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协同育人的作用、困境与路径

来源 :广西教育·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uyuant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论述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协同育人的作用、困境与路径,认为高职院校要结合自身的发展规划和办学目标,将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进行有效融合,确立协同育人机制,分析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协同育人的相关依据,总结现实困境,据此提出从根本上有效强化校企精神文化融合;选择适宜的企业文化,打造品牌特色;全程对接校企文化,实现立体融合等实施路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 校园文化 企业文化 协同育人
  校园文化主要指的是在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由师生共同创造的文化生活形式的总和。在创建校园文化的过程中,以学生活动为主题、校园作为主要空间,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以此体现学校精神,同时把教书育人作为基本导向而呈现出一种群众性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通过长期发展而逐步形成、所有员工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循的具备本企业特色的行为规范和价值理念。两者充分融合,实现协同效应,可以更有效地协同育人,发挥巨大的作用和价值。据此,有必要探究两者之间协同育人的作用、发展困境和实施路径。
  一、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协同育人的作用
  (一)可有效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
  在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创建过程中,企业文化进行有效融合,实现协同育人,这样可以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使企业文化的相关内容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得到切实有效的融合,进而让学生充分融入企业的工作环境。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进一步发现自身的问题或者缺陷,然后进行查漏补缺,通过自身的努力,满足企业的文化要求和标准,从而使自我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职业素养得到充分提升。除此之外,在两种文化进行融合衔接的过程中,可以使学生的基础素养、职业道德得到显著提升,让学生更有效地体会企业的竞争环境和社会的竞争现状,以此进一步提升自我的危机意识,在全新的学习和工作环境中进一步树立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更加爱岗敬业,团结合作,具备应有的职业道德和岗位胜任能力,从而引导学生肩负社会责任和工作职责,促进学生从学生角色向职业人士转变,使学生可以更有效地成为社会需要的专业型、技能型人才。
  (二)更有效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使自我影响力、竞争力进一步提高
  高职院校通过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有效融合,实现协同育人,并使自身的办学特色得到充分彰显,进而促进影响力和竞争力显著提升。对高职院校而言,如果没有自身的特色或者特色不够鲜明,通常情况下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针对高职院校而言,从根本上来讲,其办学宗旨就是为社会企业提供更为优质的人才服务,所以就需要充分融合企业文化的相关内容,吸收不同类型的优秀企业文化,以此确保自我的校园文化更富有特色,办学方面更有独到之处。这样才能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自身的影响力,打造高职院校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进而为人才培养质量的显著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另外,使校企文化进行更深入的融合,可以更充分地吸收社会层面的企业文化,在职业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形成更深层次的统一和融合,这样也能充分满足高职院校健康稳定发展的客观要求,为培养更高质量的全面发展人才提供必要的支持。
  (三)充分强化文化创新,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良性发展
  在高职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融合过程中,可以进一步有效促进不同层面的文化类型实现持续稳定的发展和创新,通过这种创新的推动力量,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对地方高职院校来说,要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其根本任务是为当地的社会经济建设和发展提供更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在校企文化融合的过程中,使地方经济有更为强大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进一步实现文化方面的创新,以此确保高职院校的软实力进一步增强。同时通过校园文化的有效融合,企业文化中的不足也能够得到弥补,进而实现资源的整合和优势互补,从而打造属于当地特色的文化品牌,促进当地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由此可以看出,两种文化进行充分融合,实现协同育人,对高职院校影响力的提升、企业的健康运营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有着关键性的作用和推动力。
  二、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协同育人的困境
  (一)两者在精神层面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
  企业文化主要是把盈利作为根本目标,在实际的文化创建过程中,首先要考虑到成本问题,通常情况下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进行融合的过程中,企业优先考虑的是学生完成的任务或工作的具体情况,对学生精神层面的需求和长远的发展规划并不会过多关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构建需要为学生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进行相应的指导和帮助,由此导致两种文化在理念方面存在矛盾。在企业实习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往往体现个性化特征,不懂得充分沟通和合作,缺乏团队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而企业往往不会重用这样的学生,只会给学生安排比较低端的工作,如重复性的枯燥工作,由此导致学生缺乏应有的成就感和获得感,进而产生不同程度的抵触情绪,甚至有比较严重的逆反心理。这对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培养会造成严重影响,同时也无法呈现出良好的协同育人效果。
  (二)文化融合过程中欠缺品牌和特色
