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育理念下的高职德育新方法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hnnyhlj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职德育是高职教育阶段推行的德育活动,旨在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所具备的优秀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的教育活动。当前,高职的德育工作存在着一些问题,德育时效性较差,德育工作陷入困境。而如何将道德教育深入高职学生的心灵并转化为学生的道德自觉是值得德育工作者深思的重要问题。本文提出必须认真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与时俱进地创新高职德育工作。
  关键词: 高职德育 自律性教育 人文素质 主体作用 社会生活
  
  一、以人为本,创新高职德育新理念,从教学生学习“做事”转到教学生学会“做人”。
  高职院校的德育是塑造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主渠道和主要教育手段,通过德育,把学生培养成认知、情感、伦理、审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人,使他们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格健全的人,也就是将道德教育定位在如何“做人”这个目标上。过去,在这个问题上,一些高职院校由于片面强调技能教育、文化素质教育,忽视道德素质教育在教学中的地位,造成今天的教育不是以“教学生如何做人”为目标,只是把学生当作一种“学习工具”,从技术、功用、效率的层次,教他们如何做事,把应知应会作为合格人材的标准,把人当成物,造成德育在学校教育中的缺失,德育成了技能教育、文化素质教育的附庸。这种被社会戏称为“缺德”教育的后果,必然是导致学生有文化缺教养,有欲望没理想,有目标没信仰,会做事不会做人,培养出来的学生不受社会欢迎。因此,高职院校对大学生的德育应以人为本,真正确立起以如何“做人”为目标的德育新理念。
  教育的本质是育人,提升人的素质,学校的根本任务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职业教育的目标固然是培养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但任何教育都应该立足于人的全面发展。在全面发展的同时,强调德育为先,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四有”新人。所以我们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德育的最高目标是要促进学生的发展。邓小平在论述德育问题时曾指出:“教育过程中应充分发展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地发展,学生发展的潜力是无限的。”所以我们应积极探索实施主体性德育模式教育。德育的根本目的是构筑人的精神支柱,我们要根据高职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需求去研究如何启迪学生作为德育的主体而不是强制灌输理念的客体,真正实现德育课从以社会为本到以学生发展为本,从以政治为中心到以学生的德育生活为中心,从以老师和课本为依据到以学生的发展为依据的根本性转变。人性化的德育思想,就是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设身处地地将学生成长遇到的困难与我们所做的工作相结合,促进他们将来更好地健康成长和适应社会。高职学校的学生入学后,对自身的评价不高,有较强的失落感,所以我们就要对他们多加关爱,鼓舞他们树立信心和对成功的欲望,情理交融,收到好的效果。
  二、建立开放的德育网络,对学生进行自律性教育。
  随着计算机的应用和普及,互联网作为传播的新媒介,正悄悄改变着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现在和未来几年中,中国上网的主流是青少年学生。互联网对青少年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将会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在网络环境中,学生通过互联网了解学校、家庭以外的未知领域,认识世界的博大精深,结交许多朋友,触及科技领域的最新知识。同样,网络的发展将不断延伸至人的意识形态领域,对尚未形成正确人生观和世界观的青少年学生影响更甚。网络是把双刃剑,利用得好,它可以成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的有效阵地,反之,后果则不堪设想。在这种形式下,学校的德育工作应当以积极的态度适应网络的发展,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因势利导,探索网络环境下的德育新思路,形成学校德育工作发展的新形势、新方法和新途径。
  自律型德育主要是激发学生自我教育潜能,使学生把一定的道德要求内化为自身的需要,从而改变自己的行动。并让学生根据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者的目标和要求,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通过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产生积极进取之心,主动接受先进思想和正确行为,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
  三、创新高职德育体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教育学生学会做人,核心问题是不仅要教育学生正确处理好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使他们既要学会做事,更要学会做人,更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有团队精神、乐于奉献,有全局意识的人,也就是使学生要有团队精神。
