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潜叶蛾的为害情况及防治对策

来源 :科学种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llopcz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为害情况
  ①为害特征。柑橘潜叶蛾又名绘图虫、鬼画符,广泛分布于我国各柑橘产区。卵椭圆形、乳白色,老熟幼虫黄绿色。主要为害柑橘类果树的嫩梢嫩叶,尤其对秋梢的抽发生长影响最大,通常以幼虫潜入嫩梢、嫩叶表皮下取食叶肉,形成白色的虫道,使叶片卷曲硬化,造成叶片卷缩或落叶,使新梢生长停滞而影响树势,也会影响到成年树的树势与开花结果。造成的伤口和形成的叶片卷曲硬化为柑橘溃疡病病菌的入侵及螨蚧、卷叶虫等越冬提供了有利条件,常导致溃疡病大发生,增加了害虫冬季防治困难。
  ②发生规律。主要以蛹和幼虫在秋梢、晚秋梢和冬梢上过冬,翌年4~5月发生,6~9月为害猖獗,夏、秋梢受害最重。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周年均可为害,但各地发生代数不同,浙江黄岩、湖南郴州和江西吉安1年9~10代,华南柑橘区1年10代以上,四川西北部和陕西、甘肃柑橘区发生少、为害轻。虫害的发生及为害与温度高低有关,温度高时代数多、为害重。
  2. 防治对策
  ①农业防治。一是结合栽培管理措施,合理进行抹芽控梢。控制夏梢摘除过早或过晚抽发的秋梢嫩芽,采取“去早留齐、去零留整、集中放梢”的抹芽放梢措施,使抽梢一致,恶化潜叶蛾幼虫的食料条件,打断其食物链,以减少虫源和喷药次数。这是防治潜叶蛾的根本措施。
  二是通过肥水管理,抑制虫源。掌握在成虫为害低峰期统一放梢(我地柑橘园常在7月上旬至8月上旬出现1次成虫为害低峰期),中断幼虫食物来源,减轻为害。方法是观察嫩梢顶部4~5片嫩叶,当发现卵或低龄幼虫数量显著减少时,抹最后一次梢,然后统一放梢。放梢前半个月加强肥水管理,促使抽梢整齐,并在新梢叶转绿时给叶面喷0.3%尿素 2%磷酸二氢钾溶液2~3次,每隔6天1次,以加速嫩叶转绿和嫩枝充实,从而缩短新梢受害的最危险期。
  三是通过维持果园小气候保护天敌。潜叶蛾的天敌有多种小蜂、草蛉、蚂蚁和苏云金杆菌等近10种。对1~2年生柑橘园里的杂草不要清除,以保护生态群落。
  ②物理防治。结合冬季修剪,剪除在嫩梢上过冬的幼虫和蛹,初夏早期摘除零星发生为害的幼虫和蛹,摘下的嫩梢、虫叶和剪下的被害枝梢要集中处理。
  ③化学防治。夏秋梢萌发期是重点防治时期。在新梢长0.5厘米和新梢自剪时各喷1次药。可选用的药剂有25%甲萘威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25%杀虫双水剂600~800倍液(柚树禁用),20%丁硫克百威乳油2000~3000倍液,5%氟虫脲乳油1000~1500倍液,1.8%阿维菌素4000倍液等。喷药时间:杀幼虫最好是在临近中午高温期喷药,但要掌握好农药的浓度,防止药害发生;治成虫、防其产卵以午后至傍晚时喷药为佳。
  (作者联系地址:江西省永丰县农业局 邮编:331500)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干预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0例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比较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与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0%,对照组为6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比较价值。  1.2 方法  对照
【摘要】 目的:探讨干化学法检测肝素抗凝血浆用于急诊生化检验的可行性。方法:从我院的2012年3月到2013年3月接收的200例急诊患者随机的抽取100名患者,检测急诊患者的肝素抗凝血浆以及血清标本23项指标,利用统计学的方法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3项检测结果中包括清蛋白、钙、镁、乳酸脱氢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等的检测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ALT、AST两项检测数据的结果差异
利用1961-2004a宁夏23站月降水和平均气温资料,通过计算地表湿润指数,分析了宁夏区域平均及不同区域地表湿润指数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季节性差异。最后,给出了地表湿润指数年及各
在高校复课后,将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时的线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进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成为重要的内容。通过分析认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翻转课堂具有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
编者按:本刊随第五期杂志发出《读者意见调查表》以后,读者反馈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现将其中有代表性的选登如下:  我是贵刊自试刊号以来的老订户,每期必读,这几年收获不小。希望以后多刊登一些富有特色的新技术、新成果,帮助广大种植户、养殖户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浙江省金华市 邵介安)  贵刊以服务“三农”为宗旨,刊登种植、养殖方面的文章很全面,但还需要进一步突出特色,希望以后多举办一些与读者互
融媒体时代,清晰地把握不同媒体语境下纪录片的叙事特征,有助于提高其传播效果。目前国内纪录片的创作主要是针对院线、新媒体、电视进行投放,在叙事视角上各有特点。本文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