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与火之歌

来源 :锦绣·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zhao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岑参是唐代边塞诗歌的杰出代表,他的诗歌真实地记录了唐代西北边陲(今新疆地区)的生活、战斗场景。他的《逢入京使》《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分别被选入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九年级课本中。
  同学们在朗读这两首诗的时候发现:课本上岑参的诗歌情感倾向上似乎有一点纠结,它到底是悲凉的还是豪壮的呢?我的观点是:岑参这两首诗情感上的特点是热烈与凄冷的交织,是唐诗交响乐中奇绝的冰与火之歌。
  比如说他的《逢入京使》,前面两句“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应该是诗人西出关塞,心中饱含着对故土的思念,因而才用“泪”的意象、“路漫漫”的叠韵节奏把第一句写得悲从中来、涕泪淋漓。但是,后面一句“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却利用“马上”“凭”这些力量感十足的字眼将笔锋一转,仿佛一扫胸中悲戚之气,情绪一下子变得振奋起来了——诗人对进京使者一抱拳说道:“与君马上相逢,未有笔墨,劳烦你回去给我的妻小捎个口信,以报平安!”
  岑参诗歌悲凉夹杂豪迈乐观的特点也出现在他的另一首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里面。“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两句把苦寒边境的雪花比喻成中原地区的梨花纷纷飘落,又一次使诗歌灰暗凄凉的情感基调明朗奔放起来。
  通过这两首代表诗作,我们看到身处边境的岑参心中似乎有悲情、豪情两种情感在交替。不同于李白的陡起陡落,不同于孟浩然的旷远冲淡,岑参甚至能够在一句诗词中就由低沉中跳脱出来,由悲转喜,发出“壮大的歌唱”[1]。
  说到这里,问题就来了,岑参的这两首诗为何会呈现出悲怆与激昂、冷寂与生机交相辉映的特点呢?
  我认为,要回答这个问题还要回到“知人论世”的认知模式中来。岑参出身官宦世家,他自己也在《感旧赋》中不无骄傲地宣称“国家六叶,吾门三相矣”[2]。唐代开科取士为士人开启了一条向上的通路,不必再拘泥于“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学子们,怀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入世热情投身国家的政治、军事事务中。
  岑参作为这千千万万个有志青年中的一员,自然也是紧跟时代潮流,时时提醒自己要抓住机遇一展胸中宏图。于是在开元二十二年(734)年,弱冠之年的岑参屡次出入于京、洛,希冀以此获取官位。他的《感旧赋》中有云:“强学以待,知音不无” [3],其致君尧舜、建功立业之心可见一斑。
  虽然像岑参一样希望立功业的唐代诗人也很多,李白、王维、杜甫等年轻之时莫不如此,但出身名门的岑参似乎表现得更为急切。京城求官碰壁之后他曾心灰意冷,躲在终南山隐居,但始终遭受着内心“贫富常交战”[4]的煎熬(陶渊明《归田园居·其三》),写下“还山愧尘容”[5]的句子。
  终于,不甘心衰老于林泉之下的岑参找到了那条金光大道——出塞。自古以来,文人就有投笔从戎博取功名的传统,从汉代的班超到三国时期的陆逊,再到初唐名将李靖,均为读书人指明了除科举外的另一条康庄大道。初唐四杰之一的杨炯写出“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6](杨炯《从军行》)的诗句,标识着唐朝雄强尚武的时代精神,不惟李白,连以山水诗见长的王维都写出过如“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7](王维《少年行》)一类的句子。于是,汲汲于功业的岑参也走上了边塞从军之路。
