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针对体育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构建,在处理好教材的基础上,并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运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全新课堂教学格局,以供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体育教学 主体性 构建
一、引言
随着“人本主义”思想再次受到关注,教育理论界也逐渐认识到,要想使教学真正向人文化、科学化发展,实现其育人的功能,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是至关重要的。而在体育教学领域中如何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也日益成为体育教学设计的重要目标之一。主体性体育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产物,其实质就是确立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主体性体育教学的提出,就是要求体育教师通过其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成为课堂教学中的真正主体。
二、构建学生体育主体地位的分析
(一)处理好教材是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根本
体育课设计主要包括:第一,确定教学的目标。目标是评价的依据,无目标就无法评价,体育教学的目标是根据其所要完成的任务确定的。第二,在课前做好准备活动。准备活动应根据体育教学、训练内容的需要,灵活运用,常变常新,充分发挥其效能,绝不可忽视准备活动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第三,选择恰当的活动形式。第四,设计过程步骤。因此在处理教材时应注意三个环节的准备:一是活动的激活,即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愿望,进行活动的可能,主要是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的铺垫、感情的激发;二是分解目标,提供给学生不同层次的帮助;三是活动的反馈,即给学生充分的表达活动体验和问题的机会。
这样既可满足学生的自我表现心理需要,使之获得成功的喜悦,又能发展自信和自尊,增加参与活动的兴趣;同时在交流中取长补短,使各种体验更加深化。
(二)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属于教学结构的范畴。从广义上讲教学结构主要是指教师、学生、教材三个基本要素在教学过程中的组合关系。从狭义上讲,教学结构指的是教学过程各个环节、步骤诸要素的组合关系。体育教学模式就是在一定的体育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各种类型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和框架。
传统的体育教学一直遵循的是凯洛夫的五环教学模式,其教学程序是: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知识、布置课外练习。世界教育史上,不管夸美纽斯,还是赫尔巴,是凯洛夫,还是布鲁纳,这些教育家们提出的教学结构,都是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目的。在这些传统的教学模式禁锢下,学生在体育教学中一直处于被动、消极、受压制的地位,许多课外生气勃勃的学生,课内却变得死气沉沉。学生的智能不仅得不到发展,就连表现自己的机会也争取不到。随着社会的发展,以教师讲学生听为基本特征的教学模式就显得太不合时宜了。因此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格局,构建适应时代发展的能够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新型体育教学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最近几年推行素质教育以来,许多学校创造了不少可以借鉴的新型教学模式:引导发现教学模式、情境陶冶教学模式、目标调控模式、碰壁点拨教学模式、自练习指导教学模式等等。这些教学模式都突出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体育教学模式是一个探索中的课题,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加强。首先是要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作指导,以先进的教学思想、科学的教学原则、正确的教学方法为前提;其次是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适应学生身心发展需要;再次是要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恰当地创设情境,科学地组织教学活动,有效地评价反馈教学效果。另外在构建新型教学模式中要大力加强对体育教学设计原理的研究,努力实现由传统备课型向课堂教学设计型的转变。同时在构建新型教学模式时也应注意:一是以教师为主导,二是以学生为主体,三是以身心为基础,四是以训练为主线,五是以能力为目标。总之,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体育教学模式,一不是为了赶时髦,二不是图形式,而是为了改变旧的教学模式,为现代体育教学的发展寻找一条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新途径。目前,我国体育教师总结的成功的体育教学模式包括:技能掌握式的体育教学模式,注重让学生体验运动乐趣的体育教学模式,小群体学习式的体育教学模式,注重在教学中进行身体锻炼的体育教学模式,情景和模仿式的体育教学模式,发现式的体育教学模式,注重发展学生主动性的体育教学模式,注重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体育教学模式,选择制式体育教学模式,领会教学式的体育教学模式。这些体育教学模式可以交叉使用,在不同的条件可以有选择地使用。
(三)创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颖教学方法
体育教学方法是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步骤、程序、规则、方式等,包括教法与学法。教法起着组织、控制、激发、引导、示范、说明、概括、评价等作用,学法起着主体、目的、内化、发展等作用。教法和学法是有机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有什么样的教法,就会有某种相应的学法,或者为了建立某种新的学法,就必须采取相应的教法。
