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技术在中国胃癌手术中应用的历史与发展趋势

来源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weieas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腹腔镜为代表的微创技术是胃癌外科治疗的主要方向之一。自1999年首次报道腹腔镜胃癌手术以来,我国腹腔镜胃癌微创手术经历了初步探索期、快速发展期和日渐成熟期3个阶段。虽然目前我国开展腹腔镜胃癌微创手术的单位越来越多,报道的例数逐年增加,也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但仍存在操作技术不够规范、循证医学研究开展较少、 3D腹腔镜和机器人胃癌手术应用不够广泛等问题。因此,我们应该大力加强腹腔镜胃癌微创手术的规范化培训,深入开展腹腔镜胃癌手术的循证医学研究,积极推动3D腹腔镜和机器人胃癌手术的临床应用,进一步提高我国腹腔镜胃癌微创手术水平。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肥胖症和2型糖尿病已经成为现今社会所面临的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自从20世纪50年代第1例减肥手术报道以来,胃肠外科手术治疗肥胖症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已经成为治疗病态肥胖的"金标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胃肠外科手术不仅能减重,同时可以改善、甚至治愈肥胖症相关的多种代谢性疾病,尤其是2型糖尿病。当前被证明安全、有效的手术治疗方式主要包括可调节胃绑带术、Roux-en-Y
目的观察腹腔镜超低位直肠癌经括约肌间切除术后肛肠动力学变化的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3年1月在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胃肠外科行腹腔镜超低位直肠癌经括约肌间切除术26例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观察组),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从病案室抽取同期同一手术组施行的腹腔镜直肠低位前切除术30例直肠癌患者为对照(对照组)。观察指标为术前及术后的肛管静息压(ARP)、肛管最大收缩压(AMSP)、直肠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治疗胃神经内分泌癌(GNEC)的近远期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84例行胃癌D2根治术的GNE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腹腔镜手术患者(腹腔镜组)44例,开腹手术患者(开腹组)40例。对两组患者术中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3年生存率及无复发生存时间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
期刊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超低位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4年10月间在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腹腔镜TME手术的34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腹腔镜组)的临床资料。按年龄和性别进行1∶1配对,筛选出同期行开腹TME手术的34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开腹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生存率。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的比较差异无统
期刊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放经腹括约肌间切除术(ISR)治疗低位直肠癌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5年1月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行腹腔镜或开放经腹ISR治疗的246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R语言2.8.1软件对患者通过倾向性评分法进行1∶1匹配,匹配变量包括患者性别、年龄、ASA评分、新辅助放化疗与否、病理T分期、病理N分期及肿瘤分化程度。最终行腹腔镜经腹ISR(腹腔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