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导游词审美特征

来源 :管理学家·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scafe_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导游词在导游人员引导游客旅游的过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导游词只有具备了虚实相生,阐释得当;整体定位,突出亮点;情景交融,境由心生;扬洒不拘,独具匠心的审美特征,才可能满足旅游者认知、审美和情感体验等不同层次的需求,才能从真正意义上起到“媒介”的作用,达到理想的导游效果。
  关键词:旅游;导游词;审美特征
  对于一篇精彩的导游词来说,它所能体现出来的,不仅仅是导游在实际操作中的讲解文本的能力,也体现出写作者精巧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审美设计能力。事实上,导游词作为一种介于应用文和文学作品之间的文体,对它的写作和研究应该突破只重视文本工具效用的传统思维定势,而更多地重视其审美特征的挖掘。
  一、导游词必须具备审美特征的原因
  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在引导游客进行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在为游客推介景点,带领游客游览名胜,揭示旅游景点的历史文化价值及审美特质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知道,当游客走出自己生活的惯常环境,来到充满陌生化的的异域面对新奇的自然风光或者文化景观的时候,他们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审美愿望,但如果导游词如果仅仅只是向游客介绍旅游资源的表象特征,显然不能满足游客的需要。这就要求导游词在推介层次的基础上,依据旅游者一般的美学欣赏水平和文化认知能力,进一步对旅游资源的审美和文化价值展开适度的拓展,向旅游者传递恰当的审美和文化信息。(P250)[1]
  从游客游览的对象上分析,目前绝大多数旅游资源都是静物,如:一座山、一条河流、一座雕塑等等,这些景物有的能让游客一目了然,但很多必须由导游推介、引导,揭示其审美价值,游客才能豁然开朗,体验到审美的愉悦。比如:桂林七星岩内形态各异的石钟乳,游客走进岩洞内细细品味这些大自然的神工鬼斧时,如果没有导游专业细致的讲解,介绍这些景物的象征及最佳观赏角度,游客很难看出这些景物可能表达出的含义。在导游过程中,一段极具审美意识的导游词能够赋予这些静物以生命,提升其魅力,在带领游客游览时起到“点石成金”的效果。而对于一些人文景观来说,它们蕴含着大量的历史文化信息,将其搜集、整合在导游词中,不但能传播文化、增加游客观光中的乐趣,还可以渲染气氛、帮助游客从美学的角度去充分欣赏旅游资源。
  二、导游词审美特征的具体体现
  (一)虚实相生,阐释得当
  旅游活动是由三个过程构成的,即:对陌生环境的认知、审美活动和情感体验,而导游词的作用恰恰是满足了游客认知和审美活动的需求。对于旅游活动中的审美对象,导游经常采用虚实相生的方式进行介绍、阐释,在讲解现实景物时,常常会通过结合历史故事与神话传说的方式,使得导游讲解生动、形象,而且富有神秘感或历史内涵。如果导游词不能传递地恰当的审美信息,即使游客面对再好的景观,也不一定能获取美的享受。请看以下这段精彩的导游词:
  弯弯曲曲的漓江,有一个湾就有一个滩,有人数了一下,从桂林到阳朔,83公里的水程,共360.5个滩。滩头滩尾水比较浅,漓江从滩头上流过,发出淙淙的响声,这响声仿佛是天宫中的仙乐,听了叫人飘飘欲仙。其实这哪里是仙乐,这是漓江的音乐,请大家看,左岸边有两块大石头,一个像圆鼓,一个像金锣,当地的村民们都叫它们锣鼓石。右岸边两座拔秀的小山柱,仿佛是一对锣锤和鼓棍,大家仔细听,仿佛还有一对鸳鸯在唱歌呢。
  这是一段介绍阳朔漓江“锣鼓鸳鸯滩”景点的导游词,通过旅游美文的形式,把“锣鼓鸳鸯滩”自然之美以及该景点的信息全面地呈现在游客面前,引导和帮助游客去认知和欣赏面前纯美的自然风光。在这段文字中,既有对现实景物准确、生动的描述,又结合了相关的神话传说,使得对“锣鼓鸳鸯滩”的讲解内容丰富、回味无穷。在游客身临其境的时,静听耳边充满感染力的美文解说,很容易激发出他们内心对美的渴望,细心体会面前细雨浅滩的美好景色,同时也为创造“情景交融”的更高意境作了必要的铺垫,旅游资源的潜在价值也得以更好的发挥。
