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中小学实施媒介素养教育的思考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u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大众媒体的飞速普及与发展,媒介素养已成为人们的基本生存能力和素质要求。“目前,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德国、挪威、芬兰、瑞典等国已将媒介素养教育设为全国或部分地区中小学的正规教学内容,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也开始试行媒介素养教育。”[1]如何实施媒介素养教育,这是我们不能回避的问题。本文在参考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从我国国情出发,对媒介素养教育的内涵、我国中小学实施媒介素养教育所面对的问题以及相应对策等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以期抛砖引玉,引发大家对媒介素养教育问题的关注与思索,推动我国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早日实施。
  一、媒介素养教育的内涵
  首先,要明确几个问题:什么是媒介素养,为什么要进行媒介素养教育,实施媒介素养教育的目标是什么,如何评价媒介素养教育的结果。
  近年来,世界各国都在谈“媒介素养教育”,但对“媒介素养”概念的认识尚未完全一致。1992年美国媒介素养研究中心将媒介素养定义为人们面对媒介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性回应能力。1993年,美国媒介素养全国领导会议将媒介素养界定为“获取、分析、评价和传播各种形式的信息”的能力。[2]我国学者张开认为,媒介素养是“指人们获取、分析、评价和传播各种媒介信息的能力,以及使用各种媒介信息服务个人的工作和生活所需的知识、技巧和能力”[3]。复旦大学张志安博士则认为媒介素养是“指人们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解读和批判能力以及使用媒介信息为个人生活、社会发展所用的能力”;台湾政治大学传播学院媒体素养研究室对媒介素养的定义为“大众能解读媒体、思辨媒体、欣赏媒体,进而利用媒体来发声,重新建立社区的媒体文化品位,并了解公民的传播权利和责任”。
  透过关于媒介素养的不同表述,我们可以得出:媒介素养表现出的“是人们获取、分析、传播和运用各种形式的信息的能力”[4],要求人们应不仅能够批判地接收、解码影视、广播、网络、报刊和广告等媒介信息,并能够使用计算机、电视、照相机、录音机、录像机等工具来制作、传播信息。媒介素养教育的目的和意义在于培养公众健康的媒介评判能力,帮助人们更好地阅读、理解、积极合理地运用大众传媒,制作和传播各种媒介信息,从而更好地参与社会、发展自我。
  二、我国中小学实施媒介素养教育所面临的问题
  从中国期刊网上登录的文章情况来看,我国对媒介素养教育的关注始于1997年,2002年以前主要为国外经验与理论的引入,2003年以后随着大众传媒尤其是网络的快速传播,媒介素养教育研究开始进入实践环节。如复旦大学开通了媒介素养专业网站,卜卫在中青网开设了“媒介课堂”专栏,上海交大、山东师大开始面向非专业学生设置传媒素养课程,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还增设了媒介素养教育硕士专业。但是直到目前为止,我国大部分大中小学都没有开展媒介素养教育课程,到底存在哪些问题有待解决呢?
  1. 对媒介素养教育重视不够
  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在多重历史因素和现实条件的影响下,升学率往往成为评价中小学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无论是教育主管部门还是学校都把主要精力集中于提高考试成绩上,教学课时也多向语、数、外、理、化等主科倾斜,地理、历史等传统副科以及新增的信息技术课、综合实践课等大多流于形式。在当前教育评价指向不变的情况下,媒介素养教育难以获得足够的重视,哪个学校还会“傻”到费时耗力地搞媒介素养教育呢?
