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金的高ESG投资偏好研究——基于公司长期价值投资路径分析

来源 :金融与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保险资金跨越经济周期的投资决策中,是否更“好”的公司能获得更“好”的收益?基于2010—202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分析,具有长期价值投资偏好的保险资金,会具有高ESG投资偏好,且高ESG表现所带来的对“绿色”公司的长期价值投资不需要牺牲短期量化收益,更高ESG表现公司在保险资金增持时存在更高的短期价值和长期价值.这说明ESG是有效的公司长期价值的非财务量化衡量指标.在对其他外部媒体治理指标的交叉效应进一步考察中发现,保险资金会因为更多的调研次数、专业媒体和大众更多的关注度,表现出更高的ESG偏好.
其他文献
数字普惠金融作为传统普惠金融的延续和发展,能够有效提升金融服务效率,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基于2011—2019年中国大陆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综合运用熵权TOPSIS、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机制和影响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够促进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但存在区域异质性,东部地区享受数字金融技术红利更充分,而西部地区则享受了数字金融政策红利.此外,不同维度的数字普惠金融对新型城镇的影响也呈现出异质性,金融数字化还不能发挥正向影响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资本错配、
良好的金融治理是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也是去杠杆向稳杠杆过渡的重要保障.在测算了“去杠杆”政策实施以来的中国金融治理水平的基础上,采用中介效应和门限效应模型分析其对非金融上市公司融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提升金融治理水平主要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来提高融资效率,这一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达到54.20%.当金融治理水平和股票市场活跃度超过门槛值后,加杠杆对融资效率的正向作用大幅减弱,将金融结构、融资结构作为替代指标的稳健性检验佐证了这一发现.进一步研究发现:与国有企业、大型企业相比,改善金融治理更能促进民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