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导入艺术的初探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bb56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伴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到来,一些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学方法、新的人生观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大力推行新课改革的今天,教育面临着严峻挑战,作为基础教育中极为重要的语文学科,该如何承担自身的责任,寻找并实现自身的价值,走出一条更为理想之路,所以我对语文课导入的初探与同行们作一些粗浅的交流与探讨。
  【关键词】语文课; 导入; 艺术; 初探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9-0151-02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醒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求知的兴奋感与成功感的结晶,是教师不断引趣、启发、练习、创造、反馈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说、听、做、想多项活动,目的是把学生引向求知的乐趣上,导入的成功与否关系到后面教学时学生的学习状态。作为教师应该重视,并抓好课堂教学中导入这个环节,以促进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俗话说“万事开头难”,难就难在如何开头才是最佳,才更有利于事情顺利进行下去,以便好达到预期的目的。“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如果开好了头,即导入得成功,就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迅速进入教师预期的教学情境中,为学习新知识做好精神准备。那么,语文教学中该如何导入呢?笔者认为可以有以下的几种方法。
  1开门见山,明确目标
  在教学非课文类,如低年级的“归类识字”,“识字教学词学句”及中高年级的“积累运用”等课时,可以采用开门见山的形式开课,一开始即向学生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课要学习哪些内容,达到什么样的程度和效果等。这种方法,它使学生的思维迅速定向,明确了教学目的,很快就进入了主题探究,目的直截了当,一目了然。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学生情感的引发往往与一定情景有关,情感常常受到外部环境和气氛的影响,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和气氛,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开课时,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的一个情境,使学生置于模拟真实的环境中,如同身临其境,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情景交融。如课文《左传.曹刿论战》,开讲时可以先提出:春秋时代曾经发生过一次有名的战争,叫“长勺之战”,弱小的鲁国打败了入侵的强大的齐国,而鲁军的指挥官就是曹刿。曹刿就是这样开始的:当强大的齐国入侵鲁国,而鲁庄公准备迎战,作为平民的曹刿就想去见这位国君。这时他的一位同乡也劝告他不要自讨苦吃去参与这战争,但他不听同乡的劝告,还是立刻见鲁庄公,为战争出谋献策。设问:从前面他与同乡的对话去分析他们两个性格的不同?请大家从文中找出曹刿入见鲁庄公后会有什么样的行动和表现?这样通过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情境创设,把学生引入“佳”境,成功的导入,激发起了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起。
  3联系旧知,贯穿前后
  在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是互相联系,它们有的内容相关,有的主题相似,或者出自同一作家的手笔……这样,我们在教学时可以联系己学过的课文来设计导语,导入新的内容。如在教学《白鹭》时,这样导入:同学们一定还记得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名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被称为小杜的杜牧还有一首专门写白鹭的诗:“雪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白鹭是很美的,美得像一首诗。我国现代大文豪郭沫若也写了一篇优美的散文《白鹭》来赞美它。现在我们先阅读这篇文章,品味、感悟、欣赏它,想一想他的文章中有哪些独特的感受和独到的认识,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因此联系旧课或已有知识可以作为学习新课的开始,以故引新,以旧启新,新旧相联系,不断设疑导思,激发求知欲。
  4图像激趣,启迪思维
  新教材图文并茂,我们应充分发挥课文插图作用,看图导入新课或利用电化教学,让插图“活”起来,制作幻灯片,配上解说词,生动形象地再现情景,吸引学生,激发兴趣,启迪思维。如教学《荷塘月色》这课,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开课时展现美丽的荷塘画面,再配上音乐,让学生感受到音乐和荷塘中荷叶、荷花的美,然后提问学生:同学们刚才我们欣赏到的荷塘景色美不美?学生都会说“美”,然后接着问学生:刚才大家看到的白天荷塘荷花荷叶的美,有谁见过月光下荷塘荷叶美景?这样让学生通过画面和声音的感受到具有视听结合,动静相宜,使往日呆板的教学形成变得丰富多彩,增强了直观教学的效果,通过图文的迁移过渡,顺理成章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趣味性,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5音乐渲染,带入情境
  音乐是一种感染力极强的艺术形式,它往往能有效地影响甚至带动人的情绪,在语文教学中,如能恰当地运用音乐进行课的导入,也能收到其他形式无法达到的效果。如在教学北宋文学家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文时,先用多媒体播放了一段我们现代人给它配上优美动听的音乐歌曲,学生们的情绪随着音乐一下子注意力集中起来了,表情也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化,完全带入音乐的情境和氛围中,至此,整堂课的教学效果很好。又如在教学《草原》一课前,先播放一段著名歌唱家德德玛的歌《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优美动听,充满草原风味的歌声唱得人对美丽的草原心驰神往,恨不能骑上马儿到草原上驰骋放歌,这样学生的情绪就能调动起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6介绍背景,铺路架桥
