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篇论文系天津商业大学SRT项目的部分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0001)
[摘 要] 美国信息产业咨询公司加特纳(Gartner)公司对全球市场分析及预测中指出,2010年,发达国家中25%的传统工业将转向印度、中国和俄罗斯。另据统计,在全球1000强企业中,仅有三分之一企业参与了离岸服务外包,还有三分之二的企业尚未参加到服务外包的浪潮中,可以看出全球服务外包市场前景广阔。目前全球服务外包市场规模正以20%~30%的幅度急速扩张,这些都显示了全球服务外包市场的巨大潜力。
[关键词] 服务外包 发展对策 国际现状 离岸服务外包 ITO BPO
一.全球服务外包的发展现状
当前经济全球化正在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全球产业转移从制造业向服务业延伸,服务业外包成为服务业全球化发展的重要趋势。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一些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为了节约成本、提高运营效率和核心竞争力,便开始将其非核心的IT服务业务外包给更低成本的专业服务提供商。经过二十年的快速发展,如今的服务外包行业已经极具规模,且业务范围由最初的IT服务外包(ITO)扩大到更高层次的业务流程外包(BPO),两者共同成为目前服务外包业的主要业务领域。
1.全球IT服务外包市场
近几年,IT投资的持续增长、企业成本和效率的“双重压力”推动着全球IT服务外包市场快速增长,其占IT服务总支出的份额日益增大。根据IDC的研究,2008年全球IT服务支出总量达5767.49亿美元,同比增长7.6%,其中IT服务外包达2159.52亿美元,增长9.3%,增速比项目型服务及支持与培训分别高出2个到3.8个百分点。由此可见,IT服务外包规模增速及市场份额在细分市场里均属首位,是发展最强劲的市场。在IT服务外包中,开发的技术多样化,各种技术长期并存,相互之间的竞争,新技术的不断推出,都会使主流技术面临着市场份额减少、甚至被新技术替代的可能性。
2.全球业务流程外包市场(BPO)
随着以IT为基础的交付方式逐步成熟,以及发包企业对成本、速度和灵活性的进一步需求,全球服务外包涉及的范围由传统的信息技术外包拓展到技术含量更高、附加值更大、层次更高的业务流程外包。BPO的市场潜力甚至高于IT服务外包。过去几年间,包括IT服务和BPO服务在内的全球服务外包市场保持了持续增长,BPO市场在金融危机最严重的2009年依然保持了正增长,市场容量从2006年的1819亿美元增长到2010年的2317亿美元。
IDC公司按年度对全球BPO市场规模和全球主要水平业务外包市场进行了分析和预测。其中“主要水平业务外包市场”包括采购、财务会计、培训人力资源、客户服务等业务流程外包服务,预计2011年市场容量将达到2,500亿美元。
3.全球离岸服务外包发展情况 美日欧企业外包业务有很大部分发给在岸高端接包方,在境内完成服务外包业务,如欧美企业多发给如IBM、EDS、Accenture等,日本企业多发给 NTT Data、NRI 和 NEC 等,这样基本能保证外包的质量。全球离岸服务外包的发包国主要是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美国约占了三分之二,欧盟和日本占了近三分之一,而现在以中国、印度、巴西等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正日益成为重要的外包承接国。近年来,随着一些发达国家如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也加入了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竞争行列,全球服务外包的承接国逐渐形成三个不同层次。
目前,全球IT服务离岸外包市场规模较大,但其增速却正在逐渐下降;相比之下,业务流程服务离岸外包相对较小,但其发展速度却在稳步增长。
进入新世纪以来,全球服务外包市场发展迅速。发达国家由于昂贵的人力资源成本等原因,纷纷将一些劳动密集型服务业和部分技术密集型服务业向海外转移。在传统IT外包服务已经不能满足客户对成本、速度和灵活性的需要的前提下,BPO正成为新的发展趋势。目前全球服务外包的市场规模正以每年20%~30%的幅度急速扩张,这些都显示了全球服务外包市场的巨大潜力。
二.我国国际服务外包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我国国际服务外包行业市场规模总体呈现增长格局,但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增速短期内有放缓迹象。日本作为我国国际外包的主要发包方,2009年市场需求规模预计达到14.37亿美元,同比增长30.09%,增长率较前几年有所放缓,预计增速于2011年将恢复。美国作为我国国际外包的第二大发包方,预计2011年增速仅为38.99%,但增长速度中长期依然较快。欧洲与其他地区对我国外包需求的变化与美国、日本趋同。
