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冀某油料仓库

来源 :雷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yu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战争年代,八路军一二九师长期在河北涉县一带战斗生活,与这里的人民群众结下深厚情谊,驻地涌现出许多“父送子、妻送郎,兄弟争相上战场”的动人事迹,谱写了一幅“军民齐心保家国”的壮丽篇章。
  和平时期,驻守在此的某油料仓库官兵担起先辈重托,追寻红色足迹,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用青春和热血竭诚奉献老区、服务百姓,演绎出一曲“军民连心共命运”的时代赞歌。
  优良传统赓续绵延——“老区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
  冬日,朔风凛冽。沿着一条碎石路,下士杨凯提着两只装满水的铁桶来到孤寡老人孔蕉叶家时,已满头汗珠、衣衫湿透,而灌满老人家的那口大水缸,需要这样七八趟。自他 4 年前从退伍的班长手中接过这个担子后,这就成为他每周一次的必修课。
  该库附近的木井村严重缺水,解决群众吃水难的问题,成为历届班子常抓不懈的大事。最初,他们特意腾出一个水泵用于为村民供水。后来,村里人口增多,仓库又修建了共用蓄水池,定期为群众供水。去年,他们更进一步借助新设消防管线的机会,出资 20 余万元帮助村里改造供水管线,使村里 80% 的百姓用上了方便的自来水。对一些偏僻住户,仓库则每周派消防车上门服务 ;对于个别车辆无法通行的人家,就专门派战士肩挑手提将水送到家。
  “优良传统能够辈辈传承,说到底是受老区人民无私牺牲奉献的精神感召。”该库政委马国艺告诉笔者,抗战时,这个仅有14万人口的小县,就有16000多人参军,其中1700多人为国捐躯,每年还为部队纳粮1000多万斤,做军鞋10万多双。为此,该库把老区人民拥军支前的故事作为“活教材”,定期到烈士陵园扫墓祭奠,参观全国拥军模范刘金鱼事迹展览馆,让“感恩老区、反哺群众”的信念植根官兵心底。
  机关有对所有形势的分析记录本,班里有任务分工表,官兵定期汇总助民“金点子” ……这个仓库真正把拥政爱民当成责任,不仅筹划精细、制度完善,而且班子换届前有交接、官兵退役前有交付、岗位调整前有交代。驻地行知小学是所红色学校,刘伯承之子刘太行曾在这里学习,后来刘太行又捐资重建了这所小学。仓库始终把学校作为共建共育基地,没有间断过捐助和帮扶。近年,他们又采取每名领导和每个班各自挂钩帮扶的方式,对20余名贫困学生展开了点对点的资助,并且立下规矩:无论官兵怎么换,帮扶对象不能丢。
  人民利益举过头顶——“部队就要做群众最坚实的依靠”
  2016年7月19日,驻地突降暴雨,在山村多处引发严重的泥石流灾害。突如其来的山洪冲垮了连接村子两岸的桥梁,村里的交通、通信、电力全部中断,11名村民被困屋顶。
  危急关头,仓库官兵立即赶往一线营救群众。官兵们巧妙地将一个20余米的云梯横在凶猛的洪流中,配合安全绳索,在洪水中架起了一条“生命线”,为救援打开了一条希望通道。经过两个多小时的不懈努力,终于成功解救被困群众。
  洪水过后,家园破碎,许多群众泪流满面,对未来生活失去信心。“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现在群众有难,部队就要做他们最坚实的依靠。”正在休假的仓库主任伍利文得知驻地受灾后,第二天便返回组织后续救援工作,清理淤泥、疏通排洪沟、抢修受损道路……为了帮助村民重建家园,天刚蒙蒙亮,官兵就开始拿起锹镐开始一天的奋战。与此同时,仓库自发为受灾群众捐款两万余元,捐赠生活物资,还专门派出两辆送水车24小时提供清洁水源,安排卫生员挨家挨户送去预防药品,并耐心劝解,进行心理疏导。之后,他们又帮村里重新修起并加固了被洪水冲毁的石板桥,恢复了村内外的正常交通。
  “当好驻地‘守护神’,为群众撑起一片天。”多年来,该仓库官兵始终把保护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的责任扛在肩上。该仓库“村中有库、库中有村”的特点显著,为此,他们主动为群众站岗、放哨,每天昼夜两次巡库查库时,特意增加巡逻力量,让巡逻路线贯穿整个村庄,实时关注村里的安全形势,并每月向村委会通报巡查情况。据了解,官兵平均每年巡逻3000多公里,消除各类安全隐患50余个。
  爱民真情淌入血脉——“部队官兵就像亲人一样”
  笔者跟随管理处处长于振杰在木井村走访,每到一家他都能熟络地与村民聊起家常。村民们介绍,库领导经常来村里嘘寒问暖,就和自家亲人一样。
  深情厚谊根源于军民之间的水乳交融、血脉相连。战争时期,这里家家住过八路军。建库时,赶上饥荒年代,战士们硬是从嘴里省出粮食,养活了大半村的人。正是这样割舍不断的鱼水关系,让官兵的爱民情更加浓厚。
  2016年腊月二十五的晚上,几户村民反映家中自来水中断,如不及时解决将严重影响过春节。官兵立即兵分多路,沿着供水管线一米一米地巡查检测,终于在村中泵房后的阀门井处发现了问题。由于管线施工和天气寒冷,一处长15米的外露供水管线内部被积水冻住,堵塞了正常通水。
  他们立即拿来电暖气给泵房加温,还用自己的被褥遮严外露管线。战士徐翔钻进管线沟,将装满热水的水袋绑在管线上慢慢融化里面的冰块,之后再匍匐着一点点地向前挪动,其他人则帮着烧水、换水,直到正常通水,他们一刻不停歇地奋战了18个小时!之后,官兵又轮流看护,直到腊月二十九夜里!
