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与会计信息失真关系的研究

来源 :高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bhw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会计信息失真了,就会影响到正确决策,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次序的建设,危害极大;本文针对此问题从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来探讨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影响,分析了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危害、成因和治理对策。
  【关键词】信息失真 职业道德 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D64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9(b)-0171-01
  
  1 序言
  近些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比较普遍和严重,这种现象已成为我国经济生活中亟待克服的顽症,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好坏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影响会计工作质量的关键所在。而会计工作在经济管理中具有非常重要作用,这是因为会计不仅要反映经营活动的过程和成果,而且要参与内部管理,分析考核经营责任;不仅要反映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还要为预测未来、制定经营决策服务。无论国有企业,还是私营企业;也无论哪个行业,还是哪个单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都是至关重要的。本文试图分析会计信息失真与会计从业人员自身诚信水平之間的关系,以期促进综合治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
  
  2 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危害和成因
  2.1 具体表现
  实收资本虚假;呆帐坏帐多;库存材料,帐实不符; 对外投资,计盈不计亏;成本费用任意挂帐;在成本中任意调节利润等等,凡此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形式,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既有制度层面的因素,如会计法律法规不健全,执法部门职责分工不明确,会计监督弱化,也有人为的因素,如单位领导受个人利益驱使,弄虚作假,会计人员无法保证会计信息质量,还有技术层面的因素,如会计核算技术性差错的存在,审计业务中多用询问和观察的方法、少用详细测试方法,审计样本的抽取多用非统计抽样技术、少用统计抽样技术,以致审计的效果不理想。更有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就是会计从业人员存在严重的不守诚信的道德问题,会计从业人员受利益驱动,放弃职守、自甘堕落、通同作弊、监守自盗。
  2.2 危害
  宏观会计信息失真,会掩盖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矛盾和隐患,增大了国民经济运行中的“泡沫”成分和不确定因素,不能真实反映国民经济运行中的实际情况,使国民经济发展所需的正常运行环境受到破坏,影响利益分配和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基层会计信息失真,使微观主体无法掌握实际情况,造成决策失误,给单位的生存和发展产生潜在的危机。
  2.3 成因
  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因素是在会计信息的形成过程中,财会人员整体素质欠佳是关键。通常产生于两个主要的信息处理环节:信息的形成过程和信息的披露过程。
  从会计信息的形成过程来看,信息失真可能表现在这些方面:搞数字游戏,虚增发生额和余额;隐瞒截留转移收入,私设"小金库";虚增成本以便偷漏税款;捏造事实,开虚假发票报销;串用或乱用会计科目等。另外,一些核算单位为了小团体的利益,甚至某些不可告人的目的,根本不按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确认、计量和记录科目,特别是在收入、费用和成本等科目上没有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或谨慎性原则进行核算,不按规定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摊销预提费用、待摊费用和递延资产,推迟或者提前确认收入或支出,人为地操纵成本费用的计算标准和利润分配方法,从而掩盖经营过程的实际情况,不利于投资者和债权人正确了解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
  但对于企业外部的会计信息使用者来讲,他们难以得到来自企业内部的会计核算实际情况,他们的投资或贷款行为主要受公开披露的会计信息的影响。因此,许多企业又在会计信息的披露环节上对报表进行再加工。
  
