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课改十年中考语文评价改革简述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284198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青海初中语文课程改革顺利实施,评价改革稳步推进,从人文关怀、题型变化、口语交际、书写、积累、开放性考查等方面呈现出不同特点,文言文考查基本内容,现代文趋向整体感知,选文突出经典和时代性,富有地域文化特色,作文提供自由写作空间等,反映出青海省新课程语文评价改革十年来发生的变化。
  【关键词】中考 语文 评价 特点
  新课程的评价改革从2003年至2012年,已经走过了整整十年的历程。这当中,作为初中毕业与升学考试的评价改革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以其评价、导向、引领作用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中,从中考语文试卷评价改革的变迁可以反映出青海省新课程评价改革发生的变化。为了能够比较全面分析中考评价改革的特点,本文不揣浅陋,试图将十年来青海省中考语文评价做一概括归纳,以期抛砖引玉,得到方家指正。
  2001年秋,青海省湟中县被确定为国家级课程改革实验区。2005年,全省所有地区的中小学进入新课程实验阶段。从2003至2012年,青海省中考语文评价方式有全省统一测试,也有实验区单独命题,更多年份为除西宁市单独命题外,其余各地统一测试。根据课程改革在全省的实施进程,中考试题还曾分为课改和非课改试卷。
  青海省课程改革十年来初中阶段所用语文教材有人教版、语文版实验教材等。在西宁市单独命题的情况下,参加全省统一测试的主要对象是除西宁市区以外的广大农牧区学生。与城市学生相比,这些学生分布在全省各州(地)市县的广大农牧区,由于各地经济、文化、地域和教育条件不同,因而学生基础相对薄弱,学习水平参差不齐。
  2002年,新课程在全国实验区推广实施,2003年的青海省统一考试,就是一次继往开来的测试。到2004年,青海湟中县实验区已完成初中阶段第一轮的课改实验,作为首批国家级实验区与全国其他16个实验区一起迎来了第一次中考。
  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语文学科评价的依据为《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教育部要求以及教科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青海省语文中考在实验区的基础上,积极探索评价改革的路子,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突出语文学科在人文性与工具性两方面的有机统一。评价立足于课内,延伸到课外,侧重考查学生在积累、感悟、运用、创新等方面的综合能力,以及学生的基础知识、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对语文教学起到导向作用。总体来看,主要表现出以下特点:
  1.试卷体现人文关怀,为学生营造展示才能的舞台。卷首语用“友情提示”“温馨提示”话语提醒、鼓励考生,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和压力。在提示语的引导之下,试题几大板块都是以“能力展示”的形式出现。这样,整个考试中学生就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考试,而是变被动为主动,变单调、枯燥的答题为自己主动地展示各方面的能力。
  2.题型多样。有选择题、填空题、仿写题、简答题和写作题等。较之以往,选择题减少,简答题增加。主观性试题增加(约60%以上),客观题减少(约30%多)。
  3.口语表达和书写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十来年的课改试题中,口语表达单独设题,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考查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书写也受到高度重视,结合全卷书写水平综合评分,答题文字尤其是作文书写更要作为评价的重要依据。
  4.重视对名句、名篇、名著等经典的积累。要求学生掌握的均是名篇佳作,题目类型有识记、理解、运用类和开放等,选择性的填空题体现了对学生的宽容与尊重。
  5.注重考查的开放性。古诗文扩大了考查范围,拓展了运用空间。试卷多采用开放性较强的主观题型,多角度,多侧面考查对作品及生活的感悟。现代文阅读选文多为课外篇目,引导学生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如口语交际展示开场白、读完选文谈感受,续写结尾、拟写标语等,都把关注点转向学生实际,体现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和关怀。
  另外,试题的答案亦呈现开放性。既注重科学性,又富有弹性、可操作性。评分标准对开放性试题做出相关提示,采用“围绕……来答即可”、“意思接近即可”、“符合文意,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若有其他答案,亦可酌情给分”等形式,既给阅卷教师提示命题思路,又有合理评分的余地。
  6.文言文重点考查对文章基本内容的理解。选文多为课标要求篇目、教材选文篇目等,试题既有对基础知识的考查,主要有文言实词、虚词、重要句子的理解,也有对文段整体的理解以及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7.现代文阅读趋向整体感知。选文多以“自然”“环保”“亲情”“人生”“文化”等为主题,引领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生活,关注人生。除考查对重要词语、关键句子的理解以外,还考查基础知识、文章结构、联想和想象、主旨把握等。侧重对文章整体的感悟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从整体上感知和理解,欣赏和评价。
