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直肠癌一直困扰者许多患者,在我国这些病人呈不断增加的趋势。在对直肠癌的治疗调查中得知,在结直肠癌整体病体中,该病占有很多的分量,已经超过总数的7层以上。可见,对该病的治疗任务是非常巨大的,尤其是术前放疗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国内以及国外对该病的研究已经取得了明显的进步,通过研究表明对低位直肠癌术前放疗对保肛是非常重要的,这种技术不仅能提高保肝率,更能减低术后局部复发率。接下来我就结束这种技术在临床上的实践应用。
关键词:直肠癌;手术前;放疗;保肛【中图分类号】 R574.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1-0020-01
直肠癌这一疾病在我国发病的特点是以中低位的直肠癌居多,而发病人群中以青年的发病率为高。关于肿瘤的位置,一般它的下缘在腹膜反折一下,距离大概离肛缘7cm以内,即为低位直肠部。这种直肠癌的占总74.14%。相对于直肠癌总体术后局部复发率的30%——50%,术后低位直肠癌的发病率更高。正是因此,保肛手术的开展受到了限制[2]136。而伴随着病患对术后生活品质的要求的提高,如何提高低位直肠癌保留肛门手术的方法成为当前的一个热点和难点。在最近的三年中,对于低位直肠癌我们一般会选择术前放疗后再手术这样的治疗方式,并研究这样的意义对于保留肛门的功能。
一、 资料与方法
从1995年6月至1997年2月,低位直肠癌的患者本院共收治74例,经CT或B超以及全胸片检查显示无远处转移,并且在经过纤维结肠检查下缘7~4cm之间有肿块且能进行手术者在35~6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5岁,其中男性为46例(62.2%),而女性共28例(37.8%)。次序为按住院是的顺序并且分成两组,每组有37位。其中一组进行术前放疗,应用60Co行全盆腔照射,总剂量为50Gy/4周,且每天照射一次,剂量为2.5Gy/天,每周连续进行五天,在放疗结束了一个月以后再进行手术治疗[3]87。而另外一组方案为,入院直接进行手术。两组的术后化疗(CF+5-FU方案)以及其他的综合性治疗全部相同,术后定期随访三年。
二、 结果
1.未放疗组 进行保肛手术共有11例患者(Dixon术式3例,Parks术士8例),肿块的下缘距离下切缘在2.3~4.0cm间,通过病理检查显示出没有残留的癌细胞存在于下切缘位置;9例淋巴结阳性者,有5例三年内出现局部盆腔复发,其中出现在吻合口处有复发的有3例。而不能采取保肛手术而进行Miles术式一共有26例,淋巴结阳性者在其中有17例。而在三年内出现盆腔复发的共有6例。术后按Dukes病理分期为B期占其中18%,而C期则占82%。死亡患者在三年内共有21例。
2.放疗组 术前所有病人全部进行直肠指和纤维结肠镜检复查溃疡面和肿块放疗前均缩小约在30%~82%,其中的11例效果最为显著,这其中的5例在放疗前指检式肿块为固定不活动,而经过了放疗则可以活动,肛缘与肿块的下缘间距离也相较于之前有一定延长,范围在1.2cm~3.6cm之间。一共有24例进行保肛手术的患者(Dixon术式15例,Parks术式9例)切除标本后检查示下切缘与肿块下缘距离1.5~5cm,病理检查下切缘(—),其中淋巴结阳性者为5例,三年内出现盆腔局部复发共有6例,其中在吻合口出复发的有2例。而不能采取保肛手术而进行Miles术式13例,其中7例为淋巴结阳性患者,并没有发现三年内有局部复发。手术后按Dukes病理分期,其中B期占67%,C期占33%。死亡患者三年内共11例[3]214。经分析结果见表1
三、 讨论
在手术之前进行放疗能够缩小肿瘤的体积,以使得部分原来不能进行来切除的病理肿瘤周围组织和肠壁的浸润得到减轻,以此来提升手术切除率。也可以减轻这部分的转移,提高生存率和降低局部复发率。
在本研究应用60Co放疗的37例低位直肠患者中,可以观察到患者肿瘤体积有明显的缩小,肛缘与肿瘤下缘间的距离明显有一定延长,浸润程度得到减轻。淋巴结的阳性率明显得到降低,进行直肠端吻合器的应用操作更为容易。因而,在过去认为需要进行Milkes术式治疗的低位直肠癌,在行术前进行放疗后,延长了肛缘与肿瘤下缘间的距离,同时也降低了肿瘤分期和肿瘤细胞的活性,系膜转移的淋巴结被杀灭,也杀灭了在原本在肿瘤周围的亚临床病灶。除此之外,现在可以不用切除至少5cm距离肿瘤远端的肠管切除,因此也可以更多的保留下肠管的长度,同时能够降低对括约肌和肛提肌的损伤,以达到保留下正常排便的生理功能,以起到保肛并且改善生活质量的最终效果。同时在术前进行放疗还可以弥补诸如难以达到的直肠系膜全切除不足的地方的缺点,还起到减少保肛手术后局部复发的作用,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因此对于提高低位直肠癌病人保肛手术的成功率进行术前放疗是一个有效的方法。保肛手术是对该技术的一大挑战,有效的放疗可以使肿瘤不断的减少,并最终消失,这位进一步的手术提供可事先的保护措施。在这种技术之下,肿瘤不断的减小和消退,会使手术在盆低深部更加容易进行,这对提高保肛率有重要的意义。
