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施肥条件下紫色土旱坡地可溶性有机碳流失特征

来源 :环境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star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确紫色土旱坡地可溶性有机碳在不同施肥条件下的流失特征,得出最佳的养分管理方式,对提升三峡库区的耕地质量、维持土壤碳平衡和减轻土壤碳流失造成的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在中国科学院三峡库区水土保持与环境研究试验站内设置标准化径流小区,研究紫色土旱坡地在不同施肥处理[不施肥(CK)、常规施肥(常规)、优化施肥(优化)、85%优化施肥配施生物炭(生物炭)和85%优化施肥配施秸秆(秸秆)]条件下的产流产沙情况和土壤有机碳的流失特征.结果表明:①壤中流径流量占径流总量(径流包括地表径流和壤中流)的52.84%~92.23%,壤中流可溶性有机碳(DOC)流失通量占DOC总流失通量的43.64%~87.35%,壤中流是雨季径流的主要方式和土壤DOC流失的主要途径.②秸秆处理的地表径流量、产沙量、地表径流DOC流失通量和泥沙有机碳流失通量较优化处理分别降低了 30.39%、39.41%、28.71%和23.97%,壤中流径流量和壤中流DOC流失通量较优化处理略有升高.生物炭处理的产流产沙量、地表径流DOC流失通量、壤中流DOC流失通量和泥沙有机碳流失通量均显著高于优化处理.③DOC流失通量占土壤有机碳总流失通量的99.31%~99.94%,DOC是紫色土旱坡地土壤有机碳流失的主要形式,各处理的DOC流失通量呈现:生物炭>优化>秸秆>常规>CK.④生物炭和秸秆处理的SOC含量较优化处理分别提高了 95.79%和32.16%.85%优化施肥配施秸秆能显著减少紫色土旱坡地的地表径流量、泥沙流失量和土壤有机碳流失通量,同时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是紫色土旱坡地的最佳养分管理方式.
其他文献
目的 评价对预防接种百白破疫苗不良反应予以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9月至2020年4月来我院预防接种百白破疫苗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从中抽选出58例按照随机双盲法均分
目的 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对提高门诊导医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2020年1月-2020年12月在我院工作的26名门诊导医台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