州、扬州、邢州、宣州等地创建(或由本地古寺改名)的开元寺,香火尤盛,有些至今犹存。  原本归辖于益州的“汉州”(今四川广汉,武则天时代置州)亦于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创建开元寺。此寺于元代毁于兵燹。据清代嘉庆年间撰修的《汉州志》记载,有州人周文彬提及此寺重建情况,文曰:“广汉城内有开元寺者,古道场地。国朝
期刊
一  安国寺位于三门峡市陕州区西李村镇元上村西,寺庙坐北朝南,北依瑞云山,南临永昌河,依傍昌谷。昌谷东西长约30公里,宽不过数百米,串联起两市三县。东谷口和谷中分别为洛阳市宜阳县和洛宁县,西谷口为三门峡市陕州区,是我国古代洛阳往来长安的必经之地,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关隘昌谷关便位于此处。  安国寺原名瑞云寺,初建于北周天和四年(569年),隋大业元年(605年)扩建,扩建未完工而隋亡,唐代接续扩建,于
期刊
晚清以来,西方关于中国的观察文本层出不穷。从卫三畏的《中国总论》、盧公明的《华人的社会生活》,到明恩溥的《中国乡村生活》,西人的研究不仅包含着对异国的好奇,还有传教等复杂因素。在西方的有色目光下,中国形象难免遭受歪曲。而中国对此的回应,起初是沉默,后逐渐发声,出现了陈季同《中国人自画像》、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和林语堂《吾国与吾民》等作品。随着更多华人自觉投身到向西方介绍中国社会的行列,对西人偏见
期刊
位于晋南地区黄河、汾河交汇处的后土祠,是一处具有悠久历史的祠庙,方志中记载“其祠庄严宏巨,为海内祠庙之冠”。当地的后土崇拜由来已久,金以前盛行国家祭祀,金元两朝改为皇帝派官员祭祀,明清时代“沦为”民间信仰,文化内涵丰富而厚重。本文拟以后土崇拜的渊源、祭祀沿革为主线,探究后土祭祀由皇家主持转为官方推行并最终成为民间信仰的变化过程及其缘由。  关于晋南地区后土崇拜的研究,学界已有一些研究成果。其中一些
期刊
刺桐城的沿海有一个港口,船舶往来如织,装载着各种商品,驶往蛮子省的各地出售。这里的胡椒出口量非常大,但其中运往亚历山大港以供应西方各地所需的数量却微乎其微,恐怕还不到百分之一。刺桐是世界最大的港口之一,大批商人云集于此,货物堆积如山,买卖的盛况令人难以想象。([意大利]马可·波罗:《马可·波罗游记》,梁生智译,中国文史出版社,1998年,第217页)  刺桐港是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之一,甚至可以说就是
期刊
丧葬仪式是重要的民间礼俗活动,仪式主体多,程式反复,参事者众多,鼓乐并进,在各地传统文化中已形成一种家族信仰体系。在整场丧葬活动的进程中,丧葬的礼制体系贯穿其中,礼乐、祭祀物品的运用及街坊邻居的参与均与其核心体系相伴相生,并服务于此。鲁西南民间木版罩方画便由此应运而生。  罩方画是基于当地丧葬纸扎制作产生的一种木版画形式。鲁西南地区历来重视丧葬仪式的庄严隆重性,其传统仪式繁复琐碎,仪式所使用的工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