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文化也要奔“小康”

来源 :中国供销商情·村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2186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精神生活缺乏的情况下,更谈不上对健康文化生活的正确指引。因此,一些内容低俗的娱乐活动便轻而易举地侵入了农村。很多传统的文化活动也被歪风邪气侵染,让一些农村几乎成了迷信等不良活动的温床。是去看色情表演还是去下棋?两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选项在农村却在实实在在地较量着。可见,文化生活的贫乏已经成为广大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遭遇的一大问题,农村文化建设,刻不容缓!
  农民需要文化,不管是已经富起来的,还是尚未富起来的:农村需要文化,不管是富裕地区,还是老少边穷地区。许多农村正在向城镇化发展,这是逐步消灭城乡差别的必由之路。城乡差别,不仅在于有多少新村,有多少别墅,有多少公路,更在于人的思想文化素质的差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做到“六个更加”,其中就有“文化更加繁荣”这一条,对于文化相时不够发达的农村来说,这个“更加”尤其重要、
  就新农村建设而言,文化具有其他社会要素无法取代的作用——凝聚、整合、同化、规范社会群体行为和心理的功能。因此,建设新农村,重要的是需要农村基层政权组织和广大农民在加快经济发展、改善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同时,建立起一种适合于新农村建设的文化观念,一旦这种文化观念能够形成并深入人心,就能够在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的层面上发挥其广泛、稳定而持久的影响。
  本期村官茶楼关注的话题就是一农村文化也要奔小康。
  焦家村是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有名的小康村,村民生活比较富裕,街巷也整理得像模像样,但美中不足的是。多年来村里一直没有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为满足群众的这一需求,村里投资50多万元,在村西建起了一座高标准的文体活动广场和一个小公园。村民们每逢早晚,携妻带子到广场公园里休闲娱乐。
  “早晨不再睡懒觉。晨练场上走一遭,伸伸手、弯弯腰,天天锻炼身体好!”如今越来越多的焦家村农民也像城里人一样迷上了晨练,每天一大早就三五成群,到村里新修的文体休闲广场上遛弯、健身,自由呼吸新鲜空气,尽情享受美好生活。
  
  《村官》:村里过去的文化生活是个什么样子的?
  
  张凤刚:过去村里面经常有一些不健康的文化生活。赌博、搞迷信活动等等。迷信活动闹得好多青年不干活,日子越来越穷。婚丧嫁娶大肆铺张浪费,尤其是娶亲,没有六七万根本娶不回家。以前经常有人组织,定期到村里放电影、唱戏。后来组织的少了,看的人更少了。大家都闷在家里看电视,以前常逛的庙会更是看不到人,村里再也看不到三五成群的在街道聊天的场景了,大多都在家里。
  张凤刚:以前没广场,人们不是躺在床上睡懒觉。就是憋在院里瞎转悠:如今有了广场,每天早晨来这里转转练练,一整天精神头都很足。要是有一天不来,浑身都不舒服。不光中老年人迷上了广场晨练,就连村里的中、小学生也加入了这个队伍。在村里没建广场前,这些孩子放了假没地方去,不是东溜西逛,就是呆在家里闲玩:现在修了广场。不用招呼。孩子们早早地都会到广场上集合、玩游戏。
  
  《村官》:现在村里平时最主要的文化活动是什么?
  
  张凤刚:平日里常见的文化生活方式还是读书、看报、听广播、看电视。自从“广播电视村村通”以后,村里家家户户有电视、电话。村里还有《燕赵都市报》、《河北科技报》的装报箱。这几年订这两种报的人数一年比一年多,目的就是想了解一下世界,了解国家大事,开阔一下眼界。
  衡水市是传统的农业大市,农村人口占70%以上。作为农业大市。提高广大农民的文化素质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衡水市去年投资1000万元用于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将价值1000多万元的图书、电脑、娱乐设施等充实到114个乡镇的农村,在全市建设500个宣传文化示范村和1万个文化中心户,通过辐射带动作用使一批又一批家庭成为农村文化家庭。他们还在农村广泛开展“六有”活动:即村里有综合活动室、广播室、阅报栏、黑板报、科技园地和宣传员队伍,使广大农民群众活动有场地、娱乐有场所。
  为了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衡水市充分发挥市县文化部门的作用,举办各类培训班,全市共发展农村业余文艺团体3000余个,培训各类文艺骨干1万多人。
  
  《村官》:开展“六有”活动的目的是什么?
  
  王平权:目的是让农民群众享受时代发展的文明成果,让先进文化成为构建和谐快速发展新农村的核心。我们以文化休闲广场建设为切入点,大力培育文化能人和文化庭院组织,以点带面,形成核心户、示范村、特色镇的发展模式。如果你现在到农村去看,可以发现许多村庄文化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在许多村庄都能听到欢快的歌声、锣鼓声,扭秧歌、篮球赛、象棋赛令人目不暇接。
  
  《村官》:这个活动的成效怎么样?
  
