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性聋伴眩晕患者的前庭功能评价及对预后评估意义

来源 :昆明医科大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_flyfo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评估复发性耳聋伴眩晕患者的前庭功能和对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 临床选择2018年8月-2019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突发性耳聋患者122例,根据是否出现眩晕症状分组,分为眩晕组(n=60)、无眩晕组(n=62),全部病人均进行视频眼震电图(VNG)、纯音听阈测试,全部患者予以综合药物疗法,两组治疗3周后,比较两组的VNG、纯音听阈测试等指标;两组均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随访预后指标。结果 眩晕组的前庭功能下降例数与无眩晕组相比,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眩晕组的纯音测听重/极重度例数与无眩晕组相比,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眩晕组纯音听阈曲线分型好转15例,无改变20例,正常25例,无眩晕组好转30例,无改变12例,正常20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突发性聋伴眩晕病人累及前庭功能程度、听力损失程度更明显,对于评估预后、病情进展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预后;前庭功能;突发性聋伴眩晕
  【中图分类号】R2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0)02-098-01
  突发性聋是听力出现急剧降低,除听力功能下降外,可合并眩晕临床特征,是一种感音神经性聋,病因尚不清楚[1]。突发性聋伴眩晕可发生双侧或单侧听力改变,呕吐恶心、眩晕、耳堵塞感、耳鸣,严重者无法站立,病变可同时对前庭系统和耳蜗造成损害。突发性聋伴眩晕的前庭功能损害与临床预后是否相关仍需深入研究[2]。本研究选择2018年8月-2019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突发性聋伴眩晕患者60例,进行前庭功能检查,评估前庭功能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临床选择2018年6月~2019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突发性耳聋患者122例,年龄18-65岁,平均(43.5±3.1)岁;纳入标准:符合世界卫生组织耳科分会制定的突发性聋的诊断标准[3];经临床耳部各项检查确诊;均为单侧发病。排除标准:听神经瘤等中枢性病变、脑部病变、精神疾患、感染性病变。纯音听阈曲线分型:72例为高频听力损失,10例为低频听力损失,40例为全频听力损失。病变部位:左侧63例,右侧59例;其中男性51例,女性71例。根据是否出现眩晕症状分组,分为眩晕组(n=60)、无眩晕组(n=62),眩晕组年龄18-65岁,平均(43.4±2.9)岁;纯音听阈曲线分型:21例为高频听力损失,20例为低频听力损失,19例为全频听力损失。病变部位:左侧31例,右侧29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34例。无眩晕组年龄18-65岁,平均(43.3±3.0)岁;纯音听阈曲线分型:21例为高频听力损失,20例为低频听力损失,21例为全频听力损失。病变部位:左侧32例,右侧30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37例。两组的平均年龄、纯音听阈曲线分型、病变部位、性别等临床资料大体一致(P>0.05)。
  1.2方法  全部病人均进行视频眼震电图(VNG)、纯音听阈测试,全部患者予以糖皮质激素、耳神经营养药、血管扩张药物等综合疗法,两组治疗3周后,比较两组的VNG、纯音听阈测试等指标;两组均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随访预后指标。
  1.3统计学处理分析  SPSS21.0软件系统处理全部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为t检验,计数资料为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两组VNG、纯音测听等指标比较  眩晕组的前庭功能下降例数与无眩晕组相比,显著增高(P<0.05);眩晕组的纯音测听重/极重度例数与无眩晕组相比,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随访结果比较 眩晕组纯音听阈曲线分型好转15例,无改变20例,正常25例,无眩晕组好转30例,无改变12例,正常20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突发性耳聋的高发群体为50岁,男女无显著差异,是指在三天内、数小时、数分钟内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至少连续两个频率听力降低超过20dB HL,病因不明,可能与内耳循环障碍、脑供血不足、血液粘度升高、高脂血症等诱发因素密切相关[4-5]。本研究结果发现,眩晕组的前庭功能下降例数与无眩晕组相比,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眩晕组的纯音测听重/极重度例数与无眩晕组相比,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眩晕组纯音听阈曲线分型好转15例,无改变20例,正常25例,无眩晕组好转30例,无改变12例,正常20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王宇晴等[6]的研究结果大体一致,本研究发现,伴有眩晕者的迷路动脉阻塞损害更严重,累及范围较广泛,前庭部位的缺血、血管痉挛情况更显著,前庭功能下降更显著,病变在累及前庭功能的同时,损伤耳蜗功能,出现前庭神经、球囊、椭圆囊、半规管等传入神经损伤[7-8]。在相同的药物综合治疗下,在对患者随访3个月后发现,突发性耳聋伴有眩晕者的纯音听阈曲线分型恢复程度显著缓慢,而无眩晕者的纯音听阈曲线分析恢复较迅速[9-10]。综上所述,突发性聋伴眩晕病人累及前庭功能程度、耳蜗功能、听力损失程度更明显,对于评估预后、病情进展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 薛莎,刘雅泉,贺海霞,等.高压氧辅助治疗突发性耳聋57例疗效观察[J].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2019,32(4):168-169.
  [2] 吴旋,刘敏,陈凯佃,等.伴眩晕的突发性聋患者临床特征与病因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19,08(28):121-122.
