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元时期云南蒙古语地名“哈剌章”“察罕章”释义

来源 :学术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xq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哈剌章、察罕章是元代蒙古人对云南境内大理、丽江地区的称呼,但其确切含义,至今仍存争议。以往学者大多根据《经世大典》和《元史·兀良合台传》中的记载,分别将之解释为乌蛮和白蛮,但该观点存在诸多问题,难成定论。本文认为,14世纪初期伊利汗国宰相拉施特编撰的《史集》将哈剌章译为“大国”或“大的地区”是迄今为止最为合理的解释。察罕章的含义很有可能与江水、雪山等具有白色意象的自然地理事物有关。哈剌章与察罕章含义的背后,呈现出蒙元时期云南地区汉、梵、蒙、藏多种文化相互碰撞交融的格局。
其他文献
老人们的晚年生活,其实也可以分为三等。  第三等的晚年生活是當“保姆”。有些老人被当成了子女的“保姆”,也有很多主动做“保姆”。这些老人习惯把自己和儿女们的生活“捆绑”在一起。一辈子省吃俭用,就为了给儿女们买房子;人到了晚年,比年轻时还忙碌,因为主动把孙辈的责任,都揽到了自己身上;平日里,舍不得吃穿,就为了省点钱,补贴儿女以及孙儿们。这些老人年轻时,为了给儿女们创造更好的条件,牺牲了自己;年老后,
期刊
学习,不只是年轻人的事。随着终身学习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人实现了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学习给老年人希望  一般认为,学习是为了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进步。但随着终身学习概念的提出,学习有了更为宽泛的含义。年轻时学习的目的,通常是为了将知识转换为生产力。退休后学习的目标,往往不在于学习本身,而是满足情感需求。而很多老年人学习,并不是出于谋生求职的需要,而是圆梦,达成年轻时未能实现的愿望。  学习可
期刊
走进我家的院子,人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房门口的水泥台上,一左一右趴着两只虎视眈眈的小狗,它们或趴或踞,警惕地守卫在我家门口——这就是我家独有的一道景观:“二虎把门图”!  “二虎”是两只一岁半的藏獒后代。一位老友家养的一只大藏獒一次性产下了8个狗崽,清一色黑毛,我好说歹说,才抱来了其中的两条:一公一母,我叫它们“大虎”“小虎”。大虎和小虎虽说是藏獒的后代 ,性情却是十分温驯。平时,它们趴在自
期刊
《矛盾论》在深刻总结中国革命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重要论述,结合中国传统辩证法思想,系统地阐述了对立统一规律这一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内容和根本方法,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华优秀传统辩证法思想的现代化,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经典。《矛盾论》是毛泽东哲学思想成熟的重要标志,不仅阐明了中国革命的哲学逻辑,而且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哲学基础,提供了方法论指导,已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入门书和提高自身辩证思维能力、掌握看家本领的必修课。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继续
在中美战略竞争的背景下,印度作为第三方的地位更加突出。美国近年来希望借“印太战略”拉拢印度,成为对抗中国的伙伴。虽然印度与美国在防务安全等方面达成了一些重要合作成果,但美国对印度实施的贸易打压、对印度内政的批评,使得印度与美国保持了一定的距离。印度对美国“印太战略”没有显露出全盘接受的态度,反而显得比较犹豫。印度将更多地表现出偏向于美国对冲型伙伴的特征,在中美之间保持一定的战略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