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城市街道景观的有机更新

来源 :广东园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uozqzq70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城市街道空间的生长具有一定的自发性。文章以天津南京路景观环境整治为例,在传承文脉前提下,着重从交通功能、商业氛围、人性化空间营造等方面对主干道街景的有机更新进行阐述,对类似城市街道空间的整治改造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城市街道;南京路;景观改造;有机更新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41(2014)01-0050-03
  收稿日期:2012-11-08
  修回日期:2013-06-03
  Abstract:City street space growth has spontaneity. Taking Nanjing road environmental renovation in Tianjin for example. In inheriting culture premise,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organic renewal of city street landscape from the traffic function, commercial atmosphere, humanized space construction and other aspects, 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contemporary people.It has certain reference to similar city street space renovation.
  Key words :City street;Nanjin road;Landscape transformation;Organic renewal
  1 街道空间有机更新的概念及特点
  “有机”指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它既包括事物在空间、时间上的联系,也包括人行为、心理反应与事物的联系。首先,街道与周围环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次,街道空间在过去、现在、将来的发展中呈现出动态变化;另外,人对街道的印象、记忆和感情都成为人们与街道之间的联系。“更新”指事物的发展、变化,是对事物不断调整改造以适应新时代、新环境、新需要。街道空间“有机更新”即依据当代人的需要确定改造的内容与计划,采用适当的规模和尺度,妥善处理过去、现在与将来的关系,保持街道空间格局、肌理,传承城市历史文脉,改造街道空间中不适部分,恢复街道活力,不断提高街道空间景观品质,为街道空间的未来发展预留空间。
  英国建筑学家G·迪克斯说过,“一个充满活力的街区总是既有新建筑,又有旧建筑,而如果全是某一时期的建筑,只能说明这个街区已经停止了生命”[1] 。街道空间的成长与发展具有一定的自发性,它是不同时代、不同阶层、不同文化背景的建造者不断参与建设改造的结果。可能在一段时间内,它的大致轮廓没有改变,但是细节改变从未间断。一条有活力的街道是不仅继承了传统历史文化,而且符合当代社会生活的普遍价值的。城市街区人文环境和自然景观的最佳发展状态是渐变的,而非突变。因此街道空间更新的最佳状态也应该是一种渐变,是“有机更新”。
  2 南京路现状分析
