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探讨

来源 :中国外资·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lca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全面开展单位资产清查,彻底摸清家底,统一核实处理单位历年遗留问题,以核实数据为依据,修正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数据。通过资产存量管理与增量配置管理相结合,提高闲置资产的使用效率,使现有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实现资产的优化配置,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益。
  关键词:问题及成因 资产管理思路 探讨
  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在监管、配置、使用等方面仍存在一些具体问题。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是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课题。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一)资产配置环节
  一是财政预算约束软化,资产配置与预算编制相脱节;二是配置标准不完善,缺乏办公用房配置标准、专用资产配置标准。通用资产配置标准修定完善不及时,实用性不强;三是资金分配渠道的多元化影响资产配置的公平性;四是缺乏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导致购置上的浪费。
  (二)资产使用环节
  1、在微观管理上,一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资产管理制度缺失,致使部分资产长期闲置、丢失损毁、功能退化,资产利用率低;二是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脱节,没有一个严密的工作流程,资产、财务缺乏有效的衔接,造成账实不符,会计信息失真;三是领导不重视,重钱轻物,重购轻管现象普遍存在;四是非经营资产转经营资产不规范,出租存在“阴阳”合同现象;五是投资效益低下,对外投资随意,无人对资产安全完整负责,资产流失严重。
  2、在宏观管理上,一是缺乏统一的单位资产使用管理办法,忽视了单位内部实物资产使用规范,任单位各行一套;二是缺乏先进的管理手段,信息管理系统实用性差,无法满足管理的基本需要;三是资产配置标准不完善,资产效益难评价。
  (三)资产处置环节
  一是资产处置不及时,账实不符,账有实无;二是处置程序缺乏约束,存在“先斩后奏”现象;三是处置行为不规范,资产流失渠道复杂;四是闲置资产调剂困难,资产使用效率低下;五是资产处置收入不按规定上缴,私设“小金库”。
  (四)资产监督管理环节
  一是逃避监督管理,资产的处置不按有关规定报相关部门审批,相关资产评估不报核准备案;二是监督不到位,主管部门与财政部门监督力度有限,与国土、房管等部门联动机制由待进一步建立;三是执法、处理不严,按照《财政违反规定处罚处分条例》处理,但现实难以落实。
  (五)形成问题的原因
  1、管理制度因素,财政部两令原则规定较多,有关资产配置、使用、处置、评估、监督等具体环节没有细化。省、市财政部门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了一些规范性文件,也不全面,滞后资产管理实践,存在实际操作困难的问题。
  2、管理水平因素,单位缺乏系统完整的配套制度,内控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与资产管理严重脱节。
  3、是管理职能因素,国有资产管理缺乏与预算管理、国库集中支付、非税收入管理等财政改革制度的有效衔接,管理职能弱化。
  4、管理机制因素,国有资产绩效评价机制缺失,不能有效的对单位资产占有、使用情况评价,影响资产配置与调剂。
  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思路
  (一)完善信息系统
  1、成立高规格的资产清查领导小组,全面开展单位资产清查,彻底摸清家底,统一核实处理单位历年遗留问题,以核实数据为依据,修正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数据。
  2、优化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功能,简化操作程序,完善单位基础数据转换、分析、决策等功能。
  3、加速与部门预算、非税收入、政府采购等信息系统网络对接、交换反馈,真正实现资产的实物管理、财务等理、资金管理的有机融合。
  (二)完善管理流程
  1、在资产配置上,一是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严格遵循控制、适应原则,按配置标准科学合理地编制配置预算,充分发挥存量资产的作用,避免重复配置。二是资产配置方式遵循调、租、购、建的顺序,建立单位与单位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调剂、通过资产存量管理与增量配置管理相结合,提高闲置资产的使用效率,使现有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实现资产的优化配置,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益。
  2、在资产使用上,一是建立责任制,规范资产日常使用管理。按照“谁使用、谁管理”的原则,建立资产使用单位法人代表全权责任制、财务管理部门与资产管理部门联动责任制、资产使用人专项责任制相结合的责任制度,做到责权分明,层层负责。二是建立资产使用绩效考核机制,按照职能需要、功能属性、公共服务标准质量等,研究制定资产投入—效果评价体系,推行资产占有使用目标考核,并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完善资产配置标准、安排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购置预算的参考依据。