虽然中国发展服务外包起步较晚,规模相对较小,但凭借良好的投资环境、丰富而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巨大的服务外包市场,中国已经成为可以与印度竞争的强劲对手。在新一轮的国际资本转移中,我国凭借广阔的市场空间和丰富的人力资源,服务外包的业务量不断增加,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1.服务外包发展势头迅猛,但规模还很小。据商务部发布的《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报告2006》显示,1982年至2005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增长近29倍,年均增长15.9%,为全球平均增长水平的2倍,出口世界排名由1982年的第二十八位上升到2005年的第八位,进口世界排名由第四十位上升到第7位。与此对应,服务外包正逐渐成为服务贸易的重要形式,呈现迅猛发展势头。在服务外包领域中扩张最快的是IT服务、人力资源管理、客户服务等。商务部数据显示,2005年中国以1.45万亿美元的货物进出口总额继续保持全球第三大贸易国位置,但服务贸易却相对滞后,仅占我国贸易额的10.9%,远远低于19%的世界平均水平。其中服务外包的所占比例更是微不足道。
2.服务外包领域相对狭小。服务外包具有信息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资源消耗低等特点,涵盖的领域广泛,涉及IT服务、金融、保险、研发、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客户服务、产品设计等较多领域。但目前我国的服务外包主要涉及信息技术、研发设计及金融业等领域,其中软件外包业务占据主导地位。
3.承接服务外包的地区发展不平衡。目前,我国承接服务外包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上海、深圳、北京、大连、西安、成都、广州等少数大中城市。以软件出口为例,2006年1~8月深圳、北京、上海、西安、大连等城市的软件出口额已经占到全国软件出口额的80%以上,而占全国79%以上城市的软件出口额占的比重还不到全国软件出口额的20%。
4.服务外包竞争更趋激烈,扩大国际市场面临强大对手。尽管近期美国对服务外包争论不休,甚至还通过一些限制外包的法案,但却不能从根本上影响全球服务外包的发展趋势,各国承接服务外包的积极性也未因此减弱。许多国家采取措施为承接服务外包创造有利条件,积极抢占国际外包市场。
5.外包行业不够成熟,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目前,中国的服务外包产业虽然增长迅速,但外包行业的整体成熟度不足。外包企业专业资源拥有程度较低,在境外缺乏有效的业务营销渠道,沟通能力也较弱,所承接的业务主要集中在嵌入式软件开发、应用软件开发、信息服务等劳动密集型领域,而产品研发、建筑设计、人力资源外包等还处于起步阶段,行业结构体系比较落后,行业集中度也比较低。
6.开拓欧美市场的难度加大。据国际数据公司统计,全球软件外包业务主要来自欧美,美国的软件外包业务接近全球40%,而日本仅占10%。我国目前还无法承接来自欧美的软件外包大单,尽管在对日软件外包上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业务量小,远不足以支撑我国成为服务外包承接大国。
三.我国发展国际服务外包的对策路径
我国发展服务外包具有低成本和劳动力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同时我国的国情也决定了发展外包业务具有自身的独特之处。因此,我国发展服务业外包必须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政策措施,选择合适的发展路径。
1.从战略高度重视发展服务外包,加快部署发展我国知识型服务产业。继上一轮全球制造业向具有劳动力规模和成本优势的发展中国家转移的浪潮后,又出现了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知识型服务产业向具有智力人才优势的发展中国家转移的新浪潮。在这一轮浪潮中,印度、中国和俄罗斯这3个具有智力人才资源优势的国家处于最有利的位置,印度已经把握了这次产业机遇,在软件外包服务及其他技术服务领域走在中国和俄罗斯的前面,成了全球服务外包中心。在全球制造业转移过程中,中国继日本、韩国之后,通过改革开放,基本抓住了这次机会,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世界工厂)之一。但在把握和利用新一轮的服务产业转移上,中国还缺乏战略上的重视和部署,整体发展上与制造业比较还有很大差距。因此,应该从战略高度研究分析国际服务产业转移的浪潮,从国家产业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对策,加快部署发展我国知识型服务产业。