  近代史上,南京路两侧用地被多国租界分割,租借地的建设各自为政,造成道路狭窄,相互连通性差。从南中环到福安大街3.5 km宽的地带中,南京路是唯一一条贯通东西的交通主干道。现在的南京路是天津市中心的一条重要主干道,横跨和平、河西、南开三区,紧邻四个历史文化保护区(鞍山道历史文化保护区、赤峰道历史文化保护区、泰安道历史文化保护区、五大道历史文化保护区),沿线集中了大量商业、商务办公和历史风貌建筑。
  南京路既要承担红桥、南开、河西、河东几个城市区域之间的过境交通,又要为两侧建筑服务,而且是非机动车主通道,地铁、公交也很密集。快速、常速、低速的各种交通需求混合在同一通道运行,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交通矛盾突出,导致街道空间对行人、车辆的服务水平低下。具体表现为:
  第一,路两侧现代商业商务区对环境的需求与南京路作为主干道的交通功能存在冲突,沿街建筑裙楼部分外檐破旧,铺装破损,沿街购物空间中机非混合,缺少驻留空间,设施残破,绿化不连续……造成沿街近人尺度档次低,与南京路商业地位不相称。
  第二,部分地段人行道狭窄,行人与自行车道间没有绿化分隔带,行人缺乏安全感。
  第三,部分地段原有绿化带范围狭小,仅有绿篱和草坪,绿化缺乏层次,步行街道与绿化设施结合生硬,不能满足行人各种使用需求。
  第四,行道树树冠形状不完整,树龄参差不齐,维护管理也不到位。
  第五,道路铺装杂乱无章,铺装形式与建筑类型没有呼应,材料档次差别明显。
  第六,街道家具设施不健全,风格不统一,布置位置不当,残破设施很多。
  第七,街道铺装与绿化、家具没有综合考虑,缺少驻留空间,整体效果不佳。
  第八,路面施工粗糙,细部处理不到位。
  此次整治范围为:西起南开三马路,东至曲阜道,道路全长3.4 km,其中重点打造范围为锦州道至河北路路段,长1.2 km。
  3 南京路街道景观的有机更新
  3.1 “有机”传承文脉,彰显地方特色
  街道空间文化是人们生活方式、习俗、城市历史及地域文化在街道空间的投射和积淀。有机更新要求不割断街道空间发展历史,延续传统街道格局和空间形态,能唤起人们对城市文脉和历史的记忆。因此,保护历史古迹、延续街道肌理不仅是对城市历史文化的保护,也是对城市人情感的关怀。天津在近代史上是各国的租界,南京路两侧用地被多国租界分割,现有租界时期的很多历史遗迹,尤其是欧式历史风貌建筑紧邻天津最密集的风貌保护群。因此在整治南京路时应使历史风貌建筑及历史文化保护区相邻建筑与之相谐调,并对历史风貌建筑严格保护。   3.1.1西开教堂——“保旧改新” 西开教堂位于南京路天津国际商场和立达国际商场之间,是滨江道和南京路的景观节点,建于1916年,是特殊保护等级的历史风貌建筑。教堂建成后,法租界当局以保护教堂为借口,向老西开扩展租界,引发了“老西开事件”。建筑平面呈拉丁十字构图,高42 m,两侧巨型穹顶内为木结构支撑,外包铜片;外墙面采用红、黄色砖相间的清水砖墙,檐口下采用扶壁连列柱券作装饰带;立面以圆形窗和列柱券形窗组成的半圆形叠砌拱窗为要素,是华北地区最大的罗马风教堂建筑。
  在此次整治中,着重对“旧”的历史风貌建筑的保护,在西开教堂与国际商场区域环境改造中,控制周边建筑高度,拆除和整治破坏历史风貌的“新建”建筑,使周围环境建筑与教堂风格相协调,保护教堂的视线通廊,将西开教堂建筑艺术、历史底蕴充分展现出来,凸显西开教堂景观节点地位。
  3.1.2河北路口(农业银行)——“修旧如旧” 南京路河北路口紧邻五大道历史文化保护区,路口有中国银行和农业银行分列于两侧,处于五大道历史文化保护区的门户位置。五大道始建于20世纪20年代,属于英租界的高档住宅区,区内面积达125.5 hm2,共有建筑1534幢,是天津市占地面积最大、汇集历史风貌建筑最多、最具有历史文化价值和旅游价值的历史风貌建筑区。恢复河北路口的农业银行建筑的欧式风格原貌,与马路对面的中国银行、五大道历史风貌区建筑风格相协调。并在保持原有建筑结构不动的前提下,对建筑内部加以改造,改善农行办公环境。
  3.2打造具有商业、交通等功能的高品质环境空间
