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的讲演艺术

来源 :知识窗·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lly_08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听课是学生接受新知识、学成新技能的最主要的环节。只有提高听课的效率,学生才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有所收获。那么,怎样让课堂像磁石一样,牢牢地吸住学生的耳朵呢?这就要求教师要学会讲演。笔者认为,教师要像一个修行中的高僧,在不断的觉悟和践行中,以自己的课堂讲演艺术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一、修炼自己的声音,让它引人入胜
  音色是最具区别的语言要素。不同年龄阶段的人,说话声音自然也各不相同。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揣摩不同人物的音色特点,读出人物的年龄和性格特征。如在朗读《晏子使楚》中,要把晏子的话读出有胆有识、能言善辩的大臣腔,要把楚王的话读出清高、傲慢的大王味;又如在朗读《夜莺的歌声》中小夜莺回答军官的问话时,要读出天真、活泼、机智的童声,切忌读成了沙哑的老夜莺;在朗读《挑山工》中挑山工的话时,声音要粗、语速要慢,切忌读成了稚嫩腔调。如果教师能像口技师那样描摹千奇百怪的声音,那他的教学一定传神入画。
  二、修炼自己的学识,让它才思横溢
  语文教师应当是一个成功的演讲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巧妙地驾驭艺术性的语言,以声调、态势为工具,把深远的思想和哲理说得清晰明了,把细腻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使观众随他们情绪的跌宕起伏而发生喜怒哀乐的变化。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修炼自己的学识,使自己变得才思横溢。
  如果把课堂要教的知识视作一滴水,那它必须来自于教师的一杯水。语文是座大观园,它的精神财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在课前教师要钻研教材、吃透教材,挖掘出教材中有价值的内容。当然,从“大语文观”出发,教师还应当积累更多的百科知识,有自己独特的精神体验,使自己见多识广。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做到胸有成竹、游刃有余、厚积薄发。
  三、修炼自己的语言,让它妙趣横生
  幽默是智慧的结晶。学会幽默,既能点亮自己的智慧,又能取悦他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修炼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让语言成为课堂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如有位上了年纪的女教师被学生唤作老太婆,她幽默地说:“不要叫老太婆,要叫老师。”看!多么轻松地化解了尴尬。教师要面对太多的学生,经常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场面,这就需要教师要有高尚的情操和幽默的语言艺术。
  四、修炼自己的表情,让它神采飞扬
  表情是人的思想感情最灵敏、最复杂、最准确、最微妙的晴雨表。教师要善于把语言文字所要表达的情感,用最鲜明、最恰当的表情显示出来。然后,通过自己的表情对学生施加心理影响。表情应该是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既可以像鲁迅先生的讲演那样质朴自然,也可以像罗斯福总统演讲时有满脸的动人表情。
  总之,在我们的教学中,教师若能成功地运用演讲艺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将深奥的道理说得通俗易懂,并配以富于变化的语调、表情或手势,来表达教材的思想感情,这不仅能牢牢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还能优化课堂教学,增加教学魅力,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江西省寻乌县上坪中小学)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