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网络道德问题原因探析

来源 :学理论·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2899527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网络是高科技的产物,是现代文明的结晶,作为信息化传递的主要载体,其重要性日益显现出来。当前,青少年逐渐成为了网络社会的主体之一,网络对青少年的学习方式、交流手段和生活习惯等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与此同时,由于青少年成长等内部原因和社会大环境等外部原因的共同影响,青少年的网络道德问题日益凸显。关键词:青少年;网络道德;问题;原因中图分类号:D5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2-0056-03青少年时期既是人生最重要的发展时期,也是人生一个最为脆弱和危险的时期。随着网络的普及,青少年已经成为网络世界的一支重要力量。网络为青少年获得更广泛的信息和知识,开阔青少年视野,广泛开展交流,促进青少年个性培养等提供新的途径和方式,无疑具有积极作用[1]。当然,网络也会产生诸如网络道德失范等新问题。努力探究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对于克服网络道德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一、青少年网络道德问题的内部原因(一)青少年自身的特点是青少年网络道德问题产生的主观原因1.好奇心强导致自制能力弱青少年时期在人生中是一个重要的转型时期,这一阶段的青少年身心发展还不成熟,缺乏明辨是非及自我控制的能力,并有强烈的好奇心,对新事物有一种本能的接近和探索的欲望。网络恰好为他们提供了超越时间和空间并且没有任何约束的现实环境,青少年带着好奇和兴奋进入网络世界,他们的欲望在这种强烈的本能冲动下得以满足。在网络虚幻的世界里,许多青少年自我控制能力弱,难以约束自己,任由惰性和好奇心理、逆反心理增强,尽管知道自己的行为是不正确的,但不能控制自己,让自己徘徊在道德和良知的边缘,不能自拔,以致丧失道德原则,最后成为网络的俘虏。2.好胜心强引发逆反心理青少年正处于青春期,逆反心理严重。他们喜欢反对学校和父母,越是学校和父母强调不能做的事情,不能看的东西,他们越想试一试,青少年渴望通过表现自己来证明自己的价值和与众不同。青少年有强烈的好胜心,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往往不顾后果,如黑客,制造和传播病毒,都是逆反心理的表现。青少年处于情感体验的高峰时期,他们的喜怒哀乐都有强烈的表现,不少青少年将现实中的情感移植到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当以情感为纽带的人与人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被网络所取代时,他们对网络的依赖心理便会逐渐加重,最终因迷失了自我的情感和自我的定位而沦为网虫[2]。一旦在现实生活中出现挫折,青少年的好胜心作祟,害怕周围的人瞧不起自己,往往通过网络来逃避现实,排解心中的愤恨,在网络虚拟的世界中麻痹自己。在这种心理状态下,青少年往往情绪控制能力差,缺乏防范意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个性发展错位,导致心理畸形发展,网络不良思想非常容易毒害他们的心灵。3.网络知识缺乏导致防范意识淡薄大部分青少年对计算机网络知识认识很少,当被问到一些计算机专业知识时,大多数学生的反应是不太清楚或不知道,这是由于缺少网络知识造成的。正是由于缺乏网络知识、不太了解相关病毒软件,青少年不能够正确使用网络,缺乏不良信息和不良网站的辨识能力,误入色情和一些有错误政治倾向的不良网站,使青少年因此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侵犯和污染。(二)网络技术本身的特点是青少年网络道德问题产生的客观原因1.网络的虚拟性和隐蔽性网络是一个面向全球开放的虚拟世界,其信息产生具有多元性,现实法律无法进行有效控制[3]。在虚拟世界中,网民的身份可以选择显示真实的和匿名的,也可以随意地修改并涂抹他们的身份。在匿名的状态下,互联网用户有一种无拘无束的感觉,心灵深处那个真实的自我很容易在虚拟的角色面具下被释放和展示出来,撇开道德的约束。另外,网络的虚拟性容易导致青少年道德法律观念淡化和道德失范,导致青少年人格的虚伪。这个虚拟性行为的最大特点是人们不需要以真实面目来展现自己,青少年经常在网上表现出和现实生活中完全不同的人格,在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压抑借助网络释放出来,达到心理暂时的平衡和满足,有的将网络角色和社会生活角色相混淆,导致人格的虚伪。道德问题随之产生,如网上传播虚假信息,进行网上谩骂、人身攻击,甚至一些青少年访问色情、暴力网站,得到庸俗的不道德信息,进而引发性犯罪和其他社会问题。2.网络的开放性互联网是一个开放的信息系统,提供了多样化的网络信息,有精华,也有糟粕。青少年正处于成长期,心理发展还不够成熟,对网络文化、网络环境和网络交往等缺乏甄别过滤,增加了道德选择的随意性和盲目性,造成道德与信仰的混乱和冲突,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同时,这种开放性还容易导致青少年价值混乱。不同国家之间的价值取向、宗教信仰、生活方式、文化类型、思想观念呈现多元性,这种差异性在网络上或融合或冲突。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思想经常和青少年在现实生活中接触的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形成冲突,这可能导致青少年思想混乱,甚至发生现在的价值观与原来的价值观有分歧,改变青少年原来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弱化了道德和伦理意识,使一些青年人生观、价值观混乱,引发网络道德失范行为。