  满腔深情守望万家灯火,一片丹心呵护群众生活。该库官兵为驻地捧真心、动真情,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话。为帮助孩子们学习,仓库主动将价值8万余元的4台教学一体机和其他学习用品送到了行知小学。保管队副班长李崇宵的资助对象任皓文,父母离异不在身边,从小跟着奶奶和失明的爷爷生活。为此,每年春种秋收时,李崇宵都会赶过来帮忙。同时,仓库每年还为驻地两所中学和两所小学进行军训,派官兵义务担任学校课外辅导员。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部队官兵 对 我 们 细 心 体贴,就像我们的亲人一样。”不少老人 对 仓 库 开 展 的“学雷锋便民服务活动”赞不绝口 :战士们给单亲妈妈申明娥送水,正巧她不在,就一直等到她傍晚回来 ;冬天仓库专门派战士到年纪大的老人家里清雪除冰,防止他们摔倒 ;村里有十多户五保户、残疾人、孤寡老人和复转军人,官兵逢年过节都会为他们送去米、面、油和慰问金,有困难从来都是随叫随到。
  扶贫帮困融入经常——“村里发展真心离不开部队帮助”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渔,帮助群众脱贫致富才是帮到点子上。”近年来,仓库党委致力于帮助驻地群众拔穷根、摘穷帽,不遗余力地为群众脱贫致富找对策、办实事。
  针对驻地史家庄蔬菜种植较多的实际,仓库帮助建起了近 5 万平米的温室大棚,还请来农科专家传授种植技术,把蔬菜品种提高到 30 多种,使得村民人均年增收 2000 多元。木井村村民马天河双腿残疾,听说他有办养殖场的想法后,官兵靠上去帮忙出谋划策,收集养殖信息,研究市场,并帮他建起了养殖棚。如今,马天河养殖土鸡 1000 余只,年收入在 8万元以上。
  融入工作驰而不息,点燃希望久久为功。近年来,该仓库党委年年将扶贫工作列入年度工作筹划,并结合实际制定方案计划,而且更加注重文化帮扶、科技助民,引导百姓开阔视野、拓展思路。
  《核桃丰产栽培技术》《科学养鸡大全》《农机维修 200 问》 ……在该仓库帮建的农技知识小屋里,笔者看到,许多关于农作物种植、禽畜养殖以及农机维修的书被摆上书架。村民马金良种植了30亩优种核桃林,他严格按照书中要求选苗、栽培、套膜、施肥、定杆,核桃长势旺盛。此外,该库还为群众讲解经济政策和法律常识,让他们及时了解国家发展动态,抓住致富机遇。木井村支部书记马海云还告诉笔者,这几年一些村民开起了五金店、修理店、小饭铺等,日子越过越红火,都是部队把村民带上了致富的康庄大道。
  冲锋不停歇,精准搞扶贫。2016年,该库又积极响应国家精准扶贫号召,与省军区协调将木井村定为扶贫点。拿着《三年帮扶规划》,政治处任国影干事介绍,共建行知小学、饮用水管线改造、百亩荒山育林是他们的三项帮扶任务,现在前两项已经初见成效。目前,他们计划 2018年春天种植 100亩松柏绿化林和核桃、花椒经济林,同时还要扶持百姓办起特色农家院。
  夜幕降临,在仓库帮建的木井文化广场上,灯光明亮。老人们聊天下棋,孩子们嬉戏玩闹,不少妇女还跳起了广场舞,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其他文献
雷锋是百姓家喻户晓的名字,清晰地印记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雷锋精神对于我们这个民族和社会过去具有、现在仍然具有重大价值和时代意义”。学习历届领导人的思想,能让我们全面真实地了解雷锋精神对于我们民族的意义和时代的作用。  救亡的解放年代——“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雷锋成为崭新民族人格的代表。”  “向雷锋同志学习”,从1963年3月5日各大报刊发表开国领袖毛泽东主席的题词,到1965年8月,两年多时间里
期刊
人物小传:陶颖,原抚顺市望花区建设街小学学生。1960年10月10日,雷锋被聘为该校校外辅导员后,陶颖受到雷锋耐心的帮助教育,进步很大。长大后,陶颖回到母校当老师,把她当年的小储蓄箱送给了学生们,为的是让雷锋精神一代一代发扬光大。  有一次,我到部队找雷锋叔叔,看到雷鋒叔叔正在补袜子,我好奇地问:“叔叔,这么破的袜子还补呀,要我早不穿了,让妈妈给买新的。”雷锋听我说完,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在旧社会
期刊