  王平权:除了开展“六有”活动,我们还实施了“读书兴农”工程,农村文化宣传阵地不断完善。目前,全市农村基本达到了“六有”要求,一千多个农村建起了图书室、文化活动室。
  
  《村官》:“文化下乡”是我们常说的一个话题,衡水有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王平权:一是抓好农村演唱材料的创作。为了搞好“文化下乡”,我们组织了全市专业、业余文艺工作者,创作了适合农村演唱的歌曲、曲艺、小品、小戏等各类节目200多个,发送到广大农村,供农民演唱。二是积极开展送文化下乡。发动群艺馆、剧团和县市区文化馆人员,组成小分队,通过到村演出、和村里的文艺骨干同台演出、现场辅导等措施,对农村文艺骨干进行培训,提高农村文化队伍素质。现在市群艺馆、市河北梆子剧团、市评剧团和各县市区文艺工作者就下乡演出辅导800余场。三是实行联系点制度。市书画院、市摄影工作站、市群艺馆、市图书馆都建立了基层文化工作联系点。仅书画院一项,就帮助加强大营、深州大堤、桃城区赵园等10个村建立了书画社,还建立了长期联系点,定期到这些村进行辅导,和他们共同切磋技艺,邀请他们参观市书画展。提高了农民的兴趣和水平。四是有的放矢,进行专题辅导,深州市连续几年都致力于花会改革。每到冬季,他们都选派文化馆辅导人员赴农村对花会进行改革,在传统花会表演中加入了舞蹈和现代音乐,使传统花会得到了创新,农民参与花会的热情更加高涨。
  
  《村官》:怎样保持文化活动对农民的吸引力,让他们不被垃圾文化引呢?
  
  王平权:我们把文化宣传与群众增产增收紧密结合,使群众在参加文化宣传活动中增强致富能力,有利于增强农村文化宣传活动的吸引力和长期发展。桃城区大善彰乡农民李新水通过参加“读书兴农”活动,对科技种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引进新品种、采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实现小麦单产大幅提高,依靠科技走上了致富路。2003年,在区政府有关部门的帮助下,他还建起了“农事试验场”。直接推广小麦 优种5万亩,涉及农户7000多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面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问题,中共湖北省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部主任陶笑眉教授认为:探索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应把农村文化建设当作一个动态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来研究和运作。在实践中,要以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民收入为基础和重点;以农业产业化、企业化为依托:以培育新型农民为主线和根本:以发展农村有特色的先进文化为核心内容;以加强农村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载体;以开展服务农村的形式多样文化活动为纽带:以创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新体制、新机制为动力;以加大政府投入和组织领导为保证,相互协调、彼此促进,使新农村文化建设顺利向前发展。
  
  《村官》:您认为目前农村文化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陶笑眉:近年来实施的“村村通”工程,使许多地区的农村农户安装上了电视,有的村民还安装了电话,买了手机,应该说硬件方面得到了很大改善。但是。农村文化在软件方面,却远远跟不上农民日益发展的需求。大多数农村地区没有公共文化活动场所,农民看不到新报纸、新杂志、新电影,文化活动方式单调、内容贫乏甚至低俗。不少家里的影碟机中播放的多是好莱坞的大片、香港的武打片和粗制滥造的低俗的影碟;有些地方赌博盛行,封建迷信活动猖獗。落后腐朽思想沉渣泛起,宗派势力、地方黑势力横行乡里。
  受到西方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冲击,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如邻里之间互相帮助、礼尚往来、群体观念、大局意识等优秀文化以及乡村淳朴民风都受到了破坏,个别地区几乎不复存在,替代为自私自利、金钱至上、损人利己、极端个人主义等错误和落后的思想观念,造成人人自危、家家不安,失去诚信、友谊和互助。
  科技文化短缺,农民在日益边缘化的社会中失去了话语权。问卷调查显示农民最缺乏的是农村实用科技,农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仅为城市居民的1/6。农民享受科学教育、传播与普及公共服务的机会远低于城市居民。虽然相关单位年年要组织科技下乡,送科技到田间地头,但由于缺乏适时的培训和辅导,农民的科技素质还是很低,制约了农业的发展。
  
  《村官》:农村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主要存在哪些问题?
  
