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脱贫脱贫:不落下一个贫困家庭

来源 :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gxia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
  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在奔小康的道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习近平总书记的话鼓舞着中国人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的决心。
  因户施策,一户一策
  清代文学家李渔曾说:“慰人忧贫者,必当授以生财之法。”这正是“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道理。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民革甘肃省委会主委霍卫平帮扶了3个贫困户,其中一户的家庭主要劳动力是马则乃白。她的丈夫因腰腿病常年卧病在床。家中有8亩地,两头母牛,她种了3亩草、5亩粮食作物。母牛去年产了两个牛犊,卖了8000多元。在帮扶的过程中,霍卫平建议她,今年再种两亩中药材。然后再帮助她把原来的牛换成新品种。“以后产的牛犊就可以卖个好价钱。”霍卫平笑道。
  “如果贫困户家中的劳力多、土地少,就以外出务工为主;如果土地多、劳力少,把多余的土地种草来养牛、羊。”霍卫平告诉《经济》记者,每户适合干什么,就干什么。如果缺少资金,贫困户可以贷款,通过扶贫互助资金可贷款3000元-5000元。在甘肃,每个贫困村都有30万元-50万元的扶贫互助资金,这是由省市縣三级财政无偿提供的,是专为扶持贫困户发展产业而设立的。
  霍卫平认为,扶贫工作有三大要素不可或缺。其一,产业是扶贫的根本。没有产业,扶贫就无从谈起。发展产业是脱贫之路,更是致富奔小康之路。
  其二,人才是关键。农村缺乏人才,新型农民较少。特别是贫困地区,具有新观念、懂管理的村级负责人太少。此外,懂技术的土专家太少。“在外面聘请专家培训是走马观花式的。我们更需要土生土长的专家,能够随叫随到,当面指导。”
  其三,基础设施建设是基础。尽管农村的电力已基本全覆盖了。但产业道路不尽完善,产业灌溉用水还极度缺乏。“靠人背、驴驮都不是现代农业。”霍卫平认为,未来扶贫之路,补齐这三方面短板,缺一不可。
  只要用对方法,就能攻坚克难
  在霍卫平看来,甘肃省的扶贫工作存在客观和主观的两大难点。客观的难点是甘肃省的气候条件恶劣;地处边远地区,交通不便;自然条件差,更重要的是缺乏水资源。这些客观原因促使甘肃的扶贫工作比其他地方更困难,更需要加大支持力度。
  主观的难点在于,目前贫困地区的部分群众,其内生动力尚未激发出来,包括个别村干部没有穷则思变的精神。党的扶贫政策好了以后,个别地方也养了一些懒汉,“等靠要”的思想严重。
  霍卫平认为,只有通过土地流转、劳务输转、干部异地交流等“三转”工程,才能激发贫困地区干部和群众的内生动力。
  他建议,一是通过加强土地流转,让有能力的企业和企业家进入贫困地区,发展产业。对他们采取优惠的政策,比如免地租政策,通过财政补贴三年地租。关键是让新的理念、新的管理方式影响贫困地区的群众和干部,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
  二是劳务输转。通过政府组织大规模年轻的农民到外地打工。在打工中培训,在培训中提高技能。“过去我们也搞了很多农民的培训。一是时间没保障,二是形式太多,导致培训效果不佳。”但是通过一边打工,一边结合实际培训,三五年以后,贫困地区的农民,无论是思想观念,还是技术技能,都将获得较大提升。“人挪活,树挪死。只有不断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多长见识,才有穷则思变的精神。”
  三是,增加村干部和乡镇干部的培训和异地学习挂职的机会。过去是县级以上的干部挂职,乡村两级的干部还没有挂职一说。在目前的形势下,村干部在一个村干了十几二十年并不少见。由于时间过长,导致他们观念保守。再加上家族势力、优亲厚友等现象在所难免。在评选贫困户、政策落实等方面会出现偏差。霍卫平认为,村干部(村支部书记、村主任)作为工作主体,一定要有新思想、新观念。他建议,让村干部异地挂职,让贫困村与非贫困村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提高贫困地区干部的整体素质。
  总体而言,一方面,把老板引进来,另一方面,让农民走出去,客观因素和主观就都有办法克服。“只要我们工作方法和工作措施得当,就可以解决深度贫困地区的问题。”
  发动广大企业家参与扶贫工作
  “我们应该号召企业家到贫困山区办企业。”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富力地产集团联席董事长兼总裁张力在两会小组讨论会议中提出,可以采取两种形式,一是由企业家经营企业,当地农民可以占股。“企业不仅要建好,还要经营好,更要把利润分给农民。”二是办厂招聘当地的农民当工人,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扶贫不是政府的事情,更是企业的责任。光靠政府,扶贫难度相当高。因此,要发动广大企业家,特别是这几年富起来的民营企业家,一起参与扶贫工作,相信脱贫不再是难事。”
其他文献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在大力推动和发展特色小镇。短短几年,全国性的特色小镇培育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各类机构、各色人等,用“逐鹿中原、放马驰骋”来形容一点不为过。应理性地面对这一机遇,冷静地分析利弊,及早制定应对措施,使特色小镇发展之路不要走偏,而是规范、有序、可持续地进行下去。  2017年12月4日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关于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小