2.以承接日韩服务外包为突破口,逐步开拓欧美服务外包市场。日本和韩国都是国际上服务发包较多的国家,在中国的制造业投资也较多,无论在文化渊源、地理位置还是人脉关系方面,中国都具有承接这两个国家服务外包的先天优势。尽管日韩市场在中国服务外包中占据重要位置,但日韩市场在全球服务外包市场中所占份额较小,只有10%左右,更大的市场在美国和欧洲。随着促进服务外包发展的“千百十工程”的实施,中国对外承接服务外包业务必将不断扩大,在稳步发展日韩服务外包市场的同时,还要积极开拓欧美服务外包市场,以分散风险,不断扩展市场空间。
3.研究制定促进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政策措施,加强制度保障。欧美企业在选择软件外包地点时主要考虑高素质的服务人才、具有战略高度的方案集成、核心外包的服务能力以及语言、文化和知识产权保护等因素。目前,中国在这些方面与竞争对手还存在着不少的差距,而且,外包国际市场上呈现出的竞争态势是国家层面竞争与企业级别竞争的交叉并行,因此,对于我国还处于自发状态的外包出口产业来说,更需要国家政府的推动和大力支持。目前我国已经在北京、上海、深圳、天津、杭州、西安、大连等中心城市进行了重点产业布局,但还应继续加大力度,扶持发展软件、芯片设计、技术服务等知识型服务产业;应结合服务贸易的特点,在财政税收、投融资、进出口、出口信贷和信用保险、设立境外研发和营销机构、人才培训、保护知识产权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鼓励服务业的“三来一补”,拓展国际服务外包市场。
4.加快服务贸易人才培养,提高服务贸易人员素质。依据目前服务外包发展的速度,到2012年我国至少还需要30万软件外包方面的人才,其中有17.7万是初级人才。 显然,我国在软件人才的供给和需求方面还有很大缺口。由于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属于知识密集型产业,需要符合需求的专业人才,因此,政府应当出面引导,建立大规模、多形式、有针对性的人才培训体系。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http:/www.stats.gov.cn
[2]万盟并购集团,2010服务外包行业研究报告—软件外包,2011.2
[3]Gartner公司,中国外包研究报告2010.8
[4]课题组.国际服务外包发展趋势与中国服务外包业竞争力[J].国际贸易,2007.8
[5]王晓红.全球服务业离岸外包的发展趋势与中国的政策选择[J].宏观经济研究,2007.6
[6]张士卫.离岸服务外包的发展趋势及对策[J].经济视角,2007.4
[7]赵楠,李静.中国发展服务外包的路径选择[J].经济学家,2007(3):107-110。
[摘 要] 美国信息产业咨询公司加特纳(Gartner)公司对全球市场分析及预测中指出,2010年,发达国家中25%的传统工业将转向印度、中国和俄罗斯。另据统计,在全球1000强企业中,仅有三分之一企业参与了离岸服务外包,还有三分之二的企业尚未参加到服务外包的浪潮中,可以看出全球服务外包市场前景广阔。目前全球服务外包市场规模正以20%~30%的幅度急速扩张,这些都显示了全球服务外包市场的巨大潜力。
[关键词] 服务外包 发展对策 国际现状 离岸服务外包 ITO BPO
一.全球服务外包的发展现状
当前经济全球化正在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全球产业转移从制造业向服务业延伸,服务业外包成为服务业全球化发展的重要趋势。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一些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为了节约成本、提高运营效率和核心竞争力,便开始将其非核心的IT服务业务外包给更低成本的专业服务提供商。经过二十年的快速发展,如今的服务外包行业已经极具规模,且业务范围由最初的IT服务外包(ITO)扩大到更高层次的业务流程外包(BPO),两者共同成为目前服务外包业的主要业务领域。
1.全球IT服务外包市场
近几年,IT投资的持续增长、企业成本和效率的“双重压力”推动着全球IT服务外包市场快速增长,其占IT服务总支出的份额日益增大。根据IDC的研究,2008年全球IT服务支出总量达5767.49亿美元,同比增长7.6%,其中IT服务外包达2159.52亿美元,增长9.3%,增速比项目型服务及支持与培训分别高出2个到3.8个百分点。由此可见,IT服务外包规模增速及市场份额在细分市场里均属首位,是发展最强劲的市场。在IT服务外包中,开发的技术多样化,各种技术长期并存,相互之间的竞争,新技术的不断推出,都会使主流技术面临着市场份额减少、甚至被新技术替代的可能性。
2.全球业务流程外包市场(BPO)
随着以IT为基础的交付方式逐步成熟,以及发包企业对成本、速度和灵活性的进一步需求,全球服务外包涉及的范围由传统的信息技术外包拓展到技术含量更高、附加值更大、层次更高的业务流程外包。BPO的市场潜力甚至高于IT服务外包。过去几年间,包括IT服务和BPO服务在内的全球服务外包市场保持了持续增长,BPO市场在金融危机最严重的2009年依然保持了正增长,市场容量从2006年的1819亿美元增长到2010年的2317亿美元。
