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是如何消夏避暑的

来源 :新作文·小学高年级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uyq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瓷枕
  瓷枕的枕面长度一般不超过20厘米,内部中空,下端有孔穴透风,四周能透气,加之瓷器表面有一层冰凉的釉面,睡上去“半窗千里月,一枕五更风”。
  龙皮
  有一年夏天,唐宣宗召翰林学士韦澳、孙宏进宫,这俩人顶着酷热见到宣宗,行礼后刚一坐下,顿觉凉气逼人。原来是宣宗使人悬挂“龙皮”于亭中,可保持亭内凉爽,龙皮的透气性还能使室内空气清爽。而这“龙皮”,就是蟒蛇皮。
  汤药
  中藥消暑历史悠久,中医古籍记载,服用藿香、甘草、金银花等中药汤剂有利于预防中暑和感冒。藿香正气、清暑益气等方剂都是经典的消暑汤药。
  深井
  曹操当年在邺城建造大冷库“冰井台”,挖深井采集冷气。在厅内或是需要的房间挖一深井,上面用盖子盖妥,盖子上凿孔,夏天便有冷气从下面出来,而冬天则有暖气上来,保证厅堂温度相对稳定、宜人。
  高楼
  楼高风大,再加上林木掩映,有不错的避暑效果。唐代诗人姚合的一首诗写出了身居高楼赏景消暑的妙趣:“避暑高楼上,平芜望不穷。鸟穿山色去,人歇树阴中。”
  水亭
  炎夏烈日当空灼。在“火轮杲杲(gǎo gǎo)悬中天,下铄大地生青烟”的环境中,临水亭榭,荷花池畔,那该是怎样的一种惬意呢?
  心静
  白居易曾写诗:“人人避暑走如狂,独有禅师不出房。非是禅房无热到,但能心静即身凉。”他的意思是,心房就是禅房,暑热虽在,但只要心静,身体就凉快。所以,他的消暑办法就是静坐,坐到“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小星星们,看过了古人是如何消夏避暑的,我们也来总结总结,现代人是如何消夏避暑的吧!
其他文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轮胎成型机胎面夹取的改进方法,包括主机侧和带束侧,主机侧为控制端,带束侧为生产端,其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带束层贴合,冠带贴合,胎面贴合,传递环夹持胎面,成型鼓扣
【编者按】细心的小星星一定发现了,最近几期杂志有好多关于妈妈的作文。可是,你们发现了吗,这么多有关妈妈的作文里竟然没有发生“撞文”事件。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它们都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创意。本期,小编姐姐再来和大家分享两篇“妈妈文”,我们一起看看这两篇文章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地方。  星期六上午,我又和妈妈上演了一场青春期撞上更年期的战争。在妈妈喋喋不休的教导声中,我头也不回地冲下了楼。  来到小区,我心情
1905年,清朝政府正式下令废除科举制度,兴办现代学校。新中国成立之初,私塾开始走向衰落,被并入小学或主动关门。到了上个世纪50年代后期,私塾基本绝迹。如今有些家长开始对现代教
本实用新型属于模具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稳定性塑料整理箱盖体注塑模具。它解决了现有箱盖注塑模具稳定性差等问题。包括盖体上模机构和盖体下模机构,盖体上模机构
莠去津是一种广泛使用的除草剂,我国是其原药的主要生产国家。为加强工作场所莠去津暴露浓度的检测力度,保障职业接触工人身体健康,研究开发工作场所莠去津浓度的现场快速检
为解决多光谱数据在降维压缩过程中的颜色精度保持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人眼视觉感知特征的多光谱数据高保真降维压缩方法(VPCM)。研究首先依据人眼视觉响应的非线性解析特征,成功构建了同时综合人眼光谱特征与色度特征的变换函数,并通过进一步构造的优化函数对其进行修正,以针对不同的样本集找到最佳变换方向,而后利用修正后的视觉特征变换函数对光谱样本集进行空间变换(Γ(S)=C),然后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经视觉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