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甫仁遇害真相

来源 :今古传奇·故事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dfox11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紧急抢救


  1970年12月17日凌晨5时许,昆明军区党委办公室秘书邹贤玉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惊醒。她抓起话筒,里面传来一个年轻女人颤抖的声音:“42号楼院响了几枪,你们快来人!”42号楼院是军区政委谭甫仁的住处,怎么会响枪呢?她随即反问了一句:“怎么回事?为什么会打枪?”“反正出事了,你叫陈秘书、汪秘书快来吧!”刚放下电话,床头的电话铃声又响了,她拿起话筒一听,是谭甫仁的警卫员李洪亮打来的。他惊恐得语无伦次,但意思说清了——谭政委被人枪杀了!听闻这一噩耗,邹贤玉惊呆了,但她很快镇静下来,立即给军区党委办公室主任王克学、军区副政委蔡顺礼、军区保卫部部长景儒林、军区副司令员刘春山和副政委雷起云等首长通了电话,报告了这个噩耗。
  王克学首先赶到现场,只见仅穿汗衫、短裤的谭甫仁躺在血泊中,两只无神的眼睛向上翻着。谭甫仁的夫人王里岩更是毫无声息。“立即送军区总医院抢救!”王克学当场下令。谭甫仁和王里岩被火速送到昆明军区总医院。谭甫仁的大女儿谭延丹也匆匆赶到医院。王里岩两眉之间中了一枪,医生说“:看来已经死去一段时间了。”谭甫仁身中3枪,一枪打在腹部,一枪打在手臂,一枪打在头上,入院时几乎没有血压,经抢救才有点微弱心跳。特意从北京赶来的解放军总医院外科主任鲁维善教授参与了抢救。他剖开腹腔放出积血,然后又打开胸腔进行心脏按摩,但无力回天,午后4时,谭甫仁因伤势过重离开人世,享年60岁。

2.地毯式搜查


  在出事的第一时间,昆明军区副政委周兴通过一号台直拨周恩来总理电话,报告谭甫仁遇害的情况。周总理大为吃惊,当即指示:“要火速组织抢救,案子很可能是内部人干的,要抓紧时间破案,重点是军区机关内部;成立专案组,由周兴负责,公安部派人协助。”
  12月17日下午,昆明军区和云南省革命委员会联合召开紧急会议,讨论谭甫仁遇害案。根据会议决定,军区党委研究制定了应急方案,迅速成立了“谭甫仁、王里岩被害案侦破小组”(简称017专案组),由昆明军区副政委周兴任组长,昆明军区第一副司令员王必成和副政委蔡顺礼任副组长,成员由军区司令部参谋长赵润博、政治部副主任刘润泉、保卫部部长景儒林、组织部部长孟肖野、党办主任王克学等人组成,专案组日常工作由蔡顺礼副政委负责。
  清查工作首先在军区大院内进行。凡是在大院居住的,不论资格多老、地位多高,也不论是军人还是家属,都必须交代12月16日晚至17日晨人在何处干什么?谁能证明?
  随着清查工作的深入,军区保卫部发现丢失了两支手枪。骤然间,围绕着枪支又开始了一场更大规模的清查,军区大院顿时人心惶惶。
  军区大院9号楼的保密会议室内烟雾缭绕。专案组负责人正在认真地听取汇报。“根据现场分析,射击距离大约在5至6米。”军区保卫部部长景儒林正在作案情分析,“地上的弹壳型号与保卫部丢失的两支枪弹完全一样。再说,枪响之后,据当时从房间跑出来的谭政委的小姨妹说,看见一个身材比较高大的穿军装的身影,从他们家飞速逃窜出去。根据她目击的情况,加上各种测试推算,那人的身高应在1.75米至1.80米之间,由此可以初步斷定,这是一个对枪械使用非常熟悉,对谭政委家里的情况非常了解,而且可以在军区大院自由进出的人。”
  为了防止犯罪嫌疑人逃往外地,昆明军区组织部队在街道巡逻,并对车站、机场进行严密搜查。12月18日晨,昆明火车站戒备森严,如临大敌。当开往贵阳、长沙、武汉、郑州方向的62次列车即将进站时,一支全副武装的部队冲进了候车室,不到5分钟,整个车站被包围。车站广播里传来急迫的声音:“根据上级紧急指示,开往贵阳、长沙、武汉、郑州方向的62次列车,现在暂时停开。车站的所有人员原地不动,接受检查!”同时,部队开始对车站所有人员进行检查。有好几位身材高大的军人当场被扣留。远离火车站的昆明田家坝机场也被军警包围。飞往北京的140次航班和飞往广州的1031次航班在即将起飞时,突然接到通知暂缓起飞,军警对候机室全体乘客进行了严密的检查。又有一名身高1.75米以上的军人被带走。与此同时,军警对全城大街小巷、十字路口、公共汽车站进行了拉网式排查,但始终未能侦破案件。周总理对此很生气,再次明确指示:破案并不难,问题很可能出在内部。于是,017专案组加大了内部排查工作的力度。