  陶笑眉:农村先进文化的传播和文化建设需要有载体。无论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电话、网络,还是文化馆、图书室、电影院、演出团体等都是传播文化必不可少的物质载体。一个时期以来,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主要通过三个层面来体现:一是国办文化机构的推广,主要由遍及城乡的文化馆、文化站来承担日常的农村文化建设,如培训、指导、举办活动等;二是各级政府、各部门每年多次的“送文化下乡”服务:三是农民自办文化活动。
  由于长期的“一手硬、一手软”、“重经济建设,轻文化发展”、“重城市发展。轻农村建设”,实际上形成了经济社会扭曲发展的局面,即在农村出现了农民生活发展了,而文化则相对滞后,甚至有所倒退的现象。文化资源日益向城市集中,高质量的文化精品节目很难同步和平价地与广大农民文化消费者见面:在“国办文化”机构延伸的县乡层面,因文化体制老化、设施不全、经费短缺、编制减少、人才流失、场地被挤占、活动日渐稀疏,使主流文化、公益性文化的覆盖、发送、传输、接收产生严重问题,使渠道不畅、接收平台受损,传播落空,主导作用丧失。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渐萎缩,越来越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和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精神文化的需求。
  
  《村官》:您主人为应该采取些什么措施解决现在产问题?
  
  陶笑眉:加强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有效的主流文化接收平台。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乡镇为依托,以村为重点,以农户为对象,发展县、乡镇、村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县文化馆要具备综合性功能,图书馆要加强数字化建设,乡镇要组建集图书阅读、广播影视、宣传教育、文艺演出、科技推广、科普培训、体育和青少年校外活动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站,村级要建立文化活动基地。充分发挥农村中小学在开展农村文化活动方面的作用,把中小学建成宣传、文化、信息中心。在有条件的地方,政府要给乡镇文化站配备多功能流动文化车,以便开展灵活、多样、方便的文化服务。
  
  《村官》:您认为如何对农村文化建设体制、机制进行创新?
  
  陶笑眉:以创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新体制、新机制为动力按照中央要求,基层农村文化建设,在体制和机制上主要任务是:加快公益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县级文化馆、图书馆、乡镇综合文化站等都属于公益性事业单位,在改革中主要是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不得企业化,也不能变相地企业化,不得以拍卖、租赁,挪作他用。县、乡文化机构要面向农村,面向基层,逐步推动经营性国有文化事业单位的转企改制。国有文化单位如基层国有艺术团体、电影公司、电影院、新华书店等经营性国有文化事业单位,可以先搞试点转企改制,稳步推进,财政税收、社会保障和劳动人事等方面上给予优惠。加快产权制度改革,积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的股份制改造,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
  积极扶持热心文化公益事业的农户组建文化大院、文化中心户、文化室、图书馆等,允许其以市场运作的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支持农民群众自筹资金、自己组织、自负盈亏、自我管理,兴办农民书社、集(个)体放映队,大力扶持民间剧团的发展。重视培育农村文化的内生机制,让农村土生土长的、“不走”的先进文化发展壮大起来。加强对拓宽农村文化市场的政策调节。探索农村文化设施运行管理新机制新办法。规范农村文化市场,加强和充实县级文化市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坚决打击传播色情、封建迷信等违法活动,确保农村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国家财政部教科文司与华中师范大学联合课题组于2006年3-7月组织了全国农村文化调查。本次调查按东部、中部、西部以及宗教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五大类选择了19个省(自治区)的70个县(市)200个乡镇进行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共发放农民调查问卷18500份、乡镇干部调查问卷4500份,收回有效农民问卷17971份,回收有效乡镇干部问卷4332份,共完成了22303份问卷。
  调查显示,文化消费在农村家庭消费支出结构中不占重要地位。2005年。农民家庭的平均文化消费支出仅有871.77元,占全部平均开支(10989.46元)的7.93%,在所有开支项目中排在最后。农民在劳动之余,从事较多的5种文娱活动分别是:看电视(27.35%)、打牌(12.69%)、读书看报(11.15%)、下棋(7.25%)、听广播(7.11%)。在接受调查并作答的15770位农民中,人均每天看电视时间约为2.76小时。农民的业余文化活动多以现代文化形式为主,受制于文化形式的经济性、便利性和可获取性,农民对传统民间文化活动的兴趣正在逐步降低。
其他文献
伴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与科技力量的不断进步,二十一世纪的已经步入了信息时代.许多信息化产品也逐渐进入了日常教学工作里,对日常教学工作产生了重要影响,传统教学模式已
在低年级的写话教学中,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写话兴趣,使学生愿写、乐写、会写,为今后的写作打下基础呢?下面就此进行详细的分析!
有人说,教学更像是一门艺术,数学中出现的问题是千变万化的,在教学过程中,若能根据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变式,减少课堂上的解题数同时增加课堂中题目的包含容量,既可减轻学生
期刊
伴随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颁布,小学语文教学迎来了一股新的改革风潮,改变了教师教学的旧观念,也改善了学生们的学习方法。使得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得以建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