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迟子建《烟火漫卷》中的赎罪意识

来源 :名作欣赏·评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wang4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迟子建《烟火漫卷》中的赎罪意识



摘 要: 以迟子建在小说《烟火漫卷》中所塑造的几位人物为切入点,结合对迟子建写作的理解,能够发现其在《烟火漫卷》中所展现出的赎罪意识。迟子建想借《烟火漫卷》中罪过与救赎的主题警示世人,从而达到一种“净化”目的。

关键词:迟子建 《烟火漫卷》 赎罪意识 净化

“人性”是众多作家乐于探讨的一个话题,迟子建也不例外。

其他文献
廉政视域下新时期小说中的女性官员研究 摘 要: 在廉政视域下新时期小说中的女性官员可分为清廉女官、挣扎中的女官、堕落女官三种类型。主政的清廉女官集中于女作家笔下,而男作家笔下的清廉女官多是微末小吏且多是官场男性中的“知己”。坚守良知挣扎型女官多出
期刊
“混杂的美学复合体” ——中国早期电影真实性的三个侧面 摘 要: 中国电影的真实性是中国电影的生命,从诞生之初起,中国电影的“现代性”,中国电影理论的“软硬”之争,“五四”小说改编电影的相对弱势,都是电影的真实性的一个侧面。中国早期电影的“现代”,
期刊
“文学鲁滨逊”的离散与回归 摘 要:2020年11月27日至11月29日,木心研究与华语文学教育论坛会议在浙江桐乡隆重召开。研讨内容主要有:对木心文本的深度阐释;对木心作品予以整体性把握,以此提取出木心思想的特征;以比较的视野探究木心的思想,试图
期刊
《东方学》:后殖民主义的建构与被建构 摘 要:自东方主义传入中国以来,它揭示了文化霸权,建构了殖民扩张,奠定了后殖民主义的观点和方法论原则。萨义德的《东方学》系统地批判了西方学术界对东方历史的理解以及西方对东方的理解。东方主义系统地介绍了自希腊以
期刊
《武汉日夜》的叙事分析 摘 要: 2021年1月22日,“战疫”纪录片《武汉日夜》全国公映。文章以叙事学相关理论为依托,从叙事策略、叙事结构和叙事风格三方面着手分析该影片票房与口碑双丰收的原因:平民视角和同期声的使用,既确保了影片的真实性,也有助
期刊
作为励志经典的《平凡的世界》 摘 要: 《平凡的世界》自问世以来,一直受到大量读者和主流意识的推崇与赞誉。究其原因,是读者将其视为人生之书和励志经典。这种励志型读法与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社会语境不无关系。关键词:《平凡的世界》 励志 奋斗阅读路
期刊
基于第一人称叙事的《芳芳NO.4》主题分析 摘 要: 木心小说《芳芳NO.4》中的第一人称叙述者“我”在讲述芳芳变化的同时,也在表述自己的故事与立场。一方面作品中的“我”与“芳芳”在特殊时代下的不同人生选择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构成了独特的复调性叙事
期刊
人间有情 ——迟子建文学世界的“情”与“乐” 摘 要: 乐感文化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而“情本体”又是乐感文化的核心,对中国文化具有重要影响。迟子建的小说突出了乐感文化特征,并延续了中国的抒情传统,她将目光聚焦于天地自然和日常生活的人情冷暖,建
期刊
张爱玲与迟子建小说中月亮意象之比较 摘 要: “月亮”作为中国传统文学中的基本意象之一,历来深受诗人及作家的喜爱。张爱玲与迟子建两位作家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在她们的小说中大量描写了月亮这一意象。较之张爱玲笔下月亮意象的“苍凉”“丑陋”“朦胧”
期刊
从叙事学角度解读《武汉日夜》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摘 要:本文将从叙事学的角度解读国内首部战疫纪录电影《武汉日夜》是如何讲好中国故事的。《武汉日夜》将镜头对准武汉抗疫期间的普通人,通过第一人称视角、多条故事线平行叙事,并结合视听语言的方式来讲述中国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