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与愿违的威胁

来源 :兵器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mlib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美国以“人权”大于“主权”、“反恐”或“防止核扩散”为借口,提出了新的武力干涉思想,并以此为指导加大了对外军事干涉的步伐,其一系列的做法对冷战后业已缓和的世界军控与裁军形势造成了巨大冲击,甚至在某些方面出现逆转。
  干涉思想的实践
  总体来看,美国冷战后的武力干涉或威胁虽然理由各有不同,但大部分都与遏止核武器发展有关。这些军事和政治行动看似推动了世界核军控与裁军行动,但本质和实际效果却迥然不同。
  伊拉克:“误会”的颠覆 早在1959年,伊拉克就开始发展核技术,特别是上世纪70年代,伊拉克凭借雄厚的石油“美元”加快了核计划的步伐。因为被要求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监督,伊拉克同苏联发生分歧,1975年后转向法国和意大利寻求核技术。这引起了美国和以色列等西方国家的怀疑和担忧。以后美国和以色列多次采取特工手段和外科手术突击的方式对伊拉克的核设施进行了破坏。特别是海湾战争后,伊拉克生产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设备都已被摧毁,随后又遭受十几年制裁,基本已不可能生产核武器了,但美英等仍认为,萨达姆不会放弃核追求,只要他一旦拥有,就一定会使用。
  2002年,一个伊拉克的叛逃者向英国情报部门提供了一份“秘密档案”,核心内容是:萨达姆手下的科学家工程师们,正在全力以赴研制核弹和生化武器,并已经进入最后阶段。为此,美国在2003年3月以反恐和消除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理由发动了伊拉克战争,并推翻、处死了萨达姆。而战后搜遍伊拉克每个角落,美国最终宣布:在伊拉克没有找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伊拉克支持恐怖主义活动的证据。事实证明,战前那份“秘密档案”严重失实。
  利比亚:“失信”的典型 利比亚的核计划始于20世纪70年代,其核计划在80年代开始加速。由于1988年洛克比空难带来的封锁、禁运和制裁,利比亚的核计划曾一度停顿。90年代中期,利比亚的核计划再度启动。美英情报机构认为,利比亚拥有11处核设施。长期以来,美国等西方国家对利比亚支持恐怖主义和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等方面深怀疑虑,对其实施制裁。2003年3月中旬,伊拉克战争前夕,利比亚曾主动提出与英国政府进行秘密谈判的要求。后在多方斡旋下,利与美英就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问题进行了多次秘密会谈。同年12月,利正式宣布自愿放弃研制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接受国际社会的核查。12月28日,巴拉迪率领国际原子能机构专家组视察利首都的黎波里地区4处核设施。据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初步调查,利比亚的核计划仍处于“低水平、小规模”的铀浓缩试验阶段。2004年1月,国际原子能机构开始正式对利比亚核设施进行核查,美英两国为核查工作提供后勤支援。同月,利比亚正式批准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和正式申请加入《禁止化学武器公约》。3月,利比亚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同意国际原子能机构对利比亚的核设施进行全面的突击式核查。
