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D及VAD样-T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126例效果比较

来源 :白血病淋巴瘤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n_8305112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行PAD方案(硼替佐米、多柔比星、地塞米松)及VAD方案(长春新碱、多柔比星/多柔比星衍生物、地塞米松)联合沙利度胺(VAD样-T方案)治疗效果的差异。

方法

回顾性分析54例接受VAD样-T方案及72例接受PAD方案治疗的MM患者的疗效,包括完全缓解(CR)率、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率、总有效率(ORR)、总生存(OS)、无进展生存(PFS)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PAD组CR率高于VAD样-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1.5%(23/72)比9.3%(5/54),χ2=0.30,P=0.002],但是VGPR率及ORR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7%(12/72)比16.6%(9/54),P=0.180;82.2%(65/72)比81.5%(44/54),P=0.190]。PAD组中位PFS时间长于VAD样-T组[(38.2±2.2)个月比(28.0±7.6)个月,P=0.017];PAD组3年PFS率和5年OS率高于VAD样-T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AD组末梢神经损害发生率高于VAD样-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1.5%(23/72)比14.5%(8/54),P=0.03]。

结论

虽然VAD样-T方案的CR率低于PAD方案,中位PFS时间短于PAD方案,但VGPR率、ORR、3年PFS率、5年OS率与PAD方案相当,且相对安全,末梢神经损害的发生率相对较低。对于国内无法使用硼替佐米及骨髓移植的初发MM患者,可选择VAD样-T作为一线诱导化疗方案。

其他文献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否仍是费城染色体阴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成年患者首次完全缓解(CR1)后的首选治疗方案依然充满争议。最近的许多研究报道青少年和年轻成年Ph- ALL患者可能获益于儿童化疗方案。传统的基线危险因素并不能令人满意地预测预后,相反,早期微小残留病变(MRD)才是最佳分层工具,有助于为不同MRD状态的患者提供不同的治疗选择。新的治疗方法,如嵌合抗原
目的:探讨针灸与中药内服联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中药治疗,观察组采取中药配合针灸治疗,3
通过查阅近5年关于克氏针临床应用的相关文献,发现克氏针主要应用于骨科手术,起到术中临时固定、术后固定、术后加强、术后内埋固定等作用,效果显著.
目的对白血病细胞外泌体(LCEX)中微RNA(miRNA)的表达特点及其功能进行分析。方法以小鼠白血病细胞株L1210为模型,应用密度梯度超速离心法分离其培养上清,获得LCEX L1210,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L1210细胞和LCEXL1210中miRNA的表达,比较二者miRNA的表达,对部分差异表达的miRNA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进行验证,通过Gene Ontology数据库分析。结果在LC
目的:探讨火针配合肘关节牵抖整复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30例肱骨外上髁炎门诊患者均采用火针配合肘关节牵抖整复治疗,分子其治疗机理和疗效.结果:治愈102例,好
目的比较氟马替尼与伊马替尼治疗初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阳性药物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对24例符合条件的初诊费城染色体阳性CML慢性期(Ph+ CML-CP)患者给予6个周期(24周)的氟马替尼400 mg/d、600 mg/d和伊马替尼治疗,分别在给药前及给药后2、4、6、8、10、12、16、20、24周进行血液学评价,给药前及给药后12、24周进行形
目的 通过了解医学院校大学生对突发事件的认知情况,总结影响突发事件认知的因素,为提高高校大学生风险认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自行设计问卷对烟台市高校的
针刺补泻的临床治疗作用存有争议,笔者试从补泻原则、注意事项、补泻调气、医家补泻理论浅析针刺补泻,梳理临床针刺补泻运用思路.
目的:探究头针联合经颅磁刺激对脑瘫患儿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78例脑瘫患儿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38例及治疗组40例,对照组予头针治疗,治疗组予头针联合经颅磁刺激治疗,
目的分析具有正常核型的急性髓系白血病(CN-AML)患者NPM1基因突变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5年6月年同济医院血液内科收治的190例初发CN-AML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研究NPM1突变型与野生型CN-AML患者之间临床特征和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190例CN-AML患者中44例(23.16%)出现NPM1基因突变。与野生组比较,突变组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高(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