  (二)整体定位,突出亮点
  作为审美对象,每一个景点都有其代表性景观,而每个景观都从不同角度反映它的特色内容,所以一篇优秀的导游词在兼顾整体介绍的全面性时也应突出亮点。这个亮点就是景观中蕴含着审美特质的典型对象,它有可能是该景观的一个具体部分,也可能是该景观一方面的特质。一篇优秀导游词的写作往往都是抓住了这个亮点进行详细的讲解和描述,最终达到强化游客的审美体验,实现理想的审美效果。比如这段关于桂林山水的导游词:
  3亿多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汪洋大海,海底沉积了巨厚的石灰石岩层。后来地壳上升为陆地,石灰岩经过水的溶蚀和风化作用,形成了挺拔秀丽的峰林和曲折幽深的岩洞。人们说,桂林的美可以概括为八个字:山青、水秀、石美、洞奇。
  先说这山吧。什么象鼻山、磨米山,斗鸡山、螺狮山……数不胜数!位于市内的独秀峰,有“南天一柱”之称。清代诗人袁枚写过一首诗赞美她:“来龙去脉绝无有,突然一峰插南斗。”请看这里,这是另一处景物,名叫叠彩山。这里的岩石层层横断,远远望去,好像是一匹匹堆叠起来的彩缎,故此得名。
  桂林的山还多奇石,著名的有月牙山的剑柄石,象鼻山的垂钓石,伏波山的试剑石……桂林的洞更是一绝。下面我请大家跟我一块儿上岸去欣赏欣赏神秘的七星岩(芦笛岩)。
  七星岩(芦笛岩)溶洞的面积巨大,可容纳一万多人,请看这儿,洞内有着造型奇特的各种景物:有莽莽的原始“森林”,高耸挺拔的“宝塔”,还有洁白鲜嫩的“竹笋”……有“大自然艺术之宫”之美称。大家请看这边儿,形形色色的钟乳石,在彩灯的照耀下,是不是更有情趣了呢?这些钟乳石(景点)还有着动听的名字,什么“狮岭朝霞”,“红罗宝帐”,“盘龙宝塔”等等。
  上面这段导游词有总有分,详略得当。既能够把桂林山水的总体特点表述准确、清晰,又能够把握重点、亮点,并对其进行详尽地介绍。这样能够让游客在宏观的了解了桂林山水的特点之后,再对其中有代表性的景点进行重点观赏。   (三)情景交融,境由心生
  事实上,游客对旅游资源的认知和审美需求其实是可以通过旅游以外的其它途径获得的,如:图像、文字及影像资料等等,但是这些途径无法使旅游者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也就无法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不同游客旅游的目的是不同的,对于旅游的审美期待是有差别的。有专家将旅游的审美层次划分为三类,即:身游,心游,神游。对于满足游客更高的审美要求,一篇高质量的导游词的应该融入写作者真实而丰富的情感和细致入微的体验。在写作时应该能调动各种感觉器官,通过体验把握其形、味、色、声、光等等,然后作为记忆表现予以保存,再经内心感受进行书写。唐白居易《与元九书》中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其含义是只有调动起自己的情绪,用“情”才可能“感动他人之心”。
  而“用心”也是导游词创作的灵感来源,写作者通过结合自身的知识储备以及审美感受,能创作出更丰富的审美意蕴。而只有在引导游客游览的过程中将这种“审美的心”传递给他的游客,才能达到旅游的最佳效果。请看这段导游词:
  亲爱的朋友,山光水色任徘徊,天人之际最忘情,当我们走出喧闹的都市,走出烦恼的尘世,来到这纯真的自然面前,会有什么感想呢?自然是美丽的,是因为纯真而美丽。朋友,让我们记住这美丽的时刻,让我们忘却所有的烦恼,融人自然、珍爱生命吧,生命中的每一天就会像这里的山山水水,纯真而美丽!这也许就是我们走出喧闹的都市、欣赏自然、回归自然的真正意义吧。
  旅游的过程,有助于提高对人生价值的认识[2]。这段导游词可以用作一次导游活动的结束语,它将身临其境的游客带入了一种对纯真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价值的冥想的意境当中,揭示出游客回归自然、热爱自然的真正意义,激发出游客产生强大共鸣,使游客在欣赏美好景致过程中心灵受到震撼并在真实的审美体验中得到升华。因此,通过导游精彩的讲解、表述,能够使得游客在情景交融中达到一种忘我的状态,在带领旅游者游览过程中,真正能做到使“情景”变为“情境”,再由“情境”变成“意境”,达到对于旅游资源的认知和审美效果的最大化。
  (四)扬洒不拘,独具匠心
