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心理咨询实践中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 :辽宁教育·管理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kl0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小学越来越重视心理工作的开展,但由于心理咨询在中小学起步较晚,心理教师的专业能力仍待提高,在心理咨询实践中面临着一些问题与挑战。通过团体心理督导,可以发现并解决中小学心理教师在心理咨询伦理守则、心理咨询专业技能、心理咨询师个人成长三个方面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
  关键词:中小学;心理咨询;团体心理督导
  2018年《中共辽宁省委、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要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2019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提出,新时代教研工作主要任务之一就是服务教师专业成长。这一系列举措足见国家对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视。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中小学的心理需求不斷增加,对心理教师的专业要求也越来越高,但实际情况不容乐观。同时,心理教师的工作具有多样性、复杂性的特点,他们长期所承受的压力是巨大的。有学者研究发现,专业方面的三大压力源中,专业能力不足是心理健康从业者最大的压力源,主要原因为缺乏必要的督导。在专业因素中,督导和培训能显著地缓解心理健康从业者的职业压力。可见,对中小学心理教师开展适时的心理督导是必要且重要的。
  学校心理教师督导是指心理教师接受专业人员提供的指导、反馈和经验分享,用以评估工作表现,发展理论和实践知识与能力,提升自我觉察,形成职业认同和发现工作意义的过程。为促进区域一线心理教师提升专业能力,获得个人成长,大连教育学院开展了两期心理教师上级团体督导活动。通过督导,发现以下问题在区域中小学心理教师心理咨询实践中普遍存在,即心理咨询伦理守则受到挑战、心理咨询专业技能不足和心理咨询师个人成长被忽视。我们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便更好地促进心理教师发挥心理咨询的功效。
  一、心理咨询伦理守则方面
  伦理常被界定为心理咨询师或治疗师的行事准则、行为规范。但由于心理教师角色的多样性和学生身份的特殊性,使得学校的心理咨询面临着很多伦理方面的挑战。
  (一)及时切换自身角色,应对多重关系不可避免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工作伦理守则(第二版)》(以下简称《伦理守则》)要求:咨询师尽可能避免与寻求专业服务者发生多重关系。但是,在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双重或多重关系是不可避免的,这是由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性决定的。中小学专职心理教师少,大部分都是兼职,除了咨询师的身份,还是心理教师、学科教师、班主任甚至大队辅导员等。所以,各校应努力配备专职心理教师,这样伦理才能被更好地执行。如果暂时无法配备,为避免角色冲突,教师就要及时地切换自身角色。走进咨询室后,心理教师就要暂时忘却自己的其他角色,以心理咨询师的身份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
  (二)坚守保密性原则,应对隐私泄露导致的失信
  《伦理守则》要求:心理咨询师有责任保护寻求专业服务者的隐私权。心理教师都有这方面的意识。但是,《精神卫生法》又规定:“学校和教师应当与学生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近亲属沟通学生心理健康情况”。当孩子的监护人或班主任、校领导询问该生的情况,以便更好地教育孩子时,教师的保密性原则就受到了挑战,陷入了两难。权衡之下,当家长或班主任询问学生情况的时候,心理教师仍然要坚守保密性原则,但可以灵活处理。如果必要的话,心理教师可以在征得来访者同意的情况下,将信息加工处理后反馈给家长或班主任。否则,如果隐私被泄露,学生就不会再信任心理教师,不会相信心理咨询甚至受到心理创伤。
  (三)树立正确的咨询观念,应对自愿原则难以遵循
  心理咨询应该建立在来访者自愿原则之上。如果学生是迫于他人压力而非自愿来到咨询室,那么他就没有求助的动机,往往不愿合作,咨询很难顺利进行。由于中小学生大部分都是未成年人,这种情况很常见,所以教师必须要加强心理咨询的科普宣传,帮助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咨询观念,使心理咨询深入人心。目前,当遇到非自愿的来访者时,教师可以结合自身的经验和技巧,营造出自由、安全、和谐的氛围,打消来访者的疑虑。这样才能与来访者逐渐建立信任感,来访者才能袒露自己的内心和压抑的困惑,以便获得更好地帮助。
  二、心理咨询专业技能方面
  心理咨询专业技能是咨询成功与否的必备条件。由于学校心理咨询的专业人员不足,且这些教师入职后缺乏理论与实践的多方面、系统培训,导致了心理教师在咨询专业技能方面存在严重不足。
  (一)加强专业培训,应对基本功不扎实
