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估输血前检测中存在问题的血型同种抗体的临床意义

来源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644442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输血传播病毒(TTV)是日本首次发现的与转氨酶异常升高相关的病毒,是一种可能引起输血后肝炎的新的DNA病毒,从而引起了世界各国学者的关注,分别对其DNA的基因结构、基因分型、传播途径、流行病学调查及其致病机理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尚存很多争议。本文就TTV的基因结构、传播途径及致病性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作一综述。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是目前体内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呈递细胞,具有启动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的功能。本文介绍DC在血液肿瘤中诱导的自身肿瘤杀伤活性、移植免疫、治疗及预后等方面的研究。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是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疾患,CD34+细胞在CML中生物学行为的改变与CML的克隆性发病有直接联系。P210bcr-abl蛋白酪氨酸激酶活性、信号蛋白磷酸化、造血微环境及细胞周期等因素的异常,导致了CD34+细胞生物学行为的改变。本文就近年CMLCD34+细胞与CML的关系及其生物学表现的研究作一综述。
Quebec血小板疾病(QPD)是新近发现的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出血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和粘膜出血。其实验室特点为血小板轻度或中度减少,α颗粒内多聚素(multimerin)缺乏、血小板第V因子(FV)活性降低,肾上腺素不能诱导血小板发生聚集;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水平升高。此病需与血管性假血友病和其他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血小板减少症鉴别。纤溶抑制剂是目前唯一可能控制本病出血的治疗方法。
以往多倾向于对多发性骨髓瘤采用保守治疗,但疗效不佳。近10年的研究证明,大剂量治疗加干细胞移植可极大地减少患者体内的肿瘤负荷,再合并移植后免疫疗法治疗微小残留病,可望使患者长期无病生存,延长总生存期。本文主要就这两方面的内容对国外近年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基因治疗为人类一些疑难疾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但如何将外源基因高效导入靶细胞或机体,一直是人们渴望解决的问题。腺相关病毒(Adeno-associated Virus,AAV)属细小病毒科,是动物病毒中最小的一种真核病毒,在高效转导、稳定表达方面具有其他病毒载体所没有的优越性。在为人类基因治疗寻找一种理想载体的研究中,AAV受到广泛重视。近年来其基本生物学特性及应用研究均取得了较大进展。
干细胞疗法(stem cell therapy)的研究是90年代医学和生物学中最引人关注的热点之一。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与增殖分化的生物学特性,是基因疗法一种理想的靶细胞。虽然对于各类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体外扩增已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其检测方法、发生和分化的具体过程等仍鲜为人知。本文就造血干细胞、神经元干细胞、胚胎干细胞和肝卵圆细胞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并探讨它们用于临床治疗造血系统疾病以及其它
期刊
细胞因子信号传导的JAK酪氨酸蛋白激酶(Janus kinase,JAK)/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活化子(signal transducers and activators of transcription,STAT)途径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本文分析了在白血病细胞中JAK/STAT的活化及其机制,阐述了JAK/STAT的持续活化与白血病发生之间的关系,为白血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