  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企业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有更为严格的要求,传统的校园文化内容已经不能充分适应企业的根本要求和学生的发展需求,其发展的内容和方向往往不具备应有的特色化和品牌化特征,没有独特的亮点。由此导致学生在企业的实习和企业文化的构建过程中,不能充分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学生的专业技能不适应岗位要求,校企文化在融合对接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产生衔接不上或者错位的问题,在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岗位需求方面不能实现全过程、全方位的对接,而此类问题的根源是高职院校不能科学合理地构建校园文化。因此,在当前的高职院校企业文化构建过程中,需要进一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企业的发展要求,打造独具特色的高质量文化品牌。
  (三)校企文化融合的过程中面临严重的阻碍和困境
  从整体情况来看,在当前的校企文化融合过程中面临比较大的困境,而且所涉及的方面和内容众多,可以說困难重重,而这种情况对协同育人效果会造成严重影响。首先,在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方面,往往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制订,在课程设置、课程教学等相关方面所涉及的规划也不能充分体现科学性和合理性,通常情况下没有长远的规划,更没有充分融入企业文化的相关内容,由此导致育人机制往往不够科学合理,缺乏应有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其次,在校企文化融合过程中缺乏足够的深度和广度,通常情况下,企业只是把高职学生当作廉价的劳动力来使用,而学校也只是把企业当作一个实习的场所,未能确保学生在其中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通常在两者融合的过程中,学生无法获得真正的工作技能和职业发展能力,由此导致学生缺乏足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此类情况对学生的长远发展会造成严重影响。最后,学生的专业知识往往不能充分应用在企业的工作岗位中,两者之间的衔接存在一定的问题,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进而导致两种文化在融合的过程中缺乏应有的适应性。同时校企双方对于部分问题不能及时有效解决,缺乏沟通机制,而此类问题日益累积,会导致两者的融合往往形同虚设,不能呈现出应有的实效性。   三、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协同育人的路径
  (一)从根本上有效强化校企精神文化融合
  从根本上来讲,高职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都属于社会文化范畴,在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设立过程中,要进一步有效把握时代发展趋势和新时代的要求,最大程度地有效培养高质量、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进而确保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能力能够得到显著提升,向职业人角色进行有效过渡和转变。在校园文化的构建过程中,要充分吸收和融入企业文化的相关内容,体现出更为显著的企业文化元素,且在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等方面进一步体现校企文化精神层面的深层次融合和渗透,让学生能够得到真正意义上的职业素养训练和教育,进而为其职业核心能力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实践的过程中,可以有针对性地邀请企业优秀职工到学校开展职业精神的相关讲座,通过大讲堂的形式,职业精神能够在学校的校园文化构建过程中得到充分渗透和融入,具备浓墨重彩的职业精神特色,以此促进校园文化建设能够体现出应有的职业特色和职业水准。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也可以张贴企业家的名言警句或者青春励志的标语口号等,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融合氛围,同时也体现更为显著的人文关怀和人文特色。在职业文化氛围中,使学生在思想认识、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等方面都有更为显著的改善,更符合企业的需求,进而确保两种文化能够在精神层面实现更深层次的融合,为学生岗位胜任能力的有效增强和职业素养的提高提供必要的支持。
  (二)选择适宜的企业文化,打造品牌特色
  企业文化体现在主导特征、领导风格、员工管理、组织凝聚、战略重点、成功准则等方面,要针对不同的类型进行深入分析。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也要有自身的特色和定位,有自我的核心竞争力,这样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所以,在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要进一步有效吸收企业文化的相关内容,和企业文化保持一致性的文化定位,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和企业文化的相关要求保持一致,进而在办学理念、校训、教风、学风等一系列方面充分体现。企业追求客户的口碑和市场信誉,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培养出高技能高素质的人才,使目标保持有效融合和衔接,这样才能体现出良好的协同育人效果。除此之外,需要确保两者的融合过程中进一步体现出区域性的产业发展和地区发展效果,根据区域的优势文化,提炼出学校的核心文化内容,进而确保校园文化优势在企业文化中得到有效融入,使两者优势互补,将就业心理教育、技能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全过程中来,以此打造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品牌。
  (三)全程对接校企文化,实现立体融合
  在校企文化融合的过程中,要进一步有效创新融合的机制,确保富有企业特色的校园文化能够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充分融入和渗透,以此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体现出两者融合的效能和价值。在两者进行融合的过程中,要进一步明确相对应的人才培养目标,以此为基础,使人才培养方案更精准,更富有针对性。管理团队要有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管理人员参与进来,协同负责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素养培养等。对专业技能而言,由企业的领导和学院的教师共同参与,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为学生职业精神和职业能力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企业文化要有效通过专业课程设置、课程开发和建设等相关内容,融入高职院校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能够更充分地掌握岗位的要求,熟悉流程,认知整个行业的发展现状,从而切实有效地增强自身的专业技能,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过程中进一步培养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职业素养。同时,进一步丰富课程学习资源,构建“互联网+”教学的智慧课堂,确保理论和实践进行更深层次的融合,进而让学生在多层次、全过程的训练和实习过程中,进一步增强自身的专业技能和业务素养,培养职业道德感和认同感。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要进一步发挥校企文化有效融合的作用,进一步明确两者融合实现协同育人的作用、意义、困境和实施路径,以实际情况为基础,优化和完善两者融合的相关内容,确保企业文化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优势互补,使校园文化建设更富有企业文化特色,进而促进校企文化的立体衔接,为学生实现全面发展提供必要条件。
  【参考文献】
  [1]冯虹.校企合作模式下文化互融建设浅议[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8(24).