  来访者资料的收集对于整个咨询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没有对来访者关键信息进行全面、可靠地了解与验证,就很难形成明确的咨询目标和科学的咨询方案。但在实际的咨询中,教师往往仅围绕来访者的当前问题进行资料收集而忽视了他的人际关系、人格特点和环境因素等,并且疏于通过来访者的重要他人报告、心理测验、作品分析等途径来丰富并验证资料的可靠性。甚至有时教师收集了一大批的资料,却不知其中的关系与意义,不知如何整合应用。这说明教师亟须苦练基本功,如会谈接待技术、评估测量技术、关系建立技术、同感共情技术等。可以通过专业培训、心理督导、实践领悟等途径来提升基本功。只有掌握了心理咨询的基本功,教师才知道怎样去建立信任关系,整理个案资料,发现问题所在。
  (二)注重专业技能的学习,应对个案概念化缺失
  个案概念化是心理咨询师必须具备的专业技能之一。它是指心理咨询师依据某种心理咨询理论对来访者的问题进行理论假设。具体来讲,针对来访者的问题要获取哪些信息,如何获得信息并加以有意义地整合,如何利用信息进行临床预测和假设,从而由这种判断或假设进一步形成咨询计划的雏形。个案概念化对中小学心理教师是个新鲜事物,很多老师在参加督导前,不管是学历教育还是心理咨询师考试培训,都没有接触过这个专业技能。概念化过程的缺失使得咨询师对个案缺少整体的思路,仅凭感觉去工作,这也正是很多心理教师面对个案时感到思路混乱、束手无策的原因。所以,在今后的实践探索中,教师要注重这一技能的学习与养成,从而增加心理咨询的效能。   (三)丰富技术手段,应对咨询方法技术单一
  由于学校的心理咨询工作起步较晚,再加上心理教师参加系统的专业培训机会较少,所以中小学心理教师所掌握的心理咨询的技法比较单一。心理咨询面对的是不同人的不同心理问题,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情境下心理问题也不同。因此,教师必须丰富自己的心理咨询技术与方法,如常用的行为疗法、以人为中心疗法、认知疗法、森田疗法、精神分析疗法、沙盘心理技术和绘画心理技术等,这样才能针对来访者的个性特点、问题层次,在咨询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技术手段,保证咨询效果。比如,对于不擅语言表达的学生,可采用沙盘心理技术或绘画心理技术;对于由家庭问题引起的心理困扰的学生,可采用家庭系统疗法;对于考试焦虑的学生,可先用认知疗法调整不合理认知,然后采用放松训练的方式降低其焦虑体验。
  (四)采取多维评估方法,应对评估科学性不足
  咨询效果的评估是非常重要的,这涉及咨询方案的调整、咨询是否有效以及何时结束咨询。教师在日常的咨询中往往只采用来访者的自评和咨询师的评估作为咨询效果的评估方法,但这两种方法都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容易产生偏差。并且评估的指标往往只偏重于来访者的问题解决,比如情绪困扰,只以情绪作为评估的指标,而忽视了与其相关的其他指标的评估。因此,教师必须采用多种维度或指标的评估方法,这样才能对咨询效果做出科学、客观的评估。对于学生咨询效果的评估,可采用杨宏飞教授提出的效果评价的4—维模型,简单来说就是“什么人、什么时候、采用什么方法、評估了什么”。评估人方面可以是来访者、咨询师和知情者(同学、父母、老师等),时间方面可以是即时评估、中期评估、跟踪评估和总结评估,方法方面可采用实证方法和现象学方法,评估内容方面可以是来访者的生理、社会功能、认知、情绪状态等。
  三、心理咨询师个人成长方面
  心理教师本身是咨询实施的关键环节,其个人成长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由于学校通常以心理工作为主要关注点,对个人成长重视不够,导致了个人成长往往被忽视。中小学的心理教师大部分都是兼职教师,他们有着多重的身份、多样的工作,知识经验的有限性,再加上心理咨询工作的复杂性且长期接触不良情绪和事件,心理教师的职业倦怠是普遍存在的。因此,教师要学会自我关爱和成长,走出咨询室应立即转换角色,不要迷失在来访者的挣扎与困惑之中,更不要妄想自己可以帮助所有来访者解决所有问题。如果教师忽视自我关怀和成长,就容易身心耗竭,无法给来访者提供最好的帮助。因此,教师要学会通过自我探索学习、专业培训、同行帮助、心理督导等途径提升自我觉察力,澄清自我概念,处理好个人未完成事件,加快人格完善,同时提升专业伦理水平,避免职业能力不足。这样才能更好、更快地恢复自己的精力,提高心理咨询的有效性,更好地帮助他人。
  中小学心理咨询处于发展阶段,呈现出了一系列的问题。随着工作的深入开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还会更多,所以我们应当在进一步完善中小学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同时,加强对心理教师的专业培训并定期提供心理督导,提升他们的专业能力与心理素养。这样才能更好地迎接心理咨询中的各种挑战,超越心理咨询中的各种问题,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甘怡群,钱铭怡,等.中国心理健康服务从业者的职业压力现状及影响因素[J].心理科学,2007(5).
  [2]赵晶.学校心理教师团体督导的实践与反思[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5(13).
  [3]樊富珉.心理咨询师核心能力之我见[J].心理学通讯,2018(3).
  [4]朱蓉蓉,王衎,等.学校心理咨询师在双重关系和保密原则上的态度和决策[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8(3).