术前治疗还可以具有很多有点:对于病患而言较为容易接受,组织的含氧丰富同时对放射敏感;盆肛阻挡了放射,使得大部分小肠处在放射野之外避免了其受到损伤。但是,也有人提出观点认为,在术前进行放疗将会延长手术的时间,而这是否增加了肿瘤向远处转移的可能。这一点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探讨研究。
四、术前放疗禁忌
1.这种病变涉及的范围比较大,除了该病出现在黏膜层或者是黏膜下层这种情况之下,可以采取术前放疗就行治疗外,在其它地方使用该技术要慎重。
2.对出现梗阻的患者,如果使用术前放疗的话,会使它们的肿瘤细胞被杀死,造成的后果是引发其它的病变,在后果严重的情况下,还必须对患者进行急症造瘘手术。
3.研究表明,大概有超过3层的患者对放疗没有效果。
结束语:
通过上面的介绍可以得出,在对于地位直肠癌患者,在进行手术之前对其进行的放疗治疗是非常有用的,也是非常重要的手段,它对保肛的作用是巨大的,逐渐可以使肿瘤不断的消退,最后可以达到消退的效果。在进行治疗时,如果我们采取适当的方式,在术后可以减低局部复发率,这在临床上已经得到了验证。但是,我们对这方面的知识和经验还不够充分,对患者的治疗没有得到更多的实例。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的不断进步,再加上临床上的实践,我相信在未来对这方面患者的治疗结果会得到更好地效果。
参考文献
[1]赵明伟.《肛管直肠癌术前分期与治疗选择》[M].中国医疗治疗出版社,2012.3
[2]张娟娟.《低位直肠癌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M].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9
[3]刘晓军.《低位直肠癌诊断、治疗与康复新进展》[M].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6
[4]蔡明卫.《低位直肠癌治疗策略与实践》[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4
关键词:直肠癌;手术前;放疗;保肛【中图分类号】 R574.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1-0020-01
直肠癌这一疾病在我国发病的特点是以中低位的直肠癌居多,而发病人群中以青年的发病率为高。关于肿瘤的位置,一般它的下缘在腹膜反折一下,距离大概离肛缘7cm以内,即为低位直肠部。这种直肠癌的占总74.14%。相对于直肠癌总体术后局部复发率的30%——50%,术后低位直肠癌的发病率更高。正是因此,保肛手术的开展受到了限制[2]136。而伴随着病患对术后生活品质的要求的提高,如何提高低位直肠癌保留肛门手术的方法成为当前的一个热点和难点。在最近的三年中,对于低位直肠癌我们一般会选择术前放疗后再手术这样的治疗方式,并研究这样的意义对于保留肛门的功能。
一、 资料与方法
从1995年6月至1997年2月,低位直肠癌的患者本院共收治74例,经CT或B超以及全胸片检查显示无远处转移,并且在经过纤维结肠检查下缘7~4cm之间有肿块且能进行手术者在35~6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5岁,其中男性为46例(62.2%),而女性共28例(37.8%)。次序为按住院是的顺序并且分成两组,每组有37位。其中一组进行术前放疗,应用60Co行全盆腔照射,总剂量为50Gy/4周,且每天照射一次,剂量为2.5Gy/天,每周连续进行五天,在放疗结束了一个月以后再进行手术治疗[3]87。而另外一组方案为,入院直接进行手术。两组的术后化疗(CF+5-FU方案)以及其他的综合性治疗全部相同,术后定期随访三年。
二、 结果
1.未放疗组 进行保肛手术共有11例患者(Dixon术式3例,Parks术士8例),肿块的下缘距离下切缘在2.3~4.0cm间,通过病理检查显示出没有残留的癌细胞存在于下切缘位置;9例淋巴结阳性者,有5例三年内出现局部盆腔复发,其中出现在吻合口处有复发的有3例。而不能采取保肛手术而进行Miles术式一共有26例,淋巴结阳性者在其中有17例。而在三年内出现盆腔复发的共有6例。术后按Dukes病理分期为B期占其中18%,而C期则占82%。死亡患者在三年内共有21例。
