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学下数学魔术课堂教学初探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liaoaia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阶段学生对数学魔术有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可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从课堂的环节、结构等方面进行思考,探索数学魔术在数学课堂中运用的策略,尝试构建有趣味、有活力的数学课堂,培养学生观察与思考、探究与合作、创造与分享的能力。
  [关键词]数学魔术;问题导学;数学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24-0006-02
  教学:
  思考:从被动走向主动
  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是“以生为本”,指教师在教学中以核心问题为导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操作、主动发现,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一、好奇——复习旧知,魔术导入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上一节数学魔术课——《我们不一样》。这个魔术要用扑克牌来玩,你们都认识扑克牌上的花色和点数吗?(多媒体依次呈现红桃3、梅花4、黑桃J、方块Q)请用数学眼光仔细观察这四个图形,你们想到了什么?
  生:都是轴对称图形。
  师:如红桃3,是轴对称图形吗?它有几条对称轴?
  ……
  师:(小结)刚才我们借助扑克牌復习了有关轴对称图形的知识,同学们之前学得很棒,老师奖励大家,表演一个魔术给大家看。
  师表演魔术:(打乱手中的扑克牌)请一位学生从这副扑克牌中任选一张,再放回来。(一生抽牌,其他学生记住这张扑克牌的花色和点数)再次洗牌后,教师能从中拿出刚才被学生抽取的那张牌。
  ……
  设计意图:学生学习过平移和旋转、轴对称图形的有关知识,能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中的一些图形。《我们不一样》这节数学魔术课,正是在学生充分理解轴对称图形内涵和本质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进一步探索数学魔术的奥秘,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提高学生观察对比、动手操作的能力。
  思辨:从模糊走向清晰
  数学课堂中,通过数学魔术引导学生观察对比,探究数学魔术的奥秘,能使学生的思维从模糊走向清晰,明确探究的方向。
  二、明理——观察对比,探究奥秘
  师:看完刚才这个魔术,你想知道什么?(生对数学魔术产生兴趣,纷纷想回答问题)看来,同学们都想学这个数学魔术,想知道我是怎么操作的吗?我带来了刚才魔术表演的视频,大家仔细观察,看看操作时要注意些什么。(多媒体播放视频)你觉得哪些地方需要注意?
  生1:需要注意怎样洗牌,放牌时是倒着放回去的。
  生2:洗牌的时候,没有颠倒牌的顺序,但是放牌回去时,抽取的那张牌是倒着放回去的。
  师:让我们在屏幕上再看一下这个过程。(播放PPT)这是一些被打乱的牌,如果其中一张红桃5被抽出,倒着放回去,前后比一比,两张牌有什么变化?
  生3:正着放和倒着放不一样。
  师:(追问)哪些牌能用来表演这个数学魔术呢?(生答略)也就是说,正着放和倒着放的牌面不一样。
  多媒体依次呈现五张纸牌:方块7,梅花10,红桃A,黑桃6,红桃Q。(聚焦讨论红桃Q,比较旋转前后是否相同)
  师:在这些牌中,只有三张牌可以用来表演魔术,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生同桌讨论)
  ……
  设计意图:显而易见,这个环节是魔术课堂教学的核心,也是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的主要环节。面向全体学生的问题设计、生成性资源的及时捕捉、层次化思考的变式练习,环环相扣地组织学生探索与发现,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体悟、感受、收获。这样将以轴对称图形为知识基础演变成有趣的数学魔术,使学生感受到魔术的奥秘来自于数学、来源于生活,产生探究魔术奥秘的欲望。
  思悟:从理性走向实践
  江苏太仓市实验小学的吴振亚老师在《用数学魔术带领学生体验深度学习》一文中指出:“数学教学中,教师可借助魔术表演,实现学生对数学的深度理解。”数学魔术的魅力并不在于揭秘,而在于探究问题答案的过程,实现启迪智慧、提升素养的目的。
  三、会玩——动手实践,知行合一
  师:为了顺利表演魔术,我们要先选扑克牌。请看活动要求:(1)看一看,扑克牌上下颠倒后,牌面是否有变化?(2)选一选,把发生变化的扑克牌选出来。(3)说一说,与同桌说一说这些牌面发生的变化。(学生按照活动要求,自主对比发现)
  师:选完扑克牌,你能像老师那样表演魔术了吗?请继续看活动要求:(1)记一记,观察选出的扑克牌,记住上下顺序。(2)演一演,即同桌一人当观众,一人表演。(3)说一说,怎样表演魔术更有趣?(师巡视指导)
  ……
  设计意图:上述两个操作活动,充分彰显了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主体地位。通过操作活动,学生感受到数学魔术中思维的乐趣,在与同学交流合作、与老师互动表演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
  思享:从巩固走向提升
  马丁·加德纳指出:“唤醒学生最好的办法是向他们提供有吸引力的数学游戏……遵循数学教育教学的规律和学生成长的规律,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设计数学游戏,把数学学科知识融入生动有趣的游戏之中。”这充分说明让学生在玩中学习数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朴素追求,更是学生数学学习的自然状态。