  8.试题载体突出经典性和时代性。所选文段既有《桃花源记》《出师表》《故乡》等传统名篇,也有《木笛》《心系一处》《说“宽容”》,还有写玉树地震后灾区情况的《藏族小姑娘 雪中小卓玛》等最新时文,注重文章本身所具有的人文内涵和教育功能。
  9.青海省地处高原,这里有奇山异水,具有独特的地域文化。从2006年开始,一大批具有浓郁高原特色的材料进入了试卷。这里有三江源、青海湖、昆仑山、昆仑玉、海北州、油菜花、青藏铁路、青海“花儿”等。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开始登上青海省中考语文试卷这个大雅之堂。
  10.作文为学生提供自由写作的空间。写作采用选题作文形式,即三题选一或二题选一的灵活作法。试卷中的作文题有命题、半命题、话题作文、材料作文(包括漫画)等。写作文体不限,题材宽泛,这有利于考生在作文中写出真情实感,更有利于考生个性化情感体验的表达和发挥。
  十年来,青海中考语文评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既给予了肯定,也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在新的阶段,学科评价改革将进一步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继续关注本地实际,努力探索中考语文评价的新思路。
  作者单位:青海湟中县教育局教研室。
其他文献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精力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引导他们主动地探求新知,促使其完成从“学会”到“会学”到“乐学”的转化,是每一位
本实验研究了不同亮度级的光谱色光(440,460,540,560,640,660nm)和白光的CFF。结果表明:除极高亮度(5087td)外,CFF与logI函数均呈线性关系。白光表现了最大的CFF,其图线斜率
【摘 要】新课改呼唤课堂实施民主、开放的教学,要实现课堂的真正民主,就必须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张扬学生的个性,发现课堂教学过程的内在规律,指导课堂教学过程;构建开放的教学空间促使教学方式的变革,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课堂教学 民主 开放 务实 高效    一、实施“民主、开放、务实”的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一)新课改呼唤课堂实施民主、开放教学  仔细实践新课标
[摘要]古代诗歌阅读鉴赏是高中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适应新课程的背景。寻找到切实可行的诗歌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古代诗歌阅读鉴赏能力,是我们必须重视的问题。语文教师要有效地引导学生学好古代诗歌,提高鉴赏能力,丰富情感世界,培养文学修养,进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从而完成新课程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新课标 古代诗歌 阅读鉴赏    新课改背景下的古代诗歌阅读鉴赏仍然是高中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高中
针对当前作文讲评课普遍存在低效的状况,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通过激发学生质疑、引发学生心理触动、采取多样化活动等教学方法,促使学生的作文能够飞扬灵动,实现作文
散文是一种以表现作者个性与自我为主的文体,记叙着作者对于生活的感悟与才思,但是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对于散文的把握一般从"取材广泛,手法灵活""形散神聚"入手,在教学过程中,为了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中,作为一线教师,我们都会有一个从陌生到熟悉,从熟悉到灵活运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我们有困惑和问题,有对策和措施,有尝试和探索。在新课改的大局势下,我们的语文教学需要在实践中探索前行。这就需要我们积累经验,多做反思,在反思中总结和提高。  关键词:困惑 对策 尝试 探索 创新  高中新课改在河北省已经进行了近五年的时间了。作为一线教师,我们经历了一个从陌生、困惑到了解、适应并逐渐
摘要:高中化学教学是高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发展,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高中化学学习表现出了一些困难现象,比如,学生对概念混淆不清,对物质特性和作用不能识记和理解等。这些困难有些不是学生的智力因素造成的。因此,本文将在阐述化学学习困难的概念、表现类别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分析探讨造成这种困难的认知方面的原因,以期为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提供一些参考和依据,从而促进高中化学教育的稳步发展。  关键词
本文通过抽样调研,实证分析当前河北省清河县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塑农民道德观的重大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