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剧的真相与假象

来源 :新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loviol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医生这样撰文点评我国电视剧里的医生:“国内剧中我的同行主要台词有,快,氧气;病人不行了;要是早来5分钟,或许还有救;要是晚来5分钟就没命了。”
  在医患矛盾趋于尖锐的近十年间,作为主角的中国医生形象似乎也从影视剧中消失了,留在人们记忆中的白大褂,好像还是《人到中年》里的陆文婷。与此同时,大量海外医疗剧受到追捧,观众们(其中不少正是医生)对着其中的医生或弹或赞,心有戚戚。
  
  如果豪斯在场……
  丈夫拒不签字致使妻子难产死亡,有不少网友感叹:如果这个丈夫遇到的是豪斯医生就好了。
  跛足的豪斯是美剧中最当红的医疗剧《豪斯医生》的唯一主角,他不穿白大褂,态度无礼,表情凶恶,拄着一根藤棍。他甚至竭力避免和病人说话,并认为病人自己所说的病因都是胡扯。你真的愿意遇到这样凶神恶煞的主治医生吗?
  电视剧中的豪斯会告上法庭去剥夺病人监护人的权利来保证救治病人,他也会在垂死病人面前说风凉话来逼迫监护人签字治疗,总之他就是能达到他想要的结局。所以明知电视剧是演出来的,网友们依然在幻想,如果豪斯医生在场,肯定能让那位孕妇及时手术。
  对于很多普通“豪斯迷”来说,这个古怪医生最大的魅力就是他的毒舌,对病人,对自己的助理,甚至对医院的行政主管。而对医学界的专业人士来说,豪斯接手的那些稀奇百怪的病例以及他的推理过程才是最吸引人的。《豪斯医生》很可能是医生群体中收视率最高的医疗剧,中外医生中的豪斯迷们在网络上建了多个社区讨论电视剧里出现的病例,甚至不少国内医生和医学教育机构都把豪斯一步步的病理推理过程当作了观摩教育片。
  确切地说,豪斯的兴趣不是挽救生命,而是解决医学疑难。编剧对豪斯的定位是医学界的福尔摩斯,他甚至会带着同事破门进入病人的住处,以破案的方式探寻真正的病因。
  作为电视剧里的人物,他经手的病例永远是最疑难的,他采用的方法也永远是最富有争议的:豪斯团队接手了产科病房婴儿传染病,在给予萬古霉素和氨曲南治疗期间,两个孩子出现了肾功能衰竭,豪斯竟然瞒着家属自行决定一个孩子停用万古霉素,另一个停用氨曲南,连同事都对他提出了质疑:“你随机的一个决定就给一个孩子判了死刑。”用氨曲南的婴儿死了,豪斯对死亡的婴儿进行了尸体解剖,然后就是病毒筛选和病毒抗体检测,最终确定了病毒,拯救了其他濒死的婴儿们。但那个死去婴儿的善后问题呢?难怪有国内医生评价他,这样的治疗方法如果被放在国内,他肯定一周害死N个病人,也被N次告上法庭。
  感染学专家豪斯采用的是诊断性治疗,不和病人交谈,也不和家属交流,他仅仅根据助手们收集的病症就来推理病人可能是这个病,先用这种药;不行,那可能是那个病,用那种药……反正不折腾个四五个来回,豪斯也是找不出最终病症的,电视剧开场不到30分钟,病人也肯定是昏迷不醒的。
  但这样的治疗方法在现实生活中可行吗?从业12年的三级医院张医生说:“我们要考虑到并发症问题、药物的副作用以及不可预知的后果,国内的医生宁可再进行详细的检查,继续观察或者等待病情的演变情况,而不是在不明确的时候贸然治疗。”如果病情是良性的或者对生命没有太大威胁,等待是大家都能接受的,但如果病情是恶性的,耽搁可能就会造成致命的伤害。
  美国会有豪斯的空间吗?“我相信在美国他的方法也不会是常规治疗方法,电视剧有艺术加工的成分,但我在国外文献中的确见过这种治疗手段。”
  屏幕落差
  《豪斯医生》是医疗剧加侦探剧,《实习医生格蕾》则是医疗剧加言情剧,甚至有人戏称“一夜情,二人恋爱,三角关系,四人混战到现在的五人车轮将剧情一步一步推上高峰”。《实习医生格蕾》里混乱的生活状态是国内很多专业人士无法接受的,但剧中反映的一点却是真实的:医生们太忙,以至于只能在医院内部谈情说爱。
  《豪斯医生》说的是一个在美国医生中也很少见的古怪人物,而已拍到第13季的《急诊室的故事》,则被认为是极其写实的医疗剧。一个爱看医疗剧的医学院学生在内科实习3个月后,说自己对医疗剧的欲望不强了,因为她的生活赶得上医疗剧里的人。“没有遇到格蕾们经历的丰富多彩的感情生活,也没有遇到豪斯面临的神乎其神的诊断思路。没休息过一天,白班晚班轮着换,饿肚子没觉睡是常事,遇到的病人一点也不比美剧里少,就是缺少了观众而已。”到最后这个实习医生发现,原来和真实生活最贴近的还是《急诊室的故事》,差不多演尽了医生的生活、工作、爱情和思维方式的各方面,“不大可能有超越之作了,而我自己就是其中的女版Carter”。
  中国医生们看美剧时感到落差较大的,是剧中很少涉及的医疗费用。为了一个正确的诊断,豪斯医生可以放手做一切检查,但几乎从来没人提过这些检查的费用,剧中也没有因为治疗经费而反复催款甚至发生医患纠纷的情节。前3季的《实习医生格蕾》里,只有1个病人提到了治疗费用昂贵。
  美国医疗保障制度真的完善到不成问题了吗?那就去看看纪录片《华氏911》导演麦克
其他文献
当前这场已经烧起火苗的“货币战争”令人忧虑,除非各方退守本位,否则,以单方行动来促他国接受他们的自我设定的条件是行不通的。    10月8日晚,G7(西方七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在美国华盛顿闭幕,“竞争性货币贬值”成为这次会议的“热词”。与此同时,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2010年年度会议也于10日在华盛顿落下帷幕,两大金融组织试图协调和统一各国汇率政策的努力以失败告终。IMF总裁