  从导游词的实际功用上说,导游词是用来现场讲解的,所以强调的更多的是“演绎”,即弱化写作者的个性,在文中忌讳出现“我认为”、“我觉得”这样的主观表述方式,语言应当做到基本客观。但是这样一来,无疑就影响了导游词的写作质量,而游客在听导游讲解时,更多地将导游定位为“讲解员”而不是“写作者”。这样造成的后果是导游词过多的运用“经典”的写作方式,使导游词变得“模式化”,这样无疑限制了导游在工作中自身个性的体现以及个体能独特才能的发挥。请看这段饱含着作者丰富体验和充沛情感的导游词:
  读桂林的山水,布满了仙风道骨。从一尊尊好象已经修炼成仙的岩石上,我们看到的不是抽象意念所描绘的种种符号,我们看到的是那些惘若在凡尘中顿然觉悟者,追求清净无常,宁静淡泊的神仙之态。又仿佛从中看到他们来世栖身之所和今世梦之依托。佛经上讲:境由心造,一念之间,我们可以一花世界,也可以一沙一天堂。我们有种种想象,可以按照我们的意愿在岩壁的造型上臆造我们需要的符号,所以桂林山水的千姿百态,它的巉岩峭壁,既是我们内心世界错综复杂的外化,又是人生给予我们无可奈何地自嘲。但是我们有勇气去面对,因为当弄清它本来面目时候,我们仿佛揭示出了人生的真谛,使我们眼前豁然开朗,对未来充满希望。我诵读桂林的山水,我由衷地赞美桂林的山水。此时的我激动不已。请允许我用一首《读你》的歌来抒发我的情怀。
  这是一段颇具语言表达功力的导游词,抒情饱满但不造作,华美却不乏洒脱,带有浓厚的自我意识的陈述里饱含深情。因此,一段精彩的导游讲解应该适当地强调导游员的个性。得体的情感表达,适度的个性流露,都能增强导游词的生动性、趣味性和感染力。使得导游的讲解词的风格和导游员本身的个性有着高度的契合,让游客在欣赏景观、聆听讲解的时候能感受到作者个体的存在,这对于强化导游词的审美效果有着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章海容.旅游审美原理[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2
  [2] 周敏慧.旅游概论[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9
其他文献
摘要:在现代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中,财务预算管理作为现代施工企业的重要管理工具之一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强化施工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可以达到增收节支目的,从而提高企业资产的使用效率,提高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施工企业;财务预算;探讨  财务预算在施工企业预算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既是施工企业预算管理的重要工具,又是财务管理的重要手段。随着施工企业改革不断的推进,财务预算的核算任务、核算内容
期刊
煤炭行业作为能源产业的重要支柱,在经济不断变化的时代,也面临着财务管理的首要问题,完善财务管理是煤炭行业正常运转的必要措施和良好发展的保障体系。煤炭行业至今仍保留着发展前期所存在的各项财务管理问题,如资产陈旧、增值率低、体制落后等,而这些因素成为煤炭行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制约因素。所以必须认真研究,切实加以解决。  一、煤炭行业财务管理的理念  树立新观念、正确认识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是企业
期刊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FDI在此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基于2003~2010年我国利用FDI的数据,本文通过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进行建模,对FDI技术溢出效应进行了分析,并得出结论。  关键词技术溢出效应外商直接投资
期刊
摘要:随着现代军事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信息化武器的广泛使用,其衍生的伦理问题已愈发引人关注,传统伦理观念对现代战争的规约日益不合时宜。本文从传统战场精神与信息化战争模式的不相适应、新型作战力量使得战争“游戏化”、民众情绪引发的道德淡漠等三个方面研究和探讨了信息化战争带来的道德淡漠问题,并提出要综合运用教育、文化、军事等多方面的手段,多管齐下,切实消除信息化条件下对于战场和社会带来的消极影响。  关键