IDC公司按年度对全球BPO市场规模和全球主要水平业务外包市场进行了分析和预测。其中“主要水平业务外包市场”包括采购、财务会计、培训人力资源、客户服务等业务流程外包服务,预计2011年市场容量将达到2,500亿美元。
3.全球离岸服务外包发展情况 美日欧企业外包业务有很大部分发给在岸高端接包方,在境内完成服务外包业务,如欧美企业多发给如IBM、EDS、Accenture等,日本企业多发给 NTT Data、NRI 和 NEC 等,这样基本能保证外包的质量。全球离岸服务外包的发包国主要是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美国约占了三分之二,欧盟和日本占了近三分之一,而现在以中国、印度、巴西等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正日益成为重要的外包承接国。近年来,随着一些发达国家如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也加入了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竞争行列,全球服务外包的承接国逐渐形成三个不同层次。
目前,全球IT服务离岸外包市场规模较大,但其增速却正在逐渐下降;相比之下,业务流程服务离岸外包相对较小,但其发展速度却在稳步增长。
进入新世纪以来,全球服务外包市场发展迅速。发达国家由于昂贵的人力资源成本等原因,纷纷将一些劳动密集型服务业和部分技术密集型服务业向海外转移。在传统IT外包服务已经不能满足客户对成本、速度和灵活性的需要的前提下,BPO正成为新的发展趋势。目前全球服务外包的市场规模正以每年20%~30%的幅度急速扩张,这些都显示了全球服务外包市场的巨大潜力。
二.我国国际服务外包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我国国际服务外包行业市场规模总体呈现增长格局,但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增速短期内有放缓迹象。日本作为我国国际外包的主要发包方,2009年市场需求规模预计达到14.37亿美元,同比增长30.09%,增长率较前几年有所放缓,预计增速于2011年将恢复。美国作为我国国际外包的第二大发包方,预计2011年增速仅为38.99%,但增长速度中长期依然较快。欧洲与其他地区对我国外包需求的变化与美国、日本趋同。
虽然中国发展服务外包起步较晚,规模相对较小,但凭借良好的投资环境、丰富而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巨大的服务外包市场,中国已经成为可以与印度竞争的强劲对手。在新一轮的国际资本转移中,我国凭借广阔的市场空间和丰富的人力资源,服务外包的业务量不断增加,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1.服务外包发展势头迅猛,但规模还很小。据商务部发布的《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报告2006》显示,1982年至2005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增长近29倍,年均增长15.9%,为全球平均增长水平的2倍,出口世界排名由1982年的第二十八位上升到2005年的第八位,进口世界排名由第四十位上升到第7位。与此对应,服务外包正逐渐成为服务贸易的重要形式,呈现迅猛发展势头。在服务外包领域中扩张最快的是IT服务、人力资源管理、客户服务等。商务部数据显示,2005年中国以1.45万亿美元的货物进出口总额继续保持全球第三大贸易国位置,但服务贸易却相对滞后,仅占我国贸易额的10.9%,远远低于19%的世界平均水平。其中服务外包的所占比例更是微不足道。
2.服务外包领域相对狭小。服务外包具有信息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资源消耗低等特点,涵盖的领域广泛,涉及IT服务、金融、保险、研发、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客户服务、产品设计等较多领域。但目前我国的服务外包主要涉及信息技术、研发设计及金融业等领域,其中软件外包业务占据主导地位。
3.承接服务外包的地区发展不平衡。目前,我国承接服务外包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上海、深圳、北京、大连、西安、成都、广州等少数大中城市。以软件出口为例,2006年1~8月深圳、北京、上海、西安、大连等城市的软件出口额已经占到全国软件出口额的80%以上,而占全国79%以上城市的软件出口额占的比重还不到全国软件出口额的20%。
4.服务外包竞争更趋激烈,扩大国际市场面临强大对手。尽管近期美国对服务外包争论不休,甚至还通过一些限制外包的法案,但却不能从根本上影响全球服务外包的发展趋势,各国承接服务外包的积极性也未因此减弱。许多国家采取措施为承接服务外包创造有利条件,积极抢占国际外包市场。
