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理解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

来源 :中国集体经济·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TEK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观念形态的科学理论只有掌握群众才能发挥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作用。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只有被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所掌握,才能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推动力量。文章从以人为本理念形成的过程出发,阐述了以人为本理念的科学内涵。
  关键词:以人为本;科学内涵;科学发展观
  
  一、以人为本理念的形成
  
  以人为本的理念,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但在不同历史条件下,其思想内涵是不一样的。中国古代的人本思想,更多强调的是人贵于物。管子最早提出“人本”主张。他说:“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也。”孔子说:“天地之性人为贵”。应该说,我国古代人本思想有着进步的意义,客观上有利于抑制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过度剥削和压迫,但由于统治阶级与广大民众在根本利益上的冲突,注定他们把以人为本看作是“得民心以得天下”的驾驭术、统治术,以人为本的实质在于把劳动人民当作利用工具,目的在于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正像毛泽东所说的,剥削阶级“爱民”同爱牛差不多,为的是先用牛耕田,从牛身上挤奶。
  近代西方人本价值观,在用人性取代神性,用人权取代神权,用人的价值取代神的价值,摧毁封建主义专制统治,建立资本主义制度斗争中,起到过积极的进步作用。但是必须看到,资产阶级人本思想,本质上是一种脱离社会关系、脱离社会现实的抽象人性论。资产阶级所谓的具有普遍的、永恒不变的人性的“人”,只能是思想家虚构的幻影,而不是现实的存在。
  马克思主义继承了以往思想家的积极成果,科学揭示了人的本质内涵,为真正实现以人为本奠定了坚实理论基础。所谓以人为本,根本上在于以人民群众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其最高目标。胡锦涛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利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胡主席这一论述深刻揭示了坚持以人为本的全面内涵。具体地说,一是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让社会成果惠及全体民众,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二是切实尊重和保护人权,使每个人享有平等政治、经济、文化的权利;三是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让他们在社会发展中发展自身;四是切实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二、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
  
  我们党现在提出坚持以人为本,不是偶然的,而是着眼于时代发展要求、国际发展大局、国家发展全局和党的理论创新而提出来的治党治国治军新理念,对加速我国现代化建设步伐,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意义十分重大而深远。
  第一,适应了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农业社会重视土地,工业社会重视资金和设备,而信息社会重视的则是知识,是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信息时代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由运用开发自然资源为中心,逐步走向运用开发人力资源为中心。世界银行发表报告指出,当今世界财富的64%,是由人力资本(即知识资本)构成的;199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贝克尔指出,发达国家资本的75%以上不再是实物资本,而是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成为人类财富增长、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最大资源。以人为本、以人才为本成为信息时代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
  第二,适应了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总目标的要求。全面发展的小康社会既包括物的发展,也包括人的发展,是人的发展与物的发展的统一。只有经济发展没有人的发展不可能建设成全面发展的小康社会。而且,社会全面发展又需要依靠人的全面发展来推动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基础性和前提性。坚持以人为本,根本目的就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条件和动力。
  第三,对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科学概括和总结。建国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表明,如果在工作中不注意克服以物为本、以官为本的倾向,必然会造成社会利益的倾斜、社会矛盾的激化、政治经济文化的落后。改革开放后,经济有了快速的发展,但同时,也出现了环境污染、贫富差距过大、贪污受贿等严重问题。解决这些问题,迫切要求将以人为本核心理念注入到国家改革观、治理观、发展观中。
  第四,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新发展。坚持以人为本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本质上的一脉相承性和具体思想内容上的发展创新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从宏观上和全局上提出了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原则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继续强调要从宏观上、全局上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和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进一步强调,要从微观上、局部上关心人、尊重人、爱护人、培养人,不仅关心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长远利益,而且要关心人民群众的具体利益、眼前利益,“群众利益无小事”。坚持以人为本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贯彻落实和发展创新。
  第五,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共同目标。就像共产主义理想目标为人类社会所想往一样,以人为本和尊重人权也是现代人类社会具有普遍感召力的价值取向。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已加入了包括《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在内的21项国际人权公约。举起以人为本、尊重人权的旗帜,能够更好地融入世界文明的潮流,营造和谐宽松的国际活动环境,赢得国际交往的主动权。
  (作者单位:军事经济学院襄樊分院基层勤务系)
其他文献
于怀风光摄影精选
期刊
8月18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信贷工作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通知》(银保监办发[2018] 76号)(以下简称76号文),就着力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期刊
2018年全国储蓄存款首次出现了负增长,河南全省储蓄存款增速放缓,农信系统的存款也出现了增速放缓的情况.存款是农商银行等农信机构的主要负债业务,也是与其他金融机构竞争的
期刊
摘要:社会保险法的出台是我国最高国家立法机关首次就社保制度进行立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该法涉及到要求建立异地就医医疗费用结算制度、提高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层次、明确养老保险可以进行转移接续、加强对百姓“保命钱”的监管等各个层面。而且随着社会保险法的通过和实施必将关系到广大民众的切身利益,对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发展和完善产生深远影响。  关键词:社会保险法;社会保障体系;构建    一、导言    改革开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纲领.在乡村振兴的大浪潮中,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农商银行如何发
期刊
“china”is China,瓷器是中国老祖宗的发明。瓷器作为中华民族细致精巧的文明结晶,令世人惊叹。  中国是世界的制瓷古国,景德镇是闻名世界的瓷都,中国陶瓷的历代辉煌见证着中国人的才智和民族力量。中国陶瓷曾经代代皆有其特色:如秦砖、汉瓦、唐三彩、元钧釉、宋青瓷与乌金、明青花与釉里红、清五彩与斗彩。在十五、十六世纪时,中国的瓷器、茶叶、丝绸等到一同出口到欧洲时,一度被称为“White Gold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与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又对毛泽东思想做了诸多创新和发展.《实践论》与《矛盾论》是毛泽东有代表性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发展,经济规模在不断发展壮大,生态环境同时也受到污染和破坏。我国金融界强烈呼吁绿色信贷的理念引起很大震动,绿色信贷的有效实施和规范发展迎来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商业银行在秉承商业利益发展与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统筹兼顾,相关监督部门必须以德与法的合力共同促使和维护金融界自觉实施绿色信贷的环保意识与行动。  关键词:绿色信贷;德与法;社会责任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
2012年伊始,民商传媒邀请当年农村改革的先驱以及相关领导、专家、学者,召开“历史与现实——纪念‘一号文件’三十周年座谈会”.rn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突破的,然而这个改
电子票据作为票据市场的新生主力,大大刺激了票据市场的迅速发展,截至2017年年末,电子商业汇票系统出票396.15万笔、金额12.42万亿元,出票笔数和金额同比分别增长184.38%和5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