  3 提高会计职业道德,解决会计信息失真
  3.1 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
  如何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会计界已提出各种对策,如加强法制建设和宣传,加大执法力度,落实会计监督、实施会计委派制,深化会计管理体制改革等。但还应该提高会计职业道德水准,各种措施“齐抓共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
  3.1.1 只有体现“清正廉洁,实事求是,坚持原则”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才是行之有效的。同时道德规范的科学预制要有一定的超前性,否则,必被社会经济的发展所淘汰。
  3.1.2 作为会计职业道德,应先遵循《会计法》,与整个社会经济、法律制度相容并得到应允,其次会计职业道德还须得到会计习惯的认同。
  3.1.3 会计职业道德是基于对社会经济整体利益的关怀而被一定的社会团体提出来的,只有通过特定的传媒,才发生效力。但如果传媒一方面要求他人如何,自己却做有背于会计职业道德的行为,也必然失去了要求他人的资格。
  3.1.4 会计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两者虽有区别,但又都属于会计行为规范的范畴,是相互补充和相互作用的。会计法规不仅是对会计从业人员进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有利因素,而且还直接表现为一定道德规范的要求。会计职业道德对会计法规也有很大的作用。没有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氛围和职业道德舆论,单靠法律制裁是不能有效地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的。
  3.2 净化会计行为环境
  会计人员不仅工作在会计领域,也生活在社会大环境中,其职业道德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社会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净化环境,不仅会计职业界的努力去做,更重要的是要依托于社会各方面的变革与协调,应与法律、各行各业的职业道德同步,才能建设好会计职业道德。
  3.3 制定一套可操作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
  3.3.1 会计职业道德的实施主要依靠会计人员的道德感和思想觉悟,而非受制于外力,因此会计职业道德的制定不宜由政府直接出面进行,而应该由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学会等民间组织、中介机构来制定与监督实施,实现会计行业自律;在弘扬中国优秀传统道德,吸收西方优秀传统道德的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符合时代精神的会计职业道德和制定切实可行的道德操作规范;。
  3.4 做好职业道德教育
  目前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处于放纵阶段,不能指望良好道德在短期内能自发形成。在职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中应理所当然地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并且摆在突出位置,利用大众传播媒介宣传正反面典型,加以舆论引导;在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进行政治思想、法制、政策水平、业务素质、心理素质等各方面的教育。
  3.5 建立健全会计职业道德评价体系
  对会计人员遵纪守法、真实公正,“责业、廉业、精业、勤业、敬业、爱(乐)业”等方面制定一套可操作的标准;并且要选择恰当的评价方法。评价方法有社会评价方法和自我评价方法,而社会评价方法又可分为社会舆论与传统习俗评价。对道德评价结果应使用奖罚手段、示范道德榜样、大众传播媒介等方式,使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状况始终置于各单位内部和社会公众的督导之下。
  
  4 结束语
  作为一名财会人员,一定要本着客观、公正的原则,做到敬业爱岗、熟悉法规、依法办事、客观公正、搞好服务、保密守信,以“不做假账”为道德准绳,以《会计法》为行为准则,做到自律、自重,依法理财。自觉遵纪守法,廉洁奉公,不论遇到何种情况,不丧失原则,不谋私利。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参考文献
  [1] 许新霞,潘峰.《上海会计》[J]:2000.8.
  [2] 王军华.会计造假与信用危机[J].经济师2002.(8).
  [3] 史明俊.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对策[J].财会研究:2002.(8).
其他文献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社会经济、文化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人们的生活与网络联系得愈加紧密,网络应用飞速发展,电信运营商为了避免成为纯粹的数据管道,必将加大对电子渠道的建设和运
该文结合了Holmstrom(1979)是委托代理模型与Thomas Hemmer(1999)的凸性报酬理论,将股票期权激励报酬以凸性契约的模式引入经理的报酬契约模型,得出在何种情况下适宜采用股权
进入新世纪,经济贸易全球化的发展,使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为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商战,适应不断加快的发展节奏,资产重组作为一种重要的手段在世界各地被广泛地运用。我国资产重组的
【摘要】腐败问题的根源在于资本和权力的交易,这个交易之风的盛行使得社会伦理道德观念下滑,这更影响到我国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也影响到有竞争力的企业文化的形成,导致企业长期发展面临危机,最终造成社会经济的不稳定。要根治腐败这颗毒瘤,就必须建立起一整套有效的市场经济运行秩序并使其有效运行。   【关键词】企业文化 社会伦理道德 市场经济秩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