  天宝八年(749年),岑参这次出塞目的性很强,他想通过勤劳王事、为国安边的方式身登显位获取个人功名富贵,故而在《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说:“万里奉王事,一生无所求,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8]。
  “岂为妻子谋”的岑参还是在《逢入京使》中提到了故园,不过从诗歌题目和内容上我们可以看出,岑参在同僚面前会努力表现出非常积极上进、忠于国事,乃至牺牲家庭幸福也在所不惜的面貌。这样一来,他这次出塞写《逢入京使》包含的两种感情也就很好理解了。一方面诗人初次出塞,对亲人妻小的挂念一定是非常强烈的;另一方面,这并不妨碍热衷功名的诗人在“入京使”面前表现一番。所以,这句“凭君传语报平安”哪里是托对方给家人带口信呢?分明是借由同僚之口旌表自己戍边报国之志。如此说来,《逢入京使》这首诗的主旨可以使用一个转折关系的复句来表达:尽管我岑参十分牵挂家人妻小,但是为了戍边报国我宁可舍小家、为大家,请朝廷和皇上放心。很明显,前面“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只是后面“凭君传语报平安”的鋪垫而已,在岑参心中,壮志情怀最终战胜了儿女情长,对故土的思念只是作为报国的陪衬才拥有了存在的必要性,这是时代思潮的巨大影响。
  那么再回到之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也许我们就可以作出回答了。岑参的《逢入京使》有思乡和报国两种感情,其中以报国豪情为主,思乡之情为次,朗读的时候应该偏重于报国的豪情,音调应该由低沉到高昂,最后一句读出昂扬奋发的感觉为好。
  说到这里,我们又可以登堂入室,进一步来分析岑参的另外一句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有些同学对这一句也是存有疑问的:前一句尽写边地苦寒,后一句却显得生机勃勃,又该如何理解呢?
  自古写雪的诗词可谓多矣,有柳宗元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有李白的“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有刘长卿的“柴门闻犬吠,飞雪夜归人”,但将雪花比喻成梨花的写法唯有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为什么将漫天飞雪比喻成梨花纷纷呢?难道仅是杜甫所云:“岑参兄弟皆好奇”[9]吗?
  寒假期间我拜读了南京师范大学孙植老师的论文《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人物新考》,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又加深了一点。
  原来,“中军置酒饮归客”中的“归客”并非常人,他就是中唐名相武元衡的父亲,后来贵为沛国公的武就[10]。诗歌记载了唐代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宴请将要归京的武就,而后送其上路的经过。封疆大吏封常清凭什么要在中军帐宴请小小的判官武就呢?这就不得不说一下唐朝的官吏升迁了,南京师范大学郦波老师在喜马拉雅《一生不能错过的唯美诗词·君不见古来边塞风雪寒,至今尤记岑嘉州》节目中说道:“唐代举子中第之后会先下基层任低级官吏,而后‘援疆援藏’到边地从军,然后再回到中央官府实现自己治国平天下的抱负”。也就是说,武就结束了自己“下放基层”的岁月,准备回到中央任职了。如此一来,大将封常清才给足面子,亲自为未来的中央官吏武就送行。   来得早不如来得巧,二次出塞的岑参正碰上了这次践行酒宴。天宝13年(754年),岑参第二次远赴北庭(今新疆吉木萨尔北),为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僚属。封常清之前是诗人岑参在安西幕府任职期间的同僚,而后成功逆袭,得到安西节度使高仙芝的赏识成为一方大员。与自己之前的同事及偶像一起工作,岑参自觉如鱼得水,他在《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说:“何幸一书生,忽蒙国士知;侧身佐戎幕,敛任事边陲” [11]。
