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信息技术积极作用取得物理课程教书育人双丰收

来源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yaya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计算机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已成为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其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已被广大的学生、教师所接受。多媒体技术已渗入各科教学活动中,在物理教学中,它让枯燥无形的抽象物理模型变得动画起来,学生可以如饥似渴地在网络知识里汲取更多的养分,大大推动教学生产力的发展,成为教学诸多推动因素中一个和谐的音符。如原子核模型呈现在银幕上一目了然,电流的流向和电荷的流动清晰可辨,热量的传递和温差的关系清清楚楚。在物理习题上更体现了多媒体容量大、快捷、灵活的极大优点。而且教师间的资源可以共享以互通有无,极大地提高了备课的效率。在教学改革浪潮下,如何恰当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已不是教师个人的问题,因为它的施教对象指向的是学生。笔者自从使用多媒体教学以来,在享受快乐电脑教学的兴奋后,慢慢静思,感到多媒体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让课堂教学失去原汁原味的个人特色。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物理教师应该树立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为目的,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的教育技术应用观,从实际出发,挖掘和发挥各种技术手段特别是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力争取得教学效果最优化,教书育人双丰收。
  1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按照新课程三维目标,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更要关注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落到实处。网络技术为广大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当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寻求多渠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了原来单一的学习方式;对某个物理现象或问题有自己的观点时,也可以通过网络与大家进行广泛的研讨和交流,在多向交流过程中,体会学习的乐趣,掌握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特网丰富的信息资源,是可以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围绕学习内容,主动搜索相关信息为我所用,这能够提高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只要教师指导有方,引导得当,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从过去的“教师教,自己听,你教我学”的模式中走出来,进而变成“我要学,我想学”,慢慢走向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良性循环当中,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有效实现新课程所追求的目标。同样,作为教师,在课堂这一主阵地上,运用信息技术,把物理教学内容以图片、视频或音频方式,给学生多视角、全方位的刺激,这种多元化、立体式的呈现方式,必然会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思维,使物理课堂丰富多彩,也必将为增强学习效果产生积极影响。
  2 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物理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由于受到时间和空间的条件制约,许多身边生动的物理现象无法在课堂内实际展示,教师不妨借助多媒体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如“万有引力定律”这一节内容,教材涉及知识面广,对相关知识要求较高。再如对开普勒三大定律的理解,需要学生丰富的空间想象能力、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较为扎实的数学表达及运算能力,该内容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用传统方法讲授学生不易接受。如果教师精心设计多媒体动画,不仅可以直观反映太阳系中各行星的运动轨迹,而且可以清楚地根据相对于各行星的运动轨迹椭圆,找到太阳具体的位置。学生一看就能够明白,原来太阳系中各行星的运动轨迹都是椭圆,太阳确实处在这些椭圆的一个共同焦点上;并且在观察行星运动过程中,不难从行星单位时间内扫过的面积总相等,得出行星在近地点运行速度最大,远地点运行速度最小的结论。在此基础上,如果教师稍加引导,学生也不难理解近地卫星速度较大以及流星形成的奥秘等相关知识。利用多媒体技术,把复杂抽象的物理情景直观化,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探究神秘宇宙的强烈意识,教学效果明显。
  3 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复杂物
   理过程,降低学习难度,突
   破教学难点
  应用多媒体课件展现物理过程,可以为课堂教学提供丰富、生动的实际情景,可以把复杂的物理过程简单化、清晰化,让学生通过观察、联想和想象去理解动态的物理过程,形象地建立起相应的过程图景。
