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生态农业

来源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t1977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湘教版地理必修2第四章围绕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做了详细的阐述。本章主要分析了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各时期的人地关系,从原始社会时期人类依赖、崇拜自然,农业文明时期人类改造自然到工业文明时期人类盲目追求经济发展,忽视环境,妄图征服自然,及至新技术革命以后人类转变态度,追求人地关系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发展战略,它与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紧密相关。可持续发展要求社会生产过程中充分利用资源并减少污染物排放,发展循环经济,具体表现为工业应进行清洁生产,农业应发展生态农业。在实际教学中,“生态农业”这个词学生经过多次接触有所了解,但这种了解是浅层次的,很多学生未能真正掌握生态农业的内涵,因此常在灵活性较强的题目上失分。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生态农业,我常用生活中的实例来做说明,利用身边触手可及的例子来论证课本上相对抽象的观点。
  在筛选实例时,我注重两个标准。(1)贴近学生。课堂上所举的例子力求贴近生活,这些生态农业区离如皋不能太远,最好学生之前已经去过。(2)典型性。列举的生态农业区具有明显的特征,要有助于强化学生的印象,通过对这些生态农业区的介绍能强化他们对生态农业本身及前面所学知识的理解。
  筛选好实例后,我会去这些生态农业区拍照、录视频等,为上课做充分的准备。
  实例一 南通市通州区金土地生态农业园(重点实例)
  金土地生态农业园以种植火龙果为核心,围绕火龙果种植发展了火龙果加工、温室大棚游览、人造湖景区餐饮等,以第一产业为基础带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这正是我国目前乡村振兴战略的抓手——三产融合的很好体现。
  具体来说,为弥补纬度较高热量不足的缺陷,该生态园内修建了大型的玻璃温室并在室内安装多台立式空调,可在冬季人为制暖以满足火龙果的生长需要。玻璃温室规模大,有别于普通的塑料大棚,高度很高且用钢化玻璃构建,是可供欣赏的一大景观。游客在农业园内除了可以观赏,还可以买到新鲜的火龙果,并可以现场榨汁饮用,购买的火龙果也可以在人造湖边的餐厅加工成菜肴食用。
  该生态农业园的发展模式比起傳统的农业模式“生产—销售”有更多的优点。经济层面上,它利用远郊区地价较低和政策支持的优势,因地制宜,将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和第一产业深度融合,通过三产融合达到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的目的。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对环境的破坏被控制在极小的范围内,因为它的效益并不主要依赖土地的高产出,也就不会出现过度利用土地导致土壤肥力急剧流失的情况出现。社会层面上,由于服务业的需求,金土地农业园还聘用了大量周边的农村劳动力,提供了较多的就业岗位。
  本例主要说明生态农业的发展方式并兼顾以下知识点:(1)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农业要可持续发展必须实现“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有机统一”,走生态发展的路子;(2)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的影响。
  实例二 南通市通州区鲜花小镇(辅助实例)
  鲜花小镇位于通州区城区东侧万顷良田项目区,以生态农业观光和体验式江海文化生活为主线,以种植花卉并打造各种花卉景观为特色。除了花海景观外,鲜花小镇内还有咖啡馆、餐厅、酒吧等,是文艺慢生活之地,在园里游览累了,可以选择进餐、喝下午茶、听音乐等。
  本例作为辅助实例,一方面仍能体现生态农业区主要走三产融合的发展方向,另一方面可论证两个知识点。(1)相比金土地生态农业园,鲜花小镇距离通州区市中心更近,车程仅十分钟,是标准的近郊区,地租更高。这与我们在农业部分所讲的地租影响农业类型布局相符合。(2)鲜花小镇目前仅完成了一期工程,单人门票价格便达到100元,远超很多省内的5A级景区,尽管如此,仍有大量游客来游览鲜花美景。可见,生态农业的附加值之高。
  实例三 如皋顾庄生态园(辅助实例)
  顾庄生态园是如皋2A级风景区,是学生最有可能去过或课后想去观赏的生态农业园。该生态园结合如皋特色——长寿文化、盆景园艺打造“长寿养生”“花木盆景”名片,以“都市里的乡村、盆景中的王国”为定位,建设长寿休闲度假区,吸引了上海、苏南等地区的众多游客。
  本例除了表述具体的生态农业发展方式,也强调农业发展应该结合当地的特色,因地制宜。乡村振兴,因地制宜是关键。
  利用三组实例,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从生活中感受生态农业的特点和优势,加深对三产融合的理解,强化他们的可持续发展意识,让我们的青少年一代真正明白经济增长和保护环境并不冲突,是可以齐头并进的。
其他文献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金融结构存在各种不合理因素.本文阐述了我国银行业的共生体系,提出银行业协调发展的机制,就制度、银企关系及金融结构等方面探讨银行共生体系的实现方式,
有关反气旋的知识多年来一直是各类考试命题的关注点。我国多种天气都与反气旋活动密切相关。高中地理鲁教版“常见的天气系统”一节关于反气旋有少量的文字介绍,关于反气旋对我国天气的影响知识窗有简单的说明。考纲对这部分内容要求不是太高,但考试命题者却常在书本知识上不断地发掘延伸,加深了难度和广度。在这种情况下仅靠书本上呈现的内容就显得不足,这就迫使教师需要更全面地了解反气旋。我根据自己对反气旋的理解,结合部
期刊
初中地理课标要求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展全体学生的全面性。因此,教师应该借鉴国内外的优秀教学经验,革新教学方法,创新教学体制。笔者在本文基于自身教学经验,对如何打造初中地理高效课堂这一问题进行说明与阐述。  地理学科素来有“文科中的理科”之称,可见其逻辑性与抽象性的特征比较明显。地理学科是初中会考的主要科目,所以教师必须优化教学模式,指导学生进行系统性、综合性、整体性的地理学习。  一、利用多媒
知识管理,是现代企业面临新形势所做出的战略性反映.企业知识管理就是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企业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企业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的新途径,为提高企
古人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家的兴亡关乎每一个人的利益,所以,我们应该胸怀家国,承担历史责任。培养高中生的家国情怀是高中历史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笔者在本文将从渗透家国情怀的必要性和措施两方面出发进行探讨。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的必要性  1.历史新课标的要求。  2017版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进一步指出,高中生学习历史课程时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了解中外历史,提高自身的历史意识、人文
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有些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低,始终处于被动地位,教学效果也差强人意。究其原因是因为思想政治课本中的大部分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较大的差别。同时,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生活经验有限,要想提高政治课堂教学效率,较为有效的途径就是在政治教学中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因此,十分有必要对高中政治教学生活化的对策进行研究。  一、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  要想实现教学生活化,教师必须要创新教学
很多老师将2013年全国文综Ⅰ卷第31题定性为典型的“超纲”题,并倾向于认定该题得分率低(河北,难度0.32)亦应归咎于此.但是,若从国家干预经济概念内涵的角度认真分析该题,则
期刊
在含氯气氛下,考察了载体、助剂和还原方法对耐微量氯的富氢气氛中脱氧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TiO2为载体,贵金属Pt为活性组分,添加助剂C和M,采用水合肼还原后,制备的耐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