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开宝马

来源 :当代工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erkanggg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相信大多数人都有这种经历,亲友过生日之前,如何送生日礼物不免要费一番脑筋。
  有一个简单的心理实验可帮你完成选择:在以下若干价值相等的物品中,哪一个最适合送给亲密朋友当礼物?送一张500元的高档餐厅就餐券,只能吃一顿,或者50元的麦当劳就餐券,能吃10顿。花500元买一瓶好红酒,或50元但是能买十瓶的廉价白酒,送给一条质量上乘但对方恐怕一辈子也不会戴的领带,或者直接给他相同价值的钱。
  恐怕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前一项吧。问题来了,为什么价值相同,人们却都不愿意选择第二种送礼物方式呢?实际道理是,最好的礼物是送对方往往舍不得购买的东西。
  这种心理与传统经济理论并不相符,但却有助于解释许多经济现象。例如,如果一家公司聘不到也留不住足够的合格员工,经济学家就认为最好的解决方案是提供更高的薪水。但不管薪水提得有多高,似乎总难以满足雇员的胃口,于是一些雇主选择采用其他激励策略。例如,美国一家无线通讯公司,为在企业效力一定年头以上的员工提供一辆免费的宝马汽车使用权,希望借此留住优秀的员工。这种做法取得了很大成功。
  为什么企业不把宝马车按照租赁价格折合成具体现金奖励给员工呢?这就运用了前面提到的“送礼规则”。因为说不定你即使有钱,也很难说服自己买一辆比普通汽车贵好几倍的宝马,或者你担心亲友会觉得你这人装腔作势;又或者你一直想要一辆宝马,可妻子坚持要买一套新房……这时公司送你一辆礼物车,能打消上述所有顾虑。从公司的角度来看还有一个额外好处,给长期效力的员工一辆豪华汽车,比不平等的加薪招致员工的怨恨情绪更少。
  在传统的经济学中,人们有着明确目标并力求实现。可近年来行为经济学的研究显示,人们所做的选择,很大程度上源于一种想要构建、保持个人或群体认同的心理动机。所以,这下你知道该如何送礼,或者该如何激励你的员工了吧?
其他文献
我有一个表姐,新婚不久,表姐夫来我家做客。临走时,表姐夫突然俯下身来给我表姐系鞋带。  一扣一扣,细细地系好,脸上的表情十分专注,没有一丝一毫的难为情。表姐似乎已经习惯表姐夫的殷勤,表情十分自然,倒是弄得我和妈妈很不好意思,他们走后,我暗暗地为他们夫妻俩的柔情蜜意感动不已!心想自己什么时候也能找到一个肯为自己系鞋带的丈夫。  那一年冬天,雪下得很大,我和老公刚从婆家回来,就接到了朋友的传呼,约我俩