  创新德育工作,还必须从人的综合素质和推进社会文化进步的高度,把知识传授与道德教育结合起来,把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结合起来。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和技术,更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促使学生在高雅的人文教育中得到高品位的文化熏陶和完善人格修养,使他们获得全面的发展。
  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升高职德育水平。
  学生作为不断发展、不断成熟的主体,其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需要在教育者的引导和帮助下不断增强和发展。只有生动活泼的教育氛围才会使其感受到自信、充实和体验到完善自己的乐趣。唤醒学生的修德需要,不仅要靠创新的课堂教学,而且要靠创设各种自我教育的情景,既要以就业为导向,还要以学生为主体创新校园文化建设。因此,校园文化建设与创新,必须讲究时效性。使学生在健康向上的文化气息中得到个性的张扬、合作意识的培养。
  五、贯穿于社会生活,培养高职德育素养。
  教育界越来越感觉到,德育贯穿于学生生活的始终,德育的土壤和养料在生活中,品德与社会应该从书本走向生活,应该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进入德育的过程中。德育只有在与真实生活、社会相统一的过程中才能实现自身的目的,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充分挖掘社会教育资源中真实事件的教育价值,把社会基础知识教学与真实的社会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以往过于独立的德育学科体系容易阻断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所以,德育素材是在学生的生活中挖掘出来的,不是简单的道德说教,要把生活化的德育还给学生,把学生兴趣还给课堂。所以,从这一点上讲,品德与社会课程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完善课程实施模式,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在社会大环境中,由于新事物层出不穷,受生活时空和个人因素的制约,教师不能完全帮助学生顺利解决所有道德问题,因而师生通过认真思考和相互交流,在自我判斷与分析抉择中有助于实现促进双方的自我成长。总之,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我们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积极探讨有效的德育方法,培养出真正适合社会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孙永军.略论高校思想教育的针对性[J].石河子大学学报,2004,(3).
  [2]霍尔·戴维斯.道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3]蒋士会,唐德海.当代教育理论前沿问题概览[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7).
  [4]薛继红.新时期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探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5,(1).
其他文献
奥斯丁在《傲慢与偏见》中通过对几桩婚姻的描述,表现出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社会的婚姻观。在等级观念盛行的社会中,金钱在婚姻中占有重要地位。达西和伊丽莎白的婚姻成为
摘 要: 民办高校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校园是民办高校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是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需要。民办高校和谐校园的建设应处理好硬实力与软环境的关系,处理好干群关系和师生关系,处理好校园和谐与社会和谐的关系。  关键词: 民办高校 和谐校园 构建 关系    我国民办高校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起步,到现在已经历了近30年的风雨历程
针织定位药服装是近年流行的比较高档的一种针织产品,针织定位花工艺是由针织,染整定形及针织成衣共同决定的,本文介绍了定位花的概念及其生产工艺。
本文介绍了用于T恤面料的涤粘长丝交织的染整工艺,及其对织物的各种风格特征:如柔软性、悬垂性、滑爽性及外观等的影响,从理论到实践进行了认直的分析和探讨,确定了较为合理的工艺
本文讨论了AR1301助剂和醋酸-醋酸钠缓冲剂低温染色方法在真丝针织绸的应用,并通过大量试验,确定了较理想和实用的低温染色工艺,另外分析了染色温度、染料用量等工艺条件。
<正> 目前大多数有引进袜机的企业的供气设计都如图1所示:这种设计只适应于机台少耗气量少的企业,对耗气量大的企业,则就无法满足供气
本文通过对国内拥有量较大的S296型针织圆朵卷布机的电路的分析,搞清了其原理,同时与机械式卷取机构作了比较,提出了将该卷布机构改进移植到国产同类设备的设想,并对卷布机构的电路消
中国针织名镇张槎镇正在大力改造开发一批高档新型工业园区.首期计划在3~5年内重点改造以张槎玉带针织区为核心的针织工业区,包括9大针织城。
圣麻纤维是河北吉藁化纤有限责任公司自主研发.具有自主的专利技术的新产品,该产品填补了纺织行业空白。
为改变清代农业落后面貌.清政府实施了农业改良和推广,但在农业改良和推广中受到了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主要包括战乱、灾荒、人才缺乏和体制弊端等.上述因素的存在导致清代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