传统的体育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运动场地为阵地,以教材为内容,突出的是教师的作用,学生主体作用不明确。因此,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大多采用教师讲授为主,辅之以练习、复习的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另外,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往往还存在只注重对教法的研究而忽视了对学法的研究,致使学法的目的、作用不明,严重影响了教学方法的科学化和学生主体作用的确定。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这些过分注重讲授的教学方法和忽视对学法研究的现象就显得十分落后了,必须冲破传统教学方法的束缚,创建适应时代要求的能够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教学方法。
创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颖体育教学方法:一是要坚持(内因)学生与(外因)教师的辩证统一;二是要坚持教法与学法的有机结合;三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以教学内容为基础,以教学手段为核心,以教学组织为主线,以教学策略为龙头;四是重要对原有的教学方法进行科学的选择,合理地组合,正确地运用。
把“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应用到体育教学中来,“启发式”的教学模式在现代体育教学中不仅可行,而且教学效果明显。要优于传统的“注入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方式更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从而既能学会体育教学中的知识,又发展了智力和创造力,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素质。中小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要建设力量,发掘学生的前来历,对祖国未来的建设是十分重要的。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多采用“启发式”教学来提高学生自我学习的积极性,达到让学生产生“我要学”的心理,使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出浓厚的兴趣。
(四)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全新课堂教学格局
课堂教学是学校体育教学中心环节和最基本的组织形式。传统的课堂体育教学存在如下弊端:一是重知识轻方法,二是重技术轻素质,三是重应试轻应用,四是重继承轻创新。这些传统的教学弊端严重阻碍了当前的体育教学改革,因此必须打破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教学格局的束缚,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全新课堂教学格局。
1.教师要实现角色变换
体育教师由传授者到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促进者、参与者转变。过去体育教师只要把《教学大纲》《教材》中学生要学的知识、技术、技能直接传授给学生,即“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体育教师通过讲解、示范,学生模仿,亦步亦趋的教学模式,不过是“授人以鱼”。新课程学生的学习方式已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现代的创造性学习方式转变,教师思考更多的则是学生如何学,课堂教学注重怎样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即“带着学生走向知识”,采用实践—思考—创造—学习的教学模式,是“授人以渔”。通过导趣,引导学生乐学;通过导思,引导学生活学;通过导做,引导学生善学;通过导法,引导学生会学。如此,建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边教学活动关系,才能把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2.教学形式要灵活多样
在体育教学中教学形式要灵活多样,要打开封闭的教学大门,突破狭小的教学空间,根据教学需要,让学生走向娱乐场、多媒体教室,还应走向社区、农村、大自然。总之,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就教材教教材,造成书本知识脱离实际。要大力开发体育教育资源,使体育教学活动丰富多彩。现代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探讨问题的场所,群体训练、小组合作练习、同学互相帮助、个人自觉练习、师生相互磋商,应成为当前普遍的教学形式,也只有这样的灵活教学才能培养出创造型人才。
3.教学手段要现代化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单一的课堂教学格局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冲击,并必然会被现代的教学技术所取代。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能使教学内容由平面到立体,由静止到运动,由文字到声音图象,将极大地增加课堂教学的主动性和趣味性,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的运用,又可以使体育课堂教学发生深刻的变化,它可以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和处理知识的能力,它可以创造超时空的课堂,它给课堂教学带来的将是教学领域突破性的变革。
四、结束语
总之,体育教师应全面树立学生观,真正做到尊重每个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让他们积极主动参与体育教学的全过程,充分地享受运动,使他们充分感受到体育课堂是属于教师的,更是属于他们自己的,使体育教学的整个过程都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参考文献
[1]郭振阔,张仲荣.浅议学校体育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建立[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
[2]李妙莲.如何使学生成为体育教学中真正的主体[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2(6).
[3]李煜辉.浅谈体育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的有效途径[J].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2002(3).
[4]应力.论体育教学中的启发式教学[J].安徽体育科技,1999(3).
[5]郭芙茉,于永生.体育教学中如何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探析[J].浙江体育科学,2006(2).
[6]朱建斌.确保学生主体地位刍议[J].思想政治课教学,1999(10).