5.外包行业不够成熟,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目前,中国的服务外包产业虽然增长迅速,但外包行业的整体成熟度不足。外包企业专业资源拥有程度较低,在境外缺乏有效的业务营销渠道,沟通能力也较弱,所承接的业务主要集中在嵌入式软件开发、应用软件开发、信息服务等劳动密集型领域,而产品研发、建筑设计、人力资源外包等还处于起步阶段,行业结构体系比较落后,行业集中度也比较低。
6.开拓欧美市场的难度加大。据国际数据公司统计,全球软件外包业务主要来自欧美,美国的软件外包业务接近全球40%,而日本仅占10%。我国目前还无法承接来自欧美的软件外包大单,尽管在对日软件外包上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业务量小,远不足以支撑我国成为服务外包承接大国。
三.我国发展国际服务外包的对策路径
我国发展服务外包具有低成本和劳动力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同时我国的国情也决定了发展外包业务具有自身的独特之处。因此,我国发展服务业外包必须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政策措施,选择合适的发展路径。
1.从战略高度重视发展服务外包,加快部署发展我国知识型服务产业。继上一轮全球制造业向具有劳动力规模和成本优势的发展中国家转移的浪潮后,又出现了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知识型服务产业向具有智力人才优势的发展中国家转移的新浪潮。在这一轮浪潮中,印度、中国和俄罗斯这3个具有智力人才资源优势的国家处于最有利的位置,印度已经把握了这次产业机遇,在软件外包服务及其他技术服务领域走在中国和俄罗斯的前面,成了全球服务外包中心。在全球制造业转移过程中,中国继日本、韩国之后,通过改革开放,基本抓住了这次机会,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世界工厂)之一。但在把握和利用新一轮的服务产业转移上,中国还缺乏战略上的重视和部署,整体发展上与制造业比较还有很大差距。因此,应该从战略高度研究分析国际服务产业转移的浪潮,从国家产业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对策,加快部署发展我国知识型服务产业。
2.以承接日韩服务外包为突破口,逐步开拓欧美服务外包市场。日本和韩国都是国际上服务发包较多的国家,在中国的制造业投资也较多,无论在文化渊源、地理位置还是人脉关系方面,中国都具有承接这两个国家服务外包的先天优势。尽管日韩市场在中国服务外包中占据重要位置,但日韩市场在全球服务外包市场中所占份额较小,只有10%左右,更大的市场在美国和欧洲。随着促进服务外包发展的“千百十工程”的实施,中国对外承接服务外包业务必将不断扩大,在稳步发展日韩服务外包市场的同时,还要积极开拓欧美服务外包市场,以分散风险,不断扩展市场空间。
3.研究制定促进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政策措施,加强制度保障。欧美企业在选择软件外包地点时主要考虑高素质的服务人才、具有战略高度的方案集成、核心外包的服务能力以及语言、文化和知识产权保护等因素。目前,中国在这些方面与竞争对手还存在着不少的差距,而且,外包国际市场上呈现出的竞争态势是国家层面竞争与企业级别竞争的交叉并行,因此,对于我国还处于自发状态的外包出口产业来说,更需要国家政府的推动和大力支持。目前我国已经在北京、上海、深圳、天津、杭州、西安、大连等中心城市进行了重点产业布局,但还应继续加大力度,扶持发展软件、芯片设计、技术服务等知识型服务产业;应结合服务贸易的特点,在财政税收、投融资、进出口、出口信贷和信用保险、设立境外研发和营销机构、人才培训、保护知识产权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鼓励服务业的“三来一补”,拓展国际服务外包市场。
4.加快服务贸易人才培养,提高服务贸易人员素质。依据目前服务外包发展的速度,到2012年我国至少还需要30万软件外包方面的人才,其中有17.7万是初级人才。 显然,我国在软件人才的供给和需求方面还有很大缺口。由于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属于知识密集型产业,需要符合需求的专业人才,因此,政府应当出面引导,建立大规模、多形式、有针对性的人才培训体系。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http:/www.stats.gov.cn
[2]万盟并购集团,2010服务外包行业研究报告—软件外包,2011.2
[3]Gartner公司,中国外包研究报告2010.8
[4]课题组.国际服务外包发展趋势与中国服务外包业竞争力[J].国际贸易,2007.8
[5]王晓红.全球服务业离岸外包的发展趋势与中国的政策选择[J].宏观经济研究,2007.6
[6]张士卫.离岸服务外包的发展趋势及对策[J].经济视角,2007.4
[7]赵楠,李静.中国发展服务外包的路径选择[J].经济学家,2007(3):107-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