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古诗词歌曲《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艺术特征

来源 :当代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hai_w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古诗词的传承与发展是人类的艺术瑰宝.其中唐诗宋词更是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深刻的表现出独特的文化艺术特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经典的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该歌曲音乐线条感强,讲究行腔归韵,音色十分优美,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意蕴.这就要求演唱者要深入了解这首诗的文学意境以及创作背景,在此基础上剖析其曲式结构和演唱技巧上的处理,重视肢体和情感语言的表现,以实现“情”与“声”的结合,“演”与“唱”的统一.本文研究分析古诗词歌曲《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艺术特征,并重点结合论述歌曲的具体演唱处理过程,谈谈歌曲演唱带来的启发,以期为古诗词歌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尽绵薄之力.
其他文献
芦台罗汉音乐会位于天津市宁河区芦台街道,是一家佛传民间乐社,距今已有百余年历史.本文以该音乐会为研究对象,在田野考察的基础上,结合对相关文献史料的考证,对其历史发展现状进行梳理.并通过对音乐会使用的曲牌进行溯源和形态分析,探讨曲牌流变及用乐特点,并对芦台音乐会的传承发展问题进行了思考,提出一些建议.
蒋燮新著《畲客共醮乐以相通——赣南道教节日祈祥法事科仪音乐研究》一书是一部民族音乐学领域的优秀著作,该著作的研究视角为当前学界所提倡的跨民族(族群)音乐,且研究对象为学界甚少涉及到的赣南道教节日祈祥法事科仪音乐,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该著作关于音乐文化阐释的深度对于民族音乐学研究具有一定示范意义,但其关于文化认同的理论探索也有不足之处.
彝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音乐表现形式丰富多彩.“梅葛”是彝族人民的一张亮丽名片,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间常说“彝族人生来会唱歌﹑会跳舞”,这是对彝族音乐文化的一种肯定.彝族音乐源远流长,“梅葛”正是彝族音乐历史长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滋养着彝族人民的心房.云南省姚安县马游坪地区是史诗“梅葛”的发源地,这里的彝族人民用“梅葛”传唱着千年的历史文化,通过口传心授的传承方式,薪火相传至今.彝族人民有着传统的婚恋习俗,从串姑娘房﹑蹲相伙开始,青年男女们用对唱“梅葛”恋歌的方式,一唱一和地诉说着彝家人心灵深处的
乔治·弗利德里希·亨德尔,18世纪英籍德国作曲家.亨德尔的音乐创作在数量上和种类上都很丰富,其中最主要的音乐创作是歌剧、清唱剧和器乐.他是与巴赫齐名的音乐巨匠,他们共同创造了新音乐的第一个伟大时期——巴洛克时期.亨德尔从9岁就开始进行音乐创作,前四年大部分是人声与器乐配合的教堂音乐.之后开始进行歌剧、康塔塔、受难曲、清唱剧等创作.通过对这首咏叹调进行分析,总结亨德尔歌剧咏叹调创作的特点以及巴洛克时期歌剧音乐的特点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江南丝竹是我国江南地区的典型乐种,在江南丝竹刚出现的时候,它呈现了最原始的一种状态,这也体现了在民间的一种生活的原生态.同时,它也是民间习俗文化传承的重要媒介.江南丝竹植根于民间,是民间生活的一种体现,成为了江南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对江南丝竹历史、文献与发展的研究不仅仅能够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更是一种文化精神的延续.
莫里斯·拉威尔是印象派音乐的大家,在他众多的音乐创作中,钢琴作品尤为出众.其钢琴音乐创作分为早期和后期.早期的钢琴创作受当时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多描写自然或人文.作品风格细腻精致,承接了古典主义的特点,同时具有明显的印象风格.本文以两首拉威尔早期钢琴作品为例进行比较分析,管窥拉威尔早期钢琴音乐创作的特点,旨在从不同的切入点更深入了解他的钢琴音乐创作和印象派钢琴音乐.
本文以戈莱斯基《三首古风乐曲》(Three Pieces in Old Style)为研究对象,以此作品和声技法为研究内容.通过对该作品和弦使用、和声进行、和声终止等内容的研究,对戈莱斯基《三首古风乐曲》和声技法使用进行解构、探究与分析,试图揭示戈莱斯基和声创作中“传统与现代融合”的风格与特点.
《受伤的新娘》作为安东尼奥·维瓦尔第的重要代表作品,有着浓郁的巴洛克风格.本文简要介绍了维瓦尔第歌剧咏叹调《受伤的新娘》的基本情况,从歌词简短与装饰唱法、声乐作品器乐化、返始咏叹调的灵活运用、鲜活生动的旋律几大方面具体阐述了《受伤的新娘》的艺术特征,从呼吸方式、钢琴伴奏、情感表达三个方面提出在演唱《受伤的新娘》时的注意事项,并且指出在咏叹调《受伤的新娘》音乐教学中的重点.
本文将音色对比作为切入点,对陈其钢《五行·火》中的织体与音色音响的对比进行浅析,企图探索作曲家具有结构性的音色布局理念,同时也探寻到作曲家具像化的作曲思维与精湛的管弦乐配器技术.
巴赫是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其一半以上的作品主题内容都与基督教信仰有关,他在宗教音乐方面的贡献无人能及,几个世纪以来,他一直对后世作曲家的创作思维和音乐观念产生影响.因此,深入剖析巴赫音乐观念的深层内涵,是理解巴赫音乐作品的关键.研究的着眼点在于从技术层面走向艺术层面,进而将探究音乐的终极问题,即“音乐观念”的整体纳入研究.本文将重点对《圣诞清唱剧》(以下简称《圣剧》)的宗教神学意义进行解读,发现巴赫将“灵性的内居”“道成肉身”“神秘主义”等新教思想融入作品.此外,借助现象学思想,探究巴赫《圣剧》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