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类淋巴系统与脑卒中研究进展

来源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701218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近研究发现,大脑内存在着“类淋巴系统”(glymphatic system)[1],这一系统不仅能够协助脑脊液中的葡萄糖、大分子物质、电解质以及注射到脑脊液中的药物在脑内的分布与运输[2-5],还参与脑卒中、阿尔兹海默症及创伤性脑损伤等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过程及脑功能的恢复[6-8]。既往研究发现,氧化应激、兴奋性谷氨酸、凋亡和自噬等参与脑卒中后脑组织损伤[9-14],而大脑类淋巴系统对脑卒中的病理进程的影响及其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亦无与此相关的系统性总结论述。本文旨在将大脑类淋巴系统对脑卒中的进展及预
其他文献
译者注是一种帮助读者有效理解译著原文本的副文本,具有独特的文体特征和价值功能。通过分析研究样本中译者注写作的文本类型,按照译者注的文本阐释功能和读者阅读价值,可将
沈杰的创作突破单一女性视角,通过从不同人物生命中截取片断、梳理人物谱系,展现了广阔的社会历史和心理经验。长诗《高家宅(1974-1984)——据六十年代末出生的女孩甲的笔记
目的比较伴紧张症的精神分裂症和特发性紧张症患者在临床特征方面的差异。方法将前期研究筛查出的81例“以精神分裂症为基础疾病”的紧张症患者,按照特发性紧张症的定义,分为
目的探讨超长链脂肪酸延伸酶家族成员6(elongase of very long chain fatty acids family member 6,ELOVL6)基因基于Nod样受体蛋白3(nod-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炎性
贾平凹采取写实策略,盘点生活库存,诉诸坐标定位,在日常生活中召唤游击队记忆,从而在过去和现在之间建立基于生命的联系,并在城乡的对立结构中隐喻传统与现代的两歧。融传统
2020年海外写作学研究大多是学者们跨院校乃至跨国别进行学术合作的结果。梳理这些研究可得出以下三点认识:第一,实证分析是海外写作学界主流研究方法,各国写作教学实际、二
目的比较抑郁障碍患者和正常对照外周血浆miR-34a的表达情况,及抗抑郁药物对miR-34a表达的影响,以寻找抑郁障碍相关的生物学标志和抗抑郁治疗生物学预测指标。方法收集82例首
目的探讨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1型(spinocerebellar ataxia type 1,SCA1)一哈萨克族家系遗传学特征。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琼脂糖凝胶电泳、T载体连接克隆测序等技术对42例家
为响应《新文科建设宣言》,进一步加强"通专结合"教学研究及改革的实践探索,推动大学语文、写作与通识教育教师的学术交流与教学经验分享,2021年5月14日至16日,由全国大学语
孔锐新近出版的《老马》是借鉴余华的小说《活着》并实现突破的一部长篇小说,其在叙事策略上将先锋与非虚构进行糅合,在叙事线索上将苦难与爱进行交织,在主题意蕴上不仅仅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