  (责任编辑:赵昆伦)
其他文献
小时候,奶有次给了我6分钱,是三个2分的硬币。我真是太高兴了!   我从椿树皮上刮下些椿胶,把两枚硬币分别粘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上,两个手指捏呀捏,那两枚硬币便发出清脆的“叮叮”“叮叮”声,这声音太好听了!什么声音能比得上钱发出的声音呀?   我不停地从家里跑到街上,又从街上跑回家里,让两枚钱币伴着我响呀响,响呀响——   奶看着我,咧开缺了牙的嘴笑呀笑,笑呀笑——   哎呀!不对,我还有一个钱呢,
期刊
钟林斌 著名学者,辽宁大学中文系教授,硕士生导师。著述有《中国古典戏曲名著简论》、《关汉卿戏剧论稿》、《韩愈传》、《清代帝王诗初论》、《公安派研究》、《中国古典文学论集》等,兼有散文,诗歌散文见于报刊。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这首收入《千家诗》的绝句,在我国几乎家喻户晓,人人百读不厌。没有生字和典故,读来朗朗上口,兴味盎然。可是要说出它的妙
期刊
业强业盛兄弟俩的新房子在村庄的西北角,他们家房后就是西北泊。   西北泊是天涯海角,在这里经过碧绿的西瓜地和葡萄园就是无边的大海。   那时的海蓝得好像可以融了人的魂魄,让人心里充满了辽阔的欢喜。巨大的蓝色花瓣的海浪翻卷着拍打到沙滩上,在阳光里碎为珠玉琼瑶。   海边的沙滩是很干净很温暖的淡金色,多少万年的海风把沙吹得堆积成一道道高岗,高岗和高岗之间藏着许多小湖,湖水清亮清亮的,湖边浅水里站着大片
期刊
任卫新 国家一级编剧,著名电视策划人撰稿人,歌词作家和诗人。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副主席。主要从事大型电视专题节目和文艺晚会策划、撰稿及歌词创作。曾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一等奖、全国电视星光奖一等奖、电视文艺星光奖最佳撰稿个人单项奖等各类奖项。多次担任中央电视台春晚策划和总撰稿,参与国家各种大型盛典活动。出任国庆六十周年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核心创意组文学台
期刊
有效的教学管理旨在提升教学各要素之间的关联性、结构性和运行流程的科学性、优化性,以此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沈阳市第七中学以五个方面为着力点,全面提升学校教学管理效能。  一、着力抓好教师队伍  好教师是学校发展的基石,为打造与打磨卓越的教师团队,沈阳市第七中学为每名教师“私人定制”专业发展路径,让年轻教师体会到“成长的成就”,让骨干教师体会到“优秀的成就”,让名优教师体会到“把关的成就”。在分层推进
期刊
2018年8月9日,沈阳市杏坛教育集团(北校区),即原沈阳市第一七三中学,并入沈阳市杏坛教育集团,实现了由挂牌到实质合校的跨越,做到了一个领导班子,一个学校法人,一样的管理模式。经过两年的实际融入与磨合,杏坛教育集团受到更多的关注,北校区也在并入优质学校的碰撞中实现了融合,在蜕变中实现了发展。  一、碰撞中融合  (一)思想碰撞融合,勾画美好愿景  改变一个团队要从领导集体开始,领导集体的思想决定
期刊
“扎吉花”是福建古镇安海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传统手工艺,随着时代的发展,这项手工艺的传承面临着断层危机,因此,开展“扎吉花”传承教育势在必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应运用幼儿喜闻乐见和能够理解的方式激发其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创造条件让幼儿接触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如与幼儿共同参与传统民间艺术和地方民俗文化活动。区域游戏则是幼儿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以操作、
期刊
摘要:从大班主题活动“特别的我”出发,以图书区活动为例,考察幼儿在活动中说明性语言核心经验的获得情况,并以此为基础,考察幼儿在自主性区域活动中的深度学习过程,分析自主性区域活动和深度学习的关联性。自主性区域活动是幼儿深度学习的有效方式,为深度学习提供了有效的支持和有力的推动,而深度学习则可以看作自主性区域活动的终极目标,两者皆着眼于幼儿的高阶思维的推动和发展。因此,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幼儿自主区域游戏
期刊
培养初中生的乐学善学素养是当代教育的重要目标。心理类课程的介入对培养学生乐学善学素养有重要的作用。在归因理论的基础上,开展以“积极归因”为主题的学习心理课程,可以培养初中生乐学善学素养,提升其核心素养。  一、培养初中生乐学善学意识的背景  (一)乐学善学是学会学习核心素养的基本要点  2016年9月,教育部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明确指出,学生应具备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
期刊
音乐有着“不具有语义的确定性和事物形态的具象性”的特点,它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表现,不仅使聆听和演奏的人产生丰富的想像,也以一种超越时空的特质,打通内心与外界、自我与他人、相识或陌生。人们通过它,蓦然发现,原来不同的文化可以相融,不同的世界可以沟通,不同的时代可以跨越,不同的民族可以交流,从而找到自我去消解迷失,找到知音去摆脱孤独,找到安慰去解除痛苦,找到灵感去点亮愚钝,找到精致去对抗粗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