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音乐教育在构建和谐大学校园中的作用

来源 :科学时代·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thing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构建和谐社会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课题,大学校园作为社会进步与先进文化的重要基地,有责任和义务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音乐教育对构建和谐校园有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以人为本,思考大学和谐校园构建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做一下探讨。
  [关键词]音乐教育、和谐校园
   所谓大学和谐校园是指构成大学的各个组织、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状态,表现为校园组织结构要素的和谐、教育环境的和谐、教师间人际关系的和谐、学生间人际关系的和谐、师生关系的和谐以及自我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和谐,等等。音乐是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提高人的素质、塑造完美人格,协调发展人的身心和智力,建设和谐文化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优秀的音乐能够激发人们爱祖国、爱人民、爱生活的热情,陶冶人们的高尚情操,能有助于开发人们的智力,能提高全民族的文化修养和整体素质,有助于增强学习和工作的创造性,有助于培养团队精神。发挥文化对人的引导、教育功能,营造健康、和谐、文明、进步的校园氛围,作为文学艺术的一个门类,音乐教育在构建和谐大校园建设中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一、音乐对大学生和谐心灵的塑造。
   1、所谓“和谐心灵”,是指构成人心灵的感性、理性与非理性等要素处于完整、平衡状态,大学生进入大学后,普遍面临着环境、学习等一系列问题,还面临着社会、家庭、经济乃至今后就业预期的种种压力。据国家教育部在全国126所大学中抽样调查表明,有20.23%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甚至心理疾患,25%的大学生需要精神卫生服务,10%有明显的心理障碍症状,心理障碍等心理问题已成为当今大学生身心健康的最大威胁。这些心理障碍尤以焦虑不安、神经衰弱、强迫症等为主,所有这些都可能导致大学生行为偏执、性格孤僻、思维异常,如不加以积极疏导,极易引发各种极端行为甚至是违法犯罪,毫无疑问,音乐教育对此能发挥独特的作用。
   2、当人受到音乐刺激时,首先表现出的生理反应是心跳、呼吸、肌肉调节与内分泌等变化,进而引起神经系统的反应,使紧绷肌肉放松,降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化学物质释出,减少交感神经的活动;音乐也可以影响边缘系统,使脑下垂体释放脑啡,达到止痛、唤起愉悦感觉、改善心理感受及减轻焦虑,有助于缓解心理压力等作用,教育只有在理智训练与情感成长之间求得和谐平衡,才能使学生尽可能地得到全面和谐发展。音乐教育是自由的、协调的教育,它依靠教育媒介的魅力吸引人在精神自由的状态中达到理性逻辑和感性审美的有机统一。它可以为人们打开一个广阔的空间,在这个广阔的空间里丰富人的知识文化,唤醒人心灵深处的美好情感,培养人们高品位的生活情趣,使人们得以艺术化地生存。可见,要想达到海德格尔的“人类应该诗意的栖居”的和谐境界,是离不开音乐,离不开音乐教育的。正因为音乐教育具有促进人心灵和谐发展的巨大作用,所以被历来的教育家所重视。
   3、和谐人际关系的营造。大学校园注重集体关系之间的和谐,音乐在这方面能发挥出重要的作用,有关人际交往的研究表明音乐能直指人心,人际交往的核心是人心灵的交往。现在大学校园的人过于理性化,工具化,情感淡漠,理性为人际交流提供传递信息的有效手段的同时,也给人们设置了诸多情感障碍。音乐则不然,“音乐用理想的纽带把同学们结合在一起。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最擅长表达爱了,它能将爱的深浅、广博、种类表现的淋漓精致,而且音乐无时无刻不在唤起个体内心的生活热情,帮助个体敞开心扉,克服心灵的麻木,打开心灵的枷锁。音乐像闪电一样把所有的人联结在一起,克服过去的隔阂,甚至敌视,人们感觉到团结和友爱”。“艺术的主要吸引力和性能就在于消除个人的离群和孤单之感,就在于使个人和其他的人融合在一起”。
   二、音乐教育在大学校园里的重要作用。1、音乐教育能够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它的魅力在于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以情育人。它的最大特点是通过艺术活动来调动人的兴趣,打动人的情感,让人愉快地受到教育,使人不断获得最美好的精神享受。它能激发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培养人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丰富想象力,培养创新精神,养成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态度。音乐教育,纯净心灵,引人向善,让人暂时摆脱了一切怀疑、恐惧、压抑、紧张和怯懦,使人舒展,内心充满美感,从而达到自身和谐,进而有与世界紧紧融为一体之感。