3.网络的无序性网络不仅具有开放性、多元性,也具有无序性,网络不道德行为几乎到处可见。由于网络市场运作不成熟,相关操作不规范,政策法规不完善,因此青少年上网主要取决于自律和道德责任感。一些青少年的道德意识淡薄,容易忘记自己的社会角色与社会责任,做些平时不可能做的违法犯罪行为,部分青少年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特别是版权,在做家庭作业和写毕业论文时,一些年轻人不仅下载网上论文,还将文章稍加修改署以自己名字发表在期刊杂志上,侵犯别人的隐私,一些青少年出于好奇或复仇心理利用网络知识偷窥别人隐私,甚至在网上到处散布他人隐私。4.网络的共享性传统教育决定青少年只能在所处的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中学习文化、积累知识,发展形成自己的个性来完成个人的社会化过程。其个性倾向、个性心理特征以及行为方式受到所处环境及文化的制约,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网络技术结合了传统的大众传媒,拓展了人们接受社会化教育的范围,突破了时空的限制,使网络具有共享性特征。但是,网络的共享性使得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渐渐从心理上依赖网络获取知识和信息,完成人与人的交往。伴随着多元文化和多种信息的不断传播,反主流道德观念的传播和影响不断加深,个人网上行为毫无抵御的心理状况日渐形成,网络造成青少年在社会生活中价值取向紊乱和道德判断力削弱,冲击着青少年的价值观念,使其多元化和个性化,社会的价值观念、传统的伦理难以保持统一,以至在社会道德中出现多元的价值标准并存的局面。多元价值标准并存的社会现实又会使政府、学校甚至社会传统一直灌输的道德观念仅仅成为众多道德选择的一种,一直发挥道德规范的行为准则可能消失,由此造成道德失范,道德相对主义必然导致青少年道德选择迷惘和价值取向紊乱,影响青少年对传统道德观念的认识,强化以自我为中心,漠视集体主义观念,强调个人价值实现的心理意识[2]。二、青少年网络道德问题的外部原因网络道德教育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和各种社会团体传输给青少年。因此,青少年网络道德问题除了源自于青少年自身的特点和网络本身固有的特点等内在原因外,还存在于诸多与网络道德相联系的外部原因。(一)社会大环境1.青少年生存社会环境的多变性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制度转型时期,社会道德滑坡现象被部分网友以极端夸张的形式在帖子或专题中表现出来,许多青少年缺乏正确的判断,却在此基础上成为这些帖子的跟帖者和观众,借助QQ、MSN、飞信这些存在于青少年之间的信息沟通渠道,一些原本普通的社会道德现象,经常以几何方式被复制和传递,对青少年的心灵造成较强冲击。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青少年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包括独生子女适应性较弱、学业压力、就业难、购房难等问题,由于缺乏疏导机制,青少年倾向于通过网络释放压力,把心中的焦虑通过不道德的方式如谩骂等方式在互联网上表达出来,损害了他人利益,一些网络道德问题随之产生。2.西方国家思想侵略的多样性西方国家有更多的网络资源,信息渠道广泛,资金和技术力量雄厚,常常在网络上进行全面的意识形态侵略。一些西方国家建立一系列宣传门户网站,以经济手段对这些网站进行控制,最终掌握网络意识形态斗争的主动权。通过最先发布新闻和评论来控制群众的头脑,扭曲历史和现实事件,逐步颠覆青少年的世界观和思维方式等。西方国家除了利用网络进行思想和意识形态的侵略外,也通过网络传播暴力、腐朽、迷信、反社会等不良内容,进行旨在侵蚀青少年思想的进攻,逐渐丧失作出正确判断的能力,将其道德信仰引向错误的方向,陷入歧途。青少年若无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和一定的辨别是非的能力,其思想观念必定受到巨大冲击[4]。(二)学校网络道德教育1.教育内容针对性有待提高学校的网络教育内容从网络生活中脱离了出来,缺乏针对性。网络道德教育内容、教育内容的组织和安排都与网络相脱节,都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青少年处在青春期,希望在学习的同时得到快乐。当前的网络道德教育,将道德从网络世界中提取出来,变成僵化不变的教条,把网络道德的教育内容变成了没有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的抽象物体,使学生很难在他们的生活中与之相一致,不能把道德内化为自己的信念,在现实生活中脚踏实地,付诸行动。大多数学生知道网络文明惯例,但在互联网上仍旧有不道德行为,自我放纵。2.教育方法有待改进集多媒体的优势于一体的网络,可以在屏幕上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教育方式,网络技术本身的开放性,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有利于新的教育方法产生。然而,目前学校德育仍然使用传统的道德教育方法。虽然有些学校强调在道德教育改革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用很多良好的教育方法,如电子教学、参观、社会调查等,但德育教育的基本模式仍按传统方法,忽略启蒙教育和个性教育,更多地强调管理的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自我教育。这种灌输教育忽视了学生是网络道德的主体,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网络道德的热情,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3.