  美国总统布什在国情咨文中明确表示,同利比亚的关系出现显著进展是他推行反恐战争的结果,卡扎菲决定放弃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主要是因为企图获得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萨达姆被推翻了。但美国军控专家认为,布什将利比亚行为的转变与伊拉克战争联系起来,歪曲了事实,从而削弱了伊朗、叙利亚等国效仿利比亚的可能性。利比亚近来表现出的进步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布什入主白宫的第一年,而不是伊战前夕。2010年3月,美法等国还是以人权为借口支持反对派推翻了卡扎菲政权,外界普遍认为此举成为核军控与裁军行动的反面典型。
  伊朗:压制下的“反抗” 伊朗核能源开发活动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得到美国及其它西方国家的支持。1979年伊朗成立了伊斯兰国家,1980年美伊断交,伊朗拒绝向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屈服,同时美国在伊朗周边发动的战争和军事行动使伊朗不得不考虑国家安全。2003年初,伊朗宣布发现并提炼出能为其核电站提供燃料的铀后,美国对伊朗核能开发计划提出“严重质疑”,并开始多次指责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为掩护秘密发展核武器,并对其采取“遏制”政策,甚至威胁将伊朗核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伊朗核问题在2006年初成为美国伊朗关系的核心问题,并成为美国伊朗战争的潜在导火索和美国可能对伊朗采取战争行動的借口。
  美国在伊朗周边发动了两次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美军常年赖在阿富汗、伊拉克不撤军,美国入侵索马里、美军飞机空袭巴基斯坦西部等,而且美军在伊朗近邻的中东、中亚国家、南亚岛屿等驻扎有大量军队,严重威胁了伊朗安全,这反而成为伊朗进一步发展常规军力和核技术的理由。
  朝鲜:典型背后的“觉悟” 朝鲜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核技术研究。60年代中期,在苏联的帮助下,朝鲜建立了核基础设施。1974年,朝鲜加入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1985年12月,朝鲜加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但却一直拒绝接受其检查。美国从20世纪70年代起关注朝鲜的核项目。1988年下半年,美国正式对国际宣称朝鲜在宁边的核反应堆已经能生产可制造两至三枚原子弹的钚,此举立刻引起朝鲜的强烈反应和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1992年1月底,朝鲜与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签署了接受安全保障协议。1992年5月至1993年2月,朝鲜接受了IAEA的6次不定期核检查。但是此后朝鲜与国际社会就视察问题出现摩擦,并最终导致一系列国际制裁。1998年朝鲜发射了“光明星1号”卫星。2001年布什上台后,美国对朝政策变为强硬,并于2002年初将朝鲜与伊朗、伊拉克一起称为“邪恶轴心”,在《核态势审议报告》中也将朝鲜列为使用核武器的对象之一。2003年8月以后,朝鲜参加了多次美国、俄罗斯、中国、朝鲜、日本和韩国参加的六方会谈,但2006年10月朝鲜宣布成功进行一次地下核试验。2009年4月,朝鲜宣布成功发射“光明星2号”卫星,此举被认为是进行远程导弹技术试验。2009年5月,朝鲜再次宣布成功实施核试验,称这次核试验在爆炸当量和控制技术方面取得进展,进一步提高了核威慑能力。此后,朝鲜和韩国在2010年和2011年爆发多次边境和海上冲突,美国则利用军演等形式加紧了对朝的军事威胁。而2012年朝鲜为对抗这种威胁,坚持发射了“光明星3号”卫星并阅兵展示了新型远程弹道导弹。   应该看到,美国近年的几次军事干涉和军事威胁行动在客观上对消除和遏制核武器的发展发挥了一定的直接作用。但由于其武力干涉的目的存在着种种私利,使这种行为对世界核军控与裁军形势间接产生了巨大的消极影响。