  另一方面,教师和学生对媒介信息没有给予合理的定位。许多教师和学生虽然承认媒介信息良莠不齐,但常常认为自己有明辨是非的能力,不会受到媒介左右,所以没有接受媒介教育的必要。而且,很多教师认为媒介是“恶之首”,要求学生远离网络、电视、电影等,并没有认识到问题的根本在于运用媒介的是有思想意识的人,应通过媒介素养教育来提高青少年运用媒介的能力而不是因噎废食。
  2.缺乏有关媒介素养教育内容、方法和目标的规范
  当前,我国媒介素养教育只是在部分大学以专门课程形式展开,关于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方法和目标等研究相对较为匮乏,而这已成为影响中小学实施媒介素养教育的一个重要因素。
  3.媒介素养教育师资和条件的欠缺
  媒介素养属于一种文化素养,并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或接触媒介时间的累积而自动成长,相反,在媒介素养缺乏的情况下长期接触媒介可能会进一步强化媒介的影响作用,形成一种无意识的“媒介主流观”,盲目、被动地为媒介所左右。现有的中小学教师基本都没有接受过媒介素养教育,甚至一些教师已经被媒介所左右,缺乏高质量的媒介素养教育师资是中小学普遍面临的现实。另外,开展媒介素养教育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各种媒介应用实践,如通过实践办报纸、制作电视新闻、网络信息管理等,通过媒体实践了解媒介信息的制作和传播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选择媒介信息,运用媒介为生活服务,而这些又是从事中小学教育的工作者普遍缺乏的。
  三、对我国中小学实施媒介素养教育的建议
  1.提高对媒介素养教育的认识
  第一,媒介素养已成为传媒时代每个人必备的基本技能与素质,加强媒介素养教育不仅仅是提高个体选择、认识、解释、应用媒介,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更是规范社会道德教育、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第二,媒介素养属于一种文化素养,必须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才能提高,因此应将媒介素养教育整合到素质教育的框架中,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给予切实落实。第三,青少年心智发育尚不完善,最易为媒介所左右,同时也是最易接受教育的时期,因此中小学是实施媒介素养教育的主阵地。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教师应该摆脱“媒介为恶”的观念,积极引导学生提高选择、分析和应用媒介的能力。正如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卜卫所建议的,要树立适合孩子的计算机教育观念,不要怕孩子利用计算机玩电子游戏,要帮助孩子利用计算机满足自己的特别需要,和孩子一起学习网上安全规则,指导孩子采用过滤软件,鼓励孩子使用做出安全承诺的网站,对孩子开展网络素养教育,提高他们判断信息、有效地创造和传播信息的能力。[5]
  2.规范、明确媒介素养教育的目的和内容
  关于学校媒介素养教育的教学内容组成,国内外尚没有统一的认识,媒介素养教育实践也各有差异。高等教育阶段所开设的媒介素养教育课程以及国外的媒介素养教育经验只能作为我国中小学实施媒介素养教育的参考,绝不可照搬。要根据我国的实际需要确定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的目的和内容。一方面,透过不同学者对媒介素养概念的表述我们可以从中把握媒介素养的核心内涵,从而寻求组织媒介素养教育应该覆盖的领域,总结提炼教育目的和教学内容。另一方面,要积极参考国外媒介素养教育的先进经验,例如英国媒介素养课程内容涉及报纸、电视、电影、广播、互联网、杂志、漫画、手机等;加拿大安大略省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与内容:对低年级学生,重点帮助他们理解媒体内容不等于显示内容,如动画任务是想象出来的,魔术是某种特殊效果的产物,广告和电视节目是有区别的;对中年级的学生,重点帮助他们直接辨识、评价媒体中关于他们的内容,帮助他们抵制和驱除媒体带来的恐惧,使他们健康成长;对高年级的学生,重点帮助他们关心时事以及把握机遇。[6]
  其实,规范媒介素养教育内容的前提是清晰准确地把握媒介素养教育的内涵,只有明确了媒介素养教育的本质、目的和意义,才能够结合我国教育实际制订出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和安排。
  3.关于媒介素养教育的方法