  在这次“中军置酒饮归客”的酒宴,岑参初来乍到、官卑身微,并且与即将离开的武就谈不上有很深的交情,因此《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整首诗的送别之情十分淡薄,文笔主要描写胡地天地间的奇景。不过,这次宴饮中有两个实现人生理想的偶像在场,使得岑参内心激动万分。
  这两个偶像,一个是封常清,一个是武就。
  欧阳修编纂的《新唐书·封常清传》中记载了封常清刚刚投奔高仙芝幕府下的不得志,史载曰“仙芝陋其貌,不纳”[12],以貌取人的高仙芝刚开始并没有将丑陋的封常清放在眼里。然而,坚忍不拔的封常清抓住机遇最终证明了自己的与众不同,成功由幕僚“逆袭”成安西、北庭两镇节度使,实现人生理想。
  武就也是幕僚出身,这次离开边境回京也是踏上了锦绣前程,后来官至殿中侍御史,又因自己的儿子武元衡而追赠为沛国公、礼部尚书[13],可以说武就的回朝开启了武氏家族的辉煌。
  两位属官幕僚的逆袭对在席的诗人岑参产生了强烈的激励作用:两位长官都是出身判官,那么现在同样身为幕僚的我大概也能一展宏图之志罢?因此,诗人眼中的纷纷白雪非但没有让诗人产生诸如“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凄凉感,反而激起了诗人昂扬奋发的精神风貌。因此,在这扑扑簌簌的雪花里,诗人岑参看到了理想和希望,自己盘桓边塞的时光究竟是有价值的,自己辛勤浇灌的“功名之花”终究会迎来绽放的那天。继而,诗歌前一句“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描写边地苦寒表现出的凄冷感迅速与诗人心中的希望之火交会,再一次唱响奇绝的“冰与火之歌”。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让我们以昂扬激荡的声调来朗读岑参的诗歌,在边境的冰天雪地中感受诗人心中那熊熊燃烧的理想之火,感受盛唐开拓进取的时代风采。
  参考文献
  [1]闻一多著,《闻一多论唐诗》:万卷出版公司,2008年7月,第23页.
  [2]乔象锺、陈铁民主编《唐代文学史(上)》: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6月第3次印刷,第十七章《岑参》,376页.
  [3]乔象锺、陈铁民主编《唐代文学史(上)》: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6月第3次印刷,第十七章《岑参》,376页.
  [4]王叔岷撰《陶渊明诗笺證稿》:中华书局,2007年6月第一版,73页.
  [5]乔象锺、陈铁民主编《唐代文学史(上)》: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6月第3次印刷,第十七章《岑参》,377頁.
  [6]乔象锺、陈铁民主编《唐代文学史(上)》: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6月第3次印刷,第五章第五节《杨炯的文学作品》,113页.
  [7]乔象锺、陈铁民主编《唐代文学史(上)》: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6月第3次印刷,第十四章第二节《王维的诗文》,305页.
  [8]乔象锺、陈铁民主编《唐代文学史(上)》: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6月第3次印刷,第十七章《岑参》,377页.
  [9]乔象锺、陈铁民主编《唐代文学史(上)》: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6月第3次印刷,第十七章《岑参》,390页.
  [10]孙植.《<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人物新考》,《文艺评论·国学论衡》2014年2月,117页.
  [11]乔象锺、陈铁民主编《唐代文学史(上)》: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6月第3次印刷,第十七章《岑参》,377页——378页.
  [12]欧阳修、宋祁.修《新唐书》:中华书局,1975年2月1日,《封常清传》,757页.
  [13]清·董诰.编《全唐文·卷五百六十二》:中华书局,2013年10月,权德舆著 《唐中散大夫沛国公武公神道碑铭》.