  干涉思想的目的
  美国近年推行对外武力干涉思想,表面上是为了保障所谓人权、消除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及反恐的需要,但实际上其主要是为了满足其在政治和军事上的不同需要。
  维护于己有利世界秩序1993年,克林顿总统上台后即致力于跨世纪全球战略的制定。经过数年的探索与实践,美国得出这样的结论:在2015年之前,世界将保持一超多强的格局,美国的世界领袖地位不存在任何现实的挑战者,美国跨世纪的战略目标是尽可能维持当前有利的国际格局。以此为出发点,美国相继出台《四年防务评估》和《国家安全报告》等,通过启动北约东扩、强化美日同盟、调整美中关系等外交实践,基本确立了发挥世界“领导作用”、长期保持“一超”地位的跨世纪战略总目标。美国在欧洲正式启动北约东扩,提出“北约战略新概念”,通过处理科索沃危机的实践强化北约服务美国全球利益的军事功能:在亚太地区,与日韩合作构建涵盖美国、日本、韩国、台湾等的东亚多边防御体系。如此,通过“两洋战略”机制的部署,组成以美国为核心的“大西洋共同体”(价值共同体)和“太平洋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将安全重心转向朝鲜半岛和中东等热点地区及非对称性威胁(武器扩散、国际犯罪、贩毒等)。例如,伊拉克战争是美国推进“世界新秩序”的又一重大尝试,这场战争不仅改变了地缘政治格局,动摇了国际法和多边合作机制的基础,而且也牵动了世界许多国家特别是一些大国的切身利益,从而对现有的国际秩序造成了重大冲击。利比亚战争是美国以最小军事和经济代价维持世界秩序的“新代理人”战争模式的一次尝试。对朝鲜和伊朗的军事威胁则是美国争取地区盟国政治支持与攫取盟国利益,以及平衡其它潜在竞争国家的努力。
  转移国内政治经济压力 近年来,由于国内经济危机引起的美元貶值、石油价格上涨,导致了美国经济发展的连年衰退。美国、日本、欧盟被称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三大引擎”,现在都在减速,甚至衰退,而“金砖四国”(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的崛起引领了世界经济发展的新潮流,这使美国深感威胁。2008年,兰德公司就研究评估了发动一场战争来转嫁目前经济危机的可行性。分析人士认为,用7000亿美元救市的效果很可能不如用7000亿美元发动一场战争的效果好。美国各大军火集团和部分军方人士在经济危机中都遭受了一定的损失。如果美国政府用7000亿美元救市,美国军方正在或将要进行的军火采购势必受到影响。如果美国政府用7000亿美元发动一场战争,必然会得到各大军火集团和部分军方人士极力支持,这也是美国内支持奥巴马政府对利比亚动武和军事威胁伊朗的重要内在原因。
  巩固其全球核优势地位 美国从冷战至今保持的全球核优势地位始终没有哪个国家挑战,这是美国成为世界霸主的基础性力量,世界原有的核大国都已经纳入美国的核军控与裁军体制。但随着新兴核国家的出现,美国这种优势在某些地区受到挑战。例如,朝鲜、印度、巴基斯坦实验了核武器,美国怀疑下一步伊朗会拥有核武器,像这种核扩散,是美国绝对的威胁。美国非常担心这些在根本利益或意识形态上与美国有根本分歧的国家掌握核武器后,自己将失去在某些地区核优势,并最终在地区利益上作出让步,导致这些国家周边盟国对美国提供的核保护伞不信任,最终使美国从冷战时期建立起来的核安全与威慑体制崩溃,这直接威胁到了美国的核优势地位。此外,地区核优势地位的丧失也将使美国常规和信息优势失去存在的基础,从而使美国失去全面军事优势地位。
