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苏对华战略与1946年政协会议

来源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2009n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46年政协会议堪称近代中国的一次“制宪会议”。它的召开,是美苏两国对华战略叠加作用的结果。美国通过赫尔利调停、马歇尔使华,直接介入国内政局;苏联则通过《中苏条约》表明了支持国民党政权与国共和谈的态度,美苏对华战略形成的政治压力与国内政治力量的互动,促成了政协会议召开及关于构建民主国家政体的决议的达成。但外来因素难以改变中国政治自身的逻辑,苏联在东北问题上的转向引发了局势变动,政协决议最终以流产而告终。
其他文献
民族工作始终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一项重要工作。认真研究城市化进程中民族工作的新情况,探索城市化背景下民族工作的新机制,是当前民族工作的一项重大课题。我们应
治理是谋求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权力由政府向市民社会回归的行为。社会资本是市民社会中的契约性规则。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全球化使社会资本扩展到国际领域。社会资本作为
民营企业是在改革开放中诞生和发展起来的。民营企业二十多年走过的道路证明,追求经济价值需要道德价值的支撑。经济价值的实现和道德价值的追求,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民营企
当前,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民政治道德新范式研究,不仅可以对我国公民的道德建设、民主政治建设和廉政建设起到内容创新和实践实施的积极推动作用,而且还可以为创建具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