3.锁定嫌疑人


  军区大院的排查工作正在缜密而紧张地进行。017专案组查询了所有岗哨记录,从记录上看,军区大院四道大门在12月16日晚至17日凌晨,都没有外人进来过。另外,对军区大院所有的围墙做了检查,没有发现任何翻越的痕迹。这说明犯罪嫌疑人很可能在军区大院内居住。但是,在对军区大院内居住的人员进行排查过程中,几乎所有人员都能找到两个以上的人证明自己当时的去向。只有军区保卫部保卫科副科长王自正不能证明自己,不过事发之前军区早已对他进行隔离审查,所以他不需要寻找证明人,因为当时有一名执勤的哨兵看守他。王自正的身高1.80米左右,身材魁梧,精明强干,看上去有一股威武之气。他是解放战争时期入的伍,从中原到大西南的进军途中,多次立功受奖,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和平建设时期,他用自己的才干赢得了组织的信任,曾任昆明军区后勤部枪械保管员、军区首长卫队长。也许是职业关系,他养成了一种特殊的性格——平时沉默寡言,很少和外人接触。1970年初,王自正被任命为军区保卫部保卫科副科长。就在他任副科长不久,昆明军区政治部收到从他的老家发来的一份公函,函中说他们在“清理阶级队伍”中查出,王自正原名叫王志政,河南省内黄县人,富农出身,1946年参与了还乡团枪杀王志政所在村武委会主任的反革命行动。后来王志政逃往外地,改名王自正,混入我军内部。军区政治部根据举报,决定对王自正实行隔离审查,并将其关押在军区大院内的原战俘管理所。   居住在军区大院的一位13岁的小男孩马苏红向专案组反映,12月17日清晨5时许,有一名穿军装的大个子敲开他家的门,说是找军区保卫部陈汉中科长。马苏红给他指了陈汉中家的位置后,又迷迷糊糊回去睡觉了。那位大个子的面孔,马苏红很眼熟,好像是小朋友王某某的爸爸。马苏红提供的这个线索使专案组的同志精神为之一振。他们立即带着王自正的照片给马苏红辨认,结果那位大个子果然就是王自正。专案组认为,他很有可能是017案件的犯罪嫌疑人。