  [3] 王希,赵芳,叶放蕾.迷路内出血相关突聋伴眩晕患者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分析[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9,21(1):73-74.
  [4] 习振文,张跃萍,郭应强,等.超短波结合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9,32 (10):129-134.
  [5] 艾毛毛,于鋒,周枫.高刺激速率ABR对突发性耳聋预后评估的价值[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6,31(1):173-174.
  [6] 王宇晴,刁明芳,田芳洁,等.低频与高频下降型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症状和预后分析[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19,15(4): 141-144.
  [7] 胡海艳,施丽琴.高压氧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天津医药,2018,34(3):2019-2021.
  [8] 柯林俊,龚桃根.伴发于突发性聋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28例临床分析[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8,18(3):267-269.
  [9] 于红霞,王淑珍,李英杰,等.耳石复位联合药物对继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应用效果[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8,94(3): 836-839.
  [10] 倪茂美,刘蕾,赵睿,等.全身联合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聋的疗效分析[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8,18(9): 183-186.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与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膀胱肿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入选此次研究中的35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收治的膀胱肿瘤患者。35例患者依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8例患者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对照组17例患者采用膀胱部分切除术。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56%以及29.41%,比较两组患者出血量、手术时间、膀胱冲洗时间、导管留置时间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小切口锁骨骨折内固定钢板取出术的临床研究。方法: 研究样本选自2012年4月至2019年4月,研究人员选取100名符合入组以及排除标准的患者,随后研究人员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以及研究组,分组应按照科学、合理、随机的标准,两组患者分别均有50例,对照组患者按照研究要求,接受常规开放手术治疗,研究组患者按照研究要求,接受改良小切口锁骨骨折内固定钢板取出术治疗,两组患者分别接受不同的治疗
期刊
摘要:目的 总结肾错构瘤(RAML)的诊断及治疗进展,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9年6月我科收治行手术治疗的肾错构瘤患者42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30例,年龄年龄19~65岁,平均40.3岁;肿瘤位于左侧肾26例,右侧肾10例,双侧肾错构瘤6例;肿瘤大小均大于4CM,最大瘤体30*25*25CM。结果 34例行肾肿瘤剜除术,8例行肾切除术,术后病理41例诊
期刊
摘要:目的 了解百色辖区内各医院临床用血管理现状,分析解决存在问题。 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百色辖区内用血医院进行分析研究,分析辖区内不同等级医院用血管理情况。 结果 绝大多数医院临床用血符合管理规范要求,但各级医院仍存在问题。 结论 百色辖区内医院临床用血管理现状总体上基本符合《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要求,但仍需加强规范化管理与技术指导。  关键词
期刊
摘要:干姜为常用的食药两用的材料,生活中对其运用广泛。干姜以挥发油和姜辣素为主要成分,具有解热镇痛、抑菌抗炎、抗氧化、抗肿瘤、抗晕动症、促进血液循环等药理作用。本文通过有关干姜文献查阅综述,对其临床药用及生活食用进行探讨,旨在为临床运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干姜;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0)02-076-0
期刊
摘要:中医体质学说可以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治方面起着重要指导作用。自2019年12月中下旬武汉确诊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出现以来,来势凶猛,疫情辐射全国,已造成数万人感染。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相继发布了系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以下简称《诊疗方案》),自第五版起加入中医治疗,其治疗效果有目共睹,后续经完善修订将中医辨证论治加入其中,以“除湿”为主,论述体质学说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的临床指导意义。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血小板参数与无症状性脑梗死(SCI)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体检或因其他非神经系统症状行MRI检查发现的SCI患者(SCI组)和非SCI患者(非SCI组)各50例,收集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与非SCI组相比,SCI组患者高血压患病率、高脂血症患病率、血小板分布宽度、血小板平均容积更高。结论 血小板分布宽度、血小板平均容积升高可能
期刊
我的老师顾勤主任是江苏省中医院脾胃病科的一位名中医,师从于著名中医内科专家、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对内科疑难病的诊治有着丰富的经验,尤其侧重于脾胃、肝胆疾病的诊疗。现已从事中医事业30余年,在30余年的行医生涯中,她从未离开过病人,从未离开过临床第一线,可谓名副其实的中医临床家。在跟随顾勤老师学习和实践的两年时间里,我受益良多,针对很多患者的病症的中医治疗方案,老师都给了我指导,其中,对于脾肾阳虚型
期刊
摘要:目的 分析瑞舒伐他汀在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期间收治42例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诊疗经过,患者予以常规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治疗,记作甲组;以收治的另外42例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对比,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瑞舒伐他汀治疗,记作乙组,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后乙组患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131I联合小剂量甲巯咪唑治疗甲亢性心脏病的临床效果及改进措施。方法 对我院2010-2017年131I联合小剂量甲巯咪唑治疗的52例甲亢性心脏病患者,回顾分析治疗前及治疗后12个月血清FT3、FT4、TSH水平、房颤转复率、甲亢心治愈率、甲减率等临床资料。结果52例甲亢性心脏病患者,经131I联合小剂量甲巯咪唑治疗后12个月,血清FT3、FT4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