  3、在资产处置上,一是严格履行审批手续,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转让、出借、出租、置换、报损、报废等,必须先由行政单位资产管理部门会同财务部门、技术部门审核鉴定,提出意见,按审批权限报财政部门或政府审批。二是集中处置。成立资产运营中心,行政事业单位将批准转让、出租、报废等资产,按报批资产清册,统一移交到资产运营中心,凭移交入库单到财政部门办理资产核销手续。三是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处置交易完成后,财政部门对其委托交易按规定清算,收入缴入国库,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4、在资产清查上,一是要建立定期清查制。各单位财务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至少每年年终要对资产进行一次全面的清查核对,摸清“家底”,对盘盈盘亏的资产,要找出原因,分清责任,按现行规定及时报批处理,做到账、卡、物相符;二是建立重点抽查制。财政部门定期不定期的按信息系统资料,对资产使用重点部门(单位)重点抽查核对,对资产结构和管理现状进行分析,盘活存量资产,防止积压闲置,做到物尽其能,物尽其效。三是建立离任核查制。单位领导或资产管理使用人员离任时,要组织核查,办理资产移交,确保人走账清,防止资产流失。
  5、在资产统计上,一是行政事业单位应按规定建立资产登记档案,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信息管理系统数据,适时录入资产增减变动情况,全面反映单位资产占有状况;二是财政部门应根据资产管理要求,不断修改完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真正实行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从入口、使用到出口等环节的动态管理,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水平,提高资产管理效率。
  (三)健全监管机制
  1、推行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问责制。按“谁使用,谁管理”的原则,制定管理过错的处理办法,根据工作过错的事实、情节轻重和违反规定的实际造成后果的大小,对责任人做出恰当的处理。
  2、审计、监察、财政等部门把国有资产的管理作为审计、检查的重点内容。发现问题要按照有关规定从严处理,对擅自转让、出租国有资产隐瞒收入的,视同“小金库”,以此促进单位领导的财经法纪意识的提高,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
  总之,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向规范化和科学化方向发展,维护单位固定资产安全完整、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保障单位履行职能,对促进我国国有资产管理向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方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高卫斌.完善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机制的研究[J].产权导刊,2011年08期
  [2]杨小华,张波.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方式变革的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年09期
  [3]万泽霞.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问题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1年14期
其他文献
1998年6月至2003年7月,广州脐血库向国内21家移植中心提供非亲缘异基因脐血移植54例。本研究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对HLA—DRB1进行高分辨分型(PCR—sequencing based typingPC
核仁磷酸蛋白(NPM1)又称B23、N038,是位于核仁颗粒区的一种在各种类型的细胞中广泛表达的多功能蛋白质。目前的多项研究发现,NPM1突变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尤其是在正常核型AML(n
为了研究外源性一氧化氮供体硝普钠诱导K562细胞凋亡机制,将不同浓度的硝普钠与K562细胞在体外培养,同时设高铁氰化钾(PFC)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用Annexin-V/PI双标记、DNA片段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面临内容多、难度大、学时少,学生学习困难大的问题。为了在很有限的时间内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了各种改进措施,其
本研究旨在探讨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cDNA瞬时转染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前后hBMSCs中SDF-1mRNA表达的情况。在分离、培养、鉴定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和构建SDF-1-
电动汽车充电电缆作为电动汽车与电源间充电连接的载体,是电动汽车充电系统的关键设备之一。本文主要根据电动汽车充电电缆的技术发展路线,通过检索,统计和分析了电动汽车充
强制缔约制度是指自然人或企业对于相对人提出的合理要约,非有正当理由不得拒绝承诺的法律制度。它是对传统契约自由原则的限制,是私法社会化的表现,有利于对普通消费者的保护,也
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随着全球化浪潮的深入,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也势在必行。虽然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排行榜已经出现,但是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缺失
目前超高压线路多分裂导线间隔棒安装多采用两人配合高空测量安装方式,不仅施工效率低,且耗费人力成本,若采用间隔棒定位器则可实现一人完成间隔棒安装位置定位工作,大大节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