学校重视程度不够为了适应“社会网络”的需要,许多学校积极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建立,设立红色网站、BBS、网上党校等。这些教育网站是发展网络道德教育的良好平台,是网络道德教育的新渠道。但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网站的影响小,与其他的娱乐新闻网站相比,点击率要少得多,不存在实质的影响力;从事网络管理人员少,对于网络违规和网络不道德行为的管制也不合理;从总体来看,网络道德教育网站还是偏少,相关专栏也不多;网络道德教育目标性不强,缺乏具体的网络道德教育网板块。4.教师素质有待提高随着时代的发展,道德网络教育对教师的网络技能和网络新设备的使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现在许多学校的教师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在专业知识、道德修养、教育方法等方面更新落后。网络德育的相关技能掌握不好导致一些教师网络体验的缺失,教师难以找到与学生的“沟通点”,难以引起学生的思想共鸣,网络德育工作就难以正常进行[5]。(三)家庭监管不善青少年不良的网络行为、正确网络道德观念的产生和形成,与家庭教育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但是,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网络道德教育也存在误区。由于许多家长网络知识缺乏,或者担心网络影响学习,他们无法担当起对青少年网络行为指导和监督的重要任务。网络道德对大多数父母来说是一个相对较新的概念,家庭尚未充分意识到青少年进行网络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大部分的父母都不熟悉网络知识和技术,对网络世界的认识严重不够,家长不能对不良网络行为和网络言语作出正确的评价。有的家长一味限制青少年上网,导致青少年在家长监管不力时报复性上网,不良网络行为容易产生网络道德缺失,甚至影响青少年的道德价值观。有的家长忙于生计或者不懂网络知识,无法对青少年使用网络进行监督,青少年的小错误不能及时纠正,最终导致更严重的错误。参考文献:[1]曹渊渤.浅谈网络时代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问题[J].前沿,2006,(12).[2]宋元林,陈春萍.网络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3]廖传景.青少年网络德育新视角:网络道德心理教育[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5,(4).[4]杨金焱.网络对青少年思想道德的挑战[J].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2010,(5).[5]潘勇.中学网络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7,(3).
其他文献
廉政文化建设融入同城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充分认识在同城高校开展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基本思路和有效途径。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开展同城高校大学生廉洁教育,是高校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的主阵地、主渠道,是宣传党的教育路线、方针、政策的直接宣传者和贯彻者,是党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纽带和桥梁。近年来,元谋县以抓基层、打基
当前,提出加强新疆基层公共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不仅是提高民族地区基层科技素质的一般政策,它更有各级政府通过政策调整,搭建族际正常交往平台,提高各民族对政府的信任度,增强
内容:马班邮路上的忠诚信使--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马班邮路乡邮员王顺友,一个人、一匹马、一条路,为了传递党和政府的声音,为了传递人民群众的信件,在大山里默默行走了20年.其
期刊
局部免疫治疗脑胶质瘤徐培坤,李汉杰,杨次文脑胶质瘤的局部免疫治疗是一种新开展的疗法。我科1992年7月~1993年5月期间对16例脑胶质瘤患者行肿瘤切除后使用了白细胞介素-2(IL-2)局部治疗。报道如下。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已经成为时代的目标。而“全民阅读”活动是建设学习型社会要求的一项重
探讨脑出血的病因,临床诊断以及内科治疗的指征。方法对160例脑出血的病因,临床诊断及内科治疗进行回顾性总结并分析其特点。结果160例脑出血患者中,有高血压病史者12例,占全组78%,采用内科治
期刊
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361例胃癌和54例健康对照组血清和癌组织中的铜,锌,铁,镁,钙含量。胃癌组的血清Zn,Mg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清Cu,Cu/Zn比值极显著高于健康组。
新生儿脐带气门芯结扎方法探讨曹筱仙,张孝霖我院近年来改进了对新生儿脐带结扎方法,由原始的棉线结扎,改用一道气门芯结扎,后又改用二道气门芯结扎。采用此法后自1992年元月至1995年10月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