期刊
农村财务管理事关农村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是农民最关心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之一。为此,笔者对我市农村财务管理进行了专题调查,摸清了现状、问题,并对如何做好农村财务管理进行了探讨。  一、我市农村财务管理现状  近年来,我市对农村财务管理工作高度重视,采取强化制度建设、开展清产核资活动、加强监督检查等有效措施,促进了农村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建设。  (一)全面推行了农村财务委托代理制度。2002年,我市在试点
期刊
摘要: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人口寿命的延长以及受教育程度提高,我国目前所实施的退休政策问题日益凸显。上海作为中国经济的中心,在人力资源需求、养老金使用等方面面临更大压力。本文从上海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弹性退休政策的背景意义,并简单介绍了美国的做法,以期为上海出台适合实际情况的退休政策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弹性退休;模式比较;政策建议  一、弹性退休的相关概念  (一)弹性退休的概念。弹性退
期刊
摘要:慈善事业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慈善事业具有重要意义。新时期,慈善既面临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  关键词:慈善事业;机遇;挑战;前景  一、新时期慈善事业面临的发展机遇  (一)党中央国务院将慈善事业发展纳入“十二五”时期的总体部署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大力发展慈善事业”的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加快发展慈善事业,增强全社会慈
期刊
摘要:电费回收工作是供电公司营销工作的重中之重,传统的现金收费方式给电费资金安全带来很多不稳定因素。改进传统缴费方式,拓展电费收费社会化是营销管理的一种新的探索与尝试。本文立足如何拓展和实施社会化缴费方式展开分析,针对不同的客户群体,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建设城市“十分钟缴费圈”、农村“村村缴费点”,满足客户多样化的缴费需求,促进电费回收。  关键词:电费回收;拓展;社会化缴费  一、引言  电费
期刊
当前,人口老龄化问题已成为社会和各级党委政府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迈入老龄化社会快速发展阶段,“十二五”时期出现我国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60岁以上老年人口总数将增加至2.21亿,比重将由13.3%增加到16%,庞大的老年人口规模及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既给社会养老保障、养老服务带来了巨大压力,同时也形成了养老服务的巨大需求。未来几年间,中国养老服务产业发展潜力巨大。顺
期刊
摘要:员工的健康是生产力,追求健康的生活特别是心理的健康,不仅仅是单位员工的共同愿望,更是我们管道建设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的基础。员工心理健康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石油企业只有建立科学有效的员工心理健康管理模式,不断实践,不断完善,才能让员工用更加积极的态度对待工作,企业才能不断发展。本文立足于员工心理健康状态,  有针对性的一些问题进行解决和完善,使在外施工的员工能在一个健康而稳定的心理生活,从而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