2.放疗组 术前所有病人全部进行直肠指和纤维结肠镜检复查溃疡面和肿块放疗前均缩小约在30%~82%,其中的11例效果最为显著,这其中的5例在放疗前指检式肿块为固定不活动,而经过了放疗则可以活动,肛缘与肿块的下缘间距离也相较于之前有一定延长,范围在1.2cm~3.6cm之间。一共有24例进行保肛手术的患者(Dixon术式15例,Parks术式9例)切除标本后检查示下切缘与肿块下缘距离1.5~5cm,病理检查下切缘(—),其中淋巴结阳性者为5例,三年内出现盆腔局部复发共有6例,其中在吻合口出复发的有2例。而不能采取保肛手术而进行Miles术式13例,其中7例为淋巴结阳性患者,并没有发现三年内有局部复发。手术后按Dukes病理分期,其中B期占67%,C期占33%。死亡患者三年内共11例[3]214。经分析结果见表1
三、 讨论
在手术之前进行放疗能够缩小肿瘤的体积,以使得部分原来不能进行来切除的病理肿瘤周围组织和肠壁的浸润得到减轻,以此来提升手术切除率。也可以减轻这部分的转移,提高生存率和降低局部复发率。
在本研究应用60Co放疗的37例低位直肠患者中,可以观察到患者肿瘤体积有明显的缩小,肛缘与肿瘤下缘间的距离明显有一定延长,浸润程度得到减轻。淋巴结的阳性率明显得到降低,进行直肠端吻合器的应用操作更为容易。因而,在过去认为需要进行Milkes术式治疗的低位直肠癌,在行术前进行放疗后,延长了肛缘与肿瘤下缘间的距离,同时也降低了肿瘤分期和肿瘤细胞的活性,系膜转移的淋巴结被杀灭,也杀灭了在原本在肿瘤周围的亚临床病灶。除此之外,现在可以不用切除至少5cm距离肿瘤远端的肠管切除,因此也可以更多的保留下肠管的长度,同时能够降低对括约肌和肛提肌的损伤,以达到保留下正常排便的生理功能,以起到保肛并且改善生活质量的最终效果。同时在术前进行放疗还可以弥补诸如难以达到的直肠系膜全切除不足的地方的缺点,还起到减少保肛手术后局部复发的作用,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因此对于提高低位直肠癌病人保肛手术的成功率进行术前放疗是一个有效的方法。保肛手术是对该技术的一大挑战,有效的放疗可以使肿瘤不断的减少,并最终消失,这位进一步的手术提供可事先的保护措施。在这种技术之下,肿瘤不断的减小和消退,会使手术在盆低深部更加容易进行,这对提高保肛率有重要的意义。
术前治疗还可以具有很多有点:对于病患而言较为容易接受,组织的含氧丰富同时对放射敏感;盆肛阻挡了放射,使得大部分小肠处在放射野之外避免了其受到损伤。但是,也有人提出观点认为,在术前进行放疗将会延长手术的时间,而这是否增加了肿瘤向远处转移的可能。这一点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探讨研究。
四、术前放疗禁忌
1.这种病变涉及的范围比较大,除了该病出现在黏膜层或者是黏膜下层这种情况之下,可以采取术前放疗就行治疗外,在其它地方使用该技术要慎重。
2.对出现梗阻的患者,如果使用术前放疗的话,会使它们的肿瘤细胞被杀死,造成的后果是引发其它的病变,在后果严重的情况下,还必须对患者进行急症造瘘手术。
3.研究表明,大概有超过3层的患者对放疗没有效果。
结束语:
通过上面的介绍可以得出,在对于地位直肠癌患者,在进行手术之前对其进行的放疗治疗是非常有用的,也是非常重要的手段,它对保肛的作用是巨大的,逐渐可以使肿瘤不断的消退,最后可以达到消退的效果。在进行治疗时,如果我们采取适当的方式,在术后可以减低局部复发率,这在临床上已经得到了验证。但是,我们对这方面的知识和经验还不够充分,对患者的治疗没有得到更多的实例。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的不断进步,再加上临床上的实践,我相信在未来对这方面患者的治疗结果会得到更好地效果。
参考文献
[1]赵明伟.《肛管直肠癌术前分期与治疗选择》[M].中国医疗治疗出版社,2012.3
[2]张娟娟.《低位直肠癌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M].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9
[3]刘晓军.《低位直肠癌诊断、治疗与康复新进展》[M].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6
[4]蔡明卫.《低位直肠癌治疗策略与实践》[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