  有些课文所涉及的内容较深或较广,或者历史年代,地域位置的跨度较大,学生没有相关的知识准备,如果在课前不对课文的相关背景作恰当的介绍,往往不易进入较好的教学状态。如教学《狱中联欢》,接常理说,关在监狱中的犯人,都是犯了法的人,作者写关在监狱中的犯人的联欢活动有什么意义呢?生活在和平年代里的学生很难理解课文的主旨。因此,教学课文前,学生就有了解相关的历史背景以及小说《红岩》概况的必要,这样有助于学生学习课文铺路,激发起学生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   7故事诱导,引人入胜
  故事本身有一种吸引的魅力,针对学生爰听故事的心理,老师可结合课文实际搜集、缩写有针对性的故事、典故、寓言等开讲,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专心致志的听讲中逐步引入本节课要讲的内容,引人入胜。例如教学《词义》一课时,我说:“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我国维吾尔族有个很聪明的传奇小老头,你们知道他是谁?”学生回答:“阿凡提”,我说:“对,老师今天给你们讲一个关于他当理发师时的一件事。有一个财主经常去他那里理发,但从未付过钱,阿凡提对此十分恼火,就想整他一下,一天,这个财主来了,阿凡提先给他剃光了头,在刮脸时问他:“你眉毛要不要?”他说:“要,当然要!”阿凡提就两刀把他的眉毛剃光了,说:“你要眉毛,给你!”财主气得说不出一句话,自己说过“要眉毛”嘛。阿凡提又问:“你胡子要不要?”财主有漂亮的胡子,于是忙说:“胡子?不要!不要!”刷刷又两刀,阿凡题把他的胡子也剃掉了。财主站起来对镜子一照,光溜溜的头像个剥光的鸡蛋似的,这一下才暴跳如雷,气势汹汹地质问阿凡提:“你怎么把我的眉毛、胡子都剃光了?”阿凡提从容回答:“我是遵照你老人家的吩咐来做的呀!”这时,那个大财主无话可说了。接着老师提问:“听了这个故事,你们说说,阿凡提究竟玩了什么花样,让那个大财主上了当了?”学生说:“意思阿凡提在‘要’这个词的词义上玩了花样。”老师又问:“阿凡提眉毛要不要的要是什么意思?”学生答:“给”,老师又问:“你胡子要不要的‘要’又指什么意思?”学生答:“留”。老师说“同学们都回答很正确,你们看,这个”要“字在这里有两种意思,可以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理解。阿凡提就是利用要”这个词的两种不同的含义,使财主上了当。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掌握一个词的词义和注意它的使用范围很重要。(板书:词义:范围。)对于初中学生来讲这比较抽象的词义,很难接受,然而我利用故事把抽象的“词义”立刻变得那么生动有趣,唤起了学生的积极性。
  8借助课题,巧设悬疑
  记得有人曾经说过:“知识是一种快乐,而好奇则是知识的萌芽。”我们在教学新课时,如能抓住课题,巧妙地设置悬念,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教学《七根火柴》时,老师开始就向学生发问:“火柴是很正常、微不足道的,这篇小说为什么以‘火柴’为题,而仅‘七根’?本文通过微不足道的七根火柴表现了什么?反映了什么呢?”通过一连串的提问,把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吸引到教学内容上来,收到良好的效果。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课一开讲,老师指出疑问,使学生在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下,让他们积极思考,导入新课。如教学《院子里的悄悄话》时,教师设问:谁和谁在院子里说悄悄话?说了些什么呢?如此设疑,吊起了学生的胃口,使学生自然进入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境界,激发起学生求知和探索欲望,使学生有急于阅读以揭开谜底的愿望。老师是教学的引路人,不断揭示知识的新矛盾,摆在学生面前,使他们疑中思,“山穷水覆疑无路”,思而明,寻求“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常言道,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要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教育教学,每一课的开讲至关重要,而且,良好的开头,能先声夺人,拨动学生的心弦。但“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对于语文课的导入方法,有多种多样, 可都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认识而定。同样一堂课,每个人着眼不同,思路不同,使用的导入方法也就会不同,无论使用哪一种方法,只要能收到良好的课堂效果就值得我们借鉴。
  总之,巧妙的导入能一石激起千层浪,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兴趣又是最好的老师。语文课的导入是一门艺术,成功的导入是成功学习的必要条件之一,语文课的导入艺术也是值得我不断学习和研究的。
其他文献
这里我们在此引入模糊控制系统的语言轨迹,借助它来解决模糊控制器的调整问题。 一、模糊控制系统的语言轨迹 设模糊控制器的输入变量为误差E及误差的和S,任一采样时刻的实
在朋友中有回忆创造达人的称号rn我每天都是为了创造出美好的回忆在努力.昨天我带着家里刺绣用的线,和朋友们说“我们一起来做腕带吧”,然后做了很多个.还挑战了做条纹款的,
期刊
如所周知,经典控制理论是在拉普拉斯变换基础上,在S平面(复数领域)进行分析和综合的理论体系。但这种方法不能有效地解决某些最佳控制问题、非线性系统的稳定问题以及多输入
期刊
【摘要】“研究性”教学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本文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研究性教学思想的指导下,结合物理教学的教学案例,探索在初中物理课程教学中采用研究性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任务的提出、分析、实现与评价等环节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开拓创新、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的意识,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研究性;任务;物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期刊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里说,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解文化的根本,但不是一条公式;它为解说提供了语境与方向。虽说它典型地用于解释历史文化,
期刊
在“测量显微镜放大率”的实验中使用的显微物镜测微尺,是在一块光学玻璃上刻有精细刻度的小直尺。在进行测量时将它放在显微镜载物台上选行观察,如果测微尺上某段长度为y,通
有些马克思主义者无视类—存在在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重要性,宣称它是前马克思主义的,视之为一个可疑的概念,因此它在马克思主义中一直没得到应有的重视.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