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城市设计的早期回忆——段进院士访谈

来源 :城市规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rate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杨俊宴:我们注意到段老师曾经是一名建筑师,有不少有意思的建筑作品,比如您主持与主要参加设计的珍珠泉假日宾馆、江苏省人民银行大楼等。后来,您发现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城镇空间发展研究,进而演变为您的城市空间发展论。请问您研究方向转变的起因是什么?当时您是怎么考虑的?段进:本科我学的是建筑学,并非常喜爱这个专业,设计成绩也很好。1982年在天津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时,仍然选择了建筑设计与理论方向,师从彭一刚院士。读研期间,
其他文献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立了"一年一体检、五年一评估"的城市体检工作制度,城市体检是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在重庆市中心城区城市体检试点工作中,探索建立了公众参与、部门协作、智慧分析监测的城市体检工作机制。强化公众参与和部门协作,突出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构建"8个维度、22个分析视角、93项指标"多元类型的体检指标体系;强化智慧分析监测,构建单指标评价标准、等级评价模型和综合诊断模型,搭
期刊
目前,赣南未来科技城国际方案征集系列活动正有序推进。为进一步增强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形成高质量规划成果,2021年10月13日,《赣南未来科技城战略规划与城市设计》国际方案征集中期成果沟通会线上线下同步成功召开。赣州市自然资源局主要领导、部门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以下简称"学会")耿宏兵副秘书长主持,另特邀3位具有长期在地实践经验的专家参加了会议。
期刊
中国城市规划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是向西方学习并与现实情景相结合的知识转移与创造过程,邻里单位与居住小区是典型代表。本文在知识管理理论指导下,构建了包含主体、内容和情境要素的分析框架。邻里单位追求社会公平、促进社会融合的隐性价值观和实用主义精神,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和城市建设指导思想,是知识传递得以实现的情境因素;接受西方教育的中国城市规划专业人士作为知识转移主体,结合当时城市建设
期刊
2016年联合国"人居三"会议发布的《新城市议程》将"城市权利"作为未来20年全球城市发展的重要愿景,并将其与居住和社区的概念紧密联系在一起。本文结合当下社区营造渐趋热化的背景,以城市权利作为基础理论,回顾中国社区营造历程中城市权利的演进,归纳当前社区营造面临的"无集体"与"空间缺失"两大困境。本文认为,城市权利的本质是对空间的平等占有和支配,实现过程表现为"再分配"与"再制度化"的"城市革命",
期刊
使用手机信令数据计算得出居民城际出行联系,分别从场所空间和流动空间两个维度测算了长三角城市群的空间组织特征。研究发现,城市等级和腹地的分析表明长三角城市群依然是稳定中心地体系,但逐步瓦解;城市网络结构的分析表明区域形成了"一核多极"非均衡网络结构。研究认为,当前长三角空间组织同时具有"场所空间"与"流动空间"双重特征,流动空间一定程度上受到场所空间影响,与中心流理论基本相符。都市圈将成为场所空间和
期刊
交错区空间区位与用地属性赋予城乡结合部农林用地极高的城与乡共享价值。文章运用文献研究与案例比较的方法,探讨结合部内未划入基本农田与林地保护范围,但具有多样价值的分散小块农林斑块的规划路径。旨在通过自然-农业公园共享价值利用,保护高价值农林用地,提升地域生态品质,达成食品物种多样性保护等复合目标。文章就此展开关联规划方法研究:制订"用地组织-功能保障-系统与指标控制-设计导引"的技术框架;梳理现状要
期刊
曹魏邺都宫城最初是仿照西汉丞相府建造的,其文昌殿相当于丞相府的百官朝会殿,听政殿相当于丞相府的听事阁。这与曹操为汉朝丞相的地位相符。曹操晋升魏公加九锡之后又按照郑玄注的《周礼》对宫城布局做了调整。曹魏邺宫是第一个按照《周礼》规划的宫城,邺宫对后世宫城的影响实际是《周礼》的营建理念在发生作用。
期刊
明代内三关与外三关成组分布于内长城沿线,是明长城军事聚落大跨度联防的重要实例。基于对内三关与外三关建设时序、军事级别、战事情况的梳理,和不同地理环境下六座关城空间布局和职能属性的分析,总结出明长城体系在内三关与外三关重要关城节点处军事布局的整体性,以及其中体现出的扩大防区、联结两翼、统一调配、协同管理、全线相连、连线成面的联防策略。对内三关与外三关、内长城以及明长城军事体系整体观念的形成与整体性保
期刊
非正规形态是城市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缺乏结构层面的固定要素,在发展过程中极易变更甚至消失,相对正规城市而言,也鲜有官方、正统的记注撰述,故难以考证。以《清明上河图》这一反映北宋东京关厢地段城乡风貌的"界画"为例,在历史图景中探索空间开放、草市兴盛及社会融合等非正规城市形态和特色,并对图中所示非正规环境折射的营建背景与演进机制进行溯源,发现政治格局、地理环境与城市管理对此具有显著的引导作用:其
期刊
营造美丽而富有特色的城乡风貌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任务,也是国家实施城市更新战略的内在需求。如何有效开展城乡风貌规划和治理成为研究的重点。本文通过对日本城乡风貌规划与治理的发展历程、建构逻辑、运作机制和实施成效等方面的综合分析,梳理了更新背景下城乡风貌规划与治理的建构逻辑和运作机制。结合我国现阶段工作,提出探索城乡风貌公共产权确立途径、建构城乡风貌建设管理机制、明确城乡风貌规划内容与构成要素、推进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