  完成地区军事战略布势 美国对上述国家的武装干涉和军事威胁旨在完成其地区军事战略布势,以实现其核力量发展所无法企及的目的。美国的对外政策就是维护美国及盟国的扩张利益;扩张美国经济;在国外推进所谓的美式民主,不断削弱外国的内部力量,为美国的扩张提高便利。而这些目标与美国的中东战略和伊朗核问题密切相关。例如,美国在伊拉克和伊朗的军事干涉和威胁旨在进一步控制中东地区。虽然在伊拉克战争后没有发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如果美军控制伊朗,则大大提高美军控制中东和中亚的能力,把美国实际控制的伊拉克、阿富汗、伊朗连成一片,将使美国牢牢地控制中东和中亚,威胁中国、俄罗斯和阿拉伯国家,并对南亚、西亚、中亚、东亚局势产生重大影响,俄罗斯等国将受到重大不利影响。而对朝鲜的军事干涉无疑将使日韩紧密团结在美国周围,并在太平洋地区特别是西太地区对中俄构成直接威胁,加上台湾和澳大利亚的支持,美国将牢牢控制泛太平洋地区。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消除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防止核武器扩散并不是其对外军事干涉的核心目标。实际上,美国对外军事干涉政策不但没有降低全球范围内对核武器的追求,反而加剧了这种企图。
  干涉思想对核军控与裁军的影响
  美国对外武力干涉政策的推行,导致诸多与美存在意识形态分歧的国家丧失了基本安全感。许多国家反而需求核武器来弥补常规力量的不足,从而在核武器发展问题上态度坚决。
  挫败了“消核”国的安全感,坚定了核发展的立场外界从伊拉克和利比亚弃核、遭受军事打击并最终政权被推翻的情况,都可以得到这样一个基本认识,那就是美国军事干涉的根本目的并不是迫使其放弃核武器发展,而是最终颠覆其政权。利比亚曾被美英等西方国家力捧为消除核生化武器和远程导弹的典范。该国曾于2003年突然宣布彻底放弃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核查。而美国随即以解除制裁、摘掉其“支持恐怖主义国家”的帽子作为奖励,并与之建立外交关系。此后,美国多次向朝鲜提出用“利比亚模式”解决朝鲜核问题,并建议朝鲜领导人金正日“以卡扎菲为榜样”,主动放弃核武器计划。尽管美国国务院副发言人称,空袭利比亚与利比亚弃核毫无关联,但朝鲜会很自然地联想:如果利比亚已经制造出核武器,法英美还会如此猖狂吗?如果朝鲜当时也学习利比亚弃核了,今天是不是会和利比亚同样下场呢?朝鲜外务省在利比亚战争爆发后表示,利比亚弃核模式正是被西方“安全保障”和“改善关系”的甜言蜜语所蒙骗,从而在解除武装后惨遭军事打击和侵略。显然,朝鲜已将利比亚视为继伊拉克之后的又一个反面教材。这无疑将导致美国热衷的一揽子解决方案失去吸引力和公信力,并为朝鲜提供了拒绝弃核的最佳借口,中国等周边国家规劝朝鲜重回六方会谈的难度将大大增加。即便今后有机会重启六方会谈,朝鲜也可能在会上强调西方的威胁,强调威慑侵略的必要性,并以核国家的身份要求进行核裁军谈判,从而拒绝或拖延弃核,从而使朝鲜核问题的解决更加渺茫,使本就步履维艰的六方会谈难上加难。美国高级研究员道格·班多在美国《国家利益》杂志上就曾撰文称:“美国政府为核不扩散不惜发动战争,至今仍拒绝承诺放弃对伊朗的军事行动。实际上,对利比亚的军事打击已经摧毁了说服任何与西方有冲突的国家放弃获取核弹的机会。任何想像自己会处在华盛顿瞄准镜内的政府都不大可能心甘情愿地放弃唯一能够威慑美国的武器,多国拥核动机更加强烈。”   地区核意识的增强,加剧了全球核军备竞赛趋势 美国的对外军事干涉政策将迫使更多的国家选择核武器,而连锁反应地引发美国盟国也会采取相应的核需求,最终引发全球范围的核军备竞赛。美国高级研究员道格·班多在美国《国家利益》杂志上撰文称,现今在美国威胁下,无法想像伊朗会自愿放弃核武器计划,利比亚战争所引起的涟漪可能会传播到更远的地方。