人物小传:韩颂东,1949年生,1960年在抚顺市望花区建设街小学读五年级,与雷锋有近两年时间的接触。1970年进入抚顺师范学校学习。1980年,在抚顺冶金工业学校当政治教研室主任。多次被评为市优秀共产党员、市先进教师、市优秀党务工作者、市学雷锋先进个人等。2010年荣获望花区“望花好人”称号。  雷锋担任我们校外辅导员的两年时间里,我们有过很多接触,有一件事我记忆特别深刻,那就是音乐课画高跟鞋的
期刊
人物小传:陈雅娟,1949年生,1961年在抚顺市望花区本溪路小学读五年级时,任学校少先队大队长,与雷锋有一年时间的密切交往。1968年入伍,1969年参加珍宝岛自卫反击战。197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7年转业分配到抚顺市烟草专卖局,历任干事、主任、烟草市场派出所所长、副局长。2004年9月退休。现担任辽宁省雷锋研究会会长。  这张照片中,这个小女孩就是我。这张照片拍摄于1962年4月,距今已
期刊
“雷锋精神是永恒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你们要做雷锋精神的种子,把雷锋精神广播在祖国大地上。”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发出的号召。总书记多次强调大力开展学雷锋活动,要求充分发挥各方面英模人物的榜样作用,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雷锋精神是永恒的,无论时代怎么发展,社会如何变革,信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追求,不仅没有过时,而且愈显珍贵。弘扬
期刊
人物小传:姚德奇,1960年8月入伍,曾任雷锋团政治处主任,曾和雷锋是上下铺的室友。  1960年8月,我和宋清梅等540名战友入伍,被分配到原沈阳军区工程兵工兵第十团。我和雷锋还有其他五十几位战士曾住在同一个大宿舍。一排大筒子房,大通铺,上下床,雷锋睡的是下铺,我睡的是他对面的上铺。  在这里,我有一段与雷锋朝夕相处的难忘日子。雷锋带我一同打理菜园子,照顾孤寡老人。雷锋最爱带领大家唱歌,还常常利
期刊
朔风呼啸,冬意凛然。  然而令人们备感温暖的是,在酷寒的冬天里坚守着这样一群人,他们如同火焰,燃烧于祖国大地,为人们驱走冬的严寒;他们如同信使,奔走在山南水北,给人们带去春的气息。  ——他们被亲切地称为“雷锋人”。  播火、攻坚、济困、帮扶、守护、奉献、传承……自往而今,再由今而后,“雷锋人”把时间温柔成了奔涌的春水,一路澎湃,冲破了冬日的冰层。  北京、河北、江苏、湖南、安徽、山东、青海……由
期刊
雷锋以他爱国忠诚的信仰、爱岗敬业的作风、无私奉献的胸怀谱写了高尚的雷锋精神。雷锋精神以其独特的魅力感染一代又一代平凡而又伟大的中国人,成为全国人民共同学习的榜样。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 :“雷锋精神是永恒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寄语我们“要做雷锋精神的种子,把雷锋精神广播在祖国大地上”。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正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广大青年应勇于担当,自觉肩负起
期刊
编者按  近年来,有极少数人,用种种卑劣手段,在一些媒体和网络上肆无忌惮地扭曲、抹黑、丑化、攻击党和国家领袖、革命英烈。这种行为,不仅严重侵害了领袖人物和革命英烈的名誉尊严,而且极大歪曲了党领导人民奋斗的历史,损害了党和军队的形象,动摇了执政党的合法性基础,具有极大的社会危害性和政治危险性。  关于立法保护党和国家领袖人物、革命英烈名誉的建议  文|王新建  由于我国现行法律对保护领袖人物和革命英
期刊
初冬的淮海大地,沃野千里,洋溢着勃勃生机。2017 年 12 月 13 日下午 4 时许,习近平来到第 71 集团军某旅,首先看望了王杰同志生前所在连官兵。  王杰是 20 世纪 60 年代涌现出来的伟大共产主义战士,他为了保护身边 12 名民兵和人武干部的生命而光荣牺牲,成为全党全軍全社会学习的模范。  习近平参观了王杰生前所在连队荣誉室。一张张照片记录着王杰的成长历程,一篇篇日记折射出英雄的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