4.真相大白


  为弄清事实真相,专案组决定派军区保卫部保卫人员直接找王自正核实有关情况。12月31日晚10时,保卫科长陈汉中和干事李伯志来到王自正的隔离室,见他正忧心忡忡地躺在床上,便大声喝道:“王自正,起来!到食堂来一下,有点事。”王自正趁着系鞋带的瞬间,敏捷地从被窝里摸出两支子弹早已上膛的手枪,甩手就是两枪。走在前面的李伯志当场被击中腹部,倒在地上。走在后面的陈汉中被击伤右手。他忍着疼痛,立即转身冲了出去,边跑边喊:“快来人哪!快来人哪!”王自正也提着两支手枪跑了出来。军区机关警卫班的战士听到枪声和叫喊声,立即包围过来。王自正环顾四周,发现一切对自己不利,便陡然转身,躲进了离他不远的厕所里。部队包围厕所,展开政治攻势,奉劝他立即放下武器,缴械投降。王自正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开枪自杀身亡。
  经过鉴定,王自正手中的槍,正是保卫部丢失的那两支,他使用的子弹,型号也同杀害谭甫仁的完全一样。从查获的王自正的笔记本中,可以看出他对军区将他隔离审查心怀不满。他在笔记本上这样写道:“我不能这样死,我要死,也要杀几个人。”他在笔记本中列下了好几个要杀害的人的名字,包括军区副司令员陈康、鲁瑞林、田维扬等人。权衡之后,他又写道:“不如杀谭甫仁,影响更大,发泄心头之恨。”王自正杀害谭甫仁并非个人恩怨,而纯属阶级报复。
  凶手和被害人都已死亡,专案组只能从案发现场勘察的资料中推断王自正的整个作案过程:1970年12月17日凌晨4时左右,王自正从被隔离审查的原战俘管理所偷偷溜出,潜入军区大院,进入军区保卫部,窃得两支手枪和20发子弹,然后开始实行他的暗杀计划。
  谭甫仁夫妇居住的42号楼院位于军区大院的中心,是一座别墅式的宅院,与军区机关食堂仅一墙之隔,平时有5名警卫员昼夜轮流站岗。但昆明军区机关抽调了3名警卫员参加部队的“千里野营拉练”。因此当时42号楼院警卫员仅有2名。又处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管理松散,战士值勤逐渐由站岗变为坐岗,坐岗变为睡觉。案发当晚,两名战士正在门口西侧的宿舍睡觉,看似戒备森严的武装警卫实际上形同虚设。王自正首先潜入军区机关食堂,从里面搬出一条凳子,然后站在凳子上,爬过围墙跳入42号楼院子里。食堂本来养了一只大狼狗,如果狼狗在,肯定会撕咬他,他就不会有机会作案。不巧的是,偏偏在凶犯作案的前一两天,这只狼狗失踪了。
  王自正从橱房穿过天井进入小楼。他曾任卫队长,对42号楼院了如指掌,一进屋就直奔谭甫仁的卧室。因为谭甫仁夫妇有时不同住一室。凶手敲门时,谭甫仁夫人王里岩以为是谭甫仁敲门。开门后,王自正凶相毕露地问:“谭甫仁在什么地方?”王里岩发现情况不妙,极力保护丈夫:“不知道。”
  王自正进屋搜寻,果然没有找到谭甫仁。王里岩呵斥道:“你要干什么?”王自正用手枪顶住王里岩的额头扣动扳机,子弹正中额心,王里岩当场死亡。
  谭甫仁住在另外一间房,在睡梦中听到枪声还以为是楼下传来的。他没有带武器,开门便朝楼下跑。王里岩的六妹王文莹住在楼下,也被枪声惊醒。她看见谭甫仁披着衣服急匆匆下楼,便问道:“姐夫,楼上出了什么事?”谭甫仁说:“不知道。”他没有停步,直接转进通往楼后小平房的长廊叫警卫员:“小李!小李!”没有回应。这时,戴着口罩的王自正提着枪,尾随而来,冲着谭甫仁从背后连开两枪,都没有击中谭的身体,打在警卫员住房的门框上。谭甫仁转过身,迎着凶犯冲去。王自正又开一枪,打在谭甫仁的腹部,谭甫仁踉跄了一下继续往前冲。王自正向他打出了第4枪,这一枪击中他的右上臂,谭甫仁侧身倒在地上。王自正来到谭的跟前,第五次扣动枪机。这位身经百战、功勋卓著的我军高级将领就这样悄然无声地死在了亡命徒之手。令人感到惊讶的是谭甫仁的两名警卫员:一名警卫员听到枪声吓得躲在房里不敢出来;另一名警卫员更是荒唐,正在与一位比他大30岁的女人在房间姘居。这位风韵犹存的女人原是国民党军官太太,老公解放前逃到台湾去了,她20年来一直独身。
  王自正杀害谭甫仁后,继续按计划暗杀军区政治部下属保卫部的陈汉中科长。谭宅所在的司令部大院与政治部仅相隔一条街。王自正走进政治部大院时大约5点刚过,天依然很黑。他并不知道陈汉中家的确切位置,估摸着认准了一扇门,上前就敲,不料出来的是一个小男孩,一听来人是找陈汉中的,就给他指了陈家的位置。幸好陈汉中赴上海出差,不在家中,王自正暗杀第二个目标的计划未能实现。他只好悄然潜回隔离审查所。
  经过严密认真地调查,谭甫仁遇害一案最终真相大白。
其他文献
