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留馨和冯志强交情的又一史实

来源 :搏击·武印文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athada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背景提示:《搏击》2014年第11期刊登唐才良《解疑顾留馨和冯志强的一段交情》一文,文中披露著名陈式太极拳拳家冯志强先生在《李经悟太极拳人生》一书中谈到他与武术家顾留馨的交往时说:“至于较早出版的《陈式太极拳》一书两位作者,沈家桢和顾留馨,前者我未见过,后者的情况知道一些。顾留馨在20世纪50年代跟陈发科先生学过两次拳,每次约半个月。后来他也跟我学过(这话就别提了)。”该文列举若干史实,指出了陈氏此言的不实之处。本文是该文例证的再补充。
  《搏击》2014年第11期刊登《解疑顾留馨和冯志强的一段交情》一文后,笔者又发现一件相关史料,特作补充。
  顾留馨的儿子顾元庄先生曾说起过一件事:顾老先生1982年初夏,正在准备接待以日本友人三浦英夫为团长的“全日本太极拳协会”访华团,安排他们来上海的全部访问活动。筹备活动由顾留馨主持、安排,并召集中国主要太极拳名家举行演武会。顾留馨安排的陈式太极拳表演人选,有76岁的洪均生;有33岁的陈小旺。由于陈发科儿子陈照奎去世,就考虑由刚退休的冯志强来代为表演。所以,顾留馨曾催促冯志强早日来沪,让他参加全日本太极拳协会的访华活动,将他作为陈发科的传人介绍给日本武术界,这样使冯志强有机会以中国名家的身份亮相于国际舞台。当时在顾留馨日记中有:1982年6月26日记载:“电冯志强,速去京体委联系”。6月24日记载:“17时函孙剑云、郝家俊、冯志强、洪均生、杨振铎、陈小旺欣悉来沪(准备名家表演会)。函郝早来一、二天;函小旺接妻至郑州。”6月29日记载:“冯老师拟7月中旬来沪”。但当时由于除日记外,没有找到其它能印证的资料,所以笔者在撰写《解疑顾留馨和冯志强的一段交情》一文时,未能将这段故事详细写入进去。
  前些天,笔者在整理“全日本太极拳协会”赠寄给顾留馨的刊物中,发现了有关信息,可以印证上述事实。于是特作补充,并公布这一资料。根据日本《太极》杂志,“日中国交正常化10周年纪念盛夏特别号”(1982.7.25~8.14)题为:“太极拳·推手全中国名家演武会”一文中称:
  这次“一九八二年特邀全国太极拳、推手名家表演会”,是“中国最高水准”。“七月一七日晚七时卢湾体育馆表演者……十一,冯志强55(北京)陈式二路”;“七月一八日晚七时静安体育馆十,冯志强陈式推手”;“七月一九日上海体育俱乐部陈式太极拳锻炼要领与推手讲解会主讲北京冯志强,山东洪钧生”。这次表演会因为是“全国最高的老师表演”,因此远在南京、无锡、扬州等地都有人来观摩,会场盛况空前“无立锥之地”。文章中介绍冯志强当年五十五岁,发科的弟子,陈式推手技术“拔群”,“一瞬脚”相手飞出倾倒,技艺“壮绝”云云。冯志强在名家合影中位立右起第三。
  日本《太极》杂志的报导,印证了顾留馨推介冯志强、陈小旺等人走上国际舞台的事实。尤其是冯志强先生从工厂退休后,第一次参加国际性交流活动,对其个人意义非常重要,也为冯志强顺利地成为职业太极拳家铺平了道路。
  笔者以为,虽然顾留馨先生甘当伯乐,助人为乐不求回报,但冯先生不应该跟在别人屁股后边,对顾留馨说三道四。中国人一直被教育要厌恶忘恩负义、恩将仇报的行为,所以,我宁可相信,冯志强在《李经悟太极拳人生》中那些似是而非的话,是言不由衷“虚与委蛇”,并不代表他内心真实思想。(所附合影照片从右起:洪钧生、马岳梁、冯志强、吴英华、杨振铎、三浦英夫、顾留馨、傅钟文、孙剑云、陈小旺、曲金铭、周元龙)。
其他文献
目前中职教学依旧沿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尤其在语文教学中以讲为主、课程形式单一、内容单调、方法陈旧,与工学一体化的教育改革要求南辕北辙,因此对中职语文教学模式进
对于日前有房企推出优惠售房,碧桂园(02007.HK)回应指,目前无全局促销安排,但会根据各个项目所在城市市场的变化随行就市,做相应调整.碧桂园又指出,今年在港出售的项目成绩不
期刊
现场服务,涉及面广,服务千家万户,是一项永不竣工的工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需要反复抓,抓反复,长抓不懈,供电企业要以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为重点,认真落实“三个十条”,
走进洛兹集团公司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腾飞,需脚踏实地”几个大字,简简单单几个字就透露出洛兹人的工作作风和做人准则.就像总经理罗其标常说的一句话:做事先做人.十一
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的永恒追求,高中学校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要从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信心的建立、科学学习方法的应用、生活习惯的培养等方面下功
本文结合目前政治教学中存在的学生、教师、教材、家庭、评价体系等方面问题,从教学理念、解决学生思想问题、传授学习方法、创新教学方法和提高应试技巧等方面进行研究应对,
指出了个性化教育下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影响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核心问题,指出个性化教育的内涵以及建立个性化教育下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长效机制,最后提出个性
存在主义的产生有着深厚的人本主义渊源,并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政治经济密切相关,海德格尔、萨特是存在主义的代表思想家,二战后萨特将“责任”引入到存在主义思想中,使得存
高师音乐专业的课程设置主要是以欧洲音乐教育体系为主,这与中国音乐教育的主流是一致的,但是,在现代社会物质文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音乐的理解,以及音乐在社会生活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