  3.2.1梳理城市交通,使之有序通畅 沿南京路两侧分布的海光寺商务商贸区、滨江道商业区、小白楼商务区聚集了天津最早、最高、最好、最密的商务办公楼,是最时尚、最具规模、最具潜力的商业群体,因此人流量和车流量都很大,交通矛盾突出。而且南京路上道路交叉口过密,平均间距不足150 m,有多处异形路口,交通环岛标准低,沿线几个道路交叉口均为著名交通阻塞点,包括海光寺口、营口道口、新华路成都道口、湖北路口、小白楼口及解放南路口。
  在南京路整治改造中,通过设置公交站停车港湾、规范出租车停靠点,并与过街人行天桥结合,可以有效保障行人上下车安全,有序组织行人乘车。取消人行道和慢车道之间15 cm高差。有秩序、有节奏地沿人行道和慢车道排列具车挡和灯具照明功能的园林小品,形成不同交通功能空间的不完全分隔,引导车辆和行人向前移动。利用现有交通空间,在交通高峰期实现人行道和慢车道错时共享,提高通行效率。使道路转角人行斑马线靠近道路交叉中心点,减少车辆转弯距离,并在车辆道路转角绿化隔离带内设软性行人等候岛,让行人可以在安全岛等待,进行二次穿越,从而减少车辆和行人穿越马路的时间。
  3.2.2提升购物舒适度,增强商业氛围 南京路是市内主干道,车流量较大,虽建有人行天桥,但仍不便于游客过马路。整治中,将人行天桥接入沿街商业二楼,将道路两侧商业连成一体,并在两侧增加自动扶梯,形成非常便捷舒适的购物通道(图1)。通过增设沿街商店铺面,改变好乐里底商的零星、无序状态(图2),将好乐里底层改为连续底商。连通滨江道与国际商场人行铺装,将滨江道繁华步行商业街与南京路两侧商场连成一体,增强商业的整体氛围。
  通过步行空间将西开教堂、抗震纪念碑广场、地铁站广场、营口道口绿地、锦州道和长春道间街角绿地五个景观节点串联起来。统一设计街道家具和标识牌,保持南京路街道家具在材质、颜色、样式方面的一致性,增强了街道景观的有序性与整体性。
  3.2.3提升街道空间品质,打造人性化环境 锦州道至营口道地段,分布有伊势丹、津汇、国际商场、乐宾百货等商场,是购物人群集中地段。通过对这些地段铺装、车档小品、树池坐凳、绿化等进行综合整改,提高购物环境品质。
  根据南京路各路段的宽窄情况,分别对不同路段的道路断面进行改造,形成人行道与自行车道、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的绿化分隔带,为行人和骑车者提供遮荫庇护之所,增强他们的安全感。通过绿化隔离带、高大的行道树列打造贯穿市区的绿色通道。
  注重铺装细部处理,增强行道树遮荫效果,增加安全分隔带、休憩设施、通讯设施等,营造符合人们安全、舒适、交往等需要的人性化步行空间。
  4总结
  南京路景观环境整治是成功的,得到了城市居民的普遍认可。通过对南京路景观环境进行整治,保护并传承了天津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改造后的街道成了孕育各种人文景观的乐土,街道空间不仅整洁、有序,而且充满勃勃生机。
  街道空间的“有机更新”一定是在尊重场所精神与城市文脉的基础上,依据景观设想与功能需要,改造街道空间中不合适的部分,有限度地提高街道空间景观品质,恢复街道活力,达到更新的目的,并为街道空间将来的发展留出余地。
  根据本次改造,主要有以下三点收获:
  1)南京路环境整治尊重了城市历史,保护原有街道建筑,传承城市文脉。
  2)南京路的整治是满足现实需要的有序更新,是人性化的更新。它不是推倒一切、盲目追求超前的发展规模,而是循序渐进的、可持续的、不断满足当代人需要的渐变式发展和更新。
  3)南京路环境整治为将来发展留有空间和可能。城市街道的环境整治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综合的过程,它是数代人参与建设、多方协调的结果,也必将继续处于不断更新发展中。因此现在街道整治应为将来的更新留有余地。
  参考文献:
  [1]肖国云.浅谈凤凰县古城传统民居的保护[J].城市规划汇刊,2001(3):60.