1.抢劫强奸  2008年12月17日晚9时许,钱玉华洗完澡,与远在天津出差的男朋友赵志刚煲起了电话粥。两人倾诉了思念之情后,钱玉华再次提及结婚的话题。赵志刚劝她别急:“我的心都给你了,咱们慢慢来。”  钱玉华,时年23岁,重庆人,是一个清秀可人的女孩。2007年7月,她大学毕业后,应聘进了长沙市心宇旅游公司当导游。  该公司老总名叫赵志刚,大她15岁。她工作半年后,因业绩突出,赵志刚数次给她加薪
期刊
张三的父亲去世了,张三要给他开一个追悼会,因为,张三的父亲是村长。听说张三要开追悼会,乡长赶来说,现在有规定,追悼会不能随便开。  张三把眼睛一鼓:“咋不能开?李四去年摔死了都开追悼会了,追悼会还很隆重,大伙儿都到齐了。”  “可你爸爸是干部。”乡长说道。“干部咋了?干部为人民服务,死了更应该纪念!”张三叫道。  乡长见拗不过,摆摆手,把问题交给村书记,村书记却也爽快,说:“可以开,悼词你们自己准
期刊
1.最后一堂课  天色暗沉,这是我们在刑侦学院上的最后一堂课,再过十几分钟,我们就毕业了。给我们上课的依然是那位最具权威的犯罪学教授,此刻他的脸,一如往常的阴沉,就像外面风雨欲来的天空。  教授停止了板书,默默地转过身来,盯着大家,字正腔圆地说:“你们真的以为可以毕业了吗?”  直到这堂课的最末,校长带着一批资料突然出现在教室里,我们才明白教授说的那句话的意思。我们真的还没有完全毕业,最快的毕业分
期刊
蒋娟在一家公司从事服装设计工作。在一次聚会上,她认识了某品牌木地板的营销副总监程华,两人很快就确定了恋爱关系。  没恋爱之前,蒋娟就经常看一些网上流行的心灵鸡汤文章,并关注了很多情感类的微信公众号。一天,蒋娟在某公众号上看到一篇十万点击量的文章中说,一个肯为你花钱和花时间的男人是真的爱你,反之则不然。想到程华一直很少花钱给自己买礼物,蒋娟就将文章发给程华。为不让女友误解自己,程华只好尽量抽时间陪她
期刊
第一天上班,当经理将我带到销售部时,看见同事们已经开始工作了。经理指着我向大家介绍:“大家早!我向大家介绍一位新同事,这是公司刚招聘的高材生方小姐。”然后,他朝窗口处坐着的一个靓女喊道,“妖精,你过来一下!”  于是那名身穿职业裙,脚蹬高跟鞋的漂亮女子,袅袅婷婷地走了过来。她向我伸出涂着彩甲的手,娇滴滴地问一声“你好”,然后笑吟吟地看着经理。  “方小姐刚来,还是新手,你帮忙带一带。”  她马上回
期刊
一天傍晚,陈锦亮刚吃完晚饭,就被在同厂上班的女友硬拉着去逛街。逛到原料市场时,陈锦亮突然发现旁边有一家福彩投注站,于是他下意识地走过去,想问问这期福彩“双色球”哪天开奖。  陈锦亮是湖南省永州人,出生于1983年10月。在老家已经结婚了,随着家庭日常开支的增加,陈锦亮便只身来到浙江绍兴打工。尽管在家乡已结婚,但他却隐瞒已婚事实,与一个小他5岁的四川籍打工妹谈起了恋爱。可談恋爱需要花钱,陈锦亮本来薪
期刊
李萍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英语系,是教育系统的行政干事。当年她力排众议嫁给了家境穷苦的季军,如今季军已成为市房管部门领导。老公事业有成,儿子出类拔萃,李萍成为大家艳羡的对象。  元旦前一天,李萍刚从欧洲回来就兴奋地召集闺密聚会。几个女人见面后,李萍急不可耐地给大家展示自己旅行的照片,还眉飞色舞地说起在法国的购物經历:著名的 “百货商场”里人满为患,买奢侈品就跟抢似的,如果不手疾眼快都抢不上。接着,李萍
期刊
沈萍是浙江台州一家汽车企业的白领。这天上午,沈萍挎着红色书包从台州路桥街的国税局办完事出来,径直走向自己的车。坐到车里,沈萍对着后视镜整理了一下头发,准备回公司。突然,两个黑影窜了过来,还没等她明白怎么回事,对方已打开车门挤了进来。沈萍感到腰腹部一阵刺痛,低头一看,一把明晃晃的刀子已穿透了她的毛衣,几乎扎进了她的肉里。  沈萍刚要大喊救命,副驾驶座上的人立刻捂住了她的嘴巴,恶狠狠地说:“要命的话,
期刊
1.凶手送快递  一天,太原市北郊一家砼业公司里传出机器轰鸣声,早起的工人陆续开始工作。总经理刘旭涛像往常一样来到公司,刚停好车,一辆满载着包裹的摩托车就停到了他的车前,快递人员拿出一个包裹让他签字。他没多想,顺手签收后拿着包裹走进公司。  这个包裹外观有些奇怪,上面竟然没有发件人的地址。他对副总说:“也不知是什么东西。”  “打开看看不就明白了!”一向心直口快的副总说。说完,副总从刘旭涛手中拿起
期刊
1952年2月,正当美国在停战谈判中大耍“自愿遣返战俘”阴谋时,发生了一件让其无地自容的事件:一架美军间谍飞机在深入我后方空投特务时,被机上一名被迫当特务的志愿军战俘炸毁。该战俘跳伞后立即找到我军部队,报告了事件的经过和我方被俘人员反抗暴虐、争取回国权利的英勇斗争情况。这一事件揭露了美方严重违反国际法,强迫战俘作间谍和残害战俘的罪行,戳穿了其“自愿遣返”的骗局,为我方赢得了谈判的主动权,创造这一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