  四、乐创——举一反三,灵活应用
  师:同学们大多表演成功了,现在请一人来表演。(生表演略)刚才我们是怎么发现魔术奥秘的?(生答略)
  师:你觉得数学和魔术有怎样的关系?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生答略)大家知道了魔术的奥秘,还会表演了,下面我们就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生做练习)
  师:(总结)现在大家不仅会用轴对称图形的有关知识揭示魔术的奥秘,还知道了中心对称图形。下面,老师决定挑战高难度,用中心对称图形的扑克牌表演这个魔术。   师:你们中间有一些幸运儿,抽屉里有个信封,里面就有能表演魔术的扑克牌,快点拿出来试试吧!小组合作,一人表演,其他三人当观众,也可以表演给听课老师看,或者回家表演给爸爸妈妈、邻居看。
  ……
  设计意图:数学魔术是学生特别感兴趣的一类数学游戏,他们从中体会到思考的乐趣,学会分享和创造,这无疑是学习的最高境界。
  反思:
  数学魔术在数学课堂中运用的策略有哪些呢?经过实践,笔者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
  1.精心创设情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认为:“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陈省身先生曾为广大少年题词:“数学好玩。诚然,数学是游戏、数学是生活、数学是艺术……应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好玩,让学生遇见好玩的数学、有魔力的数学。”基于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以数学魔术为切入口,尽可能地让学生享受到数学学习的快乐。
  2.优选斟酌思考路径,组织探究分析
  思考方法对能否探究出魔术奥秘至关重要:一方面,要领会魔术表演的过程以及动作,否则会影响探究的方向,进而影响学生思维的发展;另一方面,学生个体差异客观存在,会对数学魔术采取不同的表演方式。因此,教师应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不同的发展水平、知识经验,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如在《我们不一样》的数学魔术课中,教师先带领学生学会筛选扑克牌的方法,再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选一选、演一演、说一说等活动,基于轴对称图形、中心对称图形的知识创编魔术,引导学生找出“变”与“不变”的本质,聚焦魔术表演的方法与要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
  3.层次化拓展补充,满足不同需求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数学思维和领悟能力不同。因此,教师应根据各年龄段学生的思维特点,设计不同的探究任务。如在《我们不一样》的数学魔术课中,有的学生能很快辨别出哪些扑克牌可以进行魔术表演,这说明他们的思维能力已经达到较高水平。这时教师可有针对性地拓展一些新的魔术内容,通过富有挑战性和层次化的教学,促使学生积极探究魔术的奥秘,让他们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快乐。
  4.适当地引导与放手,引发自主活动
  “自主探究魔术奥秘,是以儿童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为特征的主体性活动,而儿童的快乐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主体性体验。”因此,数学课堂中,教师要把魔术表演和探究奥秘的权利还给学生,让他们快乐地自主活动,不断深入探究数学。
  综上所述,将魔术与数学和谐共生,能呈现出魔术的魅力,与一般数学课形成鲜明的对比。需要注意的是,数学魔术课不仅仅是教授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自信地去表演,使学生能够主动探索魔术背后蘊含的数学原理,并能自主创编数学魔术,实现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
  综上所述,将魔术与数学和谐共生,能呈现出魔术的魅力,与一般数学课形成鲜明对比。需要注意的是,数学魔术课不仅仅是教授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自信地去表演,使学生能够主动探索魔术背后蕴含的数学原理和规律,并能自主创编数学魔术,实现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
  (责编 杜 华)
其他文献
[摘 要]充分利用好互联网,让学生在校内班级集中授课学习和家庭线上分散学习有机融合,通过展示评价和星级评价的方式,用“积分兑换奖励”的学校行为,有效地调动起学生、家长、教师参与学习、辅导、从教的积极性,确保校内学习和校外学习效果,让家校合作共育下的评价成为一条助推学生成长的多元增值路径。  [关键词]评价;多维;多元;线上;线下  [中图分类号] G6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期刊
[摘 要]数学计算学习是一件很枯燥的事,这是因为很多数学教师在教学中直接讲解抽象的计算知识,或让学生在海量习题中“奋战”,所以学生觉得数学计算的过程很无趣。计算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提高教学的趣味性,调动学生计算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理解算理算法,提升计算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提升;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