  审稿编辑:杨学成 赵晓铭
其他文献
2013年12月10日,园林植物专业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在深圳中国科学院仙湖植物园召开,主题为“生态文明背景下的园林植物研究与创新”。会议由深圳中国科学院仙湖植物园、深圳市北林苑景观及建筑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深圳市铁汉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和深圳园林集团承办,棕榈园林股份有限公司协办。广东园林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彭承宜,广东园林学会副理事长兼园林植物专业委员会主任吴桂昌,深圳市公园管理中心副主任王定跃,
期刊
摘 要:文章分析了景区山体滑坡的基本情况及其成因,总结了广州白云山云天北路塌方复绿工程的施工经验,指出其中的一些问题与不足,并从政策法律、灾害调查、预警系统建设和经费筹措等方面对今后的滑坡防治提出了建议,进一步探索能够切实保证游客游览安全和维护景区景观的做法。  关键词:山体滑坡;复绿技术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41(2013)04-000
期刊
摘要:从城市农业概念界定、国外城市农业景观实践与案例启示三个部分,对国外城市农业景观的指导原则、发展策略、设计方法进行解读,以期在社会学意义、生态学功能等层面上作为中国高速城市化进程中的开放空间规划与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的深度参照。文章认为景观正成为对城市空间碎片进行生态整合的主要媒介之一,城市农业在城市生态与城市形态、食品安全与食物供给、自然教育与工作机会等诸多方面有着巨大潜力,可以作为构建现代可持
期刊
摘要:采用切接法,试验了不同嫁接时间、砧木种类和砧木栽植方式对红运玉兰嫁接成活的影响。结果表明:红运玉兰与木兰科含笑属的黄兰、乐昌含笑以及合果木均具有较大的嫁接亲和力;不同的嫁接时间、砧木种类对嫁接成活率都有较大的影响,砧木栽植方式通过水分因素间接影响成活率;各处理的平均嫁接成活率达到51.18%。  关键词:红运玉兰;嫁接;成活率  中图分类号:S6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期刊
摘要:描述了在广西发现的山茶属一新种——四季花金花茶,本种在亲缘关系上与柠檬金花茶接近,唯花较之更大,金黄色;又与中越山茶接近,唯花黄色,花瓣数更多。与此两种不同的是本种花瓣13~16枚,一年四季连续开花或多次开花。  关键词:山茶属;四季花金花茶;新种;广西;中国  中图分类号:Q949.75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41(2014)01-0069-02  收稿日期:2
期刊
摘要:通过对四川地震灾区北川县城乡绿化恢复重建中观赏性芳香植物的种类及其应用进行调查分析,可知:该植物常见种类共90种,隶属于76属,46科,种类较多的科有蔷薇科、木兰科、菊科、木犀科和樟科;应用形式主要有道路绿化、庭院绿化、垂直绿化、防护林、水体绿化、绿篱和地被绿化。并探讨了观赏性芳香植物在北川县应用中的不足及相应建议。  关键词:观赏性芳香植物;地震灾区;北川县;城乡绿化恢复重建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城市滨水区是城市独特的资源,是城市活动空间的核心地带。沿江滨水公共绿地应围绕自然生态、防洪、城市开敞空间和旅游休闲等多个功能目标来进行设计,以期创造出富有个性特色的滨江景观。  关键词:城市滨水区;公共绿地;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41(2013)04-0000-00  收稿日期:2013-01-07  修回日期:2013-05-20 
期刊
《园冶》,明末造园家计成著,是中国第一本园林艺术理论的专著,在园林界享有重要的地位,但多年来因为文字、理论的精深艰涩而不利于推广、发挥更大的影响作用。今有深圳中外园林建设有限公司资深总工程师吴肇钊教授为其配图解说,成书《园冶图释》。书未刊行,已在业界引起不小的震动,中国工程院院士孟兆祯先生亲自题诗,称赞《园冶图释》“成书之美功德深”。为此,《广东园林》走访吴教授,一窥《园冶图释》究竟。  《广东园
期刊
摘要:深圳地处滨海城市,植物生长易受盐害。本研究调查了深圳园林绿地植物种类和数量,记录其受盐害情况。调查结果显示,滨海区所应用的园林植物达119种及变种,隶属于47科98属,有36个树种出现受害症状,盐害树种占滨海区园林植物总数的30.3%。  关键词: 园林植物;资源调查;盐害;滨海地区  中图分类号:S6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41(2013)05-0000-00  
期刊
摘要:介绍了2012年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亚太区大学生设计竞赛中二等奖(第2名)获奖作品的构思创作过程和方案主要内容。该作品选取珠江三角洲小型渔港的典型横门渔港为设计对象,通过景观设计的手段,对该区域进行改造更新,以改善当地人的生活,并为日后的生活谋求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并探讨珠三角渔村的发展模式。  关键词:风景园林;城镇更新;城市设计;公共开放空间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