健康向上的“细雨润物细无声”式的音乐教育,能培养具有丰富而深刻爱心的人,能培养一个个和谐的人,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进而促进社会的全面、和谐发展。2、音乐教育是构建和谐校园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音乐教育在塑造人的精神、促进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能发挥重要作用。音乐教育具有歌颂和张扬美好品德、揭露和鞭挞社会丑恶现象的功能。以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出发点,通过歌颂美好善良的品德,激发大学生热爱美好生活的情感,促使大学生道德的完善。它使同学们在自觉不自觉的参与中获得精神的陶冶、心灵的净化和情感的升华。因此,健康的音乐教育,对于营造良好的大学校园氛围,对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以及民族大团结教育,增强人民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对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信心,使人民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从而建设和谐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音乐教育在构建和谐大学校园中的独特作用。
   音乐不仅包括审美情感教育,也包括审美经验或审美体验教育,即通过人类长期的审美活动中所积累的音乐审美经验,去培养当代大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审美意识,使其日常感性不断升华为音乐感性,使其审美自由展开、创造力与想像力充分延展,因此,广泛开展合唱和歌咏活动对促进校园和谐作用很大。礼仪音乐在校园生活中营造局部和谐的功效是直接而有效的,不仅仅营造了一种氛围,更重要的是它使同学们懂得自重和尊重以及养成适应环境的习惯。为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音乐,加大对大学校园音乐的投入力度,采取各种方式和渠道大力支持音乐教育,把优秀音乐发扬光大。比如合唱对于同学们音乐素质的提高有很大帮助,通过合唱,同学们对一系列音乐元素有了实际的了解,通过音色、声部的平衡,主副旋律的相互配合,伴奏与人声的协调,指挥与歌队的默契,同学们对为什么叫和谐有了更深切的体会。通过合唱,同学们的集体意识,纪律性得到加强,这对于促进和谐校园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之,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大学校园,音乐教育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通过和谐优美的音乐旋律,让学生们在欢快活泼、轻 松优美的音乐旋律中,激发想象力、增强创造力、丰富文化力,并通过音乐教育使情感得到陶冶,知识得到吸纳,心灵得到净化,精神得到升华,进而成为人格和谐完善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于子贻. 论音乐教育在构建和谐大学校园中的作用[J]. 北方音乐, 2011,(07)
   [2] 左峰. 国民音乐素养提高与社会和谐发展[J]. 理论月刊, 2007,(08)
   [3] 皮惠兰. 浅析称谓语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作用[J]. 科技创新导报, 2009,(09)
   [4] 杨洁. 对高职院校音乐艺术教育现状的若干思考[J]. 魅力中国, 2009,(33)
   [5] 沈畅. 论高校音乐教育对学生思维能力和谐发展的作用[J]. 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 2011,(07)
   [6] 梁兆芬. 用美妙的音符奏出和谐的人文生命乐章——音乐审美活动对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的作用[J]. 艺术教育, 2010,(08)
其他文献
课程思政肩负着贯彻“立德树人”任务的重要职责.外语教师要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结合,充分挖掘和运用外语类学科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国
我经常听到教育教学中情境教学的四个字,而情境教学是什么?情景教学,即教师创造课堂学习环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鼓励他们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和对知识的需求,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推进,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越来越好,各个地区教育能力不同,国家采用的教学版本也不同.书本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来源,适宜学生学习的课本才是好的.2017年9月,
妈妈,我想对您说,我有一个伟大的妈妈,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rn记得有一次,我发烧了.您忙前忙后,给我量体温,喂我吃药,帮我贴退热贴,用凉水给我擦后背……您一夜没有睡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