快速崛起的松江新城,正孕育着无限商机。  每次到上海松江新城的核心风貌区——泰晤士小镇,都会看到一对对新人在拍婚纱照。深重的礼服、飘逸的婚纱,反光板和变焦镜头捕捉着羞涩而兴奋的表情,倩影在英式建筑前移动,予人时空错位的感觉。鸽子从草坪上飞起,惊动了教堂的钟声,秋水碧澄,倒映着金黄色的银杏树。经过近7年建设,一座现代化、生态型、人居和谐、风貌特征明显的新城已经展现在人们面前。上周,松江新城商务环境展
媒体在大肆指摘零地价的危害时,是不是也应该扪心自问一下,你们是否比那块土地上的人们,更为关心他们的选择与未来?  最近和一位同事谈天说地,谈及他与即将毕业的女儿之间的一场争执。女儿想进一家外资保险公司,不惜当一名无底薪的业务员,而在父亲看来,这无疑是非常不理智的,他希望女儿去找一份安安稳稳的文员工作。  保险业务员与一般文员,一个区别是薪酬模式的不同:办公室文员收入相对稳定,而保险从业人员收入变动
时近2007年年末,传来消息说,医改方案的制定工作已经接近尾声,新方案出台在即。  由卫生部、发改委、财政部、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等16个中央部委派员组成的医改协调小组,领导制订了这一轮医改方案。方案中综合了各方意见,其中包括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复旦大学、WHO(世界卫生组织)和著名的咨询公司麦肯锡等9家单位提交的报告,以及若干次高级别的会议上听取到的地方政府的意见。  在这个议论纷纷的过程
医生曾是中国最受尊敬的职业之一。但1990年代以后,这个行业的职业声誉如同高台跳水。    “你可以问问看,哪个医生愿意自己的孩子学医?”这句话就像一个暗号,每个接受采访的医生都愿意重复一遍。  中国的医疗系统共有375万名员工,负责为14亿中国人提供医疗服务。在过去的10年里,他们肯定是被抱怨得最多的人群之一。很多人认为,医务人员对“看病贵”和“看病难”的局面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为了解决“看
2006年,全国公立医院的平均负债率为27.6%,不少医院负债率高于50%,还有2%的医疗机构资不抵债——从财务角度来看,这些医院已经破产,的确到了需要“拯救”的地步。  10月底,在上海召开的一个公立医院改革的会议上,南京一家三甲医院的院长说,财政拨款只占该院每年开支的4.8%,还不够离退休人员的工资。挣钱和筹钱成了院长们最操心的事情,业务管理反而退居其次。  这位院长一邊历数自己主持下进行的规
中国羽毛球队第六次将苏迪曼杯高高举起,可是,展望2008北京奥运,中国羽球夺金并不会像举起苏杯这么容易    6月17日,在遥远的苏格兰格拉斯哥,中国羽毛球队第六次将苏迪曼杯高高举起这也是继2005年后,中国羽毛球队再一次将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三座奖杯---汤姆斯杯(男团)尤伯杯(女团)和苏迪曼杯(混合团体)同时收入囊中  然而,我们在为"中国王朝"啸傲世界羽坛叫好的同时,也必须清楚地意识到,200
没有哪个改革是从一张白纸开始的。改革一方面要解决现实中的矛盾,另一方面也要从当前的实际出发。改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世界上没有哪个方案是完美的,它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徐建光,上海市卫生局党委书记、局长。今年45岁的徐建光也是医生出身,从华山医院手外科的住院医师、主治医师一直到教授、博导,医生的甘苦,曾经是他生活的全部。在今年升任上海市卫生局局长一职之前,徐建光还多年担任着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
对医院里存在的各种问题,看得最清楚的就是医生。正是因为自己也是既得利益者,或曾经有医生因“敢说话”而遭遇打击报复,当面对不正常现象时,医生往往选择沉默,一些问题就被隐藏和掩盖了。    不久前,以陈晓兰为主人公的报告文学《天使在作战》获得了第四届鲁迅文学奖。卫生部主管的一份权威学术期刊也曾将其评选为“影响医改进程的20人”之一。由于不断举报医疗机构内存在的欺诈性医疗服务现象,一些同行将陈晓兰视为“
迄今为止,中国医改的艰难过程很难说走到了终点。    迄今为止,医改的过程显得异常艰难。为了协调医改事宜,卫生部、发改委、财政部、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等16个中央部委罕见地坐到一起,讨论如何分配新体制中的权力和责任。包括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复旦大学、WHO(世界卫生组织)、著名的咨询公司麦肯锡在内的9家单位提交了它们对新体制的设计报告。为了听取意见,主事部门分别在南方和北方各组织了一次高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