期刊
[摘 要]根据学生存在着自理能力和家务劳动能力缺失的情况,浙江台州市路桥小学进行体验式家政活动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以提高学生的自理能力,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责任感,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真实的经验,真切的体验,让学生本真地健康成长。从课程的目标构建、教材开发、活动课型、课程评价四方面阐述体验式家政活动校本课程的内涵与实施策略。  [关键词]家政活动;校本课程;体验;开发  [中图分类号] G622.3
期刊
[摘 要]探究是科学研究的本质特征,也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然而,现在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常常出现以下情况:研究同一个主题时,会用同样的材料和同样的实验方法,经历同样的研究过程,面对同样的实验现象,然后思考同样的问题,结果往往没有差异性。这样的探究性学习不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和发展,所以教师应引入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勇于改变、创新、发展,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开拓前行,使学生在科学的道路
期刊
[摘 要]数学魔术指运用数学原理设计的魔术,既蕴含数学的思维,又体现魔术的乐趣。基于数学魔术的数学课堂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数学情感,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运用于数学课堂的数学魔术必须基于教材内容,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确保学生的学习权利,这样能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数学魔术;数学课堂;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23.
期刊
[摘 要]小学英语“童真课堂”遵循“养于平素,自然习得”的教学主张。通过分析“童真课堂”的五大操作要义,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进行探索与实践,旨在让学生带着自己的学习目标、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带着自己的真情实感走进课堂,收获属于自己的知识和体验,习得适合自身发展的能力。  [关键词]童真课堂;操作要义;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
期刊
[摘 要]培养证据意识,有利于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然而,目前科学课中暴露出形式化探究的问题,即在探究活动中,往往是学生按照教师的安排开展实验,导致学生很少关注实验证据是否可靠、实验设计的意义。科学教学中,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精心设计探究活动,使学生形成科学探究的思维方式,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探究;小学科学;证据意识;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23.6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 要]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天性爱玩。根据一年级数学知识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心理特征,教师尝试创编适合一年级学生的数学魔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真正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关键词]探究;表达;思考;数学魔术;小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24-0010-02  数学课堂
期刊
[摘 要]将数学教材中的一些内容创编成数学魔术,通过数学魔术进行教学,可以丰富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欣赏魔术时感受到数学的神奇,探秘魔术时学习思维方法,表演魔术时培养思维能力,从而有兴趣、愿意去探究数学,实现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数学魔术;数学能力;培養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24-0004-0
期刊
[摘 要]《9的倍数》是在教学《倍数和因数》单元后开发的一节数学魔术课,旨在表演魔术、揭秘魔术、创编魔术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感悟数学模型思想,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真正理解与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数学魔术;学科素养;倍数;小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24-0008-0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