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内插管致杓状软胃脱臼14例病因分析

来源 :华西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ong28668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杓状软胃脱臼,为气管内插管后并发症之一,一直被认为较为罕见.但近两年屡有报导[1~3],越来越引起了大家的重视,现将我院8年发生的14例病例,就杓状软骨脱位发生的机制、病因及防犯措施分析如下:
其他文献
颅脑外伤手术在清除颅内血肿及破碎之无生机脑组织或同时作内减压后仍有严重颅内高压,脑组织向外膨出,硬膜或骨瓣复位困难时,为扩大容积降低颅内压,常需行去骨瓣减压,所致颅
神经纤维瘤病,是一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斑痣错构瘤性疾病。发病年龄早,主要病理改变为神经外胚层组织异常增生、肿瘤形成,可伴中胚层组织发育不良等,具有多系统多器官受累特点。
1994年,澳大利亚人Wilkins和Williams首先提出了蛋白质组(proteome)的概念,并于1995年在Electrophoresis上加以解释:一个基因组,一种生物或一个细胞所表达的全部蛋白质[1].
干细胞移植是最近医学领域乃至整个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重点和前沿,干细胞因其具有高度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目前已成为了细胞移植的首选靶细胞.近年来的研究认为骨髓间充
目的:了解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梗死区周围细胞增殖的动态变化,以及三七三醇皂苷(PTS)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的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阻塞(MACO)2h、不同再灌注时间段(
对住院婴幼儿发生的30例药疹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致敏药物主要为解热镇痛药,占43.3%,其次为抗生素类,占33.3%;药疹类型以大疱性表皮松解萎缩坏死型最多见,占40%,其次为急性发
随着后基因组时代的到来,在人类癫痫的致病基因的研究上,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及人们对癫痫的发病机制的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近10多年以来,越来越多的
背景:急性中耳炎是婴幼儿及儿童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而在急性中耳炎的治疗过程中,抗生素的使用率却从荷兰的31%到美国和澳大利亚的98%相差迥异.
目的:通过1994~1997年收治的乳腺癌病人中,观察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不同时间、不同年龄的内分泌治疗共114例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1997年收治的乳腺癌病人.手术切除标本
本文对激光宫颈锥形切除的适应症、方法、注意事项、并发症、优点作了总结,显示了激光治疗的优越性,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