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主攻方向

来源 :中国经贸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s05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未来一个5年,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关键五年。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了今后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社会建设明显加强,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经过全国人民共同努力奋斗,要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抵御风险能力显著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牢固。
  我们都注意到,5年前的“十一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等量化增长指标,而“十二五”规划建议的框架性内容中没有提出具体的量化发展指标。说明国家更看重经济发展的质量而不是数量,不再以单一的GDP衡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而是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更加重视民生,更加重视环境,更加重视效率,更加看重综合实力。
  我们还注意到,在“十二五”规划建议中强调,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性新特征。明确提出的“五个坚持”,第一个就是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首次提出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顺序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化,消费被提到了第一的位置,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中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从1995年,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到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从“增长”方式转变到“发展”方式转变,不仅仅是两个字面的改变,而是具有极其深刻的内涵。15年前提出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主要是指通过生产要素结构的调整,实现经济增长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而今后要落实的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则至少要包括需求结构、供给结构和生产要素结构三个方面。在需求结构转变方面,经济增长要从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转变为消费、投资和出口协调发展,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在供给结构的调整方面,经济增长要从过度依赖第二产业的增长,转变为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在要素结构的调整方面,经济增长从过度依赖物质资源消耗,转变为提升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依靠技术进步、强化管理、提高劳动者素质来推动经济增长。
  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是党中央在深入分析、综合判断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国内外环境基础上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应当看到,经过改革开放以来32年的奋斗,我国经济保持了快速发展,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前列,基本具备了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有利条件和物质基础,特别是近两年来中央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如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指定实施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度重视推进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扩大就业,保障和改善民生等,为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供了强大动力和重要保障。未来5年,各级政府、各个行业、广大企业都要坚决按照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做出的重要部署,面对挑战和机遇,下大力气,下真功夫,坚决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特别是要坚持扩大内需战略,落实和完善促进消费的政策,建立扩大消费的长效机制,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局面,务求取得突破性进展。■
其他文献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