  [2]杨永海,刘冬霞.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的问题与促进政策[J].企业导报,2016(16).
  [3]封丽静.新时期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4(6).
  [4]刘仕昌,陈鹏.高职院校校企深度合作动力机制的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5(2).
  [5]纪丹凤,张明洪.职业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策略的探索研究[J].實习就业导航,2020(6).
  [6]刘彩琴.重构与实现:新时代职业教育战略转型的价值逻辑框架[J].教育与职业,2020(8).
  [7]胡颖蔓.高职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融合路径[J].企业文化,2020(8).
  [8]刘靓.高职院校校企文化融合的内涵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1).
  [9]姜学,柳青,王孟博.高职院校校企文化深度融合发展路径探析[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
  [10]杨斌,郭苗苗.基于企业文化建设的高职校企文化融合策略探析[J].高等继续教育学报,2020(7).
  【作者简介】陶日升(1980— ),男,广西资源人,广西自然资源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责编 丁 梦)
其他文献
本文以网络广告课程为例,探讨新商科背景下创客培育模式,从数字技术的发展为创客运动提供便利、创客运动推动专业教育与创新教育的深度融合、基于创客理念的教学改革有助于激发师生的创新力等方面分析基于创客理念的教学改革条件和价值;从课堂教学理念、课堂教学模式、课程内容安排等方面探讨基于创客理念的课堂教学模式;提出打造兼顾“标准”与“创新”的课堂、打造兼顾“思政”与“质量”的课堂、以5S为教学过程主线优化教学过程的课堂教学过程;建议改革课程评价方式,施行发展性评价的教学评价方式。
在涉及强风条件下水电站超大直径倾斜式坝后明管吊装、运输、卸车、安装焊接、防腐等施工作业中,通过自制门式台车有效解决了超大直径压力钢管汽车卸车、安装部位不便,以及卸车及强风条件下须搭设防雨防风棚作为操作平台的问题,规避了压力钢管倾斜式明管段运输倾覆安全风险。通过该技术的运用,提高了压力钢管的拼装、焊接整体效率和质量,可供类似南美国际工程超大直径倾斜式坝后明管安装时借鉴。
本文论述智能制造背景下广西中职机电专业课程改革面临的问题与对策,针对广西中职机电专业课程改革面临的课程内容与产业技术发展不对称、课程内容融通性较低、师资队伍整体能力有待加强等问题,提出开展实际调研、调整课程结构、加强校企合作、引进虚拟仿真软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对策,以顺应智能制造发展趋势,培养更多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摘 要】本文针对临床技能实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的实际情况,建议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打造智能化、开放共享的临床技能实训平台和学习空间,为医学院校临床技能实训教学平台的构建和应用提供借鉴。  【关键词】临床技能实训 进阶式多模态 教学质量 实训平台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11-0087-03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
本文分析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电子信息类专业“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并以专业导向为出发点,建议构建以学生为中心、能力为本位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新模式。教学探索实践表明,该混合式教学使得学生的编程应用与创新能力、考试通过率及高分率呈现上升趋势,可为电子信息类编程课程进行混合式教学提供参考。
本文针对中小学衔接普遍存在的问题,论述中小学衔接课程建构的实践经验,建议教师将中小学衔接课程分为建构课堂育习惯、参观实践悟衔接、课程引领促发展三大板块进行实施,以期学生更快地适应角色转换。
【摘 要】本文针对近年来中国发生诸多重大疫情造成巨大的社会影响,指出思想政治教育要抓住应对重大疫情的契机进行危机意识、合作攻关、理性思维和社会责任教育,建议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动员、舆论引领、信息调控和沟通交流等功能,运用多元主体的“协同合力”、榜样示范的“同频共振”、弱势群体的“伦理关怀”、媒体覆盖的“立体网络”和积极心理学的“心理疏导”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鼓舞人们凝神聚气,同舟共济,共克时艰,
本文针对产教融合背景下中职学校校企共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创新问题,以柳州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会计专业为例,分析中职学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不足,提出依托校企合作财税服务中心项目,以学生职业能力发展规律为依据,通过企业调研、岗位能力分析、实践与研究,实施“实操实训实战”三级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本文以广西外国语学院教学实践为例,分析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对策: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加强教学资源的建设,建立科学的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等。
本文以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针对高职电子商务专业“1+X”证书的报考情况,分析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推广“1+X”证书的必要性,提出做好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师资培训工作、将考证融入专业课教学中、将电子商务专业技能竞赛与“1+X”证书相结合、做好电子商务专业“1+X”证书校内配套制度建设等举措,以提高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办学水平和对外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