期刊
2019年4月,山东省直单位选派的20名党员干部来到阳谷县,成立包括1名挂职县委副书记、17名驻村第一书记、2名工作队员的第一书记临时党支部,深入七级、张秋、大布3个乡镇17个贫困村开展“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工作。两年,1051200分钟,第一书记们用自己的真诚和汗水,驻村干部克服生活、家庭和工作上的困难,扎根农村,完成了一份沉甸甸的“答卷”。疫情期间,山东工商学院派驻阳谷县的4 名第一
期刊
一张纸,承载一片情。在走访莘县省派第一书记的过程中,辛庄村的一封村民自发申请书给《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留下深刻印象。  “前段时间,村里听说申书记要回去,‘两委’班子成员和村民代表自发组织了一个联名申请,想要把申书记留在村里,让他能留得更久些。”莘县古城镇辛庄村村支书韩永山是村里的老书记,他向《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透露,第一书记申健来了后,村里大变样,自己都觉得日子有了盼头,干得也起劲儿了。 
期刊
2020年12月23日消息。俄罗斯宣布,2030年前,完成向液化天然气(LNG)市场大规模进军的计划,并确保LNG项目盈利。到2035年,俄罗斯每年有望生产1.4亿吨LNG。俄罗斯当地媒体的研究报告显示,尽快建设LNG产能与疫情及其影响关联不大,最大的影响因素是欧洲各国政府带头进行的能源转型战略。  有分析认为,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将变得非常便宜,就成本而言,它将开始取代LNG,使得2030年
期刊
2020年12月12日,“2020品牌强国经济论坛暨(第四届)创新成果发布活动”在京举行,众多行业专家、企业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双循环新格局下品牌的创新发展之路。  “作为全球第一消费大国,中国本土品牌何时才能被全球市场认可?为什么中国很多品牌进入发育阶段就消失了?一个品牌被市场认可,靠的是什么?”会上,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在他看来,中国品牌的软肋在于急于求成,不是通过科技创新弯
期刊
2020智慧经济发展高峰论坛的举办地淄博,是山东乃至全国重要的工业城市,产业基础厚实,产业门类齐全,其下辖的周村区更有“鲁商起源地”之称。但在淄博市委书记江敦涛看来,淄博更是一座为了发展敢于创新、敢于变革、敢于下本钱的城市,“新的经济形态需要更多的理解与包容,我们要一如既往地推动优化营商环境,强化市场化、专业化、法制化的理念,顶格协调、一网通办、政策找人、上门服务,躬身当好‘店小二’,让更多理念契
期刊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中国自古就是一个重视教育的国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家族传承与企业经营存在紧密关联,“富过三代”不只是简单的财富传承问题,实际上它对社会稳定、国家昌盛、民族振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古诗反映出视角不同、风景不同的自然现象。而长期处于一线心理干预工作的笔者目睹了许多企业家背后的故事。  某头部企业的高层,在企业中担任三号人物,统管企业的核
期刊
近  年来,我国在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方面已取得明显成效,拉动就业效果明显,一些领域还进入了世界前沿。但有些时候,行政手段的扭曲作用、对表面政绩的追求、科研经费管理的官本位化等问题,阻碍了改革与创新进程,由此产生了一些低效情况。为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笔者提出以下七方面的建议。  第一,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坚定不移地推行以经济手段为主和以市场机制主导的优胜劣汰,在全局中政府担任配角。政府的
期刊
“我在中国已16年有余,亲身体验到中国环保法规以及措施转变的过程。15年之前中国开始关注环境保护和关注可持续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更多的是追随者的角色;而在当今的国际舞台上,中国显然已经转变成引领者的角色,角色转变带给像阿法拉伐这样关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广大企业更为广阔的市场机会和前景。”  提到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12月12日在气候雄心峰会上发表的《继往开来,开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新征程》重要讲话
期刊
“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田园诗派创始人陶渊明在抒情小赋中,表达他摆脱世间束缚,回归田园的心境。  1600多年过去了,随着城镇化的发展,我国有大批农民工进城务工。农村不少土地出现了“杂草生、衰草花,庄家地里未见粮”的情况。  如今我们再次试问:“田园将芜,胡不归?”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重要战略部署、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浓墨重彩——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要解决谁来归,怎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