  直线运动中有关“追及和相遇问题”一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主要是因为此类问题涉及的情景相对复杂,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学生一时难以理清思路。例如:“有一辆汽车在十字路口等候绿灯,当绿灯亮时汽车以3 m/s2的加速度开始加速行驶,恰在这时一辆自行车以6 m/s的速度匀速驶来,从后边超过汽车。试求:汽车从路口开动后,在追上自行车之前经过多长时间两车相距最远?此时距离是多少?”如果教师能把题目涉及的物理过程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给学生,学生就不难从清晰的过程情景准确分析两个物体的运动过程,找出两个物体运动的3个关系:1)时间关系(大多数情况下,两个物体的运动时间相同,有时运动时间也有先后);2)位移关系;3)速度关系。
  利用物理学的基本公式,列式计算出题目中的未知数据;再经过师生探究总结,得出解决“追及和相遇问题”的一般方法,即在“追及和相遇”问题中,要抓住临界状态:速度相同时,两物体间距离最小或最大。如果开始前面物体速度大,后面物体速度小,则两个物体间距离越来越大,当速度相同时,距离最大;如果开始前面物体速度小,后面物体速度大,则两个物体间距离越来越小,当速度相同时,距离最小。这样既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实现了难点的有效突破,同时通过归纳总结,提升了学生能力,不失为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
  4 运用多媒体课件模拟实验教
   学,再现物理过程,增强直
   观性
  初中物理课堂中有很多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由于受到常规实验仪器、实验材料等条件的限制,实验效果不尽如人意。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模拟一些重要的在目前条件下难以完成的实验,弥补常规实验的不足,增强实验的演示效果。如在讲授“万有引力常量的测定”时,按照教材目标,要求学生了解卡文迪许实验装置及其原理,但就目前条件而言,绝大多数学校是没有该装置的,一般处理这部分教材的方法是讲授。这种纸上谈兵式的教学,不仅增加了学习难度,学生难以理解,更重要的是学生无法理解库仑扭秤装置的精妙之处,无法理解科学探索道路之艰辛。如果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采用三维动画方式完整演示实验全过程,再加上适当的引导,学生就能在实验过程中直观地了解卡文迪许实验的装置,并从中理解其原理,知道卡文迪许时代能设计出如此精妙的实验,顺利解决微小形变的高超智慧,使学生在敬佩探索真理道路上科学家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精神之余,为如此精妙的“二次放大”技术解决微小形变之设计而折服,为像卡文迪许这样伟大的科学家献身科学的精神所倾倒。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动静结合的物理过程,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清晰、形象、连贯、动态的物理图景展示,并培养了科学思想。
  5 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有助于
   开展有效课堂
  初中物理新课程由12个模块构成,无论是必修模块还是选修模块,由于课时限制,每节课讲授内容多,容量大,用传统方法很难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在高考压力之下,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教师必须在教学方式的转变上下工夫,而多媒体技术在这方面有很大的优势。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节约如板书书写等的时间浪费,增加课堂容量,在课堂45分钟内,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提高课堂效率,为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奠定良好的基础。随着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不断推进,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教师应不断挖掘多媒体技术的潜力,使之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使信息技术的效能最大化,力争取得教学效果最优化,教书育人双丰收。
  
  (作者单位:湖北省郧县五峰乡九年一贯制学校)
其他文献
海底钴结壳的开采,需要一种能适应海底特殊条件、针对钴结壳特殊性能的开采方法,作者根据现有钴结壳开采方法,提出了激振破碎开采法,并研究了相关机电技术,通过调节激振频率及振幅
目的研究汽车制动盘的三种防护工艺在热带海洋大气环境下的耐腐蚀性能。方法针对三种防护工艺的制动盘,在万宁试验站采用户外暴露试验方法开展对比试验。结果某无铬锌铝涂层1
目的在不采用防热涂层的前提下,为满足远程火箭弹高弹道飞行的防热需求,提出增加壳体厚度的设计思路。方法通过弹道耦合的气动加热计算,分析不同材料、不同厚度壳体的弹头壁
研究了W-Ni-Fe纳米晶粉在注射成形中喂料的流变行为.纳米晶W-Ni-Fe粉采用机械合金化(MA)的方法制备,并将其与蜡基粘结剂混合形成1种喂料.讨论了MA球磨时间、纳米晶粉末体积和
集成可视化矿床建模软件(DMS)以关系数据库为核心,以地质统计计学为理论基础,可以建立集矿床开采的资源信息与工程信息于一体的数字化模型-矿床开采模型。讨论了该软件的功能组成以及
为了提高燃烧效率和磁铁矿氧化速度、降低固体燃料用量和提高烧结矿强度,对添加剂强化烧结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分别将0.1‰添加剂加入到钒钛磁铁精矿和低氟磁铁精矿中,烧结矿利
1 建设和谐的校园氛围  1.1 建设园林式校园  昆山市葛江中学建设之初,追求的就是园林式的建筑风格,树木葱茏,绿草如茵,假山池沼,鱼戏莲叶,别有一番情趣。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充分利用现有的每一道优雅景致,并赋予它们人文内涵,力图让草木含情,叫山水说话,让环境陶冶师生的情操,提升学校的品位。  1.2 建设人文化校园  为优化育人环境,树立鲜明的学校形象,形成有文化底蕴的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葛江
随着脑梗塞溶栓治疗的广泛开展,出血性脑梗塞再次受到重视。本文对32例经CT、MBI诊断出血性脑梗塞死者进行临床分析,年龄20~75岁,男女比较1.25:1。临床表现为原有症状和重或持续不缓解,分轻、中、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