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国家队地下室里的“插班生”

来源 :北方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jr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0年,我们1983年这一年龄段的球员开始接受国家队的选拔。然而,第一批选拔名单里并没有我。
  现在想来,这太好理解了。因为我从小给国家队教练留下的印象就不是特别好——很调皮、很自我、不好管、不太听话。所以,很多教练根本就不喜欢我。对于这样的局面,我并没有心理准备,还感到挺伤心的。直到这时候,我才真的开始担心了。错过了这次进国家队的时机,等到下一次再选拔,就得跟更小的一拨队员竞争了。说白了,就是“过了这村,就没这店”了。八一队的高路江主任也很着急,那时他就说,无论如何都要搭个“末班车”,一定要把我送上去。
  在这之后,又来了一份备份通知,说我又可以去国家队了。其实,这份通知的名单上只有我一个人的名字。所以,我是那一批国家队的“插班生”。
  2000年5月,我一路北上,心想着一定要为自己、为高主任争一口气。两个月后,亚洲青年锦标赛在日本开打,我拿下了男团、男单两项冠军。这两项冠军像一颗定心丸,让我自己也让高主任稍稍松了口气。万一那次又没打好的话,别人肯定会觉得,我这个“插班生”是靠关系进的国家队。还好,我用冠军击退了流言蜚语。
  就这样,我在国家队里也渐渐稳定下来。刚到北京后,差不多有一年的时间,我们的宿舍是在公寓的地下室里。这个地下室现在已经不存在了。当时国家队一队住宿舍楼,二队住地下室。国家队内定期举行升降级比赛,二队成绩好的升一队,一队差的退回二队,成绩的好坏直接与待遇挂钩。
  和我同一天到国家队报到的邱波辉依然和我住同一间宿舍。地下室阴暗、潮湿,四个人一个房间,卫生间则是公用的,出门还得走上一段路。这都没什么。最难的,是刚到国家队的那种压抑。
  因为我是“开后门”进来的,很急切地想要表现好,就怕教练不重视我,这是每天面临的最大压力。我的眼前不是世界冠军就是奥运冠军,在食堂吃饭的时候我根本不敢抬头,就盯着自己的饭盒扒拉两下,用最快的速度吃完就走。
  而且来到国家队之后,那种大强度的训练,是之前在青年队和八一队从来没体会过的。当时每天练完,就想回到房间,躺在床上看看电视,什么都不想做。那时候我们的能力还没到师兄们的那个程度,可是每天的训练量却和师兄们是一样的,我就感觉很吃力,特别累。
  地下室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手机没有信号。刚去北京的时候,我还没有买手机。临行前,八一队教练再三关照:“你到了那儿就好好训练,千万不要喝酒,也不要用手机。你就记住这两条。”所以,差不多前半年,我都没有手机,一直到2000年底的世青赛打完。
  第一部手机是什么时候买的,我已经忘了,但我记得是部索尼手机,那时的号码也一直用到现在,从没换过。那时候买手机可以选择的品牌比较少,而且还不是彩屏,都要3000多块钱。所以,手机算得上我当时比较贵重的一笔财产。
  地下室里,手机常常没有信号。要打电话或者发短信,都要站在床上面,把手举得老高,等短信发出去了,再放下来。
  不过,这段地下室里的日子不只有压抑,也有让我高兴的事,就是冬天洗衣服不用再两只手泡在冰水里了,而是用上了洗衣机。小时候在八一队,不仅要洗自己的衣服,还要洗大队员的。吃完饭,他们也是把碗往我面前一推。虽然大家都是小毛孩,经历一下这种事也好,但是这种“以大欺小”的人还真不算什么英雄。
  等到了国家队以后,大家都是十七八岁的小青年了,也不会谁欺负谁。进国家队12年,我们的生活用品时常会被赞助。牙膏、牙刷、洗发水、沐浴露这些我都自己买过,惟独洗衣粉,我到北京12年就没自己买过一袋洗衣粉,这也真的创下一个纪录了。比方说今天一个宿舍的洗衣粉用完了,那我就先把脏衣服放在旁边,等哪天又有了洗衣粉再洗。结果,总是不出两天,洗衣粉就一定会补上。国家队的洗衣粉好像永远用不完似的。
  就这样在国家队待了一年半,转眼第二年的全运会在广东举行,我代表八一队出战。八一队的团体实力不强,反正就一场一场打吧。男单比赛,我放卫星似的进了决赛,对手是湖南的罗毅刚。这时候南京军区的很多领导都飞到广东来看我比赛了。
  那时候,连八一队的高路江主任也没想过我能进决赛,而且第一局还赢了。虽然后来以1比2输了,但我已经很开心了。现在回想起来,这样的结果也很正常。你必须经历过这些事,它们才能变成你自己的财富。至少在2001年的全运会上,我是同年龄组中收获最多的,无论是成绩、赞美,还是自信。
  带著全运会男单银牌,我从地下室搬到了楼上。而我的职业生涯,也像坐上了云霄飞车一般,开始往最高点攀爬。
其他文献