例如,叙利亚也许会作出判断,认为即便是以色列最近的军事行动也不足以阻止它开展核计划。分析家们长期以来一直警告说,伊朗开发出核弹可能刺激沙特和埃及如法炮制。联军对另一个阿拉伯国家的最新打击也可能产生这种效果,始终会有现实的障碍阻止各国获得核武器。但是即便对于缅甸和委内瑞拉这样成功希望不大的国家,如今尝试获得核武器的动机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强烈。今天,没有一个国家会从西方死灰复燃的颠覆行动中得到安全感,无论它与华盛顿的关系看起来有多么亲密。美国政府的好斗再一次证明,避免美国军事行动的唯一可靠保护是拥有核武器。
  而一旦一个国家实现核武器的突破,将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例如,如果朝鲜作为一个危险的先例跨入了核俱乐部,不久韩国和日本就以受到朝鲜核威胁为由也宣布各自拥有了核力量,东亚战略平衡被彻底打破,美国在该地区的影Ⅱ向力被缩减到最低;作为另一个企图打破美国封锁的中东国家伊朗,认为朝鲜的模式可以效仿,于是也在不久宣布拥有核打击力量:其后以色列立即宣布对伊朗进入战争状态,联合国与美国的调停都将以失败告终;而按照美国的说法,伊朗历来与一些极端组织有关联,那些极端组织在伊拉克境内也拥有各自的势力和利益,因此伊朗在面临强大的国际压力和战争威胁的条件下,不排除输出核武器的可能;美国、以色列及其盟国将会对伊朗进行全面封锁,海湾各国将会面临新一次的“中东战争”,至于战争结果如何谁也无法预料。
  多种安全追求交织,使核军控与裁军谈判更复杂 美国以常规军事打击手段替代谈判与对话的做法,使众多国家在强加给他的核军控与裁军谈判中必然将美国的常规威胁与核军控谈判交织在一起,互为条件,这无疑将使核军控与裁军谈判更加复杂。对于潜在的核国家而言,弃核,是一把双面刃,后果难测。固然弃核降低了国际社会对本国危险性的估计,避免本国成为西方国家军事打击的可能性,然而,一旦本国国内发生政治动乱或者同邻国爆发冲突,也降低了西方国家发动军事打击的风险性。为此,其只有选择以核武器发展作为筹码,要么大力发展核武器,以此作为其安全的基石,要么以其为谈判条件,换取西方的安全承诺。伊拉克和利比亚遭受军事打击的情况下,朝鲜、伊朗如果从正面汲取教训,则应该一边毅然放弃核计划,与国际社会和平相处,一边切实改善民生,缓和国内矛盾。但在美国越来越强烈的威胁下,以及利比亚弃核后仍遭打击的事实面前,这些国家多半只会从反面汲取教训:国内矛盾日积月累,短期内无从化解,而一旦弃核,没有基本的安全保障和对话筹码,西方国家就会跃跃欲试,随时可以找到对自己发动军事打击的藉口。为此,其只有以核筹码尽可能多的换取安全承诺。例如,在美国的长期军事威胁和经济制裁下,朝鲜已经开始将能源與常规力量的半岛部署问题与消除核武器问题捆绑在了一起,从而使六方会谈更加艰难。伊朗为保卫其核计划,也开始大力发展高技术力量,并提出封锁霍尔木兹海峡问题。未来这些问题都将成为对伊朗核谈判的障碍。
  扰乱了地区安全,使全球核不扩散秩序更混乱 美国的军事干涉一再破坏地区军事平衡,使地区政权无法控制非政府组织获得核材料和第三方获取核设备与技术,使全球核不扩散秩序更加混乱。例如,伊战后,在混乱的情况下,已无法判断究竟是伊拉克没有储存核材料还是这些材料在战争中已经散失,美国的军事打击使拥有核材料和核技术的国家失去了对这些危险物品和人员的控制,从而带来进一步扩散的风险。
其他文献
记:最近几年,我们经常可以在新闻报道中看到“美军无人机发射导弹”的字眼出现。据国外一些研究机构和巴基斯坦官员透露,美军无人机在巴基斯坦西北部地区至少打死了14名恐怖组织头目,550~850名武装分子。各种专业军事媒体、展览会上,也频频出现各国研制的无人机载弹药。2010年的第三届中国无人机大会展览会上,挂着导弹的“蓝鹰”200W无人机摆放在展厅中央,还披露了可配装于无人机的“蓝箭”-7激光半主动制