其他文献
摘 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把人民的健康目标放在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重要标志,近年来为了满足社会对卫生人员各级层次的需求,我校医学院新增了专业和招生人数。在医学培养人才目标中,医德教育至关重要。  关键词:医德;教育;阶段性  医德,即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是医务人员应具备的思想品质,是医务人员与病人、社会以及医务人员之间关系的总和。是指导医务人
期刊
摘 要:政务新媒体是政府推进政务公开,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信息渠道,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引导网络舆论场的重要舆论阵地。政务新媒体采编人员应当紧跟新时代需求,摸索新媒体的运行规律,做好政务新媒体的采编工作。本文将此方面的问题展开论述。  关键词:政务新媒体;采编;新时代需求;紧跟  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政务新媒体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意见》明确提出:各级行政机
期刊
摘 要:舞美的呈现可以表现在音乐、服装、道具、妆容、作品的动作、空间、队形和灯光效果等方面。群舞《相和歌》的动作是以踏鼓为主,上身动作配合而形成的,踏鼓清脆、舞姿柔美轻盈;整个作品的空间构图干净流畅,始终保持对称美,在变换当中有序流动;相对外化直观的就是服装道具,服装具有汉代服饰的影子,主要体现在“袖”。整个作品的舞美需要各个方面的配合,达到和谐的审美视觉效果。  关键词:相和歌;动作之美;空间构
期刊
摘 要:对于大多数服装品牌而言,品牌文化和定位是品牌优势和优先考虑的核心。国内外研究人员也对品牌文化和设计定位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针对服装的设计与市场上的融合发展,讨论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期为市场提供一定的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独立服装;设计品牌;市场定位  现代服装品牌的成长和发展受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当地以及发展历程过程当中说造就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上
期刊
摘 要:野三关镇,凭借其独特的交通区位优势,明清时期发展成了集军事、经济、宗教、农业于一体的农业经济型和商业交通型结合的古镇。本文将从选址、形态、街巷、建筑、地域文化等方面分析该古镇。  关健词:野三关镇;空间形态;土家族  Abstract:With its unique location advantages,Yesanguan Town has developed into an ancie
期刊
摘 要:《平凡的世界》是路遥编写的长篇小说,这是一部有着恢弘气质的小说,表现了20世纪70年代后期、80年代早期的一些在平凡的人身上发生的事情。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个为中心,表现了当时大的时代背景,刻画了当时社会的生活条件的困难和创业的艰苦,刻画人物的感情极为细腻,影响了新一代的青年。本文通过文中的几位代表人物,分析在大的时代背景下对青年人产生的影响,以及在大背景下作为一名当代青年应该怎么去处理社会
期刊
摘 要:在新时代背景下,服务型政府的提出,不仅符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并且也顺应我国经济转型与社会转型。在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中,想要做到人民满意,只有对我国服务型政府的政治理念进行深刻认识,对我国政府特质进行准确把握,才可以把服务型政府建设贯彻落实到实处。下文针对我国服务型政府的政治理念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服务型政府;政治理念;以人民为中心  引言  现阶段,服务型政府作为政府治理模
期刊
摘 要:美国文化有其独特的价值。要理解美国的文化价值观,就必须了解其必要的载体——美国电影。通过美国电影,我们可以帮助我们解读美国文化的独特特征,揭示其独特的价值观等诸多方面。本文试图通过对好莱坞经典电影《幸福敲门》的分析,探讨美国的主流文化价值观,让更多的英国影迷和学生了解美国文化和整个民族的价值观。  一、《当幸福来敲门》主要内容  本片的主要内容完全可以看到作为美国建国二百多年来所追求的核心
期刊
摘 要:挑战与机遇并存是当前社会发展的一个主要特点,在这一背景下,如何把握机遇,迎接挑战是摆在政工人员目前的一个主要问题。本文主要分析新时期政工人员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具体的优化发展策略。  关键词:新时期;政工工作;挑战;对策  引言  在当前的政工工作中,无论是在工作的内容方面,还是工作的方式与方法方面都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这些问题一方面对政工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另一方面,也对整个的政工工作的优化
期刊
摘 要:对陶渊明《形影神》三首所表达的思想的研究历来存在争议,在历代治陶者中出现了以“主儒说”、“主自然说”和“主释说”等为代表的观点,而在今人研究的过程中则出现了“分层说”、“自然说”、“主儒说”和“综合说”等观点。笔者认为,由于黑暗的社会背景以及佛教、道教、玄学等思想的兴起,陶渊明便作了《形影神》组诗以此进行反驳,同时,他在诗中表达了一种“委运乘化、随顺自然”的思想。  关键词:《形影神》;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