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充满了挣扎,这对谁都一样,唯一的区别在于如何应对它们。下面是李嘉诚在汕头大学的毕业典礼上分享的他的成功秘方:  也许你们都听过我如何挣扎求存、抗争命运变幻无常的故事,但你们可能不知道,我在与你们同龄的时候,多次拒绝放弃理想以换取眼前的安逸。我一直深信,如果世界上有任何“成功秘方”,其中最关键的元素必定是你对成功的欲望远远大于对失败的恐惧。这心态像是刀锋——锐化你对什么是“可能”的
期刊
倘若你连你的对手都能容纳,你还会有什么对手?  对手是你镜子中的另一个自己,他总会在某个时候给予你提醒。  如果老不见雨下,难免会忘了备伞;如果感觉不到对手存在,也无法展现你的能耐。  学习对手——倘若他称得上是你的对手,他就有值得你高看的一面。  如果他是你光明正大的对手,你就应该给予他尊重;如果他采取了小动作,甚或有不敢示人的阴谋诡计,那他早就不是你的对手了,你就得像对待小人一样,给予他足够的
期刊
没有屈从于肉欲,没有败给孤寂,没有输给渴求温暖的贪念。  如果有一个名词叫做“爱情”,那么它就是这三个要求失败的结果。失败是有快乐的,所以我们依旧屡败屡战。  爱是什么?爱不是孤立的,所以它不会是单纯的。爱需要条件,你要爱我,我才爱你,不存在无条件的爱,除了血缘的本能,但父母与长大了的孩子之间有时陌生疏离更多,它因此显得不够结实。  抚摸孩子的脸,凝望他的时候,爱是存在的,一种充沛饱满的情绪。而当
期刊
乔迁新居后,我们打算将原住的那套旧房出租。我把房子的面积和具备的硬件设施一一罗列上去,最后加上老婆的手机号码。  傍晚,老婆打印好的招租启事,上面除了我写的那些文字外,最后,还有一段加粗的黑体字:房屋坐北朝南,户主夫妻关系和谐,全家身体健康,儿子留学美国。  我纳闷,写这些东西干吗?老婆笑说:“现在租房子的都看重这个,这是软环境。咱们有竞争优势。”  果然,启事贴出去第二天,就有一对青年小夫妻租下
期刊
常有人问:怎样测度男女之间的爱情呢?或者是:男女间的爱情,是不是有一个测度的标准呢?听起来,问题好像很复杂,可能没有答案,但事实上是有答案的,而且答案还十分简单。  答案是:看一方对另一方的关心程度,就可以看出是不是真的有爱意存在,或存在的程度如何。一个人,不论男女,若关心对方甚于关心自己,那自然是爱的具体表现。  这里所说的关心,自然包括物质上的关心,但更主要的,还是精神上的关心、情绪上的关心。
期刊
集中所有能调动的资源,对国家最高领导者的位置发动全力冲击,一旦失败,是否会跌入深渊?在美国,过去40年来的10位总统败选者们,在败选之后,又经历了怎样的人生?  约翰·麦凯恩  John SidneyMcCain III  作为亚利桑那州资深参议员的麦凯恩早在2000年便开始参与角逐总统,可惜在初选中输给布什。8年后,他再度出战,知名政治家、广泛的募款渠道以及“温和派”的特点让他风头大显,顺利拿到
期刊
我不知道中国有多少爸爸妈妈说过这样的话:“这辈子啊,都扑在你们身上了,全是为你们而活。”反正我听到得不少、。于说者,这句话大概都并不是有意要展露伤怀的情绪,但听者却忍不住生出悲怆欲泪下的感喟,这个你们当然指的是被含辛茹苦的儿女子孙。所以大概也是为了缓和这种不太符合天伦之乐喜庆的悲伤气氛,末了,爸爸妈妈总还是会再加上一句:“你们好了,我也就好了。”回到一种功德圆满的温情欢喜。  对于前面一句,因为我
期刊
年龄越大,人心越麻木。爱情不过是单枪匹马,哪里抵得过千军万马的人生?  一  林丹的车行在高速路上,方晓倩的短信就到了,说她准备好了他爱吃的西红柿牛腩。他回信息:“还准备了什么?”“我。”  林丹笑笑,一颗心跟着紧跳了几下,想着这是他们这个月的第三次见面了。200多公里的距离不是太远,但让他从纷繁的工作和新婚的老婆占据的时间中,偷得这样的闲暇,实属奢侈。  林丹总觉得命运开了个恶劣的玩笑,将方晓倩
期刊
宁可去碰壁,也不要在家里面壁。  20世纪80年代,计算机游戏刚进入香港家庭,便征服了无数学童。康仔就是其中一位。每天放学后,他总是流连在专售“老翻”(盗版)游戏软件的黄金商场,和老板混熟后便充当经纪。  后来,他索性辍学,每天在商场“上班”,成为区内人人皆知的计算机游戏专家“康哥”。但好景不长,一天,康哥正在向客户推销,突然看见自己在附近警署当便衣警探的父亲带领一群陌生人朝商场走过来。康哥心知不
期刊
和女友相恋的时候,她所有的亲朋没一个支持的,都觉得她委实是疯了,再倒退几十年也没有她这样傻帽的:大学毕业生,有好工作,好家庭,好外貌;竟然找我这样家里是农村,没学历、没工作,举债度日的穷小子。我为此也有些自卑,女友鼓励说:“你是潜力股,我很看好你,加油!”她带我回了趟老家后,不管任何人的意见,第二天就和我一起坐火车来到北京,为爱走天涯。  在北京奋斗几年后,我们稳定下来,有了一番自己的事业,但婚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