  尽管我国还没有在中小学全面开展媒介素养教育,但在引进国外理论和经验的同时,人们已经开始对于媒介素养教育的方式方法进行了讨论。例如,媒介素养教育不能仅仅教授学生进行媒介解读与分析的技巧,而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只有当学生们能够自己拍照、自己摄像、自己制作网页、自己报道新闻时,他们才有可能成为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具有批判能力的消费者”。[7]另外,接受媒介教育的学生对于媒介并不是一无所知,甚至对于某些方面的了解还超过了自己的教师,因而媒介教育活动应该采取互动式教学。还有学者具体提出了“启发诱导式”“自主性的学习”“体验式学习”“省思认知”等多种教学方法。
  通过对媒介素养教育的内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媒介素养不仅包括个体选择、解释、评价媒介信息的能力,还包括利用媒介生产、传播信息的能力,因此实践应用是媒介素养培养的必要途径。这要求在媒介素养教育过程中,要开展丰富的媒体实践活动,包括办刊办台、设计各类宣传海报、开展读书活动、学习网络知识、邀请媒体资深业者授课或做讲座等,让学生广泛接触媒介知识和参与校内外主流媒体组织的各项活动,以获得关于媒介的切身体会。需要注意的是,媒介素养教育的目的不在于追求统一的解读标准,教师要掌握多元咨询评估观点的方法。
  4.提高教师媒介素养的措施
  首先,教师应加强媒介素养理论学习与媒体实践。作为媒介素养教育的具体实施者,教师应掌握媒介知识,了解各种媒介的信息传播特点与规律;要积极投入媒体信息传播实践,如利用互联网接收、评价、创造、传播信息等,这有利于帮助教师深刻体会媒介再现现实、重构现实的功能,认清媒介对社会的影响,判断媒介信息的多重意义,与媒介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以提高自身媒介素养以及在工作中实施媒介素养教育的能力。
  其次,教师要与学生共同成长。传媒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丰富和便利了人们与外界的信息传递与交流,“如今的青少年在使用大众传播媒介获取信息、传播新闻或观点的能力已经超过了他们的父母亲以及老师”[8]。1983年英国教育部在报告《大众电视与学童》中提出,“所有的教师都应该检查电视并与年轻人一起讨论电视”。[9]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加与学生的互动,不仅可以帮助教师快速提高自身媒介素养,也是优化校园媒介素养教育的有效手段。
  再次,在全面提高现有教师队伍媒介素养的同时,还要注意加强师范生的媒介素养教育。如果师范生不重视媒介素养、不具备良好的媒介信息分析处理能力,很难在未来的职业生活中对青少年实施媒介素养教育。高师院校应该将媒介素养教育内容正式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完善教学课程体系和评价体系,保障媒介素养教育的实施;还应加强与大众媒介的联系,为师范生媒体实践创造机会,充分利用校园电视台、广播台、校报、校园网等校园媒介,打造师范生媒体实践校园平台,使更多大学生参与到媒体实践中,了解掌握媒介信息的传播过程和规律,提高科学解读和利用各种媒介的能力。
  
  参考文献:
  [1][4]王倩.媒介素养教育:一个值得关注的课题[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9).
  [2]Aufderheide,P.National Leadship Conference on Media Literacy:Conference Report[R].Aspen Institute,1993.
  [3]张开.媒介素养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99。
  [5]卜卫.媒介教育与网络素养教育[DB/OL].(2010-10-02).http://www.hm163.com.
  [6]张志安.解读媒体素养教育[J].传媒观察,2005,(4).
  [7]蔡骐.论媒介认知能力的建构与发展[J].国际新闻界,2001,(5).
  [8]张芹.媒介素养教育的认识误区与实践平衡[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7,(6).
  [9]Craggs,C.E.Media Education in the Primary School[M].London:routledge II New Fetter Lane,1992:11.
  (作者单位:1.河北师范大学信息技术学院 2.山东省安丘市实验中学)
  (责任编辑:王亦妮)
其他文献
茶园利用叶面营养来提高产量和品质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技术措施,但是,由于目前市场上叶面营养液品种繁多,使用效果众说纷云,为选择适宜于浙江绍兴地区使用的叶面营养浓,我们对
俄国人“发现”中国要比西方人“发现”中国早,大约在13世纪中到15世纪末的金帐汗国时期,俄罗斯人就已经知道了中国的存在.但俄罗斯在18世纪初至19世纪下半叶掀起的“中国文
为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保障新闻出版业改革发展,经2003年7月16日新闻出版总署第2次署务会议审议通过,决定废止一批规章及规范性文件,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