谈到以色列的成长和发展几乎无法回避其情报组织的作用,这是因为以色列作为世界上最缺乏安全感的国家,非常看重情报工作。面对三面包围的阿拉伯人,以色列必须充分利用自己的情报组织,密切监视敌国的一举一动,这就是以色列军事情报组织不断发展壮大的内在动因。以摩萨德(Mossad)为核心的以色列情报组织与美国中央情报局、苏联内务委员会(克格勃)一起,并称为“世界三大情报组织”。自从成立以来,以色列情报组织采取了
2011年3月8日,韩国国防部长金宽镇宣布,将提前采购美国的RQ-4“全球鹰”无人机(题图)和F-35“闪电”Ⅱ隐身战斗机。三天后,美国媒体即透露,韩国已经与美国达成采购4架“全球鹰”无人机的协议,并将很快确定60架隐身战斗机的采购计划。韩国为什么会急于罘购无人机和隐身战斗机呢?此举又将对脆弱的东亚地区安全局势产生什么影响呢?    由来已久的企图    早在2006年9月美韩华盛顿安全会议上,韩
2013年12月12日,美国德事隆·埃兰德公司研制的“蝎子”(Scorpion)原型机从位于堪萨斯州威奇托的麦康奈尔空军基地首次升空,持续飞行了约90分钟,标志着这种全新设计的低成本战术飞机进入为期两年的性能测试和验证阶段。  作为一种承担情报、监视与侦察(ISR)任务兼具对地攻击能力的轻型多用途飞机,“蝎子”从最初设计到首飞仅花了不到两年时间,成为近年来美国研制速度最快的军用飞机。尽管貌不惊人,
编者按:2007年11月6目,美国五角大楼证实,美军第10山地师师部将于2008年春天迁往伊拉克 第10山地师自上个世纪90年代起就被视为美国海外用兵的风向标,先后参加了“沙漠盾牌”和“沙漠风暴”、阿富汗作战、伊拉克战争。因此,不少国际军事观察家认为,第10山地师移师伊拉克可以看作为对伊朗动武的前期准备。2008年1月6日清晨,五艘伊朗革命卫队攻击艇在霍尔木兹海峡国际水域与三艘美军舰艇发生对抗,
看刺刀座辨日式步枪  影片一开始便有一场民主联军在火车站与土匪的精彩枪战,203小分队使用的步枪一露出来,笔者和旁边一起观影的军迷朋友相视而笑,不约而同地说:“应该是日式步枪。”这个例子除了证明“千万不要和军迷一块看军事剧”一语的正确性之外,还说明了日式步枪的易辨别性。  从三十年式步枪开始,日本的大多数步枪均使用三十年式刺刀,其全长500毫米,单刃,性能极好,体现了日本刀剑制造技术的高超。由于日
从人类发明船艇以来,导航就成为了一个永恒的话题——你的船要朝什么方向行驶?怎么走才最快捷、最安全?在什么时间到达什么位置?这一切的问题都有赖于导航。自从船艇用于战争目的之后,尤其是鱼雷、导弹装备舰艇以后,这一问题就更显突出了。可以这样讲,舰艇导航的精确与否决定海上战争的胜利。  现代军用舰艇导航的总体要求是可靠、连续和准确。顾名思义,可靠是指导航仪器设备要质量好、不出毛病。连续是指导航仪器要能实时
毫无疑问,今天的武器装备大多还是对昨日的延续,单就为变化所继续抵抗的传统或背景,即使在今天也依然与它们在1960年代、1940年代乃至1920年代的一样强大,但有些变化的确值得探讨、争辩需要强调的是,我们的目的在于卸下考据的重担,倡导仔细考察那些迹象背后更深更广的内容  “争 鸣”空间的落地归结于北京西山脚下“四王府”的一次圈中好友的聚会,故记于栏目名中,以作纪念  2010年11月第八届珠海航展
春晚上略带发福的“小虎队”表演,让人们领略了时间的沧桑,也让60、70后的人们回到了那个充满激情和幻想的80年代,那个年代对军事爱好者最离奇和不可捉摸的幻想当数所谓的“死光”——激光武器。  记得当时一部非常粗糙而弱智的幻想电影《珊瑚岛上的死光》可以连看数遍不厌,不亚于以后看“小虎队”表演,而让人惆怅的是一旦充满幻想的东西像“小虎队”一样在时间老人面前脱去迷幻的色彩,就不是那么生动了。  2010
长官们    提及航空母舰上的官兵,首先想到的自然是舰长,因为航空母舰的最高长官就是舰长,为上校军衔。与核潜艇艇长一样,航母舰长是通往将官的晋身之阶。把价值昂贵的航母交给他指挥,标准要非常严格:必须是舰载机飞行员出身,不低于800次舰上起落和4 000个飞行小时。在各国海军里,这个标准非常高。美国强大的经济实力、科学的培训体制、全面的用人考察机制与雄厚的人力储备,是能够培养出复合型舰长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