[关键词]体育教学 主体性 构建
一、引言
随着“人本主义”思想再次受到关注,教育理论界也逐渐认识到,要想使教学真正向人文化、科学化发展,实现其育人的功能,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是至关重要的。而在体育教学领域中如何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也日益成为体育教学设计的重要目标之一。主体性体育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产物,其实质就是确立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主体性体育教学的提出,就是要求体育教师通过其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成为课堂教学中的真正主体。
二、构建学生体育主体地位的分析
(一)处理好教材是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根本
体育课设计主要包括:第一,确定教学的目标。目标是评价的依据,无目标就无法评价,体育教学的目标是根据其所要完成的任务确定的。第二,在课前做好准备活动。准备活动应根据体育教学、训练内容的需要,灵活运用,常变常新,充分发挥其效能,绝不可忽视准备活动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第三,选择恰当的活动形式。第四,设计过程步骤。因此在处理教材时应注意三个环节的准备:一是活动的激活,即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愿望,进行活动的可能,主要是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的铺垫、感情的激发;二是分解目标,提供给学生不同层次的帮助;三是活动的反馈,即给学生充分的表达活动体验和问题的机会。
这样既可满足学生的自我表现心理需要,使之获得成功的喜悦,又能发展自信和自尊,增加参与活动的兴趣;同时在交流中取长补短,使各种体验更加深化。
(二)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属于教学结构的范畴。从广义上讲教学结构主要是指教师、学生、教材三个基本要素在教学过程中的组合关系。从狭义上讲,教学结构指的是教学过程各个环节、步骤诸要素的组合关系。体育教学模式就是在一定的体育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各种类型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和框架。
传统的体育教学一直遵循的是凯洛夫的五环教学模式,其教学程序是: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知识、布置课外练习。世界教育史上,不管夸美纽斯,还是赫尔巴,是凯洛夫,还是布鲁纳,这些教育家们提出的教学结构,都是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目的。在这些传统的教学模式禁锢下,学生在体育教学中一直处于被动、消极、受压制的地位,许多课外生气勃勃的学生,课内却变得死气沉沉。学生的智能不仅得不到发展,就连表现自己的机会也争取不到。随着社会的发展,以教师讲学生听为基本特征的教学模式就显得太不合时宜了。因此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格局,构建适应时代发展的能够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新型体育教学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最近几年推行素质教育以来,许多学校创造了不少可以借鉴的新型教学模式:引导发现教学模式、情境陶冶教学模式、目标调控模式、碰壁点拨教学模式、自练习指导教学模式等等。这些教学模式都突出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体育教学模式是一个探索中的课题,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加强。首先是要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作指导,以先进的教学思想、科学的教学原则、正确的教学方法为前提;其次是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适应学生身心发展需要;再次是要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恰当地创设情境,科学地组织教学活动,有效地评价反馈教学效果。另外在构建新型教学模式中要大力加强对体育教学设计原理的研究,努力实现由传统备课型向课堂教学设计型的转变。同时在构建新型教学模式时也应注意:一是以教师为主导,二是以学生为主体,三是以身心为基础,四是以训练为主线,五是以能力为目标。总之,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体育教学模式,一不是为了赶时髦,二不是图形式,而是为了改变旧的教学模式,为现代体育教学的发展寻找一条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新途径。目前,我国体育教师总结的成功的体育教学模式包括:技能掌握式的体育教学模式,注重让学生体验运动乐趣的体育教学模式,小群体学习式的体育教学模式,注重在教学中进行身体锻炼的体育教学模式,情景和模仿式的体育教学模式,发现式的体育教学模式,注重发展学生主动性的体育教学模式,注重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体育教学模式,选择制式体育教学模式,领会教学式的体育教学模式。这些体育教学模式可以交叉使用,在不同的条件可以有选择地使用。
(三)创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颖教学方法
体育教学方法是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步骤、程序、规则、方式等,包括教法与学法。教法起着组织、控制、激发、引导、示范、说明、概括、评价等作用,学法起着主体、目的、内化、发展等作用。教法和学法是有机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有什么样的教法,就会有某种相应的学法,或者为了建立某种新的学法,就必须采取相应的教法。
传统的体育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运动场地为阵地,以教材为内容,突出的是教师的作用,学生主体作用不明确。因此,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大多采用教师讲授为主,辅之以练习、复习的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另外,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往往还存在只注重对教法的研究而忽视了对学法的研究,致使学法的目的、作用不明,严重影响了教学方法的科学化和学生主体作用的确定。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这些过分注重讲授的教学方法和忽视对学法研究的现象就显得十分落后了,必须冲破传统教学方法的束缚,创建适应时代要求的能够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教学方法。
创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颖体育教学方法:一是要坚持(内因)学生与(外因)教师的辩证统一;二是要坚持教法与学法的有机结合;三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以教学内容为基础,以教学手段为核心,以教学组织为主线,以教学策略为龙头;四是重要对原有的教学方法进行科学的选择,合理地组合,正确地运用。
把“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应用到体育教学中来,“启发式”的教学模式在现代体育教学中不仅可行,而且教学效果明显。要优于传统的“注入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方式更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从而既能学会体育教学中的知识,又发展了智力和创造力,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素质。中小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要建设力量,发掘学生的前来历,对祖国未来的建设是十分重要的。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多采用“启发式”教学来提高学生自我学习的积极性,达到让学生产生“我要学”的心理,使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出浓厚的兴趣。
(四)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全新课堂教学格局
课堂教学是学校体育教学中心环节和最基本的组织形式。传统的课堂体育教学存在如下弊端:一是重知识轻方法,二是重技术轻素质,三是重应试轻应用,四是重继承轻创新。这些传统的教学弊端严重阻碍了当前的体育教学改革,因此必须打破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教学格局的束缚,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全新课堂教学格局。
1.教师要实现角色变换
体育教师由传授者到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促进者、参与者转变。过去体育教师只要把《教学大纲》《教材》中学生要学的知识、技术、技能直接传授给学生,即“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体育教师通过讲解、示范,学生模仿,亦步亦趋的教学模式,不过是“授人以鱼”。新课程学生的学习方式已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现代的创造性学习方式转变,教师思考更多的则是学生如何学,课堂教学注重怎样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即“带着学生走向知识”,采用实践—思考—创造—学习的教学模式,是“授人以渔”。通过导趣,引导学生乐学;通过导思,引导学生活学;通过导做,引导学生善学;通过导法,引导学生会学。如此,建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边教学活动关系,才能把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2.教学形式要灵活多样
在体育教学中教学形式要灵活多样,要打开封闭的教学大门,突破狭小的教学空间,根据教学需要,让学生走向娱乐场、多媒体教室,还应走向社区、农村、大自然。总之,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就教材教教材,造成书本知识脱离实际。要大力开发体育教育资源,使体育教学活动丰富多彩。现代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探讨问题的场所,群体训练、小组合作练习、同学互相帮助、个人自觉练习、师生相互磋商,应成为当前普遍的教学形式,也只有这样的灵活教学才能培养出创造型人才。
3.教学手段要现代化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单一的课堂教学格局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冲击,并必然会被现代的教学技术所取代。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能使教学内容由平面到立体,由静止到运动,由文字到声音图象,将极大地增加课堂教学的主动性和趣味性,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的运用,又可以使体育课堂教学发生深刻的变化,它可以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和处理知识的能力,它可以创造超时空的课堂,它给课堂教学带来的将是教学领域突破性的变革。
四、结束语
总之,体育教师应全面树立学生观,真正做到尊重每个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让他们积极主动参与体育教学的全过程,充分地享受运动,使他们充分感受到体育课堂是属于教师的,更是属于他们自己的,使体育教学的整个过程都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参考文献
[1]郭振阔,张仲荣.浅议学校体育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建立[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
[2]李妙莲.如何使学生成为体育教学中真正的主体[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2(6).
[3]李煜辉.浅谈体育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的有效途径[J].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2002(3).
[4]应力.论体育教学中的启发式教学[J].安徽体育科技,1999(3).
[5]郭芙茉,于永生.体育教学中如何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探析[J].浙江体育科学,2006(2).
[6